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慈禅师8年数千公里的朝山路
2015/5/22   热度:180
通慈禅师8年数千公里的朝山路 题记:有的人,不用开口说话,你看他一眼,你就想落泪,这就是摄受...... 自2004年2月起,通慈禅师从山西五台山启程,三步一叩首前往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等中国佛教名山胜地朝拜(朝山)。按照他的许愿,离开普陀山后,又从浙江前往广东南华寺。从五台山到九华山、普陀山再到南华寺,4000公里左右的路程,通慈“走”了近8年。 在距离南华寺不到两公里的公路边,记者见到了正在路边休息的通慈和30多名沿途自愿追随的信众。通慈身穿百衲衣、低头垂目赤脚盘腿坐于路边,虽年仅42岁但头发已经花白。 数千公里的跪行令通慈的脚板和手掌长满了老茧,额头也因为长期磕头发黑发亮。 公路边,一辆长不到两米、宽不足一米的绿铁皮两轮车上,装载着通慈和信众们的家当,有香炉、煤气炉、锅、青菜、帐篷等,而摆放得最整齐的,是放在车内箱子里的几箱《百年虚云》、《班禅东行》和《爱与感恩》等碟片。碟片是通慈用这几年来信众们的捐款特地定制或购买的,用于沿途赠送众生。 在上海工作的河南人李伟民说:“师父就是现代唐僧,发善愿、行苦行,为的是一路行来,为所到之处祈福、为所见之人求平安。” 李伟民结识通慈近7年,并多次中途与通慈会合追随前往各处朝拜。据李伟民介绍,30多名信众有安徽、河南和浙江的,都是感动于通慈的虔诚朝拜后自己跟来的,有的每次跟几个月,有的则20来天。 “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用这么多年的时间,采取这么艰辛的方式来修行?”李伟民感叹道,8年时间,通慈在路上基本不花钱,有时在路边挖野菜吃,有时去捡一些别人丢弃的食物。“但师父的身体却越来越好!” 李伟民觉得,跟随通慈行走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净化心灵、锻炼意志。“最起码,损人利己的事情绝对不会做!以前,太计较得失,现在不会了,对生活中的也苦看得很开。” 每天,通慈一行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先叩行两公里后,到7点来钟就停下来休息。通慈打坐诵经,其余人除了轮班做早饭就跟着打坐,天气好的话每天可行十几公里。李伟民说,其实大家不跟着的时候,通慈一个人反而会快一些。“师父身体很好,他走三步,我们得跑六步。” 记者见到,在前往南华寺的路上,通慈率先行在最前面,健步如飞。每一步都坚定有力,三大步之后,双手合十举手向天,随即跪地、全身匍匐在地叩拜,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 通慈禅师是河南安阳定国寺僧侣。1999年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车祸后,原本就向往佛学的他正式出家。受高僧传的影响,他希望自己能以住山(在深山住茅蓬闭关)或朝山来修禅,并选择了更为艰难的朝山。 通慈说:“通过这样的朝拜,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愿处处风调雨顺,人人都能向善。”通慈告诉记者,离开南华寺后,他还将继续前往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朝拜,然后回到山西五台山。 六祖殿前,秋日傍晚的余辉透过寺内参天大树洒在通慈禅师黝黑的面容上,看上起慈祥而坚毅。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事
恭请十方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要学会把不善的境界,转变成善境界。从哪里转起?从心地上转,从行持上转,从自己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转。?学佛之人,从初发心到无上道,一定要晓得“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自度确实就是度他,自度就是“上报佛恩,下济三途苦”,为什么?自己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众生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