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七册 第九十六节课


2014/9/3    热度:324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七册 第九十六节课

 

  今天继续讲为断除懒惰而观修死亡无常,前两个颂词已经讲了,今天是第三个颂词: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生存于世的众生,有没有通往不死的通道呢?绝对没有。不管是三善趣的天人、阿修罗、人,还是三恶趣的地狱、饿鬼、旁生,只要有生,必定有死,不死的通道已被封锁了。死神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你,如同屠夫紧盯着牛圈里的牦牛,在物色宰杀的对象一样。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有什么样的地位、财富、才华,终究都难免一死。此时此刻,你怎么还能安心地贪执美食歌声等世间娱乐,悠闲地酣酣沉睡呢?

  我们返观内心时,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在整个世间上,从死神口里逃出的众生,古往今来也遍寻不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成天贪执世间八法、做无实义的事情呢?所以,大家应该抓紧时间精进修行,正如昨天所言,倘若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白天就不愿意浪费时间,晚上也不会睡得太多。

  以前,麦彭仁波切有个弟子叫做单曲,住在青海班玛县的森林中,他晚年时一直在那里闭关,刻六字真言等行持善法。每天晚上,他只睡极短的时间,半夜三更醒来时就大喊:“单曲,你怎么还在安闲地睡着?难道不需要修持正法吗?”然后马上爬起来,以磕头礼拜来对治睡眠。噶当派高僧大德亦是如此。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在修行中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不仅修行人不应空耗时日,有些世间人为了求学也会惜时如金。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吧,古代的读书人为了战胜睡眠,节省时间看书,就把辫子悬在梁上,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我刚出家开始学习佛法时,晚上看书实在太困了,也把绳子吊在脖子上,不让身体倒下去睡觉。(那天我看萨达姆判死刑时,也是这样吊着,有点危险!)

  可是现在的很多人,包括修行人在内,不管是白天晚上,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怎么样空耗也无所谓,从来不考虑一天应当如何度过。这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佛教徒,有些世间人也不会如此。空想社会主义者克劳德先生,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便立下大志,决心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造福。15岁时,他嘱咐仆人每天凌晨用这样的话来唤醒自己:“克劳德先生,起来吧,伟大的事业正等待着您!”以此帮助自己战胜了惰性,不断投身于所创造的事业中去,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每天也应该如此早起。听说前一段时间,学习《入行论》的有些道友,每天早晨六点时,就用手机互相发短信,督促对方起来修菩提心。这种勉励非常有必要!作为末法时代的我们,若能像古圣贤那样,不需要别人施加压力也能自觉精进,当然是最好的,但一般的凡夫人必须要有压力,否则,几分钟的热情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我经常强调共修、共同学习,原因也是众人的力量非常大,有了他人的鞭策,再加上自己的精进努力,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内,修行也会突飞猛进。

  世间上的名人智者,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取决于精进。他们的智慧不一定非常超群,但因为一生中对时间特别珍惜,依靠不共的毅力和智力,很多方面超越于他人。在别人懒懒散散、浑浑噩噩打发时光时,他们则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精进呢?作为欲界众生,不吃不喝不睡肯定不行,但在适当休息的基础上,尽量把时间用于修行和有意义的事情方面,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利益。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已趋入了必死之路,不应继续耽著享受世间快乐。假如能看见自己将会如何死亡,恐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惜的是,我们被无明遮住了慧眼,总觉得自己不会马上死,所以一直没有修行。因此,学了这个法以后,大家应该把时间利用起来,将精力用于对来世有利的修行方面。

  丑二(思维迅速死亡而劝勉)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死亡很快就会降临,故应抓紧时间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如果有人想:“虽说必定死亡,但是不要紧,接近临死时或年纪老了以后再行善也可以。”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死亡临头才断除懈怠则为时已晚,到那时再精进又有何用呢?

  我们生在人世中,总有一天都会死,即使现在活着的时候,也是生缘稀少、死缘众多,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犹如水泡般不会恒常停留。龙猛菩萨云:“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今天酣然入眠,明早还有机会醒来,实在是太稀有了!(但有一位法师解释为:“在呼气吸气的沉睡中开悟,真是稀有啊!”这种说法可能跟前后不一定连得上。所以法师们在讲经说法时,应该对照文章的前前后后,务必了达其中的本意。)

  《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明日会不会死,谁也没有把握,因此应抓住当下的时间,精进修习善法。假如一拖再拖,就会丧失很多修行的机会。《法句经》也说:“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励力行精进。”有些修行人虽已皈依多年,但从来没有好好修持,智慧和福德一点也不长进。还不如一个人非常精进,哪怕在佛学院、寺院或佛教团体中学一年,进步也远远超过这些人。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但死亡什么时候来,这确实很难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暂时不会死,于是天天放逸懈怠,一旦死亡降临,他们完全措手不及。现在有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无常的教育,故对死亡没有计划安排,觉得自己好像能活千万年,这真是愚昧无知的一种表现。我们学习大乘佛法之后,应该对死亡有所认识,始终要有“我今天可能会死吧”的紧迫感,这样修行才会成功。

  然而,很多人在死亡降临时,根本没有准备。1998年9月17日,广州发生了一件千古奇祸:27岁的姑娘肖少华,约男友到自己家中吃饭,庆贺父亲69岁生日。下午5点她给家里打电话,说自己马上就回来。打完电话后,二人跨上摩托车,在公路上风驰电掣地向家中驶去,时速在60公里以上。5点35分时,刮了一阵大风,把一根金属电线吹落,横在公路中间。载着二人的摩托车以高速经过时,金属电线将二人的脑袋齐刷刷切断。没有头的身躯保持原来的姿势,骑在摩托车上,向前冲了60米以后才倒下。

  可见,不管是坐车也好、坐飞机也好,死亡突然到来的时候,前一分钟活在人间,后一分钟已经变成中阴身了。我每一次上高速公路都胆战心惊,过了出口才稍稍缓一口气。然而,除了高速公路以外,死缘也是不定的。像我这样胆小的人,可能哪里也找不到,每次我出去时,即使只有两三天,家里也都做好了准备,假如没有回来,东西应该怎么处置。但我一直死不了,每次又回来了,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好意思的麻烦,只不过没有告诉别人而已。

  要知道,死亡总是毫无预兆地出现,令人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有些人一旦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或者是癌症晚期时,一下子就懵住了,绝望了。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首先要对死亡有心理准备,若没有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精进修行。否则,临时抱佛脚恐怕就来不及了。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虽说是世间的道理,但我觉得用在佛教上更为贴切。故事的内容是:两兄弟的家住在80层的高楼上,一次他们半夜三更回来,发现电梯已经停了。二人经过商量,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干脆爬楼梯回家。他们先爬了20层,觉得累了,哥哥告诉弟弟:“包太重了,把它先放在这里,明天再下来拿。”于是扔下了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往上爬。

  到了40层时,弟弟开始抱怨:“你既然看到那个通知,为什么不告诉我?咱们可以提前回来。”哥哥说:“我不是忘了吗?忘了有什么办法。”他们开始互相争吵、指责。

  吵吵嚷嚷之下,两人爬到了60层,尽管心里非常不满,但累得要命,争斗的力气也没有。只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上爬。

  终于到了80层,兄弟俩已是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他们缓了一口气,正准备开门,一摸口袋才发现——钥匙还留在20楼的包里。无奈之下,两人只好在门口睡了下去……

  这个故事,正说明了我们人生的几个阶段。20岁的时候,不管是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基本上已经定位了;40岁的时候,出现对社会、家庭的恩恩怨怨,肚子里经常有抱怨和牢骚;60岁的时候,虽然内心有诸多不满,但已经没有力气了;到了80岁接近死亡时,回顾整个人生历程,好像自己一无所得,尤其最关键的“来世”钥匙,在20岁时已经忘记带上了。相反,如果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但若一生就迷迷糊糊地过了,临死却希望时光倒流、重新做人,那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所以,大家应当用此教言来勉励自己。当然,从小行持善法是最好的,倘若没有这种缘分,什么时候遇到佛法,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精进修持也不迟,这样临死才不会感到任何后悔!

  寅二、广说: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此颂进一步说明了死亡无常。无常来得特别快速,有些人在一件事尚未开始时,死神骤然而至;或者刚刚开始做,就猝然死亡;或者事情已经做到一半,死亡瞬间降临到了头上。假如自己没有好好行善,那时候只能痛心疾首地感叹:“哎,一切都完了,吾命休矣!”

  这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管是幼童、少年,还是中年、老年,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趋入死亡,不一定白发苍苍才离开人间。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人刚打算做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就撒手人寰了。以前有个出家人,发心建造学院的桑耶佛塔,没有正式启动就离开了人间。那天我去广东佛山时,很多居士也讲起了他的故事,当时大家都感慨万分。

  有些人在事情刚开始做,还没有到中间就死去了。米拉日巴的传记中有一则公案:热琼巴在印度学了声明学和因明,辩论特别厉害。回来之后,米拉日巴用窍诀给他宣讲佛法,他始终听不进去。有一次,师徒俩到一户人家里化缘,那家的老妇女特别吝啬,当时正在磨糌粑,却不舍得供养他们。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她还没有磨完糌粑,就突然死掉了。米拉日巴强迫热琼巴背着她的尸体,并唱了很多道歌。以此方式,热琼巴在相续中生起了强烈的无常观。

  还有些人,事情做了一半就离开了人间。色达有位喇嘛嘉活佛(即香根活佛),他当时准备造一座三层楼高的佛像,有些建筑已经搞完了,佛像的部分肢体也运到了现场,但后来他突然示现圆寂。至今已六七年了,这座佛像仍没有完成,只有一部分建筑悬挂在空中。因为这个建筑比较高,我每次到县城里去,路上都可以看到它,而且在县城里,不管从哪个角度也看得到。

  前段时间,我也发心办一所“智悲学校”,在此之前我曾想:“会不会在尚未开始,或刚开始做,或只完成一半时,死神就突然降临了?”我并不是说自己无常观得好,的的确确心里想过很多很多次,但后来又想:“我若因为会死亡,现在就什么都不做,这样也没有意义。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发生无常,不管怎么样还是先做吧,什么时候无常到了再说。”于是鼓着勇气开始做了。在没有开始时,我还没有死;现在已经开始了,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

  其实,不管是世间人、出世间人,出家人、在家人,每个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大变化,这也是有为法的自然规律。因此,大家对死亡应该有所准备,因为死神何时降临,谁也无法估定。经云:“三界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上至天界、下至无间地狱之间的三界轮回,没有少许稳固不变的法,全是瞬息即逝的本体。只有时时具备这种无常观,死亡突然降临时,自己才会有所准备,否则根本来不及面对。

  我以前在家读书时,对电影电视从来不感兴趣。学校里,星期六允许同学们看电视,他们一个个都去了,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烧一壶茶看书。有时候班主任会过来,用不同的语气教训我:“你是不是要成仙了?又坐禅,别太专注了!”但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装作没有听见,依然我行我素。见我如此顽固,有时候他边走边赞叹:“这个人真是老实,当学校的门卫。”有时候嘀咕:“这个人真有问题!”不管我有问题,还是比较老实,对那些散乱的东西,不太愿意去接触。

  后来有一位同学,一直劝我去看《红楼梦》的电影,盛情难却我也就去了。当时的一些故事片断,对我的无常观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看到贾宝玉的兴盛衰败、王熙凤在监狱里饿死,尸体被人在雪地里拖着,旁边响起凄惨的歌声“叹人世,终难定……”,银幕上又浮现出她生前享受人间荣华富贵的镜头,那时我确实很感慨。有一位同学看到这些后,感到人生没什么意义,不管怎么样往上爬,最后还是会掉下来,于是很想出家。当时我倒没有那样的感动,也没有流泪,只不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出离心。但后来,反而他没有出家,我却出家了。

  古人经常依靠尸体来观无常,孔子每次看到白骨时,就把它拿在手里,默默地自言自语:“你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被人杀死的,还是饿死的、在自然灾害中死的?……”我们也应该如此精进观无常,明白了无常之理后,必须做好一番打算:自己的一生当以什么方式来度过?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这里描述的是人在临死时的情景:有些人活着的时候,把精力、时间、智慧全部用于毫无意义的琐事上,最后要接近死亡时,蓦然回首,想起自己一生所造的罪业,心里特别痛苦、忧愁,从而双目红肿,泪流满面。此时,亲朋好友也非常绝望,在依依不舍中与之分离。甚至业力深重的人,在尚未断气之前,还会看见过去所杀的众生前来讨命,或者阎罗狱卒的恐怖面孔。他们那个时候的痛苦惨状,令人见而生起悲愍,所以米拉日巴尊者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

  当一切罪业历历在目地重现时,很多人万分后悔,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今生已经遇到了善知识,又听闻了大乘佛法,本来是有机会行持善法的,但却让一生在不知不觉中空耗了,为什么我如此愚笨啊!”而且正如刚才所讲,罪业深重的人,还会听到地狱里震天动地的惨叫声,或者阎罗卒“打打、杀杀”的恐怖声。想到自己也将堕入其中,便惊恐不已,不净粪不由自主地流泻,染污了自己的全身。

  当然,每个人的死亡状况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特别害怕死,一直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救救我,上师救救我,我实在不愿意死啊!”但是死到临头也没有办法。

  其实,古人对死亡是有所认识的,如孔子的《论语》、庄子的《秋水篇》里都提到了对生死的看法。与世间凡人相比,他们对死亡看得很淡,亲朋好友死的时候,他们载歌载舞,自己接近死时也是坦然面对,这是他们的一个优点。但这种面对方法,实际上解决不了大的问题。如果具有修行的境界、开悟的境界,生前为来世积累了许多福报资粮,倒是可以做到所谓的“不愉生,不畏死”。但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只不过不害怕而已,解脱轮回的境界根本没有。

  作为修行佛法的人,死的时候不应该这样:前段时间有一个癌症患者,在附近县城的医院里,于众亲人的围绕中,不断发出惨叫声而离开了人世。尽管众生的业力不同,有些人死时确实特别痛苦,但一般来讲,修行人倘若知道自己该死了,再怎么伤心、再怎么痛苦也没有用。

  所谓的死,只是在轮回的漫长旅途中换了个角色而已,而不是永远地消失了。以前的古文化中也说,生命和身体的形态只是暂时的借用,其思想还会延续下去,不是像火熄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若能懂得这一点,死亡来时也用不着痛苦。即使晚上睡觉有点痛,但明天还可以醒过来,或许明天身体更好一点;即使现在要死了,也没有必要太难过,可能下一辈子的身体更结实,不用天天打针了。

  印度的扎嘎达姆扎论师说过:“我们的身体只是暂时借用的东西,在它未衰老也无疾病时,一定要利用它去精进修持善法,这样一旦遭到病痛死亡,就可以有不惧怕的把握。”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一辈子都在为死亡做准备,可是现在的世间人并不是这样,无论是明星、领导、国家总统,生前逍遥度日,从不修行,最后送到医院里时,面如死灰,一点生气也没有。

  因此,我们生前就要为死亡打好基础,若在安详清净的状态中离世,来世的结生也会趋往善趣。有些教言中说:“人死了以后,看整个面孔即可了知其来世。倘若面目狰狞恐怖,尤其是睁着眼、张着嘴,说明此人将堕入恶趣。”有些尸体特别可怕,让人看都不敢看。我去过汉地一些居士家,人死了以后,脸都不盖上,这样不太好,如果他的眼睛一直瞪着,你坐在那里也不是特别舒服。因此,以后不管是别人的尸体也好,自己的尸体也好——自己的尸体由自己盖,拿块布把脸蒙上(众笑),按藏传佛教的习俗,死后马上要用布盖上。如果尸体的脸色很正常,皮肤也比较洁白,有很多清净之相,说明他会投生善趣。因此,人的死相、临死的状态和尸体的面目,都可以判断其来世的方向。

  总之,死亡在每个人的前面等待着,我们怎么样面对?应该心里有数!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是以度众生为修行,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我们要学菩萨,就要尽力去帮助别人,不但人有求于你,你要帮助他;没有求我们的,我们也要主动去帮助他。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