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2014/9/3   热度:805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 [1] 反过来说,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现前普贤大愿的最胜方便。《普贤行愿品》中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意思是,只要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夫人无法想象的无量大愿,如“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等,这些都可以顺利地变为现实。 [2] 李炳南老居士说:“平时观修阿弥陀佛的人,后来却见到药师佛,这就是魔事。”我认为不一定。从有些上师的传记可以看到,本来他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圆寂后却往生到东方净琉璃世界。如果认为这是魔事,那恐怕是不对的。 [3] 宋代非浊集。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书中辑录了许多三宝感应的故事。本书在中国未盛行,但对日本故事文学颇有影响,如《今昔物语》、《三国传记》等,皆有转译自《三宝感应要略录》的故事,对日本南都(奈良)佛教界也颇有影响。 [4] “给,杰达秋坚”:给,拟声词;杰达秋坚,辩论时开头语,义为诸法由……生。 [5] 《药师经》中为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中为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释摩男菩萨。 [6] 当然,要见到阿弥陀佛,一定要净除相续中的罪障。就像监狱里的犯人要见到最高的领导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们相续中以谤法、五无间罪为主的一切罪障也需要净除,之后方可面见阿弥陀佛。 [7] 宋代天息灾翻译,和藏地的《宝箧经》是同一部经。 [8] 《药师经》中说,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死后不仅不堕恶趣,还能往生极乐世界。 [9] 此公案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有详细宣说。此处的珠辛吉在那里叫闻俱胝耳,因为他在闻星下出生,且生来耳朵上就有价值一俱胝金钱的耳饰,所以家人给他取名闻俱胝耳。有些经中说,因为他的耳饰价值一亿金钱,所以家人给他取名亿耳。 [10] 毘富罗山:印度的一座大山。 [11] 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记载,此人往昔是一位比丘,入密乘后因为生邪见、诽谤密法而堕入地狱,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最后终于获得了解脱。 [12] 净土宗第十祖,1626 - 1682,讳行策,号截流,江苏宜兴人。二十三岁出家,胁不着席精修五年,遂发明大事,后栖心西方,广弘净土。 [13] 这是它的业力所致,大海里有很多旁生,其中有些很长时间一直处于昏睡中。 [14] 其实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只要往昔的业没有尽,下一世还要在轮回中受罪。 [15] 即不好的天象,如彗星等。汉地也有类似说法,如某家娶了一个不好的媳妇,人们会说他家来了一个扫帚星。 [16] 在此经中,前面已经讲了三种过失:“由爱敬恶人,治罚善人故,星宿及风雨,皆不以时行,有三种过生:正法当隐没,众生无光色,地肥皆下沈。” [17] 五浊,即劫浊、烦恼浊、命浊、见浊、众生浊。劫浊在前文莲师的授记中已经介绍了,此外,烦恼粗大叫烦恼浊,寿命短暂、不定叫命浊,具有邪见叫见浊,众生刚强难化称为众生浊。在《悲华经》、《楞严经》和《法苑珠林》中,对五浊都有不同的解释。 [18] 据说狗有鬼眼,能看见鬼魂,如果晚上狗叫得很厉害,说明附近有鬼魂在游荡。 [19] 烧焦烟有两种,一种是荤烟,一种是素烟,烧荤烟要加一些血肉等荤物。 [20] 劫初的有些旁生会说人的语言。 [21] 此公案在《贤愚经》中有详述。 [22] 藏地牧牛所使用的一种抛石工具。 [23] 这是古代的打火器,形状像乌龟,上面有火燧和火铁,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我在博物馆见过。 [24] 有些小虫寿命很短,一天之内都会反复生死。 [25] 胜光王是人间第一大王,如果算上天界的四大天王,他是世间第五大王。 [26] 如云:“经说声闻微无我,如虫食芥子内空,故于微加否定词,说未证悟法无我。” [27]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俩绸缪,披枷带扭,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漫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 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字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麽羅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28] 唐代沙门道镜、善道辑。 [29] 总的来说,修持往生四因方可往生净土,具体而言,往生净土的因则有很多,有些人依靠念佛往生,还有些人依靠其他途径。如《宝积经》云:“假令苦逼身,终不说他过,常称叹三宝,化生诸佛前。”意为假使众苦逼身也不说他人过失,并且经常赞叹三宝,这种人死后将化生于诸佛面前。 [30] 唐代释迦才撰。 [31] 世亲论师依《无量寿经》造,共有二十四偈。此论为印度唯一净土论著。北魏普泰元年,由菩提流支译成汉文,汉地净土宗特重此论,将其列入净土五经一论。 [32] 量士夫:即远离一切错误、虚妄,具有无欺识的士夫。 [33] 详见《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34] 总共有十二种百功德。《入中论》云:“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后际。智能入起百三昧,能动能照百世界,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现百身,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华严经》中也有相同说法。 [35] 明代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被称为“公安三袁”。袁宏道最初学禅宗,不久他发现自己徒尚空谈,不切实际,于是回向净土,每天清晨礼佛诵经,兼持禁戒,一心念佛,最终往生极乐世界。袁宏道曾博采经教著《西方合论》,其中宣说了许多净土方面的道理。 [36] 莲池大师撰,汇集了两百多例往生的公案,有高僧大德、平凡人甚至旁生的往生事迹。此书附录中普劝人们修净土,并举了念佛的十种功德。 [37] 萨迦初祖,十二岁面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赐予他《离四贪教言》:“贪今非教徒,贪世非出离,贪自非菩萨,耽著非正见。”六十七岁示现圆寂,众人亲眼看见他的身体化为四份,在勇士空行迎接下前往四个净土:一个前往极乐世界,一个前往布达拉刹土,一个前往金色刹土,一个前往邬金刹土。法体荼毗后,骨灰被撒入湖中,湖面出现胜乐金刚坛城,所有在场的人都生起了殊胜觉受。 [38] 《贤愚经》中有一则类似的公案:罗阅只国有两兄弟,哥哥和一个女孩订了婚,后来他外出经商,多年未归。女孩长大后嫁给了弟弟,并且怀了孩子。哥哥回来后,弟弟很不好意思,就逃离家乡,在佛陀座下出家并获得阿罗汉果位。兄弟俩的身份和此处相反,其他情节基本上相同。 [39] 密宗的一个本尊。 [40] 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成办他利无有厌倦心;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 [41] 此公案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有一位阿罗汉以神通飞到那个岛上,回来后把这些事告诉了执师子国人。 [42] 出家前他是一个国王,名叫憍尸迦,后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闻法出家,法名为法藏。 [43] 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述极乐世界之大地、鲜花、水池等依报庄严以及阿弥陀佛和声闻菩萨众等正报庄严,并劝说一心不乱系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彼世界。为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之异译。 [44] 八种功德为本性清凉、味道甘美、形相轻、所触柔软、无垢、色净、不伤腹、不伤喉。有些经中说极乐世界的江河里是八功德水,有些经中说极乐世界的浴池里是八功德水。 [45] 藏地也有许多修行人在清净的境界见到诸佛菩萨的刹土。在清净的境界中显现的法叫做净现法,比如见到莲花生大士或者阿弥陀佛,之后唱的道歌、造的论典。藏地有许多净现法,法王如意宝的著作里就有一部分属于净现法。 [46] 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平等的,我们学院觉姆经堂二楼会议室有一幅法王在极乐世界的壁画,法王周围的眷属都是一模一样的。我觉得画得很对,极乐世界众生的身相没有丝毫不庄严,不存在个子高、个子矮、皮肤不好等缺陷,一律是非常庄严的。 [47] 不是指跟狗一起生活,这是在描述舍世者看破世间的风范。在《开启修心门扉》的“看破今生十法”中有“脱离人类、接近狗类、证得圣类”的修行教言。 [48] 此为藏文版。 [49] 指圣者的变易生死,有别于凡夫的分段生死。即以无漏业为因,以无明习地为缘,所招感三界外之殊胜细妙的果报身,由心识之念念相续而前变后易,其身形与寿期皆无定限。 [50]《说无垢称经疏》云:“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音菩萨次当补处。” [51]《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说,观世音菩萨成佛后叫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悲华经》中说叫遍出功德光明如来。此外,《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世音菩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 [52]《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说,大势至菩萨成佛后叫善住功德宝王如来,《悲华经》中说叫善住珍宝山王如来。 [53] 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 [54] 此为藏文,汉文为《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见《大正藏》第12册。 [55]《佛说十号经》云: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56] 出有坏:即佛陀能出离有寂二边、具有自在等六种妙德、毁坏四魔,具体就阿弥陀佛而言,所谓的有就是寿命、智慧不可估量。 [57] 《净土圣贤录》载:吴毛,青阳吴氏仆也。平时持斋,诵佛名,兼修众善。左良玉兵渡江,吴氏合家避去,毛独居守。兵至,被七枪而死。乱定,家主反,毛复苏曰:我以宿业,当受猪身七次,因今生斋戒念佛,以七枪散怨。今佛来接引,往生西方矣。语毕,合掌而逝。事在顺治元年。 [58] 《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佛陀曾转生为云行马王,将众商人从罗刹洲救出。 [59] 古代有一种火晶如意宝,太阳升起来时会从中出火,还有一种水晶如意宝,月亮升起来时会从中降水。 [60] 据说人熊有一个习惯,它喜欢把人揉搓死:如果人在地上不动,它就在旁边观察;人只要一动,它就又开始揉搓。 [61] 现在的四川省道孚和康定一带。 [62] 欧坚仁波切拉所瓦得,嘎金瓦洽摩炯央,屯金三巴哲巴当,巧当屯孟欧哲作。意为:祈祷邬金大宝尊,违缘障碍无缘生,顺缘意乐悉圆满,祈赐共不共悉地。 [63] 现在经常发生各种四大的灾难,这也是由于人类造不善业太多了,天人败给非天导致的。 [64] 汉文为《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宋代法天译。 [65] 如云: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66] 即依靠登地菩萨的证悟境界发愿。 [67] 《大疏》原文中说是念三遍。 [68] 《大般涅槃经》云: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信邪倒见修习邪道。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69] 南宋宗晓编。 [70] 《俱舍论》云:“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71]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如果人的腰带松了,肯定不太雅观,同样,如果一篇文章没有词藻和诗学的修饰,这个文章也不会美观。 [72] 即不仅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每个人有吃有穿,而且这要带来真正的快乐。不要财富越来越多,内心的幸福越来越少,这样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73] 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74] 三迦叶以前是外道首领,他们师徒共一千人,后来都皈依了佛陀。 [75] 佛陀度化五比丘后,紧接着度化了耶舍,之后度化了耶舍的父母家人。在佛教的历史上,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76] 罗睺罗有障蔽之义。 [77] 一个四大部洲、日月诸天在内的世界称为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 [78] 即栏杆,纵为栏,横为楯。 [79] 不是世间的玻璃,是一种类似水晶的珍宝,有紫白红碧四种颜色。 [80] 《阿弥陀经要解》云: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 [81] 玄奘的译文中还有鹅、雁等。 [82] 玄奘的译文中还提到了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藏文译本跟鸠摩罗什的译法一样。 [83] 《佛光大辞典》云:阿弥陀佛,梵名Amita -buddha ,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梵语amita,意译无量。 [84] 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册《华严部》。 [85] 详见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以及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 [86] 法界实相是远离一切戏论的,不管大中观还是大圆满,最终现前的都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 [87] 利根者只需一日就可一心不乱,钝根者需要七日,中根者则二日乃至六日不定。 [88] 有些人觉得:怎么阿弥陀佛身边还有穿不整洁衣服的僧人?其实每个人心前的显现是不同的,这与每个人的境界和因缘有关。藏地有些人到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时,有人见到莲花生大士现为罗刹王,有人见到现为相好庄严的圣尊,各自都有不同的所见。 [89] 玄奘法师的译文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藏译说的也是法门。可能译为“法门”意义比较广,而译为“经”只是指这部《阿弥陀经》。 [90] 这些佛号的意义在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有解释,而其他注疏如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中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解释。 [91] “师”通“狮”。 [92] 不同经论中对不退转有不同的解释。 [93] 按藏文译本,下面这句话是舍利弗赞叹佛陀的。 [94] 六十种梵音详见《大乘庄严经论》。 [95] 十力详见《入中论》。 [96] 利他有行为和意乐两种:为众生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也是行为上利他,产生一瞬间的利他心也是意乐上利他。 [97] 贤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其中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转法轮并示现涅槃,人寿四万岁时迦那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人寿两万岁时迦叶佛出世转法轮,人寿百岁时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所以在贤劫千佛中已经有四尊佛出世了,未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出世。 [98] 位于菩提迦耶,据有关经典和论典说,贤劫千佛都在那里示现成佛。 [99] 这里的沙门包括出家人和居士。沙门有修善的意思,所以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在家居士,从狭义上讲则专指比丘比丘尼和沙弥沙弥尼。 [100] 四德宝藏:即财富、妙欲(色声香味触法)、胜法、解脱,前二者是世间安乐的因与果,后二者为出世间安乐的因与果。 [101] 佛经中说,如果朝拜这四大圣地,五无间罪也能清净。 [102] 法王在尼泊尔开取的伏藏法《项带金刚橛》是堪布南珠整理的,他在后面的小字里自称堪布。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经上说得好,“爱不重不生娑婆”,你怎么会到这个世间来投胎?你有爱欲。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就是爱欲不断的缘故。只要有爱欲就有六道生死轮回。人要是将“爱欲”断了,他就不会到六道里面来投胎了,所以大家要记住,爱欲是六道生死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今天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为第一件大事情,这个世界太苦了,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也许你会说: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儿女,不能不牵挂。你真能牵挂得了?你真能照顾得了?照顾不了!这是要觉悟的。自己都不能超越轮回,怎么能照顾别人,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别人?真是迷惑颠倒!当然这不是叫你父母眷属都不要了。净土法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可见得它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现在相聚会一起时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可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定要安住在西方。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