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详解
2015/5/22   热度:234
《心相篇》详解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世间吉凶祸福,在常人看来是扑朔迷离,而真正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大德们,却深谙其中道理,懂得其中规律。“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败家子,甚至断子绝孙。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然没有知心朋友可做依靠,晚景凄凉。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对于别人的财物不知爱惜,肆意损耗,而对自己的财物隐蔽得很好,这种人贪心重,会损人利己。大公无私,仗义疏财之士,将来能成为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心气平和、仁厚、有耐心,言语轻柔,这种人将来必然会子孙荣贵。有些偏才怪才,而且性情偏执狂妄,不听劝告,做什么事情即使错的也一意孤行,这种人难免会遭大祸,即使幸免于祸,也是一生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薄情薄义,转眼不认人的人,翻脸如同翻书一样的快,想说一个人什么也不顾忌,口无遮拦,任自己说的痛快,这样人肯定贫穷短寿。而常常怀旧念恩的人,必然长寿多福。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嫌贫爱富的人,心地刻薄,怎么能够在外出时把家中妻儿托付给他?能够敬老爱幼,关怀弱者,这样的人将来必定会立身扬名,光耀祖宗,福荫子孙。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说话随便,伤人感情,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伤人,口无遮拦,即使自己的配偶也是一样,不懂得恭敬他们人,或者口是心非,甚或强词夺理,这样的人短命,子孙也可能短命,断子绝孙。别人再多的恩德都不感念,稍有一点过错就老记着不忘,这种人不会有功名富贵。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刚刚得到一点财富、地位或名声,就自以为了不起,这种人会遭到官刑,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富贵降临而能够不动心的人,才会厚福无穷。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暗中造一些坏事、丑事,即使他有荣华富贵,也到不了儿孙那一代。光明正大的人,即使没有子孙,他死了也会永远为世人所怀念、祭祀,周总理就是。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开口就来豪言壮语的人,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人,往往少言寡语,忠厚老成,急则可相依。刚认识没多久,就跟人称兄道弟,这种人其实太轻佻,不值得深交。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能够不辞劳苦、不避讥嫌的人,可以担当大任,作国之栋梁。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把面子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就很难把他做为知己、委以大任。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常常跟一切人事物过不去,怨天尤人,这种人会遭横祸而死,而且贻害子孙。处事待人接物都留有余地,懂得包容忍让,这种人往往会福从天降,延年益寿。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生活放荡,寻花问柳,这种人肯定家庭不和睦,妻女也会遭到外人侵犯。损人利己的人,必生败家子。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急于贱卖田园家产,往往都是遇到急难,这时候买主还要趁人之危,把价钱压得更低,这种人肯定会生败家子。能够尊师重道的人,必能养育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又愚昧又鲁莽,而且说话尖酸刻薄的人,肯定贫穷短命。天资聪慧,少言寡语,神态悠然、和谐大方,这种人必然一生富贵安康。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艰苦患难的时候还能够坚持道德操守,这种人如果读书,将来可以做朝廷重臣,定国安邦。身在富贵,而不沉溺于安乐,这种人纵然才学比较低,也一定金榜题名、平步青云、成为国之良才。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一辈子勤劳节俭的人,能得个小康,会不会得大富,那就要看他是否心胸宽阔、广施恩德。生活奢侈浪费的人,有些是浪荡子弟;但是也有奇才之人,一旦有机会接受正法的薰习,也会大有成就,像弘一法师。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有的人因为见识浅薄,只顾眼前利益,不肯布施,甚至损人利己,表面上是忠于家道,但是最后难免破家、惹祸。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节俭,但是遇到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却能够轻财仗义,甚至为朋友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这才是福德之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遇到问题能够从容镇静、不急不躁,这种人往往大器晚成。临事能够当机立断,但不急于显露,伺机慢慢的施展计划,这样的人往往很快就能够走上大任。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有能力而不肯教人,这样的人将来没有成就,子孙也不会有成就。见到别人的过失,暗中规劝,给人留面子,这种人厚道,可以身家相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知足的人,安分守己、谦虚卑下,终能获福。自满的人,自命清高、骄傲自是,会有灾祸。庸才喜欢夸夸其谈,没有实际能力,只会败事,像战国时的赵括,谈论军事滔滔不绝,后来统兵,全军覆没。大才之人不讲空话,重视实行,会有成就。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争强好胜,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到最后肯定是败局,项羽就是。心怀慈悲仁爱,热心助人,这样的人遇到艰难也会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对于恩和怨都分不清楚,甚至于只记怨、不记恩,这种人必定会夭折。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大的富贵?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偶尔也会取得成功,可是怎么能够保证没有灾祸?太软弱的人办事很难成功,不过也能一生平安。所以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遇到乐事偏偏生起悲恼,这种人会一生辛苦。遇到令人气愤的事竟然笑起来,这种人城府很深,还有的是老奸巨猾。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就不要再指望有所成就了。喜欢揭人短处的人,性命难保。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而不自我批评,这种人不可共事。遇到问题会自责,绝不批评别人,这种人能当大任,救助百姓众生。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有这样的家风,必会世代显贵。关心人民的疾苦,跟大众患难与共的人,会永远受到世人的爱戴、敬仰。 曲意周全知有后, 为了顾全大局,能够委曲自己,这种人必有后福,有好儿孙。任性好斗、冥顽不化的人,必会早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对富贵的人阿谀逢迎,对贫贱的人傲慢轻贱,这种人福薄,何必跟他计较?讲求道义、恩情耐久,这种人才靠得住。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争功抢利的人,眼光短浅,前程终究有限。遇到问题能自我检讨,这种人会有很大的成就。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年轻人稍有才华就好出风头,受到表扬就飘飘然,恐怕三十岁也难过了,所谓才子、红颜多薄命。到壮年了,考虑问题还不周全,做事鲁莽,这种人也过不了四十岁的寿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不分场合、随便讲话,这种人即使智商很高、能力很强,也将一事无成。喜欢拿人开玩笑,随意批评毁骂,这种人不会有知心朋友。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遇人有难,尽心尽力的救助,这样的人即使现在困苦,将来肯定福报无穷。能够为人分忧解难,申张冤屈,这种人虽然有时候也有牢狱之灾,但是最后终能盛名远播,后福无穷。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饿死的人,并非命中注定,真正原因在于浪费衣食、暴殄天物。得瘟疫而死的人,也不是命该如此,而是因为常常怨天尤人,指天地骂鬼神,骂父母、骂祖宗、骂领导。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甘心受欺、逆来顺受的人,将来必有大福。常常退让、与人无争、知足常乐的人,必然一生过得安乐自在。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存心行事能够遵循道德伦常,面对得失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这种人肯定会富贵长寿。城府很深,不轻易表现喜怒情绪,这种人往往能够成大名、立大功,但要当心其中也有奸雄。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没有定力,没事都会慌张,这样的人即使偶然有一点好的表现,也会稍纵即逝,没有大成就。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人,则可以扭转不好的局势,得到很大的福报。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努力修善积德,虽然眼前不一定享受到福报,但是他的子孙后代福报无穷。与宜多,取宜少,甘愿自己吃亏的人,必然家道数世昌隆。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世间人或许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打拼事业,但是能不能成功,还要看有没有这个福报。福报在哪里?就在自己心念、言行,是否合符道德。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为什么一个人最后会自刎、寻短见?如果是君子、正直无私的人,则是刚愎自用、不听劝谏,终至不可收拾;如果是小人,就是损人利己、铤而走险,结果败事。男人则是因为才能不够,不堪大任,却死要面子,不肯回头,终陷绝境;女子呢,本应柔和,可是她心高气盛,又遇到外境逼迫所致。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为什么有的人会夭折早逝?原因是他讲刻薄的话、做刻薄的事、存刻薄的心,种种都是刻薄。为什么有的人会惨遭横祸而死?因为他暗地里存恶心、行恶事,人虽不知,老天自来收拾。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为什么有的人会突然得暴病而死?大都是因为纵欲过度,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特别要谨慎!为什么有的人会长毒疮、癌症而死?因为肉食太多、饮食太贪所致。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而癌症也愈来愈常见了,我们对此不能不引起警惕!美国的研究者肯伯教授认为,素食者的身体状况比肉食者要健康得多。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后代?大多因为性情孤傲,跟人合不来,不能容纳一点看不顺眼的东西。为什么到中年了偏偏会有丧子之痛?因为在背地里干了伤天害理的亏心事。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为什么会常常遇到火灾、盗贼?因为刻剥民财,当官的搜刮民脂民膏,做生意的损人利己。为什么会遇到牢狱之灾?有的人是在帮人调解的时候,失去公道;有的人是为人粗暴凶狠,都没有好下场。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能够做到首相、总理这一类的高官,是因为他存心仁厚慈悲,常常救济众生。能够做到元帅、大将这一类的武官,是因为他有盖世的气概、广大的胸襟。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能够成为很有名望的官员,是因为他的气质高雅清秀。能够做到镇守一方的将领,是因为他有浩然正气。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一生只能做个下层官吏、小公务员的,是因为他器量不大、胆气很薄。虽有学问,但是终其一生只能做个普通的教员,这样的人是因为志向浅近、行为拘谨。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本来是个好苗子,可是为什么不能成才?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习传统文化,不懂得做人处事,所以很难成才。虽然得到任用,可是为什么终究没有成就?因为他总是自以为了不起,而且缺德。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下面是专讲女子的。妇女的德行,首要的是能够安静沉稳、少言寡语。真正有教养的女子,并不在于她有多高的才能,更不会自我炫耀。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有妇德,还带几分威严,这样的女子将来必定家族显贵。生活节俭,不重视打扮,这种女子往往会成为大家族的主妇。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喜欢讲话,刚强好胜,这样的女子,即使有儿女,也不会过得顺心,身体还不好。能够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这样的女子便能够相助夫君事业有成,教导儿女成材,子孙兴旺。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生活贫苦而毫无怨言,安分守己,这样的女人,婆家、娘家、大家都会对她赞叹恭敬。身居富贵还能够珍惜衣食,不奢侈浪费,这样的女人会给全家带来幸福美满。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一个女主人会拥有许多乐意为她服务的属下,必定是因为她待人温和厚道、不苛刻不挑剔、有亲和力。一个女人持家,能够让家里财用丰厚,是因为她勤劳节俭。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女人凶悍,是因为嫉妒心太重的缘故,但她老了必然没有后代,流离失所。一个妇人到了老年还要做人家的佣人,大都是年轻的时候太任性、放荡、甚至私奔,不体谅父母。 为甚欺夫?显然YIN行。 一个女子为什么竟然敢欺负丈夫?肯定是有外遇,另有所依。一个女人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儿女?因为她阴毒谋害过别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总之,从上面种种的相来看心,从心显示的行为来预卜人的祸福,从来没有过一点差错。因此勉励后来的人们,要通断恶修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从一个人的骨骼的步位、五官、肢体等等,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富贵相还是贫贱相。血气和精神也属于相,都是反应我们的德行、气质、学识和内心。所以真正要改转命运,还是心地上入手,这才是根本之道。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陈抟(tuán)(872年—989年) 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汉族,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任情激搏必凶亡。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谛闲法师早年在头陀寺做方丈时,寺里养着一只公鸡。那时候是民国初年,生活很苦,寺庙里面没有钟,每天早晨公鸡报晓,天一亮它就叫,把大家都叫醒做早课。大众早晚上殿,公鸡都跟着大众后面绕佛。他说,有一次上完殿之后,大家都回寮房了,公鸡还在大殿里面绕佛。香灯师收拾干净后,就赶它走,它也不理他。它走到佛堂正当中,在那里拜三拜,头点三下,站在那里往生了。谛老依照出家人的规矩,把这只公鸡葬在后山。葬了之后没多久,它那个小坟上面长了一朵莲花。挖开来看,原来莲花是从公鸡的口里面长出来的。公鸡是畜生,堕落在恶道,那当然是罪业深重的众生,但是不昧灵性,遇到缘,念佛还是能往生。畜生念佛都能往生,而且示现这么好的瑞相给我们看,我们怎么能轻视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