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九十四课
2014/9/3   热度:386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九十四课 如果想往生极乐世界,就不能贪执财富、亲人甚至自己的身体,这些贪执会障碍自己往生,因此人活着时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息灭贪执。下面继续讲这方面的道理。 如果贪执家畜,死后会转生于它们当中。从前舍卫城有一位贫穷的施主,因为贪执一头有背伤的牛,他死后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以舔食伤口中的脓血维生,每天要经历七次生死[24]。 这个施主之所以转生为小虫,就是因为执著一头牛。可见,对任何法有贪执,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所以大家应该观察自己对什么法比较贪执,然后想办法减少对它的贪执,否则很可能临终时对自己带来障碍。 贪执财产、受用等是痛苦的根源,不仅会障碍来世的解脱,甚至在即生中也会使自己遭殃。《毗奈耶经》中记载,以前佛陀和阿难到城中乞食,路上看见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佛陀说:“这里有一条大毒蛇,它不久就会散发毒气。”阿难说:“世尊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一条凶恶的毒蛇。”说完他们就离开了。附近一个割草的老人听到了这番话,他想:“真的有毒蛇吗?我应该去看一看。”他过去一看,没有看见毒蛇,却发现一个金瓶。他欢喜地说:“比丘们的毒蛇这么好啊!被这样的毒蛇缠着我也心甘情愿。” 本来这个老人听到毒蛇有点害怕,可是一看到金瓶,他根本不觉得这是“毒蛇”。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很不理解:怎么佛教说要看破世间,连钱都不需要呢?这是钱啊!钱什么地方都能用,它可是万能的啊! 老人非常欢喜,把金瓶拿回家,一夜间就暴富了。原来他是贫穷的农夫,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当地的人们纷纷谈论这件稀奇事。消息传到国王那里,国王怀疑他偷窃了别人的钱财,于是没收了他的家产,还把他关到监狱中并判处死刑。这时老人才后悔:以前我虽然不富裕,却过着自由的生活,在田里一边唱歌一边干活,现在却被关在监狱里,这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金瓶。他自言自语地说:“世尊说金子是散发毒气的毒蛇,阿难说金子是凶恶的毒蛇,他们说得确实对呀。”狱卒把他的话禀告国王。国王觉得很奇怪,便亲自审问老人。老人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后对佛陀生起了信心,深深地体会到:世尊说得真对,钱财和毒蛇确实没有差别。于是国王释放了老人并归还了他的家产。后来,老人在佛前闻法并获得初果。 因为贪执财富,这个老人被关进监狱并差点处死。可见在许多时候,财富不仅不会给人们带来利益,反而会毁坏自身。《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毁愿以贪欲,亦可毁自他。”由于贪执财富,愚者不仅毁坏了今生的一切,也不希求来世的解脱,不仅毁坏了自己,还会毁坏他人。现在有些人就是如此,为了钱财而犯罪,最后自己的家毁了,别人的家也毁了。《法句经》中也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愚者为贪欲所束缚,从来不希求解脱,因为贪执钱财而害人害己,最终不会有任何利益。 乍一听财富就像毒蛇一样,不仅害己而且害他,有些人根本不接受这种观点。现在的人们都认为,金钱是一切快乐的来源。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果把金钱用于上供下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当然有一定的利益;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缘品》云:“如同手持黑蛇腰,将毁彼等非法者。”这个比喻很恰当:如果提着毒蛇的尾巴或者压住蛇头,它都没办法咬人,可是抓住蛇腰就危险了,它一反身就能咬到人;以非法方式获取、受用钱财的人也是如此,反过来也会为钱财所害。 作为修行人,对财富应该有不同于世间人的认识。因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再加上本身就很贪爱财富,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财富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了财富一定可以获得快乐。但他们没有想到财富也会带来痛苦。就像药一样,用好了可以治病,用不好反而会丧命,除了有智慧的医生以外,其他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利害关系。 当前的社会很需要佛法的财富观,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简单地认为财富是一切快乐的因,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财富,这会导致许多痛苦:首先,你不一定得到财富,因为财富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其次,即使你得到财富,在享用的过程中也不一定快乐,有时候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和贪执财富一样,贪执友伴也是没有意义的,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往昔有一个人与他人的妻子行邪YIN,事情暴露后他被对方的丈夫杀死,因为贪执那个女人,他死后转生到女人的胎中。 《宝积经》云:“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飞禽为了食物,最终入于罗网,再也得不到自由;同样,愚笨的人因为贪爱女人,也毁坏了自己的今生来世。佛经中还说,如果贪爱女人,死后将转为女人腹中的寄生虫,如果贪执亲友,将转为亲友身边的恶魔。 除了善知识以外,众生在轮回中没有真正的友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律藏》中说:“出生独自生,死亦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在轮回中,生的时候是独自来到世间,死的时候是独自前往后世,钱财、亲友甚至自己的身体都要留在人间,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痛苦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能分担,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贪执他人。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看看自己生病的时候,医生没有办法,父母也没有办法,只有独自承受病痛;和生病一样,轮回中的一切痛苦也只能独自承受。 《无量寿经》云:“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生经》中说:“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祸福追身,如影随形。”《大圆满前行》中也说:“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学习这些教言后,大家要对众生在轮回中的处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佛经中说:“若未见凡愚,将恒时安乐。”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见到邪见恶业深重的凡愚之辈,我们还是过得很快乐的。所以大家应该把房门关紧,不要和那些恶友来往,这些人只会夺走自己闻思修行的善根,逐渐染污自己的相续。大家要像舍弃尸体、怨敌般舍弃一切凡愚恶友,不要再理会他们,这对自己的修行非常重要。如果是真正的修行人,看到品行不良者会特别害怕,根本不可能接近他们。因此希望有些人注意:不要再和某些人来往,你已经在悬崖边上,车子已经倾斜了,如果不刹车马上就会掉下去,一旦掉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 自古以来,因恶友而堕落的人成千上万。为什么古大德讲要远离恶友?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大家要深思,注意自己交往的人,保护好自己的圣者七财。否则,等到坠入深渊再后悔就来不及了,那时谁都无法救你了。 总之,财产、友伴以及自己的身体等,轮回中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都会被无常四边吞噬,所以我们应该放弃一切贪执。 无常四边也叫四堕,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正法念处经》中对此说道:“一切法皆尽,高者亦当堕,和合必有离,有命皆归死。”意思是,一切积累最终会灭尽,一切高者最终会堕落,一切聚合最终会分离,一切生命最终会死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靠的事物,学佛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聚合的时候很快乐,一旦分散也没什么可痛苦的,这就是聚际必散。来到世间当然很好,但最终自己和亲友都会离开世间,也没什么可伤心的,这就是生际必死。人的地位再崇高,也有掉下去的时候,这就是高际必堕。现在有些领导下台了,因为他们不懂这个道理,一想起从前的日子就痛苦万分。今天有再多的财富,明天也可能沦为乞丐,这也没什么可伤心的,这就是积际必尽。 《毗奈耶经》中记载,以前印度的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25],他是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佛教的大施主。虽然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势,可是万法不离无常的本性,王政有鼎盛的时候,也有没落的时候。在胜光王执政晚期,他的国政出现了混乱。胜光王有一个名叫恶生的太子(即琉璃太子),恶生想篡夺王位,于是勾结五百个大臣,准备找机会把父王赶下台。 有一次,胜光王去拜见佛陀,见到佛陀后他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在佛陀面前恭敬供养并听闻佛法。这个时候,一个叫长行的大臣心想:现在机会很好,我应该劝太子马上篡权。于是他返回王宫,对恶生太子说:“您的父王正在世尊面前听法,如果太子您想当国王,就赶紧行动吧。”之后,长行和五百大臣拥立恶生太子为王。胜光王有两个王妃,一个叫胜鬘,一个叫行雨,恶生一登基就把她俩赶出王宫,后来她俩逐渐漂泊到胜光王那里。 在短短的时间里,胜光王失去了王位,两个王妃也被迫离宫,无奈之下,他想去投靠自己的好友未生怨王。后来胜光王想到,胜鬘毕竟是恶生的母亲,回宫应该不会有问题。于是他让胜鬘回宫,自己带着行雨去王舍城。 快到王舍城时,胜光王让行雨向未生怨王通报,自己先在城外等候。行雨进城后向未生怨王禀告了事情的经过。未生怨王得知后,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胜光王,于是下令洒扫街道,迎接胜光王到来。因为路途遥远,胜光王很久没吃东西,便到路边的一个萝卜园中讨饭。守园人以为胜光王是个普通人,只给了他五根萝卜。胜光王把萝卜连根带叶吃了,吃完后感觉很渴,又喝了很多凉水。结果消化不良,患了霍乱,上吐下泻,昏倒在路上。往来奔驰的马车溅得尘土飞扬,他的口中灌满灰尘,最后呃逆而死。 请大家想一想: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对他无比恭敬,最后却死得如此凄惨,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通过他的遭遇,大家应该认识到世事确实是无常的。 台湾总统陈水扁的经历也是无常的真实写照:从2000年到2008年,陈水扁担任台湾总统。台湾是民主政治,陈水扁在任期间,人们对他有各种非议,有的人甚至朝他扔鸡蛋,但他毕竟是现任总统,所以大多数人不得不尊敬他。但2008年卸任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以贪污罪被逮捕入狱,最初法院判他无期徒刑,经过抗诉,2010年6月改判为有期徒刑20年,他的妻子也被判刑14年。据台湾佛友说,陈水扁在监狱里有时候痛哭,有时候装病,有时候绝食。想想他当年的风光,看看如今的惨况,确实令人感慨不已。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到身陷囹圄的囚犯,这种经历就像经论中所说的那样——首先在天界享受快乐,之后直堕地狱受苦。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是如此。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他是二战后首位访华的日本首相,毛泽东在书房里专门接见过他,当年曾风光一时。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他因受贿罪下台,十几年里断断续续被法院审查,直到1993年去世都没有洗清罪名。 通过很多名人的经历可以知道,世间确实没有什么可靠的,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正法念处经》中对此说得很清楚:“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意思是,美色、种姓、财富以及资具都是无常的,进一步说,它们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有智慧的人不应该信赖它们。 生命也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明年此时自己会身处何方:有些人堕入恶趣,有些人在天界,有些人在极乐世界,还有些人虽然没有死,但已经到了从来没想过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恒时忆念诸法无常、因缘不定之理。 寂天菩萨说:“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作为修行人,当自己死的时候对家人、财产、地位不要有太大的耽著,如果你的耽著特别大,说明修行不太成功。 不仅无常终有一天会到来,而且眼前暂时的一切显现也无有实质、如梦如幻。佛经中说:“三界众生如梦境。”龙树菩萨也曾教诫乐行国王说:“如是无常与无我,无依无怙无存处,轮回无实如芭蕉,人君汝心当厌离。”意为:一切诸法都是无常、无我的,在轮回中无有皈依处,也无有拯救苦难的怙主,轮回诸法看似真实存在,其实却如同芭蕉树一样无有实质,大王应当对此心生厌离。 思维此理后,愿我们对任何事物无有丝毫贪执之心,从现在开始全然放下。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放下世间的一切,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内心要真正放下,尤其要放下特别执著的对境。 现在人们放不下的特别多,有一个居士说:“唉,佛教说要放下,但是我想了想,感觉放不下的实在太多了。”他说的是实话,没有境界的人放不下的确实太多了,子女、亲友等,方方面面都放不下。但话说回来,即使放不下这些,死的时候也带不走,这只会障碍自己的解脱。 故乡属地宅,犹如梦境宅, 愿知不成实。 故乡、属地、房屋犹如梦境一样,但愿了知其不成实有。 我们应该将故乡、属地、房屋观想为梦中的景象,不要将其执为实有,贪执这些法也是不合理的。有些道友的房子塌了一点,就一直哭:“我的房子被牦牛踩塌了,怎么办啊?呜呜——”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 如果贪恋自己的故乡、属地、房屋,将来会在这些地方转为小虫以上的旁生。以前有一个吝啬的老妇女,因为贪执自己的家,死后转生为自家的一只母狗。它旧习复苏,日日夜夜担心有盗贼来,每天围着家宅保护。 许多大德都说,很多人的家畜、宠物都是亲人的转世,因为特别贪执家,所以死后以这种习气又回到原来的家。 《中阿含经》里有一则父亲转为狗的公案。以前舍卫国有一个叫都提的富人,他去世后转生为家中的一只白狗。都提的儿子对这只狗特别好,它吃的比一般人都好,顿顿都是山珍海味,而且睡觉也是在大床上。 现在汉地有些富人也很颠倒:他们对父母一点都不照顾,可是对宠物却疼爱有加,什么好吃的都给买,生病时甚至花几万块钱看病。如果出于对一个生命的关爱,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我觉得他们并非基于这种发心,可能是特殊的习气所致。 有一次佛陀去舍卫城乞食,佛陀来到都提家门口时,白狗正坐在床上吃金盘里的食物。它一看见佛陀,马上跳下床狂吠。佛陀悲悯地说:“你不要对我叫,你想一想自己当狗的原因吧。”佛陀这样一说,白狗的态度就完全变了,一声也不叫,卧在地上闷闷不乐。 都提的儿子回家后,见到白狗不开心,就问:“谁惹了我的狗,它为什么不开心?”家人说:“今天佛陀来了,然后它就成了这个样子。”他听后特别生气,到给孤独园责问佛陀:“今天你对我的狗说了什么?它为什么这么不开心?”佛陀说:“我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让它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变成狗的。”佛陀又说:“这只狗是你父亲的转世,他因吝啬而堕为旁生。如果不信,你可以回去问它。而且你家地下埋有宝藏,只有它知道宝藏埋在哪里,你可以问它宝藏埋在哪里。”都提的儿子半信半疑,回去问白狗:“你是不是我父亲?”白狗点点头。他又问:“如果你是我父亲,那告诉我家中的宝藏埋在哪里。”白狗一听,就到一个地方用爪子挖,结果挖出许多珍宝。他这才知道白狗真是自己的父亲。就像这个公案一样,如今许多聪明的家犬也是父母等亲人的转世。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讲过一个公案,以前南京有一个老妇人,她因为偷了丈夫四两银子,死后转生为儿子家的驴。还有一个人的父亲因吝啬变成猪。诸如此类的公案在汉地有很多。 1996年,法王如意宝在藏区各地弘法,有一天法王流着泪对藏民们说:“你们最好不要杀自家门前的牦牛,也不要杀附近山里的动物。按照佛经的教证推断,这些旁生肯定是你们死去的亲属,他们因为没有往生净土的因缘,并且临死时贪执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结果成为你们周围的旁生。既然这些旁生是你们的亲人,以前他们对你们那么好,现在你们杀害它们,这怎么合理呢?” 反复思维上述道理后,我们应当发愿:但愿了知故乡、属地、家宅如同梦中的显现一样不成实有,进而断除对它们的贪执。 在轮回之中,一切显现都是无明睡眠所遮的梦境。佛经中说得很清楚,“三界皆如梦”。我们眼前的这一切,从一方面说,是前世的业形成的,从另一方面说,其本体丝毫不成立,和梦幻泡影没有差别。对于这些无而明现的万事万物,有智慧的人如果以遣除四边的理证观察,便会认识到一切皆无实义,从而自然远离贪执,这就是解脱的殊胜要诀。 断除贪执有两种方法:一是胜义的方法。如学习中观后,依靠破除四边的理证进行分析,最后就会知道:原来自己执著的万事万物连芝麻许实质都没有,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执著它们呢?二是世俗的方法。即认识到轮回万法虽有显现,但与梦境或者幻师变现的象马没有差别,也没什么可贪执的。也就是说,认识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幻泡影,就能远离一切贪执。这就是《现观庄严论》和中观诸论的殊胜窍诀。 我在讲《解义慧剑》时给大家介绍过胜义和世俗的见解。如果一个人拥有这两种见解,就不容易贪执世间;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解,即使口中说不贪执,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遇到过一些居士和出家人,因为没有闻思过教理,虽然嘴上一直说“不要贪执、何必贪执、一切放下、如幻如梦”,可是内心并没有这样的境界。我想,嘴巴上说得再好听,如果内心没有真正的定解,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如果这些人学习了中观,通过理证分析认识到诸法实相,知道一切对境都是虚幻不实的,即使让他贪也不会贪了。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如果你不知道某个法是幻化不实的,也许很想得到它,一旦知道是幻化的,你还想得到吗? 龙树菩萨曾说:“如同某位绘画师,描绘恐怖罗刹像,彼像令自生畏惧,轮回患人亦复然。”某位画师画了一个恐怖的罗刹像,因为画得栩栩如生,自己看了都有点害怕;与此相同,轮回也是众生的心描绘出的幻像,众生因将其执为实有而感受虚妄的痛苦。其实,画师稍加观察便会知道:既然罗刹是我画的,又有什么可怕呢?同样的道理,既然轮回是自己的心描绘的,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将其执为实有,这样自然能远离一切痛苦。 总之,三界轮回的一切显现都是无实、空性的,如果经常思维此理,就会逐渐断除相续中的实执。很多人学过《醒梦辩论歌》,应该依此观想:世间的一切都是梦,感情、亲人、地位、财产都无有实质,完全是空性的,与梦幻泡影没有差别,既然如此,自己凭什么要贪执呢?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真正领会到这个道理。言说的空性和内心的空性差别很大,有些人光是口中说空性,可是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没有多大意义。 首先应该从道理上明白空性,然后经常串习空性,这样即使没有开悟,对断除实执或多或少也会有所帮助,甚至对空性仅仅生起合理怀疑,这也有极大的利益。圣天论师曾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福德浅薄者对空性连合理的怀疑都不会产生,如果对此略微产生怀疑——诸法应该是空性的吧?仅此也能在阿赖耶上种下空性的种子,将来会逐渐断除实执,最终不需要再漂泊于轮回中。 仅仅听到一个空性的偈颂或者对空性稍微有所认识,这也有极大的功德。《宝积经》云:“若如是了知,诸法唯空者,彼解脱众苦,及灭于诤论。”意思是,如果能了知诸法空性之理,世间的很多诤论、斗争都会消失。为什么有些国家、民族、家庭、个人整天吵来吵去?就是因为没有学过空性。美国和伊拉克天天打仗,他们肯定没学过中观,尤其奥巴马肯定没学过。 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断除对任何事物的贪执之心。从根本上断除贪执比较困难,但最起码要断除特别强烈的贪执。有些人对人和物的执著特别大,从表情和言行都能看出来,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甚至不惜自杀。这些人肯定没学过中观,即使学了也没获得真实的利益。 如果想消除贪执,就要经常观想:我什么也不贪恋,一切都没有必要,这些无有恒常、无有稳固、无有实质、诱骗凡夫的虚幻之法有什么用呢?这样长期串习,就能逐渐减弱乃至断除贪执。 《中观四百论》云:“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贪心有依靠前世的因产生的,也有依靠暂时的缘起现的,前者不容易断除,后者则比较容易断除。有些人学习佛法后马上就不贪了,这种贪心就是依靠暂时的因缘产生的;有些人虽然学了很多佛法,可是贪心依然强烈,这就是生生世世串习所致。当然,贪心再厉害,毕竟是颠倒、虚假的,只要我们精进修行,假以时日一定会断除。 如果活着时执著诸法实有并贪执不已,只是口中说临终不贪执是没有意义的。生前你对自己的房屋特别贪执,天天想着它,临终时要放下恐怕有点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梦中的神识比醒时的神识清明,进一步来讲,中阴的神识又比活着的神识清明九倍,所以活着时贪执什么,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而且那时只要稍微一忆念,立刻就会投生为低劣之身。比如你贪执某个动物或人,一瞬间就会转为恶趣众生。因此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忆念往生极乐世界。 所谓的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净土,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都不贪,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就是破瓦法,所谓破瓦法不一定非要大吼:“啪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以外再没有断除中阴的更好窍诀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需要复杂的观想,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么都不贪执,死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尽管佛教有其他的临终教言,但如果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再好的教言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我们活着时一定要做到不贪执一切。中阴法门里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如果这些自己不会用,可以从断除贪执下手,从各个方面思维:世间到底值不值得贪恋,如果不值得贪恋还贪恋,那就太愚痴了。长期这样思维,对很多事逐渐就能想开,活着时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坦然面对,临终时也能在平静的心态中往生。 世间的任何人,即便是再有名的智者,死亡来临时都束手无策,而修行人则不同,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死亡降临时就能够坦然面对,这就是修行人的特点。但愿大家都能成为这样的修行人,生前断除一切贪执,临终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扎根 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孝顺是随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懂得孝亲,而后才知道尊师,所以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去扎根。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