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六册 第八十一节课


2014/9/3    热度:302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六册 第八十一节课

 

  昨天讲了,利养就像做梦时享受快乐一样,无有任何实义,下面遮破有人觉得它有实质的妄念。

  丑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

  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有人认为:“利养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它能成就修行的顺缘,具足利养后可以长久存活,并能忏除罪障、积累资粮。比如依靠财富,可以解救贫困、上供下施,建寺院、造佛塔,为今生来世带来诸多利益。经论中也说,行持佛法的人若长期住世,善法的相续会不断增长[21]。因此,别人如果阻碍我,我就对他生嗔恨心。”

  这种说法若详细观察也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呢?如果你追求利养时,有人在中间造违缘,你就对他生嗔恨心,这样不仅没办法净除罪障、积累福德,反而依此断送福德而产生罪业。前面也讲过,对菩萨生一刹那的嗔恨心,能够摧毁千劫的福德,过患非常非常可怕。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第五卷中也说:“利养是断送解脱苗芽的冰雹,偷窃一切善法的盗贼。”假如为了利养而嗔恨造障碍者,自己的罪业会增长、福德会灭尽,不但没有任何利益,且对修行有极大障碍。

  有些人总想到外面去化缘,跟很多人搞好关系,然后得一些财产上供下施,做很多功德。但在这个过程中,倘若你产生烦恼,对别人生嗔恨心、嫉妒心,那你所得的财产还没有做功德之前,善根已经被摧毁了。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利养是缠缚修行人的最恶毒之法,能从利养中解脱出来者,是人中莲花。”

  尤其对初学者来讲,获得利养不一定是修行的顺缘。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依靠财富积累了一些资粮,但人的贪欲在不断膨胀,逐渐逐渐,知足少欲的心就会消失殆尽,最后所得到的,也许只有满身的罪业。所以,初入佛门的人,应尽量住在寂静处,依止上师闻思修行,不要到处求利养。以前唐代的有些高僧,开悟后还跟着上师十几年;藏传佛教中的大圆满祖师,如西日桑哈、加纳思扎,本来就是利根者,依止上师开悟后,很长时间也与上师形影不离。可是,现在有些人剃完头后,马上跑到城市里去,还有些居士为了获得利养,搞各种各样的非法行。假如你要做非法之事,最好不要以三宝的名义来欺骗众生,这样的过失确实相当大。当然,一个人刚出家、刚当居士时,这方面还是比较注意,但时间长了,个别人的道心就退失了,行持非法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修行人不要被名利所诱惑,应该过着清净的生活。

  昨天是星期天,有些发心人员平时非常累,我就顺便打电话,问一个发心的道友:“你们每天工作这么长时间,累不累?”“还可以。”“要不要中午到县上去吃火锅?”“最好不要去!我们修行人不应该到城市里去,生活清淡一点好。再加上,对您的身体来讲,吃火锅可能不太好,里面有很多上瘾的刺激物,对整个内脏有影响……”这位道友对医学比较懂,他是刚刚出家,经常有教育别人的心,吃素火锅也觉得破戒了,这一点我不是特别赞同。但后来想了想:“不管怎么样,能做到一天清净,也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两个教言是对的,我以后应该值得注意。(今天这样一说,也许其他的发心人员恨他吧,本来有个很好的机会,结果他说错了。)

  确实也是这样,现在的食物里面,好多东西容易让人上瘾,也有些成分对脾胃不好,在饮食上,我可能要注意一下。但修行上,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某方面还是比较有把握。其实我以前也像他一样,自己刚来学院时,觉得所作所为全部要如理如法,见到别人有一点点违越,心里就犯嘀咕:“这个出家人怎么这样?”但时间久了以后,才发现完全做到这样也有点困难。不知道他再过二十年还有没有这种心态,如果还有的话,那我佩服得不得了。不过,即使无法二十年,几十天或几年中能保持这样,也非常难得。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如果为了追求名闻利养而不清净地活着,并因此而嗔恨对利养造违缘者,退失自己的安忍道心,唯以造罪业苟活尘世,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间上的人,因不同的业力和因缘,生活目标与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福报不错,活得非常清净;有些人却以造恶业为生,活得很不清净。古人常说:“宁可清贫,不守浊富。”作为修行人,我们宁可选择简单平凡的生活,也不要过对来世有害、跟造业有关的生活,否则还不如早点离开人间。

  藏族有句谚语:“世间的屠夫和猎人,杀生的豺狼和猫,这几种众生,杀了也没有什么罪过。”当然,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若以嗔恨心来杀他们,肯定是有过失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了,造恶业的人若住在世间,的确对自他没什么利益。尤其是罪业滔天的人,经常害人类、害众生,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前两天萨达姆被判绞刑,这是全球爆炸性新闻,人们都在纷纷关注。当然,他们关注的角度,跟我们佛教徒完全不同。他们关注的是萨达姆的判刑公不公正,世界各国一直在评论。但这个问题跟我们无关,以佛教徒的眼光来看,一个人在一辈子造了无数罪业,杀害了很多人、爆发很多战争,与其释放让他继续杀人,还不如让他离开人间。当然,离开人间以后,他的下场也只有堕落,不可能有快乐可言,但这样的话,应该对自他都好一点。

  不过从他生平来看,最初当上军事参谋长,继而是国家总统,最后被美军抓住判死刑,了解整个过程的话,也可了达盛衰荣辱、悲欢离合的无常本质,不管是地位也好、财产也好,一切都没有可信度。而且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确实丝毫不爽,包括即生中也能现前。

  此处作者的意思是,如果整天为了名闻利养而活,还是早点离开人间好。即使自己表面上过得不错,有财产、有地位,若不是为了利益众生,很多行为都是造恶业,那活在人间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座的人,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在这里圆满学业之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名闻利养的种种诱惑,对此理应如何对待呢?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若真正对众生和佛法有利,接受名声和利养是可以的,但若纯粹是为了个人,那拥有这些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管怎么样,我今天跟学院所有的高僧大德一起发愿:今后若为了自己的事情,尽量控制名闻利养(这对凡夫来讲比较困难,但也要努力做到);如果察觉到对众生和佛法有利,有一些名声财富也未尝不可。”

  所以,大家今后遇到名闻利养时,最好能以这种态度来面对。当然,凡夫人刚开始时,都会时刻提醒为佛法为众生,但慢慢地,行为就和原来的发心不一致了。那个时候,务必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相续,否则有时候真的非常可怕。

  我经常这样想:即生不开悟、不成就,倒不是特别要紧,但如果依靠恶知识或恶劣环境,自己产生一些邪见,则非常可怕。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没有开悟不要紧,只要好好地相信因果、行持善法,临终之前也有开悟的机会,即使临终不能,中阴的时候还有希望。但假如自己业际颠倒、诽谤上师佛法,那就无药可救了。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道友,自己的道心应该善始善终。人生非常短暂,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大家最好不要有很多的身份,如果今天是佛教徒,明天是基督教徒,再过一段时间是唯物论者,那你就没有希望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多发愿、多祈祷,若没有上师三宝的加持,凡夫的分别念很容易转变,一旦已经转变完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子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

  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

  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

  对于上述驳斥,对方辩解道:“别人对我诽谤,会令众人对我失去信心,《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假如没有信心,岂不是毁坏了他们的善根?为了保护我的弟子和有缘众生的信心,我实在忍不了他人的诽谤。因此,我生嗔心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好!”(这个理由好像不错。不过有些人可能还没来得及想这些,就开始火冒三丈了。)

  下面对他进行回答:既然你是为护持他人的信心,不希望他们生邪见而失坏善根,那你为何不嗔恨诽谤其他大德的人呢?有些大德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事业非常兴盛,有人就对他无因诽谤,令许多信徒产生邪见、毁坏善根,你为什么不生嗔恨心?《毗奈耶经》中记载,舍利子和目犍连曾受果嘎勒嘎比丘的诽谤[22],你怎么不为他们愤愤不平?甚至个别大德受诽谤时,你不但不生嗔,反而很高兴地跟别人一起谈论,那你的理由是不是不太充分?说别人过失,你非常快乐,说自己的过失就忍无可忍,这是什么原因?你不是口口声声说生嗔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吗?

  这样观察的时候,自己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别人一说你的过失,你就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必须要把事情说个清楚;你的亲戚朋友被欺负,也不能轻易善罢甘休;而跟你毫不相干的人,不管受诽谤也好、讥毁也罢,你根本不当作一回事,从来不生嗔恨心,原因是什么?就是我执和我所执在作怪,并不是为了保护别人。所以,你生嗔恨心的理由不充足。

  在本品中,作者通过方方面面摧毁我们的嗔恨心。有些道友以前嗔恨心比较严重,自认为这种习气谁也无法改变,但学了《安忍品》一半之后,通过其他途径听说,他的性格还是有一些变化,这就是学习佛法的目的。以前互相看到以后,就像毒蛇见到毒蛇一样,马上生起嗔恨心,实在无法容忍。现在学习了这部论典,平时看见任何众生,也不好意思发脾气。当然,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习气,就像富人家的仓库一样,在自相续中隐藏着,一旦苏醒过来,有时候也很难克制。但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尽量用殊胜的窍诀来对治。

  现在许多国外的上师,有时间就把《入行论》全部传完,没有时间的话,只宣讲《安忍品》。我听说有一位上师,经常讲《入行论·安忍品》,美国人也特别喜欢听,他们觉得若只是讲《毗奈耶经》中怎么说、《百业经》中怎么说,有信仰的人承认,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承认。而这一品并不是光引用教证,完全是通过思维道理来分析,这种理证无懈可击,任何一个人也不得不服。

  不管是哪一个宗教、有没有信仰,大家很容易接受《入行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生嗔心,有信仰的人是这样,没有信仰的人也是这样,除了极个别的恐怖分子把嗔恨看作一种成就外,大多数人都需要和平、需要和谐。可是烦恼生起来时,自己实在无能为力,而能控制的唯一妙药,就是寂天菩萨的殊胜窍诀。

  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

  对于作者的责难,对方又找理由说:“别人诽谤其他人,取决于那个人本身有无功德。假如别人对他有信心,说明他的行为如理如法,如果产生嗔恨心或退失信心,则表明行为不如法,这跟他的功德和过失有关。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矛盾,肯定有一定的因缘,我能心平气和地忍受。”

  这样一来,作者就抓住了他的把柄:既然你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嗔恨的产生依靠因缘,那别人对你的诽谤,难道就不是因缘所致吗?任何嗔恨心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烦恼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包括前世因缘和今生因缘,今生因缘有敌人的不良行为、自己行为不如法等。当烦恼因缘具足时,讥毁伤害也就必然出现,这与讥毁者无关。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安忍呢?

  我们有时对某个对境看不惯,也是来源于种种因缘。要知道,世间上最庄严、最完美、没有任何过失的身体,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金身,佛陀的相好金身,在外道本师饮光的眼里,非常憔悴,具足九种丑相,这也是他的一种因缘。有人觉得:“我从来没有害过他,为什么他总诽谤我?”虽然你这样认为,但在他的眼里,不一定是这样。正如因明所说,每个人的眼根中有很多前世的好习气和坏习气,如果自己跟某人有不好的业缘,他的所作所为,在你的眼识前就是不如法的,这也是习气成熟于外境所致。

  佛陀的身相如是圆满,成千上万的众生看不到丝毫缺陷,但在外道饮光的眼中,现量能见到不美的状态,所以说,很多现象都是自己的业力现前。我们看见别人不如法,应该对自己有一种提醒:“对方不一定是坏人,肯定是我的眼识和意识出毛病了。”《释量论》和夏嘎瓦格西都说:“贪心嗔心随着功德和过失转,而功德和过失又与业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时,尽量不要生嗔恨心,首先应反反复复地观察自己。假如你真的有智慧,将此教言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则能为自己的成就创造一种顺缘。

  壬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23]者)分二:一、因于对境无害而止嗔;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

  癸一、因于对境无害而止嗔:(对摧毁三宝所依者,不要生嗔恨心。)

  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

  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对佛像、佛塔、佛法说非理诋毁之词并加以摧毁的人,我们理应生起悲心,知道他是业力现前、非常可怜,千万不要生嗔恨心。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宝的所依,从究竟的名言实相来讲,诚如《宝性论》中所说,这些属于无为法,远离一切损害;从名言现相来讲,佛像、佛经、佛塔全部是无情法,摧毁一尊佛像,佛也不会觉得特别痛,因此没有必要特别伤心,更没有必要生嗔恨心。

  有些人自己学佛,而家里人反对,到佛堂去把佛像砸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痛不欲生,一边大声哭着,一边生起无法抑制的嗔心:“你这个该死的,敢砸我的佛像?我今天非要跟你拼了!”和家人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其实,这种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为什么呢?此举一方面能使你的罪业增长,另一方面,也无法让别人对三宝生起信心。现在这样的家庭冲突经常上演,很多人为此大打出手,搅得四邻不安。但真正按照佛教的原则,修行人即使为了佛像佛塔佛法,也不应该造恶业。《亲友书》中说,哪怕为了供养处的比丘、婆罗门、父母上师等,也绝不能造罪业,否则自己感受地狱痛苦时,他人一丝一毫也不能分担[24]。

  而且,三宝本性空寂,并没有真实自性,《金刚经》中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究竟的三宝,不管是佛宝还是法宝,都是灭谛所摄的无为法,根本不会受到任何损害。既然没有损害,为此生嗔又有何必要呢?且若对他又吵又打,很可能以后无法摄受他。

  所以大家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时,尽量不要让自他产生烦恼。他人损害三宝的恶业,自有因果来判定裁决。阿富汗灭佛,不久后就受到了严厉的报应,还有汉地“三武灭佛”、藏地朗达玛灭佛,这些帝王无所顾忌地摧毁佛像、烧坏佛经,后来果报统统成熟在自己身上。

  《法苑珠林》中也有一则公案:唐朝有一妇人,家里很穷,儿子在寺院里出家。有一次,这个妇人没有小衣[25],就到儿子的寮房中,取用旧袈裟作小衣。刚穿在身上,和邻家妇女站在一起,突然觉得脚开始发热,渐上至腰。瞬间天上疾雷震空,该妇女被雷火烧焦,背上题有一行字:“用法衣不如法!”可见,不要说故意摧毁佛像、佛经,就算以轻毁心随便使用僧衣,也会当场感受报应。纵然今生没有受报,来世也会备尝痛苦,对境极严厉殊胜之故。所以,对这些人的愚痴之举,我们不但不能生嗔心,反而应生起大悲心。

  然而,有些人可不是这样,自己出了家或者受了菩萨戒,看到家人诽谤三宝造恶业,就随顺他们——有些还俗了,有些再不学佛了,跟着他们同流合污。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随着外境而转。尽管很多人刚开始不接受,甚至诽谤佛法、摧毁佛经,但通过你的坚定发心,慢慢会感化他们的。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境,自己的欢喜心不要搅乱,别人摧毁三宝所依时,不应该对他生嗔心。原来阿富汗的大佛被毁时,世界上许多佛教徒极为愤恨,准备采取行动进行报复。但这不是佛教徒的做法,大乘佛教的精神,跟世间行为和其他宗教完全不同。如果你有能力,可以用方便善巧阻止他,假如实在无能为力,也不要生气,而应对彼生悲悯心,多念金刚萨埵心咒回向给他。

  听说有些居士遇到家人反对,经常被外境所转:“算了算了!你不要摧毁佛像,为了保护你,我今后不学佛了,也不看经书了!”这样的话,对方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种手段,从此以后只要你看经书,他就马上把经书烧掉。其实,如果你对教理有所了解,更应精进学佛,家人反对得越厉害,自己应该越坚强,学佛的决心永远不能动摇——“你烧就烧吧!反正它是无情法,你烧一本,我再到寺院请一本,你烧多少也无所谓。”若是这样坚决,对方也无计可施。现在汉族人家里,烧经书、毁佛像的现象非常多,此时大家不要苦恼,也不要生嗔恨心,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教言!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是教人自觉、教人自信。佛所说的这些佛法、道理和方法,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心的自然流露,没有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佛陀教化众生,无非是引导众生突破执着,超越执着,使他成就。但佛菩萨教化众生离不开“方便”,为什么?因为真实是说不出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能说的全是方便。释迦牟尼佛告诉人,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为什么?因为四十九年统统说的是方便法,真实法一句也没说到。释迦牟尼佛所说这些方便法,目的是教人从方便去体会真实。从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句句都是说真实法,方便即是真实!这叫善巧、叫权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