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三十九课
2014/9/3   热度:2794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三十九课 在往生极乐世界的四个因中,现在我们正在讲第二个因——积资净障,而积资净障的最胜方便就是七支供,现在我们讲的是第一支——供养支。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讲了许多佛教的公案,道友们不要把它们看作神话故事,这些公案都出自可靠的佛经和论典,每个公案都有甚深的意义,而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大家能认真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过《释迦牟尼佛广传》,在没信心的人看来,这好像是玄妙的神话故事,但在有信心的人看来,这就是佛陀往昔行菩萨道的真实事迹,通过法王的传讲,我当时对世尊产生了无比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轻视现在讲的公案,而且在学习这些公案时,不能满足于在文字上了解,还应当反复思维其中的意义。 在学习佛法时,一定要有长期的精进。许多凡夫人都有这样的毛病:刚接触佛法时有一种新鲜感,都能精进如法地闻思修行,然而时间长了,最初的这股新鲜劲一过去,这些人的态度和行为就不太如法了。道友们应该观察自己,看有没有这种毛病,要尽量杜绝这种情况。希望大家始终如一地认真闻法,不要在放逸散乱的状态中混时间,要争取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如果把听闻佛法当成形式,虽然身体坐在听法的行列中,但心里一直在胡思乱想,甚至还默默地祈祷:这堂课赶紧结束!这虽然有一些闻法的功德,但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拿出精神,全神贯注地精进闻法。 大家在闻法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前我在上师座下闻思时,每天听课都要做笔记,无论是上师的教言还是经论中的教证,只要觉得有价值就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最后自己的收获非常大。当然,我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也谈不上精通显宗和密宗的教法,但毕竟多年以来一直在闻思佛法,相续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佛法的沉淀,与许多初学佛者比起来也算比较懂佛法,所以也可能会像老狗吐金[53]那样讲出有价值的教言。即使我的语言没有加持力,但我引用的教证理证和公案都出自佛教的经论,这些肯定是有价值的。如果道友们重视这些,每天能做笔记,下课后也经常复习,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收获。 在学习净土法门的时候,大家始终要想到死后如何获得解脱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不死的人,在死亡来临之际,我们唯一的依怙就是上师阿弥陀佛,只要能祈祷他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就一定能顺利往生到净土。当然,临终时要有解脱的把握,生前身心自在时下功夫实修是很重要的,所以道友们平时要身体力行去修持佛法。学佛不能仅仅落到口头上,如果只是表面上懂一点道理,一点都不去实际行持,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在讲了顶礼的功德后,现在大家每天共修十五分钟的顶礼,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本来十五分钟非常短暂,如果没有用来行持善法,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现在大家一起磕头,我每天能磕一百二十个头,有些身体比较好的人磕得更多,这样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巨大的资粮。 下面我们继续讲供养支的道理。如果以善良的心念作供养,则供品无有贤劣之别,都能获得巨大的果报。我们看一则公案。 从前,一个边远的山村举行节日宴会,许多施主的妻子身著盛装、佩戴饰品,在尽情地嬉戏。一位乞女见到后,不禁为自己的贫困而忧伤。当时有一位独觉来到此处,乞女对他生起信心,她想:我是因为往昔未曾对如此之人作供养,才导致如今沦为乞丐,如果这位沙门愿意接受我的供养,那么我乞袋里的这少量乞食,自己吃了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供养这位沙门。那位独觉有神通,知道贫女的想法后,就来到她面前接受供养。贫女以信心和欢喜心供养了食物,并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贫穷之苦。以此功德,她在许多世中都转为富贵之人,最后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转生为一位富裕婆罗门的妻子,在恰嘎尊者面前闻法而获得解脱。 这位独觉不是一般的修行人,所以他能接受乞女的供养,如果是现在的某些出家人,不要说食用乞丐的食品,可能连碰都不愿意碰这些东西。其实,作为众生的福田,无论任何人以清净心供养自己时,出家人都应该欢喜接受。 在这个公案中,贫女供养独觉后发愿永远摆脱贫穷,由此她在以后的许多生世都如愿成为富裕之人。看了这个贫女的故事,道友们要认识到,做任何善事后都要及时回向发愿。最近有许多人来学院开金刚萨埵法会,这些人千里迢迢来到学院,不要只是满足于到处拍照片,然后回到汉地后向别人炫耀:你看,我去过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和僧众共修金刚萨埵,之后要将共修的善根如理如法地作回向发愿。 以前我和法王去印度时,我觉得许多圣地非常殊胜,最好能在这里给法王如意宝拍照留念,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首先是给上师拍照,然后才念经发愿。有一次法王批评我:“你到哪都拿着照相机拍照,为什么不首先念经发愿?”后来我深深地认识到:与这些伟大的上师们相比,初学佛者在何者主要、何者次要的问题上往往搞不清楚。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到任何圣地去时都不能拍照留念,但这些行为是次要的,应该在念经发愿之后再去做。 此外,在殊胜的对境面前,如诸佛菩萨、僧众、父母,对其供养微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的果报。 以前,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一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剪下一块白布供养佛,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他的供养,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大智度论》中记载:一次佛陀和阿难到一个城市里化缘,这座城市的国王信奉婆罗门教,他下了一道命令:谁如果供养佛、听佛说法,就要罚款五百枚金钱。佛陀和阿难到城中乞食时,城中的人都闭门不应,结果佛陀空钵而回。在回来的路上,一个大户人家的老佣人正准备丢弃腐败变质的食物,她远远看到佛陀过来,心想:这样庄严的人应该享用天人的食物。她见到世尊的钵盂是空的,便对佛说:“我想供养您,但没有好的食物,如果您不嫌粗劣,希望接受这些饮食。”佛陀知道她信心清净,便接受了她的布施。之后佛陀舒颜微笑,放出五色光芒普照世间,阿难合掌问佛:“世尊为何微笑[54]?”佛说:“你见到这个老女人以信心布施佛饮食没有?”阿难回答:“见到了。”佛说:“这个老女人以布施佛饮食的缘故,于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间享受安乐,以后出家学道成就辟支佛果。” 可见,遇到殊胜的对境后,仅仅供养少许财物,也能获得巨大的果报。但能值遇殊胜的对境也是需要福报的,有福报的人能遇到殊胜的对境,他们的财物会供养到真正的福田。我觉得学院大经堂的施主们的福报就非常大,因为每天有这么多清净戒律的僧众在经堂里闻思修行,毫无疑问,这些施主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没福报的人遇不到殊胜的福田,他们遇到的往往是颠倒的福田。什么是颠倒的福田?诸如戒律不清净者、具邪见者都是颠倒的福田。供养这些对境不会出生功德,特别是供养破誓言者,不仅没有功德,自己反而会堕入恶趣。所以今后在作供养时,一定要供养真正的福田。为了避免虚耗自己的钱财,我觉得大家最好是供养僧众。而供养个人则要慎重,事先一定要反复观察。如果某人真的是圣者,供养他肯定有功德,如果这个人只是名气大,实际上是个“冒牌货”,那你的供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还应知道,因地如何作供养,以后会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此类公案如下: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因为供养了一位独觉极为甘美的饮食,而于五百世中获得犹如天女般细柔的身体,后来她成为胜光王的王妃,名字叫做畅旦玛。婆罗门的另一位妻子因供养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相貌端严的人,最后成为胜光王的另一个王妃,名字叫做雅策玛。 这个公案具体是这样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个人带着妹妹在山中修行,一天兄妹俩下山到一个婆罗门家化缘,主人见到他俩后问:“为什么隐修之人还有妻室呢?”哥哥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妹妹。”婆罗门又问:“她婚配没有?”哥哥说还没有,婆罗门说:“既然这样,不如把她嫁给我。”哥哥说:“她是修行人,已经远离了世间的恶法。”但妹妹欲望炽盛,她说:“我不愿意再和你在山里以泉水、水果为食,我愿意和这个人一起生活。你还是自己回山里修行吧。你获得圣者果位后,不要忘了回来看我。”哥哥答应了她的要求。 后来,通过精进修行,哥哥获得了独觉果位,他想起与妹妹的约定,便去看望妹妹。哥哥在空中显示了各种神变,妹妹见后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和丈夫商量供养哥哥饮食。这个婆罗门还有一个妻子,妹妹供养的食物外表粗糙而味道好,另一个妻子供养的食物外表美观而味道差。以此果报,独觉的妹妹生生世世相貌不是特别好,但身体的所触(皮肤)非常细柔,婆罗门的另一个妻子生生世世相貌庄严,而所触却很一般,后来她们都成为胜光王的王妃。由于她们以前供养的物品有差别,所以生生世世也获得了相应这些因的果报。所以,为了获得圆满的果报,今后在作供养时,我们要供养表里俱佳的供品。 从前迦叶佛涅槃后,四众眷属们为佛修建遗塔,一位商主的女儿在佛塔的中柱上系了一面镜子。以此功德,她在许多世中成为相貌端严之人。后来她转生为舍卫城一个施主的女儿,当她入胎后,由于胎儿的影响,母亲也具有敏锐的辩才和智慧,而且她生下来时有如同太阳般的光芒,因此取名为贤光姆。 从上面几则公案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无因无缘出现的,这的确与前世的业有关。以前佛陀也曾向胜鬘夫人开示过这个道理,胜鬘夫人是波斯匿王之女,她虽然地位很尊贵,但长相却不是很好,她心里常常对此生起疑惑。有一次胜鬘夫人问佛:“世尊!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穷苦卑贱?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贵?为什么有些女人长得美丽出众,却很贫苦,出身也卑贱?为什么有些女人长得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又高贵?”佛陀开示说:“胜鬘!女人面容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贫苦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容易发怒,有人稍微说她不是就心怀怨恨;她也不布施沙门、婆罗门;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就生妒忌。胜鬘!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却大富大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说她不是就愤怒,可是她却常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她又没有妒忌之心,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她能随喜赞叹。胜鬘!女人面目姣好、美丽动人,却贫苦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有人讲她坏话也不生气,又能忍让,可是她却不肯供养沙门、婆罗门,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就生妒忌,且常自傲慢。胜鬘!女人长得端庄美丽、多饶财富、出身高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又能忍让,有人说她的不是,毫不计较,亦不生气,又能供养沙门、婆罗门,并广行善事,对别人不生妒忌之心,言行谦逊有礼,而且对他人之好时常随喜赞叹。这就是妇女们贫富贵贱和美丑不同的因缘。”(了知这些道理后,道友们观察自相续,如果自己有上述的缺点,应当尽量改掉这些缺点,这样来世就不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了。) 下面接着讲这方面的公案。 还有一位名叫斗得的施主,他生了一个福德广大、相貌庄严的儿子,此子天生就佩戴着价值连城的珍宝耳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福报,是因为往昔迦叶佛的遗塔濒临坍塌时,一个商主变卖自己的珍宝耳饰来修复佛塔,以此福德,他生生世世都有与生俱来的珍宝耳饰。 有许多人经常以身上的饰品供养三宝。以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时,有一个姑娘对尊者生起了强烈的信心,将身上佩戴的金银饰品都供养了尊者。能这样对殊胜的对境作供养,以后必定会成为有福报的人。现在拿出一点点金银饰品作供养,以后果报成熟时,得到的是无量的金银饰品。有福报的人很容易就拥有许多金银饰品,而没福报的人就像从水中提炼酥油一样,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这些东西。我家乡有个老太太,从年轻时她就一直说:“我好想有一串珊瑚项链啊,以后一定要攒钱买一串。”但直到她七十多岁离开人间,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有些人非常苦恼:为什么我和别人同样努力,别人非常成功,而我却不成功呢?这就是没有积累福德的缘故。所以这些没福报的人应当精进积福。当然,富贵的人也要积福,因为凡夫的福报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继续修持善法,这些有漏的福报总有耗尽的时候。 再看阿那律尊者的公案。在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中,阿那律尊者是天眼第一,这样的功德是如何来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涅槃以后,在为如来举行法会时来了许多盗贼,当时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他看到佛塔内殿里燃着油灯,便走进去补鞋子。这时油灯的灯芯燃尽了,灯光暗下来,于是他加了一个灯芯,灯火重新盛燃后,他看见了庄严的佛像。由此他生起了信心,便将油灯供在佛像前,并发愿说:“以此善根,愿我具有天眼。”以此功德,他在许多世中都具有天眼,最终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天眼第一的弟子。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到,即使在佛像前供养一盏灯,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在末法时代,要遇到真正的佛菩萨,并在他们面前作供养是很困难的。有些人最初遇到了“如佛陀般”的上师,拿出全部的钱财作供养,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对上师退失了信心,对以前的供养也产生了后悔心。如果这些人能在佛像前供灯,则肯定不会产生后悔心。所以不管是从功德还是从保险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提倡大家供灯。 藏地的佛教徒都有供灯的好习惯,希望今后汉地的佛教徒也要精进供灯。供灯等善法对今生来世有很大的意义,凡是关心自己的人都应当精进行持。现在许多人没有信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吃喝玩乐以外,根本不考虑今生来世的安乐和解脱,每天谈论的就是:“今晚有什么电影”、“今天吃得怎么样”、“你喝了多少酒”、“打麻将赢了多少钱”……可以说这些人跟旁生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不能像这些人一样混日子,要抓紧时间精进行持善法。 还要再次向大家强调:在做完供灯等善法后,要及时回向发愿!如果没有回向发愿,虽然自己做的善法是有功德的,但这些功德不会按自己的意愿成熟。这就像考大学前,一定要填报自己想读的学校,否则即使分数够了,也不会被自己想读的学校录取。做完善事不仅要回向发愿,还要懂得如何回向发愿。法王如意宝曾经说:现在发愿的人比较多,但是会发愿的人非常少。的确是这样,许多佛教徒在寺院里烧香拜佛后,往往为了一些眼前的、生活上的事而发愿,像婚姻成功、家庭平安、开车顺利、生意兴隆等。这些世间愿不是不能发,但更重要的是发出世间的愿,尤其对大乘修行人来讲,主要应当发大乘的愿。我们可以跟随普贤菩萨而发愿——生生世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或者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发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跟随托嘎如意宝和法王如意宝发愿——生生世世不离佛法并度化一切众生。如果能如是发大乘的愿,则自己无需勤作,一切财富、名声、地位自然会具足,那时会恒时处于安乐中,即使身体不一定健康,但内心也不会有痛苦[55]。当然,如果在发了大乘的愿之后,为了成办究竟自他二利,也可以附带为自己发一些具体的愿,如:愿一切生世远离病苦、戒律清净、不离善知识,等等。 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讲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公案和道理,这些都是佛法宝库中的珍宝,如今我取出这些珍宝奉献给大家,有缘分之人知道它们的价值,能以此遣除内心贫乏的痛苦,可是无缘分之人却把珍宝当作牛粪,得不到任何利益。从我的内心来讲,我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些佛法的价值,并且在学习之后都能按照这些道理行持,最终能得到利益。即使有一个人有所改变,我觉得自己的传法也有意义了;如果所有的人都把我的话当耳边风,那我每天辛辛苦苦地讲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在座的道友应该观察,看自己有没有从我的传法中得到利益。 人和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对善法有很大的信心,有些人对善法处于等舍的状态,有些人对善法很反感;有些人听了净土法门后非常有信心,有些人没有什么反应,有些人反而生起怀疑和邪见。在我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有些人对我的传法非常有信心,每次都以欢喜心来听闻;而有些人不知道是为什么,不但没有信心和欢喜心,反而邪见、烦恼一大堆。有个人打电话给我说:“我看你的光盘时,经常会无端地生气,有一次差点要动手打你,但后来想到我是在看光盘,才没有动手。”我问:“你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他说:“没有啊!我精神非常正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看到你就不舒服……”后来我想:自己不认识他,也没有害过他,而且还通过讲经说法来利益他,为什么他这么恨我呢?也许是我前世曾经害过他,也许是他的业力现前。总之,大家要看看自己是哪一种人,如果发现自己是对正法没有信心、没有欢喜心且不希求正法的人,就要好好反省了。 当然,如果有些人发现自己问题比较多,也不要过于灰心失望,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只要这些人能长期坚持闻思修行,许多缺点都会逐渐消失。比如,以前对净土法门疑惑重重,通过再三闻思净土方面的经论,并经常以经论中的道理来驳斥自己的怀疑,最终一定会打破相续中的邪分别念。当然,短期的闻思修行,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变,关键是要长期坚持,这样最终一定会有大变化。这个道理就像读书一样,我们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这期间很难看出每天有什么改变,但最后一比较,才知道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个人问我:“我现在越修行,自己的烦恼越重,我的修行没希望了吧?”我说:“你错了。修行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修行是长期的积累,只要能坚持下去,最终自相续一定会有改变。” 道友们不要觉得现在讲的净土法太简单了,有些人对我说:“现在每天讲的都是简单的公案,您还是讲一些深一点的法吧!”讲深的法不是不可以,我在上师座下闻思修行这么多年,如果要讲中观、大圆满,从理论上划过去也可以,但如果听者没有一定的基础,即使听了这些深法也很难有收获。所以大家应该从基本的法入手,按照次第来闻思修行,等自己的因缘成熟时,再趋入比较深的法,这是比较合理的。 其实,我觉得净土法并不简单,有些公案从情节上看似乎不难,有些人可能看过比这些精彩得多的小说,但这些佛教的公案有耐人寻味的甚深道理,如果好好思维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关键是自己要有信心,要诚信这些公案揭示的甚深因果之理,否则,如果没有信心,听得、看得再多也没有实义。本来,即使大海离开波浪,佛陀的金刚语也不会欺惑,可是现在有些知识分子虽然有一点智慧,但由于对佛陀的教言没有信心,所以根本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因此大家在学习时必须具足真实无伪的信心。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停止抱怨是修行的开始,懂得反省是修行的进步,学会转念是修行的功夫。不要看别人的错,你看到的只是你的业障;不要怪境缘的恶,你遇到的只是你的因果;不要定自己的功,你成就的只是众缘的合和。名师是你的心,看你会不会拜;高人是你的念,看你会不会转;神通你的性,看你会不会用,阿弥陀佛!您辛苦了,早安吉祥,感恩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