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图文)


2015/5/22    热度:318   

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中国佛教故事网

守墓14年,只因为老人请它吃了餐饭,这也许就是人与狗的不同之处

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

巴比及很多动物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人类,它们的爱,与我们并无二致

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

巴比于1872年1月14日去世,每天都有人来看它,向它献花,为了纪念它的忠诚

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

甚至这里的小酒吧,也以巴比命名

流浪狗守墓14年,为老人一饭之恩

巴比的雕像不仅仅是英国爱丁堡的一个景点,而更多的是为了爱的传播,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纪念碑是为狗而设立的。但是在苏格兰爱丁堡的格雷弗里尔广场,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一只名为巴比的猎犬,设立了一尊它的雕像。

  为什么爱丁堡的居民为一只小狗设立塑像呢?因为这只小狗在它有生之年,为当地居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巴比是只无主的小猎犬,就跟其他街巷的流浪狗一样,被每个人呼来喝去,常常得在垃圾箱里找些食物来裹腹——即使从狗的视角出发来看,这也绝不是个理想的生活方式。

  刚好村子里有位病重的老人叫杰克,在他去世以前,杰克注意到这只小狗的悲惨命运,他对这只小狗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有天晚上在一家餐馆请小狗吃了一顿晚饭。这顿晚饭也不是什么大餐,只是些剩余食物,但是巴比对这顿晚饭的感激之情却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

  不久之后,杰克去世了。当送葬者把他的棺木抬到墓地时,小猎犬巴比也跟着队伍走,挖坟坑的工人要它走开,巴比却纹丝不动。他们踢它,拿石头砸它,要它离开。

  但是不论大家怎么做,巴比还是坚守在那里,动也不动。从那时开始,整整14年,小猎犬巴比一直活在感恩这位对它有一饭之恩的杰克的记忆里。日以继夜,严冬酷暑,巴比一直蹲守在墓边,只有每天下午,才会跑到杰克请它吃饭的餐馆,试图找到些食物。不论找到什么,它一定会带回到杰克的墓边才吃。

  杰克死后的第一年冬天,巴比根本无处躲避风雪,整个身体缩成一团躲在墓碑下。第二年冬天,村民们被巴比的勇敢和守墓行为感动,为它盖了一个小棚。14年后,巴比去世时,村民把它葬在杰克的墓边。这就是小猎犬巴比报答杰克“一饭之恩”的诚心。(文章来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学佛,怎么个学法?要用佛的标准,改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学佛。一定要用佛做标准,不可以用人做标准!我们学佛,把自己所有一切违背自性的行为统统修正过來,这叫“修行”。“行”就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思想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一切造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佛只用三个字,“身、语、意”,全部包括了。修行非常重要,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时时刻刻要有高度的警觉!自己念头一起,要知道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要知道这个念头该不该起。就算是善念,最好第二念就要立刻换成“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