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二十六课
2014/9/3   热度:482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二十六课 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言简义丰,总摄了净土法门的一切关要,藏地的很多修行人都能背诵《极乐愿文》,希望道友们也尽量背诵。在这部《极乐愿文》中,宣说了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修持净土法门者一定要了解这些道理,这才会有稳固的信心,如果不懂这些道理,对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就不会产生真正稳固的信心。学习任何佛法都要明理,以无常法而言,只有依靠教证、理证反复观察,从道理上明白了为什么诸法是无常的,才会对无常之理生起稳固的信心。 大家应当利用这次学习的机会,争取通达一些佛法的道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如果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受,以吃喝玩乐来打发日子也未尝不可,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如果终日忙于轮回的琐事,没有通达佛法大义,即使活上一百年,也不如懂佛法的人活一天有价值。因此,大家应通过学习佛法来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下面讲祈祷阿弥陀佛的人不转为低劣种姓之理。 从世间来讲,人的种姓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从小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如果出生在低劣的种姓,从小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世间有许多低劣的种姓,如屠夫、猎人、卖酒者[8]、阉割者[9]、天葬师[10]等,如果这些卑贱种姓者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并受持,就永远不会再投生于卑贱种姓,而是转生到护持佛法的国王、大臣之家,或者生到大成就者的家族,或者是父辈修持佛法的家庭。 在古代的印度和藏地,种姓观念非常强,许多高贵种姓者的德行很高尚,在诚信因果、行持佛法方面都很优秀。可是在如今的五浊恶世,几乎没有护持种姓的人,常常存在国王行持正法而太子胡作非为,父亲行持佛法而儿子作恶多端的现象。藏地有“檀香树的父亲生出芭蕉树的儿子”的说法,意思是父亲非常优秀,可是儿子却很不争气,完全不像他的父亲。这是末法时代的一种恶相。 当然,在佛教里,世间的种姓、门第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修持正法。在印度,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的人非常尊贵,在中国,出身于领导干部和大老板之家的人很受尊重,但在佛教看来,这些世间的种姓并不重要。佛经中说:“种姓门第不重要,三学(戒、定、慧)之宝极重要。”在佛教中,种姓、相貌出众者不一定会受到尊敬,只有受持清净戒律、具有佛法智慧的人才会受到尊敬。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 现在有些城里人对乡下人有歧视心,他们认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高贵,而生活在乡下的人低贱。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城里人不信仰三宝,相续中连一分戒律都没有,他的身份并不高贵;而一个乡下人如果信仰三宝,并且受持清净的戒律,他的身份就非常高贵,一切人天大众都应对他恭敬承事。 总之,在一切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的三宝种姓[11]。与世俗的种姓、门第相比,修持佛法更为重要,而在修行所依的身份中,最好的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如果想获得出家身份,并且出家后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就应当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生生世世都会拥有不染任何细微过患、犹如莲花般清净的出家具戒之身。 在这几堂课中,我们讲了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的巨大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不会转为女身和低劣种姓者,并且生生世世成为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既然阿弥陀佛具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加持,我们理应恭敬顶礼善逝无量光佛。 所谓“善逝无量光佛”,意思是阿弥陀佛能发出无量的佛光。大家不要把佛光简单地理解为白、红、黄、绿等色法的光线,其实佛光是佛陀的智悲之光。佛光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佛光照触到任何有情,这个有情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就会顿然消失。所以当你心情不好、想发脾气时,应当暂时放下手头的事,一心一意念佛,在佛光的沐浴下,马上你就会平静下来。如果有人相貌丑陋,众生不愿意接近他,只要诚心祈祷阿弥陀佛,当佛光融入这个人的身心后,他的相貌逐渐会变得庄严可亲。 在佛光的加持下,不要说人类,甚至某些恶趣众生的身心也会变得调柔。以前蕅益大师有一位同参,他常年在山上结茅独居,每天一心一意念佛。蕅益大师曾问他:为何一天到晚只是念佛,不去学教参禅?这位修行人说,这与他出家的因缘有关。原来,他出家前是个商人,一次与一位朋友结伴外出,途中朋友不幸去世了,因为当时远在他乡,他就将朋友的尸体在当地掩埋了。返回家乡后,他将遗物交给朋友的妻子,但那个女人却怀疑他谋害了自己的丈夫。他一气之下回到亡友的坟前哭诉,结果亡友的鬼魂现出身形,就像生前一样,并答应为他申冤。于是他带着鬼返回家乡,在回乡的路上,他们遇到一只老虎。本来他平时不太信佛,但猝然遇到猛虎,他吓得大声念起佛来。听到佛号后,气势汹汹的老虎顿时变得调柔起来,不但没有扑过来吃他,反而乖乖地离开了。老虎走后,鬼问他:“你为什么放光吓我?”但他还没有从恐怖中回过神,还在不停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鬼说:“你每念一句,胸间就放出十多丈的五色光芒,令我心目惊眩,现在我没法再为你雪冤了。”于是鬼也离开了。这个人说,因为这件事,他体会到佛号的威德而幡然醒悟,所以出家为僧,并且不做任何其他事,只是一心念佛。 据说这个人的修行非常好,蕅益大师也很赞叹他的境界。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修行人,他们终生在深山中修法,现在这样的修行人不多了。《札嘎山法》中说:噶当派的修行人越老住的山越高,直至最后圆寂;而修行不成功的人则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住的地方却越来越低,最后死在俗人家里。大家应该学习蕅益大师的这位同参,也要精进念佛。为了对自己有一种鞭策,念佛时必须计数。如果不计数,别人问你念了多少,总是笼统地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每天都在念。”这样不是很好。其实计数是鞭策自己精进的一种好办法,净土宗的许多祖师都要求计数念佛,蕅益大师说:“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藏地的大德也认为持咒、念佛应该计数。古代的很多修行人每天至少要念几万遍佛号或者咒语。去年我们曾经要求:凡是学习《入行论》的道友,如果实在没有能力参加背诵、考试,每天至少要念一万遍佛号。很多道友当时答应得很好,但后来并没有念。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最好先念完一百万遍弥陀圣号,完成这个基数后,有生之年再不断念佛,这样临终时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最近学院有些道友准备闭关一个月,如果在闭关期间每天能念三万遍以上的佛号,一个月下来就能念完一百万遍。汉地有些念佛道场打佛七时,每天要念十万遍佛号,要求十天或者半个月念完一百万遍佛号,所以我觉得一个月念完一百万遍佛号没什么困难。如果没有这样的精进,平时的信心好像很大,觉得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问题,但到底能不能往生也不好说。 前面我们讲了,出家身份是一切身份之王,因此每位道友都应发愿:愿生生世世获得具足戒律的出家身份! 本来出家是非常伟大的,但现在有些人总是对出家有种种误解,他们认为:出家人可能是生活不下去了,找不到对象了,事业失败了……总之是走投无路了,才剃光头发躲到深山里的。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出家人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问题都出在世间人那边,是他们自己看不破、放不下。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被浓厚的贪欲习气所蒙蔽,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出家人看破放下的伟大选择。有个人曾对我说:“唉!我肯定没办法出家,单单拿吃饭来说,我一天不吃肉都过不下去。”(其实他平时有很多顿饭都没吃肉,他也照样过了下来,但他好像没有发现这一点,总是觉得不吃肉就过不下去。) 与出家人相比,世上再没有更高贵的身份了。北宋仁宗皇帝曾赞叹:“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清朝顺治皇帝曾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个人都曾无数次成为转轮王,这不算难得,唯有这身袈裟最难披。有些人已经披上了难得的袈裟,这个时候应当格外珍惜自己的身份! 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经中说:“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佛曾对阿难说:“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本来,转生到欲界天不是很容易的,但以一日一夜出家,就能感得连续七次从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之间依次受生,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享受天界的安乐。不要说真正出家,甚至萌生一念出家之心,功德也不可思议。《难陀出家经》中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在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得的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的功德。” 从行持佛法来讲,出家有巨大的优越性。虽然在家人也能行持佛法,但因为在家有种种过患,要圆满行持佛法是很困难的。有个出家人曾对我说:“本来我想以在家身份来学佛,但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后来不得不选择出家,结果一落发为僧,一切问题都荡然无存了。”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以出家身份修持佛法确实很方便,在座的许多人如果没有出家,肯定每天会面对各种违缘,对一个初学佛者来讲,很难坚持下去。实际上,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应当发愿出家,乃至获得圣者果位之前,所有的菩萨都唯一发愿出家。《普贤行愿品》云:“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入行论》中也说:“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从某个方面讲,出家后即使舍戒、破戒,这也比不出家强。 佛在世时,优钵罗华比丘尼获得了六通,她经常到贵族家赞叹出家。她对贵妇人们说:“姊妹们,你们应当出家。”贵妇人们说:“我们青春年少,长得又漂亮,出家后很难持戒,可能会破戒的。”比丘尼说:“你们只管出家,破戒就破戒。”贵妇人们问:“破戒会堕入地狱的,怎么能破戒呢?”比丘尼说:“堕地狱就堕。”贵妇人们讥笑她:“堕入地狱会感受痛苦,怎么能堕入地狱呢?”比丘尼说:“我回忆自己的宿世。往昔我做戏女时,曾穿着种种衣服而说绮语,有时也穿着比丘尼的法衣来演戏,以此因缘,在迦叶佛时我出家成为比丘尼。出家后,我自恃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而心生骄慢,后来破了佛的禁戒。以破戒的罪业,死后堕入地狱,感受了种种痛苦。从地狱出来后,我值遇了释迦牟尼佛,出家后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我知道,出家受戒后即使破了戒,但以曾经受戒的因缘,以后一定能得阿罗汉果。如果从来没有出家受戒,只是造恶业,则永远没有得道的因缘。” 在《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曾说:“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向时间,当期道果。”意思是,乃至于在喝醉酒时剃发,或在唱戏时披出家人的法衣,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就种下了将来证果的因缘。现在“戏里披衣”的情况很多,有许多演员披上袈裟扮演出家人,我觉得这些演员很有福气,虽然他们没有求解脱的心,只是为了演戏而暂时穿上法衣,但也种下了解脱的因。至于“醉中剃发”,《大智度论》里记载了一则公案:佛在世时,有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到佛陀面前请求出家,佛陀让阿难为他剃发穿上法衣。婆罗门酒醒后大吃一惊:自己怎么成了比丘!他马上脱下袈裟逃走了。当时许多比丘问佛陀:“世尊您为什么开许这个醉婆罗门出家?”佛陀说:“无量劫以来,这个婆罗门都没有萌生过出家的心,今天他以喝醉酒的缘故,暂时发起了出家的心,以此因缘,未来他会出家得道。”所以短暂的时间中出家也很有意义。以前有一个人在我面前要求出家,本来学院要求对发心出家的人观察四个月,但他一直哭着恳求,信心似乎非常大,我就给他剃度了。没想到他出家不到两三天,就还俗跑回汉地了。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人挺可恨的,他好像故意在欺骗我,但从另一方面看,他毕竟种下了出家的善根,这还是有很大的功德。 即使不谈来世解脱的安乐,如果能看破放下而出家,即生也会拥有在家人难以想象的洒脱和自在。《宝积经》中说:“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在家多求故苦。出家无求故乐。”如果到商场去,在家人这也要买、那也要买,所求的东西特别多;而出家人则没有这么多所求,最多买包茶叶就够了,正因为没有许多所求,所以他的生活很快乐。慧律法师曾说,他出家后无忧无虑,没什么可操心的,所以一点也不显老,而他的同学老得满脸皱纹,看上去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出家后,生活上不用太操心,只要一心修行就行了,弘扬佛法也是随缘而为,这样肯定不容易老。而在家人陷在生活和感情的漩涡里,有许许多多痛苦,自然衰老得快。2006年,甘孜师范学院86届藏文班的同学举行了同学会,在那次聚会上,每位同学都讲述了过去二十年的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出家人的快乐和在家人的痛苦:我们班上有两个出家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俩没有感受什么痛苦;而其他同学则不同,每个人都经历了种种的痛苦,许多人的脸上都留下了历经的沧桑,有的人结了婚又离婚,然后再结婚又离婚,为了感情不知流过多少泪。 许多人出家后都觉得出家生活是最快乐的,但也有些人不知为什么,出家后反而羡慕在家人的生活,觉得他们吃的好、穿的好,当然这种人不多。就我自己而言,自从出家后,从来就没有羡慕过在家人的生活,总觉得世间的名声、地位、财富都无有实义,都是引发痛苦的因;而见到深山中的修行人时,仰慕之情总是油然而生,觉得他们能战胜一切违缘,守持清净的戒律,修持深奥的佛法,非常了不起。 我们这样广泛地赞叹了出家法,相信一些有善根的人会对出家生起信心。 如果想出家,应该当机立断,马上出家,切莫瞻前顾后,否则因缘可能稍纵即逝。南宋名将岳飞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当年岳飞在驻军江州期间,常到庐山东林寺礼佛,并与慧海大师谈论佛法。当时岳飞对出家的清净生活产生了信心,萌生了出家学佛的念头,他在大举北伐前所作的《寄浮屠慧海》一诗中说:“归休终伴赤松游”,表明了抗金复国之后归隐学佛的心愿。可惜,没等到放下一切去学佛,岳飞就被赵构、秦桧一伙陷害而死,留下了千古遗憾。 要想出家,还必须遣除过于富贵和过于贫穷这两种违缘,有些人就是因为过于富贵或者过于贫穷而不能出家的。我们看一则公案: 从前,一位不行正法的国王生了一个信仰佛教、行持正法的太子,那位太子目睹父王以非法治国后想:父王死后,我也将以非法执掌国家,这样一来必将堕入地狱。于是太子向父母请求出家,因为他家过于富裕,又有广大的权势和眷属,所以没有得到父母的开许。一次,太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拿着破碗沿街乞讨的穷人,就问他:“我因为生于国王这样富裕的家庭而不得出家,你为什么不出家呢?”乞丐说:“我没有钵盂等资具。”太子为那个乞丐提供了出家所需的资具,让他到一位仙人前出家,并说:“你如果获得了少许功德,一定要回来讲给我听。”乞丐应允后就离去了。通过修行,乞丐获得了缘觉果位,他犹如天鹅王般飞到太子面前显示各种神变。太子知道从前的乞丐已经获得了成就,就在缘觉前恭敬顶礼,并说:“你获得了如此功德啊!”缘觉说:“是的,我已经获得了。”太子心想:此人从前没有出家是因为沦为乞丐,我未能出家则是由于生为富贵的太子,我应当以令此人出家并提供资具、恭敬承事的善根回向发愿。于是太子发愿说:“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舍利子尊者。 古人出家比较简单,像这个乞丐只需置办钵盂等就足够了,但现在出家要准备许多东西。尤其在我们学院,自己要买房子和生活用品,没有一点钱是很困难的。有些刚来学院的人特别贫穷,不要说房子,连钢炉、高压锅也没有,甚至明天就要剃度了,今天连买一件法衣的钱都没有,想借钱也不认识人,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 为了避免过富与过穷这两种违缘,我们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来世既不会生于难以抛下财富的过于富贵之家,也不会转生到无有资具顺缘的过于贫穷之家,而是出生在容易出家的中等之家。 在这个公案中,太子所说的偈颂非常好,以前法王如意宝去朝圣时,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以后大家也要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位老出家人,每个月的初十、十五等吉日,他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自言自语地说:“诸大菩萨本来没有贪执,但为了供养诸佛,他们也穿着漂亮的衣服。这是麦彭仁波切说的。”他也常念刚才那个偈颂,并常教诫我:“以后你要发愿,不要转生在特别贫穷的家庭,也不要转生在特别富贵的家庭,要像我一样,我因为生在中等的家庭,所以有机会出家。” 总而言之,在家人要深刻认识到在家的过患,见到出家人时,不要像狗见到青草一样无动于衷,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也获得这样的身份[12]。为了实现这样的心愿,平时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并且行持断除杀生等一分以上的善业,在此基础上再发出家的大愿,则来世一定会如愿成为出家人。如果是老年人,就不要等到来世了,应当争取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出家。佛陀曾说:“老时具戒得安乐。”年轻人对世间特别贪执,不容易产生出离心,很难受持戒律,而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容易产生出离心,比较容易受持出家的戒律,所以老年人出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前印度的国王、施主们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便会说:“现在已经出现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藏地也是这样,许多人头发一点点变白、牙齿一颗颗脱落时,都会到寺院出家。各位道友,如果你们的父母已经老了,希望你们也尽量劝他们出家。虽然他们年轻时没有出家,但在晚年以出家身份为人生划上一个句号也是非常好的。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出现在世间,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貌是福报,有福的人一看那个相貌就不一样。佛修福是在最后修,先修慧,为什么?有慧纵然没有福,不会堕落,所以慧成就之后再修福,这是很聪明的做法。为什么要修福?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成了佛、成了菩萨,如果这个相貌不好看,很丑陋,人家一见就讨厌,你再好的佛法说给他,他不听,他跑掉了,不愿意亲近你。释迦牟尼佛,这是世间最好、最圆满的相貌。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出家,佛问他:你为什么出家?他看到佛的相貌太好了,这样出家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