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七课


2014/9/3    热度:289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七课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得清净道般若之理。

  寅二(得清净道般若之理)分二:一、以虚空之喻说明无缘而入于般若之列;二、若离无缘则道不清净之理。

  卯一、以虚空之喻说明无缘而入于般若之列:

  有为无为黑白法,慧破尘许不得时,

  世间入于般若列,犹如虚空毫不住。

  此颂主要讲道般若的境界。

  轮涅所摄的万法:山河大地、柱子、瓶子、轿车、房屋等有为法,虚空、真如等无为法;或信心、菩提心、大悲心等白法,邪见、嗔心、杀盗YIN妄等黑法。通过中观智慧来观察、分析后,就能知道它们根本得不到。的确,若我们能用《中论》所讲的有无生因[39],《中观庄严论》的离一多因[40],《入中论》的金刚屑因[41]等中观理论来观察、分析,最后一定能了知一切万法连微尘许也得不到。当然,所谓的得不到,并不是说它们的本体藏在某处,我们不能发现,而是说从轮回到涅槃之间的万法,其本体根本就不存在。龙猛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意思是说,在胜义中一切万法了不可得,远离或寂灭一切戏论,没有人、也没有处所,佛陀也未说过一句法。

  而什么时候这种境界在相续中现前,在世间就入于般若波罗蜜多的行列当中。因为已经证悟了一切万法的虚空本性,所以就会像无有本性的虚空一样,丝毫不住任何一法;或者说,就像虚空不存在一样,对一切境界都无有执著相。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宁在世间求,非求于胜义,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其意是说,在世间中人们所希求的解脱尚有少许假名,或者说如梦幻般地存在,所以可以追求;而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故不容追求。

  为什么世间人特别耽著,就是因为没有懂得胜义的原因。有些人在电话里说:“我现在特别痛苦,家庭不和、工作不顺、一切都违缘重重,心情也很困扰,所以我根本不想活了。”其实这充分说明,他们还没看淡世间,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若这样,那在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肯定会很痛苦。如果对般若空性稍微有所了解,那得到也可以,得不到也无所谓。可能因为自己在理论上学过一些,也了知般若的部分内容,所以在看到别人对世间特别耽著时,就会感到很可笑。有时也觉得这些众生非常可怜,因为根本不知他们何时才能从执著的欲望中摆脱出来。可见不懂般若法门,在世间也会很迷茫!

  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达,一切万法在胜义中绝对不可能有,而什么时候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称为入于般若的行列。宗喀巴大师也说:什么时候现的执著和空的执著都没有,就通达了如来的密意。正是因为一切万法在本性中不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达到这种境界。

  有些人很幼稚地说:轮回法不存在可以,但菩提心、佛果之类的善法却不能不存在,如果这些都不存在,那会不会成为断见者?其实不会。因为在胜义中,我们天天耽著的烧香、拜佛等也是执著。只不过这种执著在没有到达一定境界时还不能放弃,而到一定境界时自然就会放下。可见,胜义中根本没有善恶的概念。

  正因为胜义中没有善恶的概念,密宗的降伏、双运等高深境界就非常合理,也即这样的窍诀依靠理论完全成立。其实,禅宗的“南泉斩猫”也属这样的情况。这则公案是这样的:一日东西两堂争猫,南泉见后提起猫说:“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但谁也没有回答,于是南泉用刀将猫砍成两段。赵州回来后,南泉又以前面的话问赵州,赵州将鞋子脱下来放在头上就出去了。南泉说:若刚才你在,便救得猫儿。虽然南泉斩了猫,但历史上并没有谁说他杀生——犯杀罪。相反,这种表面上看来杀害众生的行为,却有非常大的功德。只不过在禅宗的理论中,行持如此方便的必要性并没有明显宣讲而已。

  “丹霞烧佛”的公案也属这类情况。当时丹霞禅师住在洛阳慧林寺中,因为冬天很冷,于是禅师将佛殿上木雕的佛像取下来烤火。院主呵斥他时,禅师从容不迫地说:我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哪有舍利?禅师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院主遂于言下悟自本性。相比之下,禅宗对行持此类窍诀的重要性,只是以很隐蔽的方式宣说,而在藏传密法的续部中,对此就宣讲得特别广泛。

  如果在本体上杀生等罪业真实存在,那不管是禅师还是大圆满瑜伽士,恶业的果报必定会成熟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在证悟般若空性上有差别,所以有些人虽然造“罪业”,但不好的果报并不会成熟在他的阿赖耶上;而有些人则会感受恶业的苦果。的确,通达般若空性就不会被业束缚,因为他恒时处于空性的境界当中。而谁证悟这样的空性境界,谁就真正拥有超度的能力。以前莲花生大士骑着骏马从贡唐前往罗刹洲,当时国王牟赤赞普及大臣等人,亲眼看见他飞往罗刹国。到了罗刹国后,他将饮血罗刹王的神识超度,自己入于他的身体。到目前为止,他一直以饮血罗刹王的身体调伏罗刹,且以无量化身来到这个世界各个地方度化众生。如果在本体上真正有灵魂存在,这种行为就不可能成立;正因为在本体上不存在,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当然,在修行境界还没达到这种程度时,行为上还是要小心谨慎,也即应按别解脱戒的要求来行持。而要获得那样的境界,也应依次第循序渐进地修行。

  在这里大家还应了知,这样殊胜的般若一般人很难接受。大家都清楚,梁武帝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崇信佛教,人们称之为“佛心天子”。当时他造了许多寺院,还供养僧众、造佛像等,做了很多善事。达摩祖师来中国后,他问达摩祖师: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有何功德?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当时皇帝有点不高兴,于是继续试探:圣谛第一义(即胜义谛)是什么?达摩祖师说:“廓然无圣。”(就是没有圣者的意思。)他心想:怎么这样呢?又问:那面对我的这个人是谁?达摩祖师说:“不识。”武帝心想:面对我的人本来就是自己,他怎么自己都不认识呢?梁武帝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于是将达摩祖师遣出国境,当时达摩祖师就去了魏国。后来志公禅师得知后,想请回来也没成功。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达摩祖师唯传佛之心印,故唯以最高境界示人。确实,从胜义谛来讲,就像刚才所讲的那样,不管是有为法和无为法,还是黑法与白法,全都一无所得。其实这样的禅宗法门,就是最深的般若法门,也是最高的密宗法门。但以前没有学过的人,一听到“并无功德”或“廓然无圣”,就接受不了。当然,在听到远离一切戏论、一无所得的中观见时,若非多生累劫行持善法,或前世修学过此法门的人,就会觉得矛盾,或出现其他不能接受的现象。而在即生中,若能长期闻思修行,也能对此法门生起信心。因此,在修道的过程中,各位首先要了解佛的密意,这一点很重要。

  但现代社会却有这样的情况:以前有一个人到一座寺院里面去,他问:“你们在学什么?”寺院里的人说:“我们学《中论》。”“《中论》有什么可学的?别学、别学,修行就可以。”当然,如果他是诸佛菩萨的化身,就另当别论;如果不是,这种愚昧无知的说法就非常可怕。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大佛陀——龙猛菩萨解释佛陀二转法轮的根本论典就是《中论》,所以可以说它就是二转法轮的精华。对于这样甚深的教义,你嗤之以鼻、一概排斥,这难道还不可怕吗?相信有智之士都能了知,这种语言根本没有任何可信之处。如果没有闻思,所谓的“修行就可以”又从何谈起?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在修学佛法时若没有相应的基础,就是特别荒唐、可笑的事情。这一点,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每一位学友都要谨慎、重视。

  卯二、若离无缘则道不清净之理:

  设思我行如来智,解众那由他多苦,

  计众生想之菩萨,此非行持胜般若。

  此处讲远离了无缘或空性的境界,并不是真正的道。比如有人悲心特别强烈,他一直想:我要行持佛陀的智慧,因为在真正得到佛陀的智慧后,就能遣除世间中众生所感受的那由他众多身心不安的痛苦。有如此想的缘故,他并未远离妄想分别,所以这种执著自他众生想的有缘菩萨,并非行持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当然,这是从胜义空性的角度来讲的,因为在胜义中这样的想根本就不存在。

  若从世俗来讲,发菩提心、度众生就不能缺少。《法华经》云:“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意思是说,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一切如来通过无量的方便方法,如身方便、语方便、神通方便等来度化众生,令无量无边的众生趣入佛陀的妙果,也即获得佛陀的无漏智慧。当然这也是如来的唯一目的,我们讲《现观庄严论总义》时也讲过:大乘道的究竟目标并不是获得佛果,而是度化众生。

  但从胜义的境界来讲,“想度众生”和“想得佛果”的执著也要遣除,因为众生和佛果在实际中都没有。《维摩诘所说经》也说:“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应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既然一切众生是菩提相,那就没有什么可得的;既然一切众生是涅槃相,那也没有什么可灭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了知,在胜义中所有相平等寂灭。

  当然这个境界很高,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堪布说了,不能有度众生的想法,所以不度众生的想法一定要建立起来。”千万不能这么说,不然更可怕。因为到了最高境界时,度众生和求佛果的想法皆需放弃,那更何况说不度众生的想法,很明显这更不能有。

  的确,真正的菩萨并没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比如说菩萨在讲佛法时,有成千上万个众生前来听法,但他看这些众生全都如梦如幻,根本不会执著:我今天传法时有多少多少轿车,有多少多少人,他们对我特别恭敬,好开心啰!但众生没有执著就非常困难,即使要求入定时不执著也做不到。

  的确,每位众生都有不同执著相。以前有这样一则禅宗公案:一位老和尚有四个徒弟,他们一起在一个茅棚里参禅。有一天老和尚强烈要求:从今天开始必须三天三夜入定,不但心要入定而且还要禁语,一句话都不能说。弟子们都很高兴地接受了。于是老和尚坐在中间,四个弟子排队坐着。到了晚上的时候,狂风四起,吹得特别厉害。那个时候,几个弟子的眼睛都咕噜噜地转,特别害怕。过一会风把灯吹灭了,一位弟子实在忍不住:“哇,灯灭了!”另外一位弟子接着说:“你看你说话了。”接着又一位弟子说:“师父说谁也不要说话。”而最后一位弟子说:“你看你们三人都说话了,唯一我一个人没说。”可见,这四位弟子都有不同执著。

  的确,在平时谈论或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就会发现每个众生都很难息灭执著相。但要将所有的想全部灭掉,而进入“没有执著相”的入定境界,也不容易。另外大家还应了知,虽然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但在世俗中如梦如幻的众生也要度,如梦如幻的佛果也要得,如梦如幻的修行也不能放弃……也就是说,要分开胜义和世俗而行持。《金刚经》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即在世俗中要“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胜义中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存在。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将胜义空性境界和世俗显现境界混为一谈,否则在行持的过程中就会堕入极端:要么处于寂灭的状态(虽然真正做到这样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你会什么都不做);要么将所行持的善法,认为是永远不坏的实有之法。当然,这两种修法都不合理。

  鉴于此,我认为学习《中观庄严论释》特别重要。以后看菩提学会中的闻思班能不能学,今年学院中的闻思班都在学。但大家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因为《中观庄严论释》并不容易懂,而一旦懂了,对胜义空性和世俗显现就会有新的认识,或产生正确的见解。所以在藏地,这部论典极为重要。我以前讲的《中观庄严论释》有128堂课,《中论》有114堂课,但这些都没有视频,只有音频。当然,当时讲的也不一定好,因为事情很多。但以前在上师前听过,而听与不听完全不一样,或者说内行与外行有很大差别,所以不会有大的问题。

  虽然我不敢说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上师、讲得很好,但我敢说自己是专业者。就像病人,他是选择在一个一点都不懂医学的人面前看病呢,还是在医生面前看病?当然会找医生,因为他有临床经验。但我并没说自己有高僧大德的境界,只是多年以来自己放弃很多事情,在佛教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对教理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方便时要了解中观的法理。尤其是一些邪见比较重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认为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但真正问一个问题又答不出来,这样的人就很有必要闻思中观和因明。

  癸三(日益增上之因——胜解)分三:一、信仰之功德;二、不信之过患;三、教诫以清净心勤行般若。

  子一、信仰之功德:

  菩萨先前行持时,行此般若无疑知,

  闻即彼起本师想,依此速证寂菩提。

  这里讲对般若法门有信心、有信仰,有特别大的功德。

  有些菩萨在先前的生生世世中,已行持这样的般若法门:他们首先在有缘的善知识前听受,然后在实际行动中思维、修行。因为生前就创造了这么好的因缘,所以来到这个世间,就会因种种因缘而听受般若,此时也不会有任何怀疑,里面的内容也很容易了解。

  从我个人来讲,我对般若法门、往生极乐世界等大乘法没有任何怀疑。只不过自己很惭愧,因为有时候智慧跟不上。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一讲到般若空性,要么特别害怕、要么不愿接受,有各种各样的疑惑,或者以蔑视的态度来对待。讲极乐世界时,也有种种怀疑。正是为了遣除对往生极乐世界的怀疑,智者大师才造了《净土十疑论》,麦彭仁波切也写了《净土教言》。但很多人对诸如此类的大乘法始终抱有怀疑。虽然我不敢说自己前生闻思了多少,但在即生中,对这些法门确实信心十足。

  接着前面讲:而且,在听闻到般若法门时,他们还会对般若生起本师想。《耳饰经》云:“末法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佛陀亲自说:末法五百年时,我以文字相来度化众生。《中观四百论》也说:依靠这样的空性法来获得解脱。正因为如此,大家对般若法门,不管是法本还是内容,皆应本着佛陀想。

  依此原因,他们在很快的时间中,必将获得寂灭的菩提正果。当然,这也是我最近要求,有智慧的人对般若法门一定要反反复复闻思修行,且要通达般若法义的原因。的确,我们在学院呆多长时间也很难说,外面有缘的佛友依靠光盘或书本来学习的机会也很难得,所以在有机会时,大家一定要将般若领悟于心。比如上世间的培训班,若没掌握应该了解的技术,那以后也不会有这个机会;读大学时也应精通所有学习的课程,如果把时间浪费掉,后来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在学院很多人很精进,把时间、精力全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学习;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可以说得过且过、虚度光阴,这就不太好。总之,大家一定要把般若法门当作真正的佛陀那样来对待。

  而这样的般若法,也被无数天龙八部及白法方面的护法神保护着。以前唐玄奘受众人劝请,决定翻译《大般若经》,但因当时年龄比较大,京师事务又多,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翻译完,于是请求朝廷迁往玉华寺翻译。当时参与翻译的人给他建议:能不能像鸠摩罗什大师那样,删繁去重、着重意译?后来他也答应了。但答应的当天晚上,就做了非常可怕的恶梦,或老虎追赶,或身处悬崖,感受了极难忍受的痛苦。在特别恐惧的状态中惊醒后,他全身出汗,特别害怕。后来他再三思维:觉得以略译的方式完成《大般若经》的翻译,护法神和诸佛菩萨不开许。于是第二天在大众中宣布:《大般若经》要广译,一个字也不能漏,字字句句都要按照梵本来译(当时有三种梵本)。宣布的当天晚上他就做了非常稀有的梦:诸佛菩萨的眉间发光照在自己身上,自己用各种各样的灯、花供养诸佛菩萨,以及自己坐在高座上为众生宣说妙法,受到众人赞叹、恭敬、承事等。经过四年时间,《大般若经》终于一字不漏地全部翻译完毕,大师也认为诸佛菩萨一直在保护着。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其他参与者也有非常吉祥的梦兆。另外,在本来不是花开的季节,殿侧的两棵树数数开花,而且每一次都开六朵,象征六度到彼岸。

  通过一些故事或历史就可了知,我们对般若法门真的应该本着佛陀想。如果有信心,般若绝对是佛陀;如果没有信心,即使佛陀或高僧大德亲自来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认可,就像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一样。所以只要有信心,我们平时携带般若法本,就和佛陀在一起没有任何差别。而我们即生能遇到这样的般若法,肯定是多生累劫积累善资粮的果报,所以大家皆应以欢喜心来恭敬般若,这样也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子二、不信之过患:

  昔行时事无量佛,然若未信佛般若,

  闻已慧浅彼弃此,舍无救护堕无间。

  有些人虽然在往昔行持善法时,恭敬、承事、供养过无量无边的佛陀,积累了许许多多资粮,但却未对大乘的密意——般若法门生起信心,也未发愿获得。而即生中于善知识前听闻般若法门后,因为智慧浅薄对般若生不起信心和恭敬心,反而把它当作一般的世间学问来舍弃,那就舍弃了三世诸佛的智慧结晶。由于圣者的深法没办法救护他,他将堕入无间地狱为主的地狱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对般若法门千万不能生邪见和嗔恨心。如果实在生不起信心,也不能做一些不恭敬的行为,而应将其放在寺院或其他清净的地方。有些人经常这样:我现在不学密宗了,还把法本全部寄回来。以前我就收到过“虔诚弟子”的这种供养,不过我感觉他们非常可怜、愚痴。因为,不管是密宗法还是般若法,在整个世界根本没有超过它们的学问。

  的确,大乘佛法非常殊胜。从空性方面讲,当我们运用中观理论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时,任何一种世间智者的学问也没办法破斥或反驳;从悲心方面讲,大乘的悲心遍及一切众生,也即普愿一切有生命的有情都能离苦得乐,这是世间任何宗教也没办法超越的。但现在有人认为儒教思想最好,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思想最好,其实它们仅仅牵涉到人的范围,并未普及一切众生,而救护无量无边众生的思想,唯大乘佛教具有。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和谐社会”,但若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不能和睦相处,那还能不能实现和谐呢?不能。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唯有依靠大乘佛教。所以,真正大乘佛教的精神或思想落到实处,整个人间马上就会变成天堂。

  当然,对这些舍弃密法或般若法的人,我们只能产生悲悯心,除此之外根本没办法。因为他们已经发疯了,对真理完全排斥,虽然旁边的正常人非常希望能帮助他们,但也无可奈何。一般来讲,在听受般若波罗蜜多的人中,通过超群智慧抉择后才舍弃般若法门的,绝不可能有。因为从古至今,世间上还没有超过般若智慧的学问。如果谁能以更高的智慧来排斥般若,那我们完全可以跟他面对面地辩论。但很多人都不是因为智慧太尖锐,而是太愚痴的原因才舍弃般若,这就非常可怜!

  有些论典中说[42]:“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可见,有信心没有智慧,就会增长无明;因为光有信心没有智慧,很容易成为迷信,所以会增长无明。而有些人虽然有一点小聪明,但却没有信心,那就会产生邪见。后面还说:“信解圆通,方为行本。”所以,既有智慧又有信心,行持善法就会非常圆满。

  这里讲,有些人虽然以前承事过无量佛陀,但因未对般若生起信心,也未发愿获得,即生中很有可能会舍弃般若法,若舍弃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即生中遇到般若法门后,一定要发起信愿之心。但要说明的是:如果佛法的智慧没有融入心灵深处,仅有表面上的信心也不够。因为这种信心很容易被外境淡化,甚至荡然无存,最后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佛法的智慧真正融入自心,或已深入骨髓,那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也绝对不会舍弃佛法。所以,仅仅在表面上学习而没深入,或天天都坐在听法的行列中,但却有时打瞌睡,有时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念,甚至以特别痛苦的表情来听法,即使露出一丝微笑也不真实,那就很危险。

  子三、教诫以清净心勤行般若;

  故欲证佛最胜智,于此佛母当起信,

  犹如商人至宝洲,荡财返回非应理。

  前面讲了,如果对般若生起信心,则功德很大;如果对般若产生邪见或不起信心,则过失很大。在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之后,若想证得佛陀最殊胜的般若智慧,就应对般若产生信心。为什么呢?因为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后,在很快的时间中必将获得圣果。所以在获得人身之际,一定要对这样的深法产生信心。《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所谓“实相”,就是万事万物的真相或本体。意思是说,在听闻般若法门后,对它产生清净的信心,就能生起实相,也即现前证悟。

  既然对般若空性法门生起信心,就会获得圣果,那我们值遇般若法门后,既没有生起信心,又没有去行持,就非常可惜。就像商人到了珍宝洲后,本来应该带回来许许多多如意宝,但有些愚笨的商人不但没有带回珍宝,反而还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全部用完,那就非常遗憾。所以,在值遇这么好的般若法门后,如果根本不闻思修行,只看一些武打、色情之类的小说,或看其他没有任何价值、只增长贪嗔痴的书籍,就太愚痴了!其实,这就像本有美味佳肴的食品而不享用,反而去享用不净粪一样。

  的确,众生的根机不相同。有些人对般若空性的意义非常有兴趣,得到法本也欢喜若狂、喜不自胜,那他们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而有些人的欢喜心和信心始终提不起来,那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宝藏。《大智度论》云:“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有信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意思是说,信心或兴趣就像手一样,依靠它就能在佛法的宝藏中有所收获。如果没有手,虽然你已到了有各种金银财宝的宝山中,也没办法拿回一件珍宝。所以,若我们对般若法门和上师三宝没有信心,虽然他们有很多功德,或有很多能让人受益匪浅的、非常有意义的知识,但因自己没有信仰,也不可能得到。《心地观经》亦云:“入佛法海,信为根本。”可见,要入佛法大海,而没有像船只一样的信心,也不可能。我遇到过很多博士,虽然他们智慧很不错,但因对佛法没有信心,所以也没办法领悟佛法的真谛。

  的确,有时候我觉得,很多有智慧的人都活得没有意义。因为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而面对生老病死时,除了佛法之外其他任何知识都无济于事。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若想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如良医般的善知识和妙药般的正法就必不可少。就像病人想获得痊愈,就必须依靠医生和医生所配的药一样。遗憾的是,很多盲目者都不知这个道理。

  壬二(入定修法)分四:一、清净智之本体;二、彼之作用;三、入定智之行境;四、宣说入定智之行相。

  癸一、清净智之本体:

  当知色净果清净,果色清净遍知净,

  遍知果净色清净,如虚空界不分割。

  虽然这个颂词麦彭仁波切在很多论典中都引用过,但若没有《般若摄颂释》,可能就很难解释,而有了它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所以大家一定要参阅。

  这里先应了知:因为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其自性为原本清净、正等正觉、自性光明的本体,所以于这样的境界中修行,就是入定清净智的本体。

  所谓“色清净”,这是从对境方面来讲的,也就是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其本体全部是空性或清净的,即没有取舍、染净、自他、有实无实等二法的自性。所谓“果清净”,则指执著或缘取它们的心识的本体全部是清净的。当然,以上是从自性清净的角度来讲的,所以能取所取、因和果所摄的一切法全都清净。从离垢清净的角度来讲,所得到的佛果或道的一切显现也全部是清净的。反过来说,因为佛果是依靠菩萨而得到的,所以遍知、果、色皆为清净,或者说基道果全都清净。虽然如此,但众生因无明愚痴障碍,并未通达这样的本体,这就叫不清净的有情。通过修行,因在对境、有境方面的证悟有所差别,所以从声闻四果到菩萨之间的有情,又可分为上品清净、中品清净和下品清净。而最极清净就是佛陀。

  可见,虽然在实相中一切都是清净的,但在现相上也有一点也不清净、稍微清净和完全清净这样一个过程。而当果色清净达到极点,就是遍知清净。虽然在现相中,究竟的遍知清净与暂时的果清净与色清净有差异,但在实相中,它们就像虚空不可分割一样,其本体完全是一味一体的。当然,这里是以虚空的比喻来说明众生心的本体。《梵天王所问经》亦云:“实无有涅槃,如来说涅槃,如虚空自结,如虚空自解。”所以,《现观庄严论》、《二观察续》等经续论典才异口同声地说:“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

  虽然从凡夫到佛之间的本体全都清净,但若没有对般若或密法进行长期广闻博学,那要得到这样的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家一定要对般若和密法生起信心,还要长期依止善知识精进闻思修行,到一定的时候,不依靠语言文字,自己完全能明白很多甚深的境界。我昨天也讲了,对于所见所闻以外的深奥境界,每个人都应希求。

  虽然佛法中有很多精彩节目,但凡夫人只喜欢外面的电影电视、唱歌跳舞等,他们认为这些最精彩。其实,这跟真心的妙用比较起来,相差就太远太远。一旦我们的心豁然开朗,或者说大彻大悟,此时很多世间的迷惑、烦恼、痛苦,就会像乌云自然消失于虚空中一样荡然无存,从而获得语言无法描述的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大悲的境界。作为修行人,在获得这样的境界后,就会对传承上师和佛法生起不共的信心。所以我很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心地上下功夫,只要下功夫,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超胜的境界。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这个世间,有些人的生活很幸福,有些人生活过得很苦,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如果你造善业,你的命就好,你就很幸福;如果造恶业,你的命就很苦。“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我们要自度度他。怎么个度法?断恶修善,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念念帮助这个社会。你存的是善心,造的是善业,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