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七课
2014/9/3   热度:1284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七课 闻法方式 其实,《藏传净土法》不仅宣讲了往生四因,还广泛阐述了显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识。尤其针对在家人和刚刚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同时也针对出家人和对佛教有所认识的智者,宣讲了很多具体适用的修行教言。所以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不管是在开法会的时候,还是平时在出家人或在家佛教徒当中讲法的时候,许多高僧大德都将《极乐愿文大疏》作为主要宣讲的内容之一。 这次我很高兴跟大家共同学习这部论典,因为本论确实具有许多其他论典根本未曾宣说过的非常甚深的教言。比如,虽然《入行论》在发菩提心方面有不共特点,但在往生极乐世界以及显密圆融的道理方面却很少提及。这样一来,通过这次共同学习,相信很多人的相续一定会有改变。 下面继续宣讲三殊胜中的第二部分。 当今时代,有些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于暗劫中还不知晓,实在可悲!的确,在这个时候行持佛法对我们最为关键,因为佛陀出世极为难遇、佛法极其难闻、善知识非常罕见。但许多人却经常声称:“我没时间学佛”、“我现在忙得很”、“我要养家糊口”、“我退休以后再学”、“我老了以后再学”……他们以非法将自己的时间全部占有。其实这些人非常可怜。本来佛光普照的时候,无数众生皆可依靠佛法的甘露得以苏醒,但他们却偏偏将自己置于没有佛法的暗劫当中,自己根本不愿听闻佛法。实际上这就像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读书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样荒唐可笑。 如今获得人身之时,如果没有空闲闻法,那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难道那时还有空闲闻法?确实是业力现前,很多人都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斩断自己闻法、亲近善知识的因缘。这样的话,必将随着恶业之风而堕入三恶趣,在那个时候你难道还有机会听闻佛法?看看三恶趣中较好的牦牛、猴子、旱獭等旁生吧,虽然它们很多也一直在“闭关”,但这根本不是佛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再将大好时光浪费在看电视、闲聊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无论再怎样忙、再怎样苦,也要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佛法。实在说,将无聊的事放下,自然就有听法的时间。否则人生几十年眨眼就过了,到时后悔也来不及。 佛经中说:“获得人身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通常佛经论典讲的是八无暇,然而获得人身后不闻佛法,按有些经论的观点,这是第九无暇处。现在这个时代就有许多这样的第九无暇者,日常法师曾说:以前的人再怎么忙,学习知识和听闻佛法的时间还是有的,而现在的人终日忙于各种琐事,根本没有学佛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第九无暇。 在现在的人中,孩童沉迷于游戏之乐,年轻人沉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贪嗔之境,老年人沉迷于身心衰退的迷乱当中,而真正以佛法来内观的人却非常罕见。不要说像古人那样学习佛法,就是真正钻研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也很少见。以前我遇到的老师都很喜欢唐诗宋词,古文也能倒背如流。可是现在很多老师除了上网、发短信之外,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表面上看,现代社会物质有巨大的发展,科技有前所未有的进步,可是伦理道德和高尚行为却不断退堕,所以这并非真正的文明。 道友们应该清楚,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所以大家应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早上早点起床,晚上晚点睡觉,白天少一点散乱,每天都要挤时间学习佛法。我们原来没有安排学习《入行论》的时候,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散乱,双休日要么去观光旅游,要么跟朋友聊天吃饭,经常做一些无意义的事。自从安排学习以后,很多人都有时间学法,可见我们并不是没有学佛的时间,只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而已。本来政府官员学佛很不方便,但有些人还是有办法,比如领导讲话时默念咒语等。 当然,像前辈高僧大德和山洞中的修行人那样,把所有时间全都用在佛法上,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讲非常困难,但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佛也应该没有问题。对于安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来讲,自然应该放下一切琐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要尽量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过于散乱。学院很多道友都佩戴“止语”牌,门口上也挂着“闭关”牌,这非常好。但有些人虽然佩戴着“止语”牌,却一直在说话;有些人在门上写着“请勿打扰,内有闭关”的字样,但人早就出去了,这样就不太好。当然有止语、闭关的心也很不错,但更希望大家都能名副其实。 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后没有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打扰别人修行。有些居士打电话特别啰嗦,把别人的时间全占了。有些出家人也很麻烦,去道友家时主人往往很害怕:请他吃一顿饭倒没什么,但是这个人很啰嗦,他会一直不走,耽误我看书。所以希望各位,除了跟别人交流佛法之外,最好不要打扰别人,因为时间非常宝贵;即使你对时间无所谓,也应替别人考虑考虑。 而大家务必清楚的是,佛教的根本就是讲法、闻法和修行。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但真正能认清佛教的人却少之又少,比如很多人都将建寺院、做慈善等行为认为是佛教,其实真正的佛教就是闻思修行,也就是说唯有教法和证法二者堪为佛教。佛经中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教法,“自净其意”是证法,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佛教。世亲论师亦云:“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意思是,佛陀的妙法有教法和证法两种,受持教法者唯一讲经说法或听闻佛法,受持证法者唯一修行佛法。 由此可知,闻思修行乃佛教的命根,所以只有具有教法和证法的道场,才是真正的道场。如果一个道场光有佛像和形象上的佛教徒,而没有真正的闻思修行,那也只能说这个道场徒具形象,并不存在真正的佛法。所以,今后各个寺院一定要有闻思修行。 如果一个家庭有闻思修行,那这个家庭就是佛教家庭。有些人认为,我们全家都办了皈依证,家里也设有佛堂,所以我们家是佛教家庭,这也不一定。因为,是不是佛教家庭,要看你家是否有教法和证法。如果你们家没有闻思修行,那就不可能有教法和证法,既然如此,也就不是佛教家庭。如果有闻思修行,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之家。 现在前辈高僧大德纷纷示现圆寂,很多年轻的佛教徒又不懂佛法,这样佛教将面临断层的危险,所以弘扬佛法乃当务之急。虽然弘扬佛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就是学习佛法与实践佛法。其实,不仅仅是弘扬佛法,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如此。如果只挂着孔孟等圣贤的像,或仅做一些表面仪式,这也不算什么弘扬。只有首先理解孔孟等圣贤的思想,之后再实践,这才是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样的道理,虽然佛像是见解脱,摆在哪里都有功德,但若佛法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只单单在形象上大做文章,如盖大庙、塑金身,那也不是真正的弘扬佛法。 故大家今后应常用世亲论师的教证来作反观,看自己到底受持的是教法还是证法?同时还应知道,教法和证法二者绝对不能脱离。《札嘎山法》云:修行者要有听闻,听闻者也要有实修,这两者绝对不可脱离;否则,即使整天都坐在山洞里,也没有实在的意义。比如要修持六度,如果连六度的本体、数目、作用等都搞不懂,那还修什么六度?肯定是盲修瞎炼。相反,只是闻思根本不实修,这也是误区。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些道理。 所以,首先懂得佛法的道理非常重要,否则自称佛教徒也非常可笑,那更何况是出家人,故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佛法。 因此,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没有能力讲法的人需要负起闻法的责任,有能力讲法的人就应担起讲经说法的重任。其实,讲经说法的责任并非出家人仅有,在家的善男信女也有这个重任。所以在家人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在家人,肯定不能传法,最多只能听法。如果你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自己有清净的发心,并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应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这时没有必要太谦虚,否则会耽误很多人的慧命。但有些居士天天都用世间法骗人,下面的听者也很愚笨,还觉得他讲得很好,这就不太好。所以先应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在心中有所领悟、不会歪曲法义之时,方可为人宣讲。 在藏地,很少有居士讲经说法,原因是藏地人口稀少,出家人的比例很高,而且闻思修行的氛围也很浓厚,所以出家人完全能担负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比如,在三万多人口的色达县就有三十多座寺院,四万多人口的炉霍县也有寺院二十多座,而且每一所寺院都有一百多位出家人,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寺院都有讲经说法,所以通达佛法的出家人非常多,故出家人站出来讲经说法就足够了。 而汉地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家人特别多,出家人特别少;一座城市几百万人,然而相距很远才有一座寺院,寺院倒修得很庄严,但却没有几个出家人,即使有一些出家人,真正能讲经说法的也不多,因此我打算培养一批居士讲经说法。现在高学历的人比较多,在居士中培养法师就不会很困难。在六七十年代,大学生特别罕见,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有,尤其是函授大学普及以后,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大学生,甚至扫厕所的人中也有大学生。当然,作为讲经说法者,世间的文凭并不是很重要,对世间法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但对佛法一定要精通,否则要讲经说法也很困难。现在居士们的佛法基础并不是很扎实,所以时机并未成熟,如果今后因缘具足,自然会有许多居士站出来讲经说法。 但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追求名闻利养,这方面我们应随学上师如意宝。有一次上师如意宝去新龙传法,在供曼茶时产生了一个不太好的念头,因为这一次的念头,从此上师讲经说法时再也不收取任何供养,甚至连哈达也不接受。上课时经常说:“不要供养我,我五六年前就已发愿不接受任何供养了。”很多老弟子对此都有很深的印象。 下面讲一则相关的故事:从前,一头狮子杀了一头野猪,随后来了一只狐狸,它想吃剩下的肉。狮子对它说:“你背上野猪的尸体。”狐狸因为自己身单力薄而不愿意背。它暗想:如果直接说,狮子定会发怒杀死我,这肯定不行。但又想:这个狮子孤高傲慢,又是个笨蛋,可以欺骗它。想到这里便说:“我既要背尸体又要叫喊,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呀,所以你理应做其中的一件。”狮子由于愚笨而不知道狐狸在骗它,又因为孤高自傲而不愿意叫喊,于是说:“这两件事情当中,我背野猪的尸体,你可以跟着我叫喊。”于是狮子背着野猪的尸体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后面叫喊。 这个故事蕴含双重意义。从隐含的层面来讲,愚笨的狮子不肯叫喊,则代表愚笨的人不能讲经说法;而聪明的狐狸能叫喊,则代表有智慧的人可以讲经说法。从直接的层面来讲,狮子背得动野猪的尸体,则代表狮子般的高僧大德能胜任讲经说法的重任;狐狸虽然背不动尸体,但它可以跟在狮子后面叫喊,这代表没有能力讲经说法的人也应听闻佛法,至少也要随喜赞叹。 前些日子有些居士说:“虽然我们不能像上师那样,担负起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但也可以发一点小小的心,要么当帮手、要么当啦啦队。”的确,在真正的高僧大德发出佛法狮吼声时,弟子虽然做不到这样,但至少也可以听闻佛法,或者劝人皈依三宝、听闻正法,有一定基础的人还可以给别人开示佛法,等等。哪怕只在一个人的相续中种下善根,这也非常有意义,实际上这也就是弘扬佛法。 我有时候想,像上师如意宝那样成办广弘显密佛法的事业,这对凡夫人来讲,不要说做,恐怕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人,不管再转多少世,也不可能做到上师事业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尽量发心,即使看到路上有一块石头挡着行人过路,也要尽力将其挪开;或者见到一个不懂佛法的人,也应多多少少给他讲一点佛法;至少也可以随声赞叹:“念阿弥陀佛功德很大”、“你这样听法很好”、“学习佛法对身心有帮助”。其实这也非常善妙,由此也能成办众多利益。 现在有这么多苦恼众生,他们对来世一片茫然,对今生的感情、钱财、事业等却异常执著,一旦无常到来,则根本无法接受。对他们,如果我们能献上一个微笑,甚至说一句安慰的话,或者用一些简单的道理来开导,那也功德无量。这样一点一滴去做,最终必将成办一切利益,因为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佛陀在因地时,有时一世仅做一件善事,但这也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只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即使一辈子只为上师和众生发了一两年心,这也非常令人感到欣慰。 另外,大家一定要清楚,佛法依赖所有的人,即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大家都有弘扬、受持佛法的责任。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比如十个人能轻松拿起一根长长的木头,而一个人却非常困难。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能齐心协力,那佛教也可以在各个地方弘扬起来,相反,一个人去弘扬,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作为普通人,虽然不能做到跟高僧大德一样,但众人齐心来做,也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下面讲阿底峡尊者前来西藏弘扬佛法的公案:在前弘时期藏地佛教非常兴盛,但后来遭到朗达玛魔王毁灭性的摧残,致使佛教一片混乱,当时阿里国王智光很想迎请印度持教大德前来藏地整顿佛教。于是智光国王挑选了七名聪明童子,让他们出家学经,之后派遣到印度求法,由于印度气候炎热,大部分都死于热病,只剩下宝贤译师和善慧译师。他们在印度学习显密教法后,到处寻访大德,后来打听到戒香寺的胜燃灯智(阿底峡尊者)乃一切佛教徒的顶严,是名副其实的第二遍知。两位译师很想迎请尊者,但没有这个勇气,只好返回藏地向智光国王介绍了阿底峡尊者的功德,想请求国王迎请尊者。 国王听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后,内心生起极大的敬信。他请来译师精进狮子,给他十六两黄金和很多零散的黄金,并配给他一百多位眷属,派遣他们到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译师拜见阿底峡尊者后,向尊者献上黄金,并表明迎请之意:以前藏地的佛教非常兴盛,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可是现在已经非常衰败,希望尊者能到藏地弘扬佛法。尊者说:我到西藏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黄金,二是为了弘扬菩提心。但我并不会为了黄金而去西藏,再加上我也没有舍自爱他的菩提心,所以我不准备去西藏。译师非常伤心,拉着尊者的衣角涕泪悲泣、再三祈求,但尊者始终没答应。于是译师返回藏地向智光国王复命,国王说:如果实在没办法,只有迎请尊者以下的大德,于是又派译师等前往印度。 为了准备迎请尊者的顺缘,智光国王在边界地方不幸被外道国王俘虏。他的侄子菩提光想尽一切办法要救回智光,后来他亲自与外道国王见面,外道国王说:如果你们改学我派的教法,我不但可以放人,而且可以重赏你们,否则一定要交来等同智光身量的黄金,我才放人。菩提光无奈之下只好到处收集黄金,筹集的黄金还缺一头之时,外道国王仍然不肯放人。菩提光见到智光后说:缺少的黄金,我再想办法去找。智光笑着回答:我现在老了,即使赎出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们既然收集了这么多黄金,就带上黄金去迎请阿底峡尊者吧,我一心期望的是:尊者能来藏地弘扬圣教。后来智光在狱中圆寂。 菩提光听到智光圆寂的消息后,便请那措译师带着黄金前往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译师将智光叔侄迎请尊者的前前后后告诉了阿底峡尊者,尊者非常感动,于是虔诚祈祷度母,并请问去藏地弘法的事宜。度母说:如果你不去藏地,可以活到九十二岁;如果你去藏地,对藏地的利益会很大,但你的寿命会减少二十年,只能活到七十二岁。但尊者毅然选择前来藏地弘扬佛法。 本来尊者不轻易显示神变,但为了启发藏人的信心,后来阿底峡尊者到藏地时也示现了神变,比如骑马时,身体坐在离马鞍一肘高的虚空中。智光的妹妹见到尊者后,伤心地说:智光王为了迎请您而付出了生命,所以希望您能久住藏地、光大佛法。尊者当时承诺,一定要在藏地建立佛教的基础。后来尊者在藏地广弘了菩提心的教授。由于阿底峡尊者的贡献,藏传佛教菩提心的教授至今仍然非常兴盛。大家应该知道,如此殊胜教授的最初来源是这样的。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弘扬佛法的确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智光国王与阿底峡尊者等前辈高僧大德那样,但大家毕竟都获得了他们的慈恩,既然如此,那我们始终执著自我,一点也不肯为佛法付出,就非常不应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弘扬佛法。 要弘扬佛法,首先必须听闻。但听闻也不能仅听一两次就心生满足,一定要反反复复地闻受。很多人都是,在听闻一两节课或一两部法后就认为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必须要反复听闻。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长期闻思,但却想很快开悟,他们觉得:六祖大师不识字都能开悟,我的根机也不错,我也不需要闻思。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你既没有强烈的信心,也没有深厚的善根,怎能奢望像六祖那样很快开悟呢?连加减乘除都不会,怎么可能马上当数学家呢?所以我们应该学普通人,一定要系统、次第、完整地学习佛教的教义。 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大海于水不厌足,智者于法不厌足。”意谓:再多的江河汇入大海,大海也不会因厌烦而满足;同样,学习再多的正法,智者也不会心生疲厌而心满意足。萨迦班智达亦云:“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意思是,贪欲者不会厌烦受用太多,而学者也不会厌烦格言太多。高尔基也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佛法也是如此,知识越广博的时候,我们的闻思修行就会越趋完美。斯宾塞亦说:“知识愈多,愈觉学问的不足。”同样,佛法学得越多的时候,越会觉得不满足。 的确,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他们一辈子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与讲经说法,甚至在圆寂前也从未间断;这就说明,我们亦应以毕生的精力来修学佛法。可是有些人学了一两部法就觉得可以了。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遇到一个居士,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报名参加第二期的学习?”他说:“这一期学完后,总共有二百多堂课,也可以了。”面对这样可怜的人我不禁要问:既然对无有实义的身外之物,从来都没有满足的时候,现在仍在拼命积累,那对今生来世一切安乐根本的正法,为什么要心生厌足呢? 人人都想得到安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仅有物质的进步远远不够,在精神上一定要有佛法的滋润。美国的斯尔曼教授在一本书中说,佛教对人心向善有巨大的作用,他以锡兰岛[在今天的斯里兰卡。]证明说:在阿育王时代,该岛是个吃人岛,但自从佛法传入当地后,人心全都变得善良了。以前,藏地也是个野蛮的地方,自从佛法传入后,藏民族也变成了善良的民族,以致现在世界各国的有智之士都在学习藏传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以前蒙古也是一个野蛮的民族,但接受佛教后,很多人都拿起了念珠,心也变得善良了。所以,哪里有佛教,当地的人心就会善良,那里的人们也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拿我们学院来讲,在一个小小的山沟里面,几千个人住在一起,大家都能和睦相处、生活也很快乐。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佛法,在这么一个穷山沟里有这么多人,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能感觉得到,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居住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很多人一直拼命追求的钱财等身外之物,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相反它还是痛苦之因。既然如此,那我们怎能不反反复复听受一切安乐之源的佛法呢? 为什么要这样呢?譬如,荒芜的田地,只降一次雨水并不能彻底湿润。同样,对于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干涸了的相续,仅仅听一次佛法也难以调柔。一般来讲,因干旱等原因造成的荒田荒地,降一两次雨水是不能耕耘的;就像新疆、内蒙那些早就荒芜的田地,如果下一两次雨,就想马上开垦,这也非常困难,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彻底湿润。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相续被不善业早已干涸,已经变成了非常可怕的荒野,如果没有佛法长期滋润,那也不可能长出解脱的菩提苗芽。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已皈依了,也拜了上师,还听了法,可是为什么还没得到解脱?还有人抱怨:“我听了一次灌顶,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肯定不会有感觉,因为你的相续干涸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一个宝瓶里的水肯定不够,要在你的头上不断地降下法雨,这样通过十年、二十年的浇灌,你的相续才会柔软起来,菩提的种子才会发芽。 所以,除了聋哑人或精神不正常者外,凡是知言解义的人都应反复听闻佛法。如果经常听闻,或多或少都会懂得一些法义,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没问题。有些老太太也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们经常听光碟、看法本,所以慢慢也能了知很多道理。世间的知识也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最后才至博士后的,同样,佛教的知识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有些人听一堂课听不懂就放弃,这很不好,因为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听懂甚深的佛法,只要自己有信心且长期听闻,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萨迦班智达也说:“倘若嘱咐又催促,虽是旁生亦能知。”若经常嘱咐催促,即使旁生也能了知人的意图。旁生尚且如此,人如果天天听闻佛法,再笨也能懂得一些法义。凡夫人往往有这样的毛病,如果善知识天天督促,他就会学习;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一般来讲不会主动学习。可喜的是,现在很多佛友都在主动学习佛法,这非常好。 以上反复强调了佛教的教育,对现在人来讲,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在我这样说了之后,有些人当天会想:“既然上师今天这样讲了,那我一定要一边闻思修行一边弘扬佛法,明天给谁打个电话呢?噢,应该给他讲一点佛法!”其实,人的分别念很不可靠,刚讲完课时你很想弘扬佛法,但过两三天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了,这就不太好。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的真我定义很简单:我是不生不灭的,我不是生灭法;我是做得了主宰的,我们现在的身心都做不了主;我是自在的,我们不自在。这三个定义完全没有,你就要知道这个身心不是我,这个身心是烦恼、是幻相、是梦幻泡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