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心与救贫


2015/5/22    热度:164   

  救心与救贫

  作者/惟觉老和尚

  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报,

  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财救济,钱财只是前方便,

  最根本是救其心,

  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

  俗话说:“救急不救贫”,譬如有人生病了,我们帮他请医生、送医院,这是慈悲心的表现;有人因没进食而饿倒,也可资助数餐,甚至十天、半个月,可是要帮助他发财,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报,若真想帮助他,就必须告以改过向善的道理,从根本上解决。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财救济,钱财只是前方便,最根本是救其心,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否则仅从物质上帮助他,可能养成依赖心,反而害了他。

  许多人很想到美国,认为美国是个天堂,事实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虽说有社会救济,但是很有限,救得了色身,却救不得心,救不了法身慧命。纽约有条醉鬼街,有许多失业者,领取政府救助津贴,领了钱就买酒喝,酒醉了就睡在街上,白天不做事,晚上当醉鬼,所以那条街就称为“醉鬼街”,政府也白白浪费这些救助款。

  所以救心方是根本之道。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就是佛法里头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本善,为什么会变成不善?那是习性。人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为什么会造作罪业?那是习惯,染上不良的习惯,习惯久了就变成习性,习性不善。所以大圣大贤教导我们把习性放下,恢复本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已经是被环境染污的,已经不是本性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