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十二课


2014/9/3    热度:327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十二课 所讲之法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真实论义。

  乙二(真实宣说论义)分三: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二、以宣说持佛号之功德而结尾;三、发愿顺缘——以谛实语、陀罗尼咒加持。

  丙一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其实,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来讲,这四因必须了达并再再修持,否则很难往生。虽然我们并不否认,个别众生可通过特殊的因缘来往生,但一般来讲大多数众生皆应具足四因,因为这在佛经中有明显宣说。

  现在汉传净土宗非常兴盛,在汉地为主的世界各个地方,有许多人都在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极为值得随喜的事情。但希望大家在念佛时,不要忽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实际上,这四因在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也具足,只不过没有这样明确归纳而已。比如,边观想边念佛等,其实明观福田已经具足;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这样积资净障也已具足;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这样发菩提心也已具足;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这样发清净愿也已具足。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这四种因。对藏地高僧大德来讲,不管是他们自己修行还是为别人讲经说法,都非常重视这四种因。当然我也非常希望,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友,都应好好修积这四种因。

  其实,净土法门不仅是解脱的妙道,还是对治心理疾病的妙药。我经常想,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念佛的人都很可怜。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没有归宿感的人寿命不会长,而且心理也不健康。如果大家都能修学净土法门,好好念佛,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阳光当中,这样就会过得心安理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念佛,甚至很多老人也不念佛,他们天天指望子女前来看望自己。在现代社会,因各种原因,子女很少经常看望父母,于是他们又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了……经常怨天尤人,内心非常痛苦。如果他们都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那精神上就会有归宿,自然心里也就没有这样的波澜。

  在藏地99%的人都念佛,在我的记忆中,凡是见过的藏族老人没有一个不念佛。很多藏地老人都不喜欢子女常来看望自己,因为他们害怕子女打扰自己念佛,比如自己每天要念两万遍佛号,如果子女来了,就不得不陪他们聊天,这样佛号就不一定念得完。所以很多老人都要求子女别来看自己,只要定期送点食物就行,甚至送完食物也要赶紧离开。而汉地,很多老人终日都茫然地等待着。如果他们能念佛,每天都在清净的念佛声中度过,那心里就会非常清凉,自然临终时也会很安详。可见,念不念佛差别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不念佛、不求生净土,那说明他还觉得娑婆世界很快乐,也即没有厌离心。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物质如是丰富,科学还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确实非常幸福!我认识一位小领导,他吃得胖乎乎的,经常穿着名牌服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领带,他自我感觉很不错,他说:“现在已经到了小康社会,生活过得如是快乐……”我说:“你现在是很快乐,但死亡的时候,就不一定能这么快乐。”虽然很多世间人都不愿听到死亡这个词,但真正面对死亡时,他们又束手无策。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为死亡多准备准备呢?

  请看:一位管理百万、千万人的市长,他临死的表现也极其痛苦;而无依无靠的念佛老人,他在临死时却异常安详。面对医生的死亡判决书,很多领导和老板都特别痛苦,他们非常想多活一段时间,哪怕是一个小时,甚至一刻钟;可是念佛的人并不是这样,与其选择在医生的抢救下死去,还不如回到家里好好念佛等待往生。可见,在面对衰老和死亡等问题上,念佛的人往往有不同于世人的一份从容与自在。但又有几人会向念佛的老人投去注视、关注以及效仿的目光呢?

  相比知识分子,很多念佛老人都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们依靠净土法门,却获得了不怕病、不怕老、不怕死的境界;而那些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的讲师、教授又如何呢?在面对生老死病时,他们依然手忙脚乱。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要自赞毁他;而是想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简单列举生活的真实现象,以让大家明白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当然上面举的例子,着重讲了对今世的利益,其实学佛、念佛对来世的利益更不可言喻。哪怕即生当中只念一句佛,或者磕一个头,若能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那功德利益也不可限量。

  在明白了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后,我们也不能抛开教证、理证盲目念佛,而应按佛在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来作实际修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于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所引用的经文,是从藏文《阿弥陀经》翻译出来的,所以在词句上与汉文不尽相同。虽然存在差别,但并不存在谁对谁错。这方面的道理,我以前讲《净土教言》时,也给大家作过简单介绍,想必大家还清楚,这里不广说。

  这个教证明确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和往生时的情况。其中,“再三观想彼如来”是明观福田,“积累诸多无量善根”是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圆满回向”是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彼佛刹土”是发清净愿。任何众生若能再三修持这四种因,则彼等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众多比丘眷属的围绕下,会现在他们的面前垂视而住;在见到西方三圣及众多眷属后,他们都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在这种清净的心态下死去后,彼等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不胜枚举,大多都是没有断气时出现阿弥陀佛,但也有一部分是在死后出现阿弥陀佛。下面就讲一则死后显现圣像的公案:

  在元朝至顺年间,杭州一带连年闹饥荒,杭州城饿死了很多人。官府命令将尸体全部堆在一个大山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经过二十多天还没有腐烂,而且每天都抬来很多新尸体压在她的尸体上,但第二天她的尸体总是在尸堆的最上面。拖尸体的人觉得很奇怪,于是搜她的身体,发现她的怀中有一个小布囊,里面贮存有念阿弥陀佛图三幅。这件事传到官府后,官府买棺材为之入殓,在焚化时,于烟雾火焰中出现了佛菩萨的像。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发心念佛。

  对于修持的方法,现在汉地修学净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强调观想;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以前汉地净土宗也有观想的传统。中国净土宗创立于东晋,在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与高僧名士123人共同结为白莲社,精修净土法门。后来慧远大师被后人奉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庭。当时就是以观想来修持净土法。到了唐代,道绰大师和善导大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由于他们的影响,唐代以后,汉地都以念佛作为修行净土的正行,而观想则不太强调。

  当然,汉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这也离不开诸佛菩萨的加持。下面讲一则公案: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慧日大师前往印度朝礼,当时在北印度有一座山,山间有观世音菩萨像,有诚心祈祷者,每见菩萨现身。大师在圣像前虔心祈祷,希望观音菩萨能指点一条解脱之道。后来观世音菩萨显现金身,伸出右手为大师摩顶,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应当念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后,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和我。你要知道,在一切修行法门中,念佛法门最殊胜。后来,慧日大师回国后大弘净土法门。

  以种种因缘,汉地念佛法门非常兴盛,以致很多人都用“家家阿弥陀”来褒赞它。其实,这样的传统非常好,大家应继续发扬。但也要注意两点:一、念佛时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不应仅为自己快乐而求生净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给众生,不要成天为了家人得到世间安乐而作狭隘回向,而应在大愿摄持下作广大回向。

  我总觉得藏汉佛教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拿修学净土法门来讲,汉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藏传佛教的发菩提心,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汉传佛教的精进念诵。的确我非常佩服汉地有些寺庙,他们日日夜夜精进念佛,从早上四点一直念到晚上十点,整个过程什么事也没有,大家都不讲话,这非常好!

  丁一(明观福田)分二:一、明观刹土之相;二、明观佛及眷属。

  戊一、明观刹土之相: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丐,后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么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于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应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如果相续中有疑惑,那就必须闻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这极为重要。

  下面简单宣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的发愿,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内容。

  往昔无量劫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他身边有一位侍者,名为法藏比丘;因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缘故,他对圣者具有的广大智慧、正念、证悟、妙智、精进……有胜解信;为了利益无边众生,他在佛前发下了殊胜的菩提心。《无量寿经》云:“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后来他在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最初发心。

  发心之后要创建自己的世界,于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间,听闻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亿的说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圆满庄严,还有环境、大地由什么形成……并将所有佛刹合而为一,普皆受持,发广大愿。

  当时人寿很长,所以法藏比丘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听闻佛法。相比之下,我们听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满足,甚至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不应该。为了修建自己的刹土,法藏比丘首先学习并掌握了许多佛刹的状况,之后摄集所有佛刹的优长,而发愿建立自己的刹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极乐世界。可能这有点像学院修大经堂,首先是承诺建造,然后去观摹藏汉两地有名的寺院,并在壁画、结构、布局等方面学习他们的优长,之后建造一座极具特色的无比庄严的大经堂。但是,修一座经堂只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创造一个刹土,需要在数多大劫中积累资粮,可见佛陀为众生付出了何等代价。

  极乐世界无比庄严,连大地全都遍布黄金,而娑婆世界很多众生都喜欢黄金,连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对小小的金耳环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有的人特别喜欢琉璃等珍宝,而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那还有谁不愿往生呢?关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净土经典有详述,大家可以参阅,这里不广说。但有些人却像着了魔一样:“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对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才现前的此刹土,我们一定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怀疑。

  有些法师虽说阿弥陀佛真实存在,但好像并不了解阿弥陀佛,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阿弥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挂念着我们这些烦恼众生……”他们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个天天跑来跑去的老和尚,其实并不是这样。说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点辛苦,但成佛后一点也不辛苦。因为佛陀往昔所发大愿全部已经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众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观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无有勤作,所以佛陀绝不会因度众生而感受痛苦。

  紧接着讲,又过了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此佛刹名为持执大劫,有统治四大部洲的辐轮转轮王出世,在其他经典此转轮王叫无诤念国王,他有一千个太子。当时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尘,在《大悲白莲花经》中,这位大臣叫宝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为海藏。海藏长大后,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出家,最后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佛号宝藏。王臣众眷属皆恭敬承侍、供养宝藏佛。经海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前世劝请,辐轮王和一千个太子都在宝藏如来前发了菩提心,其中辐轮王在佛前发下了受持清净刹土的大愿。可见道友的劝请非常重要,辐轮王当时已是八地菩萨,按理来讲他应该知道去依止宝藏如来,但显现上也需要海尘的劝请。

  宝藏如来对辐轮王授记说:“善哉!国王请看,向西方越过十万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称为刹土之王的‘极妙世界’,未来时经过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名为极乐世界,那时你在此成佛,佛号阿弥陀。”为他作了明确授记。当然这是八地菩萨所获得的不退转授记,也即将来成佛的授记。

  当时阿弥陀佛已经证得八地菩萨的果位,本来八地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么多劫当中没有成佛,这完全是他的愿力所致。后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在此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即成佛以来已过十劫,但这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作者对此感到极为稀有,因为阿弥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间国王,后来出家发愿,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积累二资之后,最终成就了无上菩提,而今正以极乐世界无余陶熔一切众生。确实非常稀有,因为他并非建立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校,而是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以让无量众生在那里获得圣果。在有智慧的人看来,这无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极为低劣,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财、有地位就是好人;确实在当今社会,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为衡量标准的人已越来越少。

  当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认同,这和前世的因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前世曾经串习过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种性者的话,那一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内心就会数数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前世的善缘,多生累世都在三恶趣打滚,那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之后,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会产生邪见。就像藏地的牧民,他们只能理解自己的简单生活,对现代社会却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们讲美国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同样的道理,闻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没积下福报、也没结下善缘,那就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只要具足了因缘,就会显发本具的智慧和信心,这一点大家务必清楚。

  有些法师说:极乐世界是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往生的人是学生,它的录取线很低,其他学校是500分,极乐世界只要250分。这样讲也很好,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录取线低就怀疑它,因为这是佛陀的大悲而并非世人的无奈。如今阿弥陀佛正在彼刹广转法轮、造就英才,同时也在广纳豪杰、集聚贤才;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不发愿呢?

  另外,关于阿弥陀佛与贤劫千佛等发心及发愿的详细情况,可从《大悲白莲花经》(即《悲华经》)中了知。《悲华经》译于北凉时代,它由中印度昙无谶译师翻译,这部经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摄持浊世众生的经过,并以无有垢染的白莲花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还宣说了贤劫千佛的发心等内容。总之,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在汉地,蕅益大师曾经弘扬过此经,汉传佛教很多修行人对此经也很重视。以前我从厦门回学院后,也曾印过一批《悲华经》与道友结缘,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其实,《释迦牟尼佛广传》中的内容很多都出自《悲华经》。以前我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时,很想把《悲华经》中的内容直接搬过来,但后来发现,藏文与汉文很难对上,再加上现代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最后还是从藏文作了直接翻译。关于《释迦牟尼佛广传》的翻译,我是以闭关的方式进行的,当时住在174医院,在五个月中我一直未跟任何人有过联系,身心非常清净。通过这次翻译,我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白莲花般的五百大愿生起了不退转的信心。从那以后,我就尽己所能劝大家念诵《释尊修法仪轨》,因为我觉得所有佛弟子都应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恩德。

  释迦佛对浊世众生恩德非常大。如果佛陀在因地没有发愿度化我们,如果他成佛后没有为我们宣说正法,那我们将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而无有解脱的机会。正因为当年佛陀的发愿和慈悲摄受,我们才看见了解脱的曙光,最起码在弥勒佛出世时,在释迦佛教法下具足三皈五戒的人都能获得圣果。在《释尊修法仪轨》中,麦彭仁波切把《释迦牟尼佛广传》归摄为一个偈颂,即:“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确实每一位佛弟子都应为了一切众生摆脱轮回之苦,而至诚恭敬地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轮回的痛苦无量无边,以人类而言,身心的方方面面都苦不堪言。有些道友问我:“为什么我天天要和不愿意接触的人打交道?而自己喜欢的人却不能常相聚?”我说:“这就是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因为你前世欠他的感情和钱财,或者前世害过他,所以今世你不想面对他,他也会天天看着你;你不想跟他说话,他也会跟你搭上腔。同样的道理,你喜欢的人,他很快就会离开你,而不可能常在一起。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其实于人而言,这样的怨憎会与爱别离根本不算什么痛苦,在这一点上可能每个人都有自证分。

  拿看病来说,生了病不看也不行,要看的话,现在很多医院都要求医生每月要赚多少钱,而很多医生的医德又很差,所以即使没有大病,也要给你开一大堆药,或者让你输液、检查……但病人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看着挨宰。此乃看病之苦,而真正的病苦就更难以忍受。此外还有生、老、死、求不得与五阴炽盛苦。人道尚且如此痛苦,那三恶趣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而所剩的天道与阿修罗道也极为痛苦。幸运的是我们已值遇了脱离苦海的捷径——净土法门,故大家皆应对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生起感恩戴德之心。

  另外,大家一定要多看这样的大乘经典,千万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个人恩怨上用放大镜来放大,而应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大事上花时间、下工夫。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众生还这么多,还在受苦受难?不是佛菩萨不度他,是他的缘不成熟,这个时候要给他讲佛法,他排斥,他不能接受,这就是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相信的人,能理解的人,能依教奉行的人,就得度了。能相信、能理解是有缘,未必能得度;能依教修行的人,这叫根熟众生,他必定得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