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遇文殊的故事
2015/5/22   热度:598
高节五台山遇文殊的故事 在高节17岁的时候。自幼喜爱佛法的他向父母提出了前往五台山修行的想法。
隋朝有一位名叫高节的人,是并州人氏。
“爹,娘,我想去五台山修行。”
“孩子:你年纪太轻,人也还小,娘实在不放心。”
“娘,我已经十七岁了,都那么高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父母看他小小年纪,却意志坚决,就答应了他。
“好吧!一个人出门在外,可要多加小心哪!”
就这样,他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告别了双亲,就往目的地——五台山出发了。“无论怎么艰难险厄,我都要想法子克服它,以达成我的志愿。”他心里想着。
北台山遇苦行头陀
高节途中跋涉历经不少险厄,最后来到了北台山后面的一座山谷,见到一位苦行头陀,住的是简陋的茅屋,吃的是草根树叶,日子过得实在清苦,他一见却高兴万分,认为这是很难遇到的一位善知识。“这一位大概是我所要拜的师父了!”
高节就长跪在那里,对头陀说:“请收我做徒弟吧!弟子希望能在您的座下做个侍者,跟着您学佛。”
“你吃得了苦吗?”
“可以的。”
“真的不怕吃苦?”
“是的。”
“好,如果你能习惯吃像我一样简陋的食物,就可以。”
就这样他做了苦行头陀非正式的弟子,他采树根叶子充饥,以山涧清泉解渴,生活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连好多天都不以为苦。
接着高节的师父又要他诵读《法华经》。于是他非常用功地诵读《法华经》,过了七天,《法华经》已可以朗朗上口,倒背如流,就再度请求师父为他披剃。头陀对他说:“我年纪老了,现在长安正在开戒会传授三坛大戒,那里有一位卧轮禅师,你快点去,可归投在他的座下,让他度你出家好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师父的法号,他就拜问:“您能不能告诉我您的上下德号呢?”
“我的称号是海云,你记住好了。”
海云即文殊师利
高节于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泣别了这位山中的师父。来到了长安,并打听到卧轮禅师的住处。
卧轮禅师见了他,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弟子是从五台山来的。”
“为什么又来这呢?”
“因为受了一位和尚的嘱咐,要我特地前来投靠您求您剃度的。”
“你所说的那位和尚是谁?”
“家师的法号上海下云。”
“你,你说什么?”卧轮禅师一脸诧异的神色。
“上海下云。”他重复一遍。
“海云,五台山者文殊师利。就是华严经中所载,当初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参访的第三位大善知识,不是万劫累积的福德因缘,是不能够见到的。可是你却放弃亲近大圣人的良机,反而来求我,那是何等错误的事情啊!”
这时高节才恍然大悟,回想苦行头陀种种别人所做不到的高风亮节,生活清苦,清心无欲,言行特异,本来就是一位不出世的奇人,是千载难逢的大善知识,这时他恨不得粉身碎骨,再亲近随他学佛。
于是遥望五台山跪拜,希望能够再度见到海云大善知识,就在他赶回从前头陀住过的地方。哪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一些人在一生当中,发了大财,但是这个财,是昧着良心、欺骗别人赚得来的。他到晚年也知道后悔,于是天天拜佛,尽做好事,最后还是得恶报,什么原因?这个业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做得不得力。因为你欺骗别人,赚了十万,拿个两万来做好事、来拜菩萨,这有什么用处?如果他真的对教理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一定能转。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还能够上品中生。但如果你做了十分恶,才做两分善,这怎么能转得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分的善,那才可能转过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