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卷1-1
2014/9/3   热度:281
净土圣贤录续编偈净业弟子胡珽述 我观真性海 妙湛本不动 世出世间法 无一不具足 一、此录的体例皆以前录《初编》为准。例如:出家比丘、比丘尼二众的名字只用一个字代表,在家者则仍然书写二字为名。而二林居士(彭际清),除了每一个往生传记所记载的往生者之外,凡是所引证的人物,一概都以‘字’来称之,这是为了尊敬每一个往生传记的主人翁。因为前录是由居士身份的人所编订的缘故。 二、前录《初编》首先标示教主,其次是阐扬佛教的圣众,这是为了探本穷源之意。此书既称《续编》,则前录所标示的教主及佛教圣众,在此可以不赘述。而明朝以前的诸净土书,前录《初编》已经差不多都引用过了,因此本书的分门别类,则以比丘在最前面。而年月的编排,则以清朝初年为开始。只有叙述事迹的前后,而不论品位之高低。然而恐怕本书所收集的有限,挂失缺漏必定很多。祈愿诸位君子,赠我遗珠,以作为《续编》后的《圣贤录三编》之资料。 三、《染香集》等诸书,只要临命终有正念者,就遵照其事迹登录记载。往生时所感应的瑞相,虽然有的是隐而不见;有的则是很明显,因此很难以瑞相的有无,而说一定是往生或不往生,所以一定要从其平日的修行去求证。如果其愿力不深,功夫未成熟,只是等到临命终才念佛,如此难保能决定回心往生。而此录中如王贞生、施静岩等人,虽然也是只有十念的诚心,实则具有百倍的勇气。必须要像如此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才可预先得知。否则名实不符,恐怕有鱼目混珠的疑虑。因此稍微加以删改淘汰,以求一致。 四、近来记载往生者,其事迹只要一经引用,则其事迹的内容会渐渐增加。二林居士深痛这种不求实事的陋习,所以在前录中,每一篇传记后,都加注原书的名称,以证明其来源无误。此书仍旧依其体例,只是稍微修改其乡野鄙俗的词句。而其间有近代现今的故事,一定是出自不妄语者的口中,然后再向往生者的老友再三地咨询探访,才敢开始著手书写。如果是净行可以供赞叹传颂,但其临命终没有正念,则一概不随便登录。 五、莲池大师的《往生集》里面,往生者的传记后面附带有赞叹之词,以显示其隐微难知之义。而前录只有总论,赞叹之词一概简略不登。现今此书则对于若有义理不明者,也学习莲池大师用评论来显示之。不是我敢妄生知见,姑且只是为了引导初机而已。 性修。不清楚他的出身。清世祖顺治年间(西元一六四四~一六六一年),居住于常德府(湖南)的圆照庵。平时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课诵阿弥陀佛一万声,无论寒暑都不间断。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性修法师便将所有的钱、米、布帛,全部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信众们交相地责备他,而性修只是含泪念佛而已。年七十岁时,在往生的一个月之前,自知时至,到了预知的那一天,含笑坐化而往生。此时天乐从空中来迎,远近都听得到,而室内的异香,经过一个月仍不散去。(身世金丹) 评曰:“不吝惜布施则贪业尽,含泪念佛则瞋业尽,自我的需求很简单俭朴则痴业尽。如此三业尽了,则往生的品位一定很高。而所谓的‘异香天乐’,难道不正是他清净梵行的戒香芬芳,和以深信切愿持念佛名之心声、嘹亮响彻于净土所感应到的吗?” 行修。俗姓陈,泰州(江苏泰县)沙村人,在家时从事农耕的工作,目不识字,因贫困而无法维生。有一天,跳水想要自尽,被一位白衣人从水中救出。年三十一岁,出家为僧。无论冬天或夏天都只穿著一件僧服,修习苦行数年。有一次,朝礼普陀山,走到一半发现已无路可走,刚好遇到一位老人引导到他家投宿。等到天亮,看见老人的家只是一堆废墟而已。行修法师从普陀山回来后,以龛为座,禅坐在南关外荒凉的坟墓堆中,常常五天、七天不吃饭,而参究禅宗向上开悟之事。有一日深夜,有人敲击他的坐龛,说:“你可以受法。”行修法师隔著坐龛见到桥下有一艘大船,船上点著灯火并鼓奏乐曲而过,行修于是大彻大悟。后来迁居到觉印寺,精进修习净土法门有六年。 清圣祖康熙四年(西元一六六五年)春天,行修法师告诉人家说:“明年六月二日,我就要走了!”隔年的初夏,很多人都来询问消息,州长恐怕他蛊惑群众,于是派遣士兵守著他,并说:“时间一到若不应验,一定用王法处置你。”六月初一仍然和平日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徵兆,众人都为他担心害怕。第二天早晨起来,自己书写偈颂曰: “慧日中天照大千,昼行礼拜夜参禅,眉间斜挂吹毛剑,地狱天堂任我前。”然后自己端坐于龛柩中,请人抬龛柩到一座桥上,行修法师说:“不可!这里的人都是畜生样。”于是抬至东坝桥,行修说:“为我朝向南方。”然后手拿著木鱼而念佛,突然间有一缕轻烟从他的鼻端飘起来,一会儿之后火势旺盛,而木鱼及念佛声,清脆响亮直达云霄。此时忽然听到龛柩内发出巨大的声响,龛顶飞出落在百步之外。火化完之后遗留一物,形状如莲华,坚固洁白而不碎。(扬州府志。莲藏。扬州府志记载行修法师十一月初一圆寂,与莲藏不同。) 评曰:“自己出火焚身,并不是显异惑众、虚伪矫饰的人可以办到的。尚未得道的人,切勿生此妄想,以免著魔发狂,永堕恶道啊!” 忍生。俗姓李,山西平阳府尊贵世族的子弟,从小厌恶俗世。年四十四岁,出家参禅,精深而有所悟入,后来仰慕念佛法门。行脚至泰州(江苏),遇到下河人杨居士,建造庵院供养他,忍生法师于是在当地闭关,精进修习净土法门,并且度化教导各村庄的信众。而后因为下河地区淹水,又回到本州劝勉及教化大众,因此家家户户都念佛。 清圣祖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正月初,预知时至,到处向各施主辞别。十九日,自己沐浴更衣,嘱咐大众念佛要紧,然后盘腿坐化往生,此时异香充满于室中。到了二十六日,当龛柩抬到野外的时候,其龛柩自动出火焚化。(莲藏) 仁筏。俗姓裴,常州(江苏)北郭人。仁筏法师的父母早逝,家庭的产业因而凋零衰败,于是受雇为人帮佣工作。年三十多岁时,听闻净土法门,因此发心出家。出家后募款刊印净土经书,广泛布施给四众弟子。然后在华山受具足戒。平日学习禅定,每天夜里一定禅坐有数炷香之久。 清圣祖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七月,忽然得疾病。同月二十一日与诸道友诀别,隔天清晨四点前后,告诉徒弟说:“我走了!”于是整衣端坐。有僧人在旁默诵佛号,仁筏法师说:“念佛要大声的念!”然后自己高声称念佛号一声而往生。(莲藏) 实(王+永)。字珍辉,俗姓陈,凤阳府(安徽)霍邱县人。实 诞生时有祥瑞的光明照四周的邻居,而且异香满室。年幼时有奇异之相,皮肤不会沾染尘垢。生性慈悲忠厚,喜欢听僧众诵经。私塾里的老师所教授的学问,他都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因此老师非常喜欢他,并告诉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实在不是世俗一般人,乃是佛门中的法器,千万不要不知而误了他!”父母都同意老师的看法,于是送他到本县的大悲庵,跟随心开和尚剃度出家。紧接著就受具足戒,研究《华严经》、《涅槃经》等诸大部经典,好像宿世以前曾经研究过一般地熟悉。后来移居到龙潭下院,一心一意修持净土法门,历经三十年而始终如一日。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春天,示现些微的疾病,自知尘缘已尽,交待吩咐寺院的事务之后,只有专注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到三月四日早晨,命令弟子准备热水沐浴,并召集大众一同称念佛号数百声,随即安然往生。后来火化时,其火焰的光芒有如五彩色的云霞,散布于四周围的山区。世寿四十八岁,僧腊三十一年。(南山宗统) 常智。字闻慧,淮安沭阳(江苏)人。常智法师小时候就喜欢礼拜观音大士,年纪稍长即出家,前往闻思寺受具足戒。有一日,随大众课诵,诵到《心经》‘心无挂碍’的经文时,胸中凝结已久的疑问,顿时涣然开解。于是渡江遍游各个名寺,参访诸位善知识。 如是经过一段很久的时间,没有遇到契合的善知识,回到本寺后,即专修净土法门,精严戒行。只要有人犯过,一定循序渐进耐心地教导。若有不恭敬随顺的人,也一定委婉地请他离开,脸上从来不曾有怒色。又与诸同志结社修习忏法。 命终的数个月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往生的日期,并告知一切同社的道友。日期一到,常智法师集合大众礼佛,然后叫旁人准备热水沐浴,随即正身端坐而往生。火化时,有紫色的莲华大如斗,从火光中涌出,莲华上有层层的光芒,影像就如同常智法师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才散去,当时众人都看到此情景。(南山宗统) 评曰:“‘所谓的明师,没有比阿弥陀佛更好的了;所谓的善友,又有谁比得上一生补处的菩萨呢!’以前的人曾经如是说过。反观后世末法的出家众,轻视净土法门,往往指称求生净土为著相求菩提。若不是宿世具有慧根,能洞悉明了解脱大道的人,很少不为其所动摇迷惑。常智法师到处参访而不契悟,因此老实修行念佛法门才得到真实利益,此是何其幸运啊!” 络丝僧。出身不详,住在杭城的东园。在俗家时以纺织丝线为业,后来放弃络丝而出家,因此被称为络丝僧。出家后独自一个人居住在破庵里,昼夜念佛不断。后来,因为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告诉以前的雇主说:“只要给我饭吃,我依然如从前为您络丝,可以吗?”雇主因此答应他。既然饮食获得解决,于是每天就手里机机轧轧地络丝,而口中喃喃不断地念佛,也没有再做什么其他的事,如此经过了数年。 有一日,携带满筐的废纸,想向西泠居士吴树虚换一百钱。居士问他原因,络丝僧缓缓地回答说:“在老居士面前不敢有所隐瞒,我将于某日往生西方净土,只是想要买一担柴火罢了!”吴树虚说:“果真如此,我供养师父木柴。”络丝僧合掌答谢他,然后担柴回家,并且和吴树虚约定某时到他的庵里,为他作往生西方的证明。 吴树虚届时前往,络丝僧已堆积木柴为座,并且趺坐在上面,四面用火点燃。络丝僧在火中举手向吴树虚道别,接著忽然以手从脸上抹过,脸上顿时现出黄金色,一会儿就坐化往生。吴树虚因此感叹地说:“古代高僧大德奇妙的行踪,今日又再次见到了啊!”(染香集) 评曰:“堆叠木柴自己燃火,与行修法师的鼻端出火自焚,看似相同其实不同,但哪里又知道络丝僧所焚的,不是三昧真火呢?” 广志。字尔立,浙江会稽人。出家后,结茅屋于天台山的黄金洞,平日专修净土行业。苏州有一位殷天成居士,到天台山斋僧,由于佩服他的道行,于是迎请他到吴山的接引庵居住,居住了将近三十多年。广志法师随众生的根机而化导,并且指引大众归向西方净土,依止他受戒者,累计有百人之多。广志法师时常刻定期限精进念佛,昼夜之间念佛的声音从不停止。其徒弟去拜访他,看见广志法师经行的地方,有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绽放金光,其弟子非常惊讶,因此问他,广志回答说:“是你自己本性光明的显露吧!”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四月十五日,命令弟子四人到庵中供佛,四人准备回去时,广志法师告诉他们说:“明日中午前,你们要来送我。”约定的时间一到,大众都来了,广志法师即焚香,并诵佛号千声,接著就安然地端坐而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道证。杭州人,居住于郡东的大椿禅院。生性诚实,专修净土法门。道证法师每天有三个时段,每次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长跪于佛前,虔诚地持佛名号。年八十岁时,有一天告诉大众说:“明年二月十二日,我就要往生西方了!” 到了那一天,道证的色身并没有任何的异状,所以有人戏笑他说:“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二日了,法师您何不往生西方呢?”道证法师惊讶地说:“今天果真是我预定往生的日子吗?”说完随即沐浴焚香,召集大众之后,无疾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梅松法师,与道证法师同修净土法门,住在妙严寺。当天夜里,梦中有人告诉梅松法师说:“道证法师已经坐化往生,你为何不去送他呢?”梅松醒来后赶去看他,抚摸著道证的背部说:“你我平日相知,临去之时为何没有给我消息呢?虽然如此,我也是不久于尘世了。”回到寺里三天后,也安然坐化往生。此事发生在清高宗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染香集) 评曰:“道证法师预定往生的时候已到,却忘了要往生西方,临去之前也没有任何的徵兆,这是因为无心于生死啊!而梅松法师随后坐化往生,难道不是他净土的行业已经成熟才能如此的吗?” 千一。字远人,俗姓王,浙江海宁人,居住在西湖的昭庆寺。平时严谨持守戒律,精勤念佛,生性喜好寂静独居,因此在他住处的门上题名为‘庐山僻处’,自己一人在其中潜修。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的秋天,有一位同参道友来拜访他,千一法师告诉他说:“您来得恰好,正好我要往生西方,你可为我作证明。”接著说偈颂,然后坐化往生,后来为他建塔于寺院的左方。(染香集) 彻迷。俗姓钟,浙江嘉兴人。为人朴实,中年时前往海宁的护国院,于定高和尚的座下剃度出家,一心修行净土法门。后来迁移居住在延恩寺,无论出入来去,都是拿著念珠默念观想,其他没有什么别的专长,众人大多忽视而没有在意他。 有一天,彻迷法师告诉同寮的住众说:“我将要辞别诸位大德。”大众问他要到何处?他说:“往生西方。”大众都笑他。而后数日,彻迷法师有一次从外面回到寺里来,又告诉他们说:“我今天下定心意决定要往生了!”过了一会儿,自己更衣趺坐,大声地说:“我去也!”说完后就寂然不动,大众都呼唤他,而他已经安然往生了。此时为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染香集) 嵩安。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舒邑(安徽庐江县西)的白衣庵。性情朴实愚钝,受戒于慈济履实和尚。因宿世具足信根,荎村道人教他持诵《法华经》,颇能有所悟入。后来坚定意志精进念佛,无论昼夜都不中断。晚年得腹部鼓胀的疾病,自己知道是宿世定业,因此安然而不以为意,依旧念佛如平时一般。后来病重将死之时,徒众前往探视他,嵩安法师阻止他们,并屈指说:“你们当于某日来等候。”到了那一天,自己沐浴更衣,并告诫徒弟们不准哭泣,必须高声地念佛,帮助他往生。才一会儿,即安然往生。(莲宗集要) 迈春。俗姓周,安徽桐县人。幼年读书时即非常地聪明有智慧,喜好佛教的经典。年十九岁时,游访灵隐寺,登上法堂,看见‘心空及第’的匾额,而有所省悟,因此出家于天竺山的延寿堂。到处参访各地名山,后来到了福严寺。树莲和尚知道他堪为法器,有一天问他说:“烦恼起来时,将如何止息?”迈春说:“本性湛然清净,有何烦恼呢?”树莲和尚深觉契合,于是便将大法传授给他。 迈春法师虽得法于禅宗,但仍然崇尚净土法门。等到他住在云寺后,即率领大众念佛,每次以二十一天为一期精进念佛,周而复始,如是经过数年而不间断。后来,又以百日为一期,昼夜不断地持念佛号,而不曾展开被褥在床上休息。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冬季的某一日,沐浴端坐,告诉大众说:“我刚才听见鹦鹉念佛、法、僧,其音声悦耳微妙,实在是令人感到很喜乐。”说完后即合掌往生。(染香集) 律净。字明彻,俗姓钱,湖州德清(浙江吴兴县)人。年四十岁时,在杭州的慈圣庵出家。接著前往东园的德宁庵,以持诵《法华经》为每日的功课,历经二十年而不间断。有一天,他的同参道友戒乘告诉他说:“你的道心如此坚固,如果能够再加上念佛回向,那就更好了!如天台智者大师已得法华三昧,尚且还要求生净土,你何不如此呢?”说完后,将智者大师著作的《净土十疑论》拿给他阅读,律净法师猛然而有所省悟,自此以后,诵经完毕即念佛回向。 如是过了一年多,于清仁宗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年)七月,告诉徒弟增秀说:“我在中秋之前,将要往生西方。”到了八月二日又说:“初七那一日卯时(早晨五~七时),我就要走了。”弟子问:“师父您怎么知道呢?”律净笑著说:“这个就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而然的)。”时间一到弟子们前往探视,看见律净已穿著新衣正身端坐。此时邻近的僧人,大多前来念佛相助,律净制止他们说:“用功全在平日,到了临渴之时才来掘井有什么用呢?”说完后自己就移坐在龛柩中,说偈颂曰: “吾年六十九,真实不虚口,放下这双手,直往西方走。”接著就合掌而入寂往生。(染香集) 评曰:“前面的仁筏、嵩安法师皆令大众高声唱佛,以此显示往生助念的助缘是很要紧的!而此处律净法师所谓的‘临渴掘井’者,正表示他修行的功夫已达到纯熟,这是勉励后代世人要在平日精进修行。然而念佛三昧未成就的人,切勿以此为藉口,即使已证得念佛三昧,也应当提倡助念,以期能够普遍利益一切的众生。律净法师所说的境界虽然很高,但不足以普遍地效法。” 慧明。宁波(浙江)鄞县人。居住在杭州的报国寺。性情质朴为人正直,平时只会念佛而已。每次执持阿弥陀佛的洪名时,其声音如潮水般地沸腾,其所点的香烧尽了也不知道。慧明法师每次只要得到布施就去放生,一面放生一面称念佛名,其放生的功德必定回向西方。平日见到人时也不作寒暄问候之语,只是说:“死期到了啊!快些念佛。”后来,越中(江浙一带)的僧俗二众,凡是知道慧明之名的人,每当遇到有人病危,即延请他来念佛,作为帮助病人往生的助缘。 有人请问他念佛有什么所得,他说:“我回忆以前患热病的时候,一日比一日严重,几乎不能支撑下去。所幸意根中的佛号,一句接著一句而出,连绵不已。后来病魔消除,竟是仗此连绵不断的佛号而痊愈。自此以后,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间,皆有一佛号从意根心中,一句接一句而出。”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颈部后面长肿瘤,但是从来没有痛苦呻吟。临命终时,脸色和悦,手中作轮转念珠念佛的样子,念佛一段时间之后即往生。在此之前,杭州城里的某人,梦见他以前认识而已经往生的黄和尚告诉他说:“我劝你归依慧明法师,你却因循懈怠而不去,如今慧明法师在这个月内就要往生西方,再迟就来不及了,你应当尽速前往归依他。你的法名为大通,已为你事先预定好了。” 此人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因此天一亮即起来前往报国寺,而慧明法师此时已经病情发作得很严重,于是赶忙邀同伴一共五人请求归依,慧明允许之。等到授法名时,慧明法师亲笔写了五个字,作成纸卷放在香案旁,告诉他们说:“我在病中来不及一一嘱咐,法名的下一个字皆是‘通’字辈,你们随缘各自取上一字。”某人正好拾得‘大’字,此时宛如梦中已经发生的事一般。(染香集) 评曰:“归依而能够预定法名,这是什么道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证得宿命通的人,对过去、未来多劫中的事,都可以完全知晓,况且这是最近一、二日中的事,又有什么难以知道的呢?” 一禅。海宁(浙江)人,在家时以屠宰为业。年四十岁时痛悔前非,自己思惟只有出家,才可解除此杀业。于是在他居住之县城的海音寺剃发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担任‘监院’的职事。平日诵经念佛,发露忏悔,其功德皆回向净土,至诚恳切努力精进地修行,如是历经二十余年而不懈怠。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此时一禅法师已经六十八岁,辞退监院之职,而闭关数月。到了腊月(十二月)二十八日,命令大众念佛一昼夜。隔天早晨,沐浴、礼佛之后往生。其遗体火化后,获得白色舍利子数十颗。(染香集) 际醒。字彻悟,号讷堂,俗姓马。京东(河北)丰润县人,年幼时精通经典史籍。剃发出家后到处参访各个讲席。广博通达法性及法相两大宗派,对于法华一心三观及十乘的要旨,特别有心得。后来,参访广通寺的粹如纯禅师,探究明心见性的大事,两人应对之间互相契合,纯公于是为他印证。后来,纯公迁到万寿寺,际醒便继承他在广通寺的席座,而在广通寺策励后学,当时的宗风因此而大振。 际醒法师有一次说:“永明延寿禅师,乃是禅门的一大祖师,尚且要归心净土,何况现今是末法时期,更应遵承永明禅师的遗风。”于是专修净土法门,主张宏扬净土宗。每天只以极短的时间会晤宾客,时间一过则只是自己礼佛、念佛而已。接著迁至觉生寺担任住持。很快又退居到红螺山的资福寺,因僧众仰慕其德望,追随他而来的人愈来愈多,资福寺于是成了丛林。际醒法师终日为法为人,内心始终没有丝毫的疲厌,一心一意只以净土为依归。每当开示演说如来救苦与乐之恩德,常常自己感动地随声落泪,听讲者也莫不涕泣沾衣。际醒禅师的语录有二卷,其中的开示尤其恳切至要。略言: “在我们生死的关头,只有二种力量。一者‘心力’,临终时心绪纷乱变化多端,心念偏执何处,生死便趋向何处。二者‘业力’,就如同人负债一样,业力强者就先牵引生死。业力最大,而心力更大,因为业报本无自性,全依于心,因此心力重大能使业力增强。如今以‘重大的心力’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必定往生西方,而不生于他处。如同大树大墙,平常就向著西方而倾斜,他日若倒塌,绝不可能向他处倾倒。 什么是‘重心’(重大的心力)呢?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信念最重要的是在于深;愿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切,因为信念愿力深切的缘故,一切的邪说不能动摇迷惑,一切的外境尘缘不能牵引流转。假使我们正在修习净土法门之时,达磨祖师忽然现前,命令我舍‘净土’而趋‘禅宗’,可以立地成佛,我也不敢从命。又即使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告诉我更有其他的殊胜方便、胜过于净土者,命令我舍此从彼,我也不敢依从他的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深信’。假如赤热的铁轮,旋转于我们顶上,也不因为这种痛苦,而退失往生之愿。又若转轮王胜妙五欲的依报现前,亦不以此为乐,而退失往生西方净土之愿。如此逆境和顺境到了至极之处,尚且不改所愿,这就是所谓的‘切愿’。 信深愿切,这就是所谓的‘重心’,以此重心修净业,净业必强,而业强则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成熟。极乐净业若成熟,娑婆世界的染缘便已尽了。因此临命终时,虽然希望轮回的境界再现于前,也不可得啊!虽然希望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不现于前,也是不可能的!然而此信愿,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平时就努力培养,届时自然不会误入歧路。 譬如古代大德临命终时,六欲天的童子次第接引,皆不去,而专心至诚等待阿弥陀佛的接引,等到佛现前才肯往生。临命终四大分散时,是何等痛苦难忍的时刻啊!而天人的接引,又是何等殊胜快乐的境界啊!假如平常信愿不是到十分坚固的地步,正当此时面对此境,心还能强作主宰吗?”又说: “曾有修禅者问:‘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然是梦,而极乐亦是梦,同是一场幻梦,修行又有何益呢?’答:‘其实不然,七地菩萨以前,仍是梦中修道。无明的这场大梦,虽是等觉菩萨犹是眠而未醒。唯有佛陀一人始称‘大觉’。当迷梦的幻眼未睁开之时,苦乐皆是清清楚楚宛然似有,与其在梦中受娑婆之苦,何不在梦中受极乐之乐。何况娑婆之梦,是从梦入梦,辗转不断地沈沦昏迷。而极乐之梦,是从梦入觉,逐渐至于大觉。幻梦之名虽然相同,但所‘梦’的境界,实在是不相同啊!怎可一概而论呢?”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西元一八一○年)二月,预知时至,于是向护法的信众辞行,并嘱咐说:“虚幻的因缘不会长久,虚度了此生实在很可惜,你们各个自己应当努力念佛,他日来年在极乐净土好相见。”临圆寂的半个月之前,示现疾病,命令大众助念佛号,际醒法师见到空中幢旛无数,自西方而来,于是告诉大众说:“净土之相已经现前,我将向西方归去了!” 到了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下午三~五时),又告诉大众说:“昨日见到文殊、观音、势至三大菩萨,今天又蒙阿弥陀佛亲来接引,我往生去了。”大众更加恳切高声地念佛。际醒法师此时面向西方端坐,合掌凝视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说完后结手印而往生。大众都闻到异香飘散在虚空之中。往生后开著龛柩七日,面貌如生,头发由白变黑。火化后获舍利子百余颗。世寿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彻悟禅师语录) 评曰:“禅师既通达禅宗又通达教理,而却独独归心于极乐净土。考究际醒禅师精严的修行,教导后学之至诚恳切,与净土宗历代的祖师大德,有如同一个典型啊!永明大师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我于际醒禅师身上即见到了!” 起信。字香海,俗姓单,富春(浙江富阳县)人。父亲华藏,精博通达佛教的经典,并且明瞭宗门向上顿悟之事。于是令起信出家,前往南屏求受具足戒,并教他参究‘念佛者是谁’的话头。起信穷尽心思努力参究,常常彻夜不眠,独自端坐于室内,凝然不动有如木偶一般。 清仁宗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登上吴山,正值入夜时分,看见山下灯光相互辉映,其光明闪耀于心目之中,因而有所省悟。回来后,告诉华藏,华严又令起信遍参各地的善知识。到了苏州,遇到会一传公,向他开示念佛法门。起信法师随即返回杭州,闭关于古梅庵,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十万声,偶尔会作诗文,都是指归净土。曾经作念佛歌曰: “念佛好!念佛好!万事从头一笔扫。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十月十九日,往生于东园的隐修庵。临终时,盥沐更衣,端坐念佛而逝。经过一段时间,头顶的热气仍可灼手。抬起他的遗体入龛柩,身轻犹如一件毛毯。其父亲华藏以联句称赞云:“顶暖决生安乐刹,身轻显示涅槃心。”时年三十七岁。(钁头吟并序。染香集) 真传。字会一,俗姓何,苏州吴县人。年十九岁时,遇到懒珙和尚,指导开示他佛法的大要,并为他授五戒。后来彭二林(彭际清)居士,招揽他进入文星阁,真传于是拜彭二林为师并自称为弟子,与其一起共修念佛三昧。年二十八岁,前往杭州的崇福寺出家,研究楞严、唯识的深奥义理,为人讲说时,其言词旨意明瞭而流畅。后来住在嘉兴的楞严寺,发愿募款修造大藏经的字版。动工一段时间后,忽然疾病发作,因此退隐到苏州的凤巢庵,一心一意归向西方净土。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正月末,告诉徒弟说:“你们不要惊讶,明日我将去了!”到了入夜时分,急忙起身端坐,向著西方念佛,含笑而往生。时年五十三岁。(参茶老人集) 达纯。字粹修,号悉檀,俗姓朱,嘉兴(浙江)桐乡县人。从小剃发出家,居住在嘉兴的觉海寺,精进修行净土法门,共有十六年。并建筑西方三圣殿,在每年春冬二季举办精进的念佛法会,远近的人士大多受其感化,一时僧俗二众云集共修念佛。达纯法师曾经修习般舟三昧两次。有一天晚上,梦见一朵大莲华从空而降,从此以后知见超然卓越,辩才无碍。 彭二林居士远闻其道行,因而延请他住在流水居及文星阁,带领大众念佛修行,每日的课程非常严密紧凑。经常演讲云栖大师著作的《阿弥陀经疏钞》,以及天台宗的教义,如是历经十年而不倦怠。接著在南禅寺阐扬佛法,致力将南禅寺的种种破废全部重新整理兴造,然而其修习净土的行业却从不间断。后来退隐于殊胜庵,更加精进念佛。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冬天,示现疾病。次年的春天,料理寺院的事务完毕后,写信催促正在南禅寺的徒弟悟灵回来,信上说:“我将往生,要你回来诀别。”二月十三日,召集大众念佛,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并说偈颂曰:“多生浊苦缠绵,一旦逍遥变迁。快弥陀影现,廓然别有一天。”随即合掌而往生。时年六十三岁,僧腊五十七年。(悉檀吟稿。染香集) 灵彻。杭州人,在他居住郡县的宝寿寺出家,精进念佛十余年。年过五十岁以后生病,于是召集大众念佛,以七日为期,自己也尽力随众念佛,到第三天,突然向大众辞谢说:“我已得生净土了!诸位大德要努力啊!”说完后即往生。此时为清仁宗嘉庆二十年(西元一八一五年)。(染香集) 道守。安徽凤阳人,出家于九华山。三十年中访游历各个丛林,平日生活清简,除了一瓶一钵之外别无他物,安然淡泊自得其乐。后来,住在嘉兴县钟埭镇上的古寺,闭门念佛达四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有一天忽然驾著小舟入城,到处劝勉施主专心念佛,其言意极为恳切。隔日,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探视他,见到寮房的门还没打开,于是推开小门察看,才发现道守法师已经端坐往生了。(染香集) 列权。字天圣,浙江海宁人。归依定高和尚为其弟子,和彻迷法师(见本书页一八)一同居住在延恩寺,精进念佛。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冬天,对人说:“我将要往生了!”于是奔走告别四周的邻居,大众皆感到惊奇讶异,想要为他送行,他辞谢说:“不必如此,时候尚未到。”隔日,参加晚课一如平时,到二鼓(晚上九~十一时)才回寮。等到寺众第二天早晨起来时,才发现列权法师已经端坐往生了。(染香集) 佛度。安徽歙县人。居住在苏州的南禅寺,平日过午不食,只有静坐而不躺卧床席休息,专修净土法门。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患疾病,于是向道友们辞行,然后端坐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出家众绝相,是福建嘉禾人,也住在南禅寺,与佛度在道业上的友谊颇为融洽。因面貌极为丑陋,人们大多轻视他。绝相法师整天沈默不语,持过午不食戒。早晨礼拜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大悲忏,其余的时间,一心诵念佛号不绝于口,夜里则面向西方端坐,如此用功修行达二十年之久。等到佛度法师往生后,绝相才说:“他去了,我也将随之而往。”于是沐浴焚香,面向西方合掌而往生。(染香集) 觉源。字性海,安徽定远张氏的子弟。自幼聪颖过人,九岁时,儒家五经皆能背诵。年二十岁,入县学,其文采名声日益远播,不过觉源无心于官途,而常怀出世之志。后来,阅读《华严经》、《法华经》,多有契悟。没多久父母相继去世,于是决心立志出家,而在金陵耆阇律师的座下剃发为僧,接著礼封崇皓清律师受具足戒,当时觉源法师已经四十岁了。 他自认为出家较晚,所以修持苦行,并且坚持严守戒律,如不妄语、过午不食、手不触金银宝物,及身不穿著兽毛蚕丝等。曾经在投子山阅读完整部的大藏经,行二时(正月十五日~三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二个时段)的头陀苦行。周各地参访善知识,后来听闻焦山的借庵禅师,是曹洞宗门下著名的高僧,于是特地前往参访叩问,因机缘契合而蒙受禅师的印证认可。 然后住在焦山中阅读大藏经,更加深入教海。对于《华严经》深奥的义旨,特别有心得。觉源法师口诵或是披阅《华严经》不下数百次,乃至于背诵能不遗漏一字。时常为僧俗二众开示演讲《华严经》之大义,往往能够阐明经义幽深之处,并将义理分析得极为精微,所以使听讲者豁然开通,因而自取别号为‘一真法界’。不久之后栖心仰望于西方极乐净土,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名号十万声,而且从不躺卧床席休息有数十年之久。 晚年,受石谷成公的延请居住在高旻寺。觉源法师一向患有足疾,虽然病情日渐严重,但六时中的礼拜从不间断。后来又加礼净土忏及弥陀四十八愿,礼拜完毕后,随即称诵佛名不绝于口。平时见到人也不说闲话,只以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谆谆劝勉而已。居住在高旻寺共计十余年,僧俗二众大都钦佩他高尚的品德道行。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六月,忽然想回去焦山,成公坚持挽留他,但觉源不答应。后来回到焦山才过一个月,即示现些微的疾病。于八月二十六日早晨起来,要求沐浴之后,即端坐念佛,如入禅定一般地往生。遗体火化时,祥瑞的云彩盘旋于空中。有五色的光明,从火焰之间透出升起。获舍利子三大颗,晶莹洁净如玉,现在珍藏于焦山。世寿六十九岁,著作有净土诗百首流行于世。(染香集) 评曰:“从前有人说:‘教义通达而且持戒精严者,其往生的品位最高。若教义通达而不持戒律者,则流转于鬼道中。’觉源法师如此持戒,又如此参修,难道不是教义通达并持戒精严的人吗?那些轻视戒律、不重实修而只有高谈般若的人,实在是十分的危险啊!” 正真。字达宗,湖广湘潭县(湖南)人。曾经参访高旻寺的昭月贞公。后来,朝廷的官员请他住持鹫峰古寺。初就任时,寺院是断垣残壁、房屋老旧,真可以说是人不堪其忧,而正真法师却安然而自得其乐。不久之后施主普遍云集,于是寺院的百种破废全部兴起,依次地兴建种种大殿楼阁,又购买田地数百顷。 正真法师亲自领众念佛,只要是来求法的人,虽然是卑下的奴婢也不忍放弃,都开示指导他们持名念佛的法门。当时的宰官和士大夫,以及远近的僧俗二众,皆钦仰其品德道行。其中以太史(史官,兼天文历法)姚姬传、观察史(官位次于节度史,掌一道或数州之官员)章淮树最为护持。 有一日,章淮树邀请正真法师,两人相对坐于房中的床榻上,章淮树唤二位侍妾出来,并请正真法师为他们讲授经典。正真说:“授经的礼仪法度,必须要摆设案桌于中庭之内,然后焚香供佛虔诚恭敬,方能请法师讲经说法。否则,是轻慢佛法。”章淮树于是按照他的教示,等到大家一离开床榻时,梁木竟然下坠而把床榻压碎,章淮树感到惊异,便与二妾一同向正真法师求受戒法。后来,舍二妾出家为比丘尼,精进修行净土法门。 不久之后,正真法师慨然而有退隐之志,于是摒除断绝一切的尘缘,著作净土诗偈若干首。清宣宗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正月九日,命令传法弟子脱凡到寮房,一起谈论极乐世界安乐胜妙之处,当时正真法师面貌和悦、神情安详,随即独自敲打木鱼念佛一段时间,命令脱凡过堂食粥去。等到脱凡回来后,正真已换上新衣往生了。(染香集) 东瓜和尚。不清楚他的名字,俗姓孙,杭州人。喜欢吃东瓜,因此人称他为‘东瓜和尚’,出家于华严庵。为人沈默不语,整天游行于街市之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历经十余年,众人始终无法测知他的境界。与邻庵僧人慧照为友,即将圆寂的前一个月,告诉慧照说:“新年的正月初六,我将走了,你要来送我。” 到约定的那一天,东瓜和尚从法慧庵应斋回来,看见慧照法师已等候多时,于是问:“你为何来此呢?”慧照笑著说:“你和我相约说要往生,现在特地来相送啊!”东瓜和尚说:“假使没有你的提醒,我几乎都忘掉了。”于是自己盥沐、更换新衣,礼佛完毕后,告诉慧照说:“既然要走了,不可没有偈颂,请你为我写下来。”偈颂云:“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说完后,神情和乐而往生。(染香集) 评曰:“预知时至而届时又忘记往生日期者,前有道证法师,在此又再次见到,为何他们的生死都如此自在呢?探究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者,没有别的,只是心佛相应故。现今的人,其念佛的功夫,每日仅有片刻的时间,且不能专一心念于西方极乐净土,而却也希望临命终时能有瑞相感应,这实在是很困难的啊!” 定基。字琳琇,浙江临海人,出家于天台山,受具足戒后,到处参访善知识。晚年居住在苏州的一处静室,闭关九年,发誓不食鹹味。曾经刺舌血用来书写《华严经》八十一卷。每日诵念阿弥陀佛为平常的功课。清宣宗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前往鄮山礼拜阿育王塔,并在手臂上燃香供养,此时塔中的舍利子出现了黄白二颗的珠子,其形状大如莲子,光芒耀目。回来后,得蛊疾而医药无效。 其法侣乘戒前往探视,并策励他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定基说:“好!”于是在床榻前,供奉阿弥陀佛接引的圣像,命令庵内僧众轮流念佛。到了第七日,忽然坐起来,要求沐浴更衣,并说:“请尽速邀请乘公来。”徒弟遵从其嘱咐而去。乘戒来到时,定基感激地对他说:“承蒙您为我开示念佛,今天早晨见到大势至菩萨来接引,我得中品中生了!”于是闭目合掌而往生。此时大众都闻到异香,很久之后才消失。时年五十八岁。(舍利瑞应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持素和持斋是不同的。持斋要求严,当天过午之后就能不再吃东西了,直到第二天天微亮,眼睛能看清手上的掌纹,才可以继续进食。当然是可以喝水的,如果身体有疾病的人不能饿肚子的话,可以喝点糖水等,象严重高血压病人等(具体看医生的建议,自己能不能饿肚子),我们建议就不要持斋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
上齐一切佛 下同含识类 平等绝思议 离诸分别相
真俗皆无碍 理事悉圆融 刹那不觉了 捏目忽生华
无明为系缚 障蔽智慧日 故于一相中 妄起净秽见
忘本唯逐物 念念入轮回 由是颠倒心 沈沦难脱离
随业而流转 圣凡从此隔 岂知十方刹 皆是一心生
觉心如虚空 世界如浮云 聚散本无迹 幻生而幻灭
但随心净垢 刹刹各差别 业浊现五浊 众苦所逼恼
心净感净土 七宝为庄严 迷人但执境 东西自不同
如人在梦中 还受梦苦乐 觉知梦非真 苦乐自然灭
我佛大慈悲 示此异方便 一句阿弥陀 能截生死流
不出娑婆界 稳坐紫金莲 弥陀及心土 非一亦非二
若能如是解 决定入无生 我今辑斯录 普劝诸有情
愿见者闻者 悉发菩提心 修诸福善业 回向无上觉
仰祈三宝力 冥熏而加护 令我及众生 同生极乐国
净土圣贤录续编体例要旨之说明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一
往生比丘第一
清 性修
清 行修
清 忍生
清 仁筏
清 实(王+永)
清 常智
清 络丝僧
清 广志
清 道证、梅松
清 千一
清 彻迷
清 嵩安
清 迈春
清 律净
清 慧明
清 一禅
清 际醒(莲宗十二祖)
清 起信
几回背父走风尘,旅邸神魂多颠倒。
不参禅,不研教,一炉香篆萦缭绕。
奔波肩担没来由,访友寻师何日了。
休外求,只内照,衣里摩尼无价宝。
应声现色忒分明,六道神光谁欠少。
水自流,山自峭,静里观来都入妙。
笑他名利日忙忙,自在真修谁能造。
月沈西,钟报晓,漫说容颜未衰老。
古来贤哲若河沙,谁非白骨埋荒草。
独此心,无寿夭,脱离苦海无烦恼。
百年身世等空华,空华勘破一长啸。
钵囊悬,拄杖拗,撇却尘缘归路早。
人生定数已安排,佛本天真非矜造。
闲住庵,懒谈道,吏难役兮君难召。
禅床镇日坐忘机,碧眼胡僧觑不到。
曝晴檐,补破袄,一盂脱粟随缘饱。
敢云闭户慕清高,亦非目视诸方藐。
生寡交,死绝吊,气尽皮囊便撇掉。
土埋火葬总由他,不剩儿孙免不肖。
苦莫悲,喜莫笑,总是浮生梦未觉。
大家抛却瓜葛藤,刀环请唱还乡调。
有一言,最简要,世人如入罗网鸟。
欲脱罗网何处求,唯有劝君念佛好。”
清 真传
清 达纯
清 灵彻
清 道守
清 列权
清 佛度、绝相
清 觉源
清 正真
清 东瓜和尚
清 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