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六册 第八十节课


2014/9/3    热度:1027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六册 第八十节课

 

  继续宣讲“轻侮等无害故不应生嗔恨”这一科判。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

  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昨天已经讲了,别人的侮辱毁谤、粗语恶语,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对心也没有任何损害,故应安忍这些轻毁。对方又提出一个问题:“虽然身心不会为讥毁所害,但讥毁会导致世间人不喜欢我,对我的修行学法有障碍,所以我还是不愿意接受粗恶之语。”

  答曰:讥毁固然可导致他人因了知你的过失,而对你不生欢喜心,但对你的今生来世不会有任何危害。阿底峡尊者说:“众人不悦,正合我意。”人们对你有不满情绪,正好成为世间八法的最佳对治,如果他们对你赞不绝口、尊敬拥戴,你就要经常随顺他们,贡高我慢也会日渐增盛,道心很容易失坏。

  所以说,通过智慧进行分析,世间人不喜欢你,对你今生的修道和行为无有损害,来世也不会因之而堕入恶趣。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精进修持时,当时也是许多人不理解,但这对他即生成就有没有危害呢?绝对没有。现在有些人发清净心出家,亲朋好友对他不满、对佛教不满,但这样的不满,并不能成为他造恶业的根本因。他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想要度化一切众生,以此目的而出家为僧,一心一意地修持佛法,在此过程中,别人不满是别人的过失,并不是他的过失。

  有些人总是犹豫不决:“我不出家应该好一点,亲戚们经常依靠我而造业,毁谤三宝,对我不满……”不满是他们自己业力现前,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如果为了让他们满意,从而舍弃见解、舍弃学佛,那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有些居士和出家人为了护持别人的心,自己就跳入轮回的火坑,此举非常危险也不应理。如果你懂得佛教的真理,别人说“这个人不孝顺,不照顾家里的人”,这些话都无所谓,世间上的流言蜚语各种各样,对你的今生不会有危害,对来世也没有什么影响。尽管你出家学佛,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对佛教产生不满,但这是众生的业力现前,并不是你故意去害他们。

  因此,遇到一些谣言时,大家不要特别在乎。仲敦巴尊者说过:“听到别人不悦耳的话语,你应当观为空谷音,如此则自心不会因之而不乐;没有不乐,就不会有嗔恼;没有嗔心烦恼,我们就有成就的机会。”世间上也有这种说法:“谣言总是有,不听自然无。”假如为了博得他人赞叹,从而失坏自己的道业,或者为了让世人满意,自己从此不修忍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在修行过程中,认为自己境界很高,但真的遇到外境干扰时,恐怕根本修不了忍辱。尤其别人当面侮辱诽谤你、说你过失的时候,很多人的心安住不下来。以前在拉萨附近有两位修行人,一个喜欢转佛塔,一个喜欢坐禅。有一次,喜欢坐禅的人对转塔者说:“我现在修到了一定境界,需要很安静的环境,你不要打扰我,我要在这种境界中安住。”绕塔者便用非常不满的语气说:“你要坐禅?你去吃屎吧!”坐禅者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回击:“你才要吃屎……”绕塔者静静地等他发泄完以后,说道:“对对对,你修出来的境界确实不错!”从这个公案也可以看出,有些人没有遇到外境时,觉得自己的安忍修得很好,可一旦有人当面或背后侮辱自己,那时候就暴跳如雷,什么都忍不住了。

  还有些法师说,修安忍必须要证悟空性,获得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其实这也不一定,所谓的安忍,在我们凡夫地也可以修。比如自己遭到他人攻击时,依靠《入行论》的殊胜窍诀,在相续中生起安忍之心,这些都是可以的。不管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安忍的公案不胜枚举,我们若遇到他人的挖苦嘲讽,只要没有特别去执著,恶语就像空中微风一样,对自己是无利无害的。但若对他人反唇相讥,讨厌他、排斥他,这是大乘教法所不容的。

  平时在说话的过程中,我看见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嘴巴比较会说一点、有一些口才,就总喜欢挖苦别人,说别人的过失。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希望大家尽量地改过来。有些人经常在说话上耍聪明,直接或间接地诋毁别人,这样没有任何必要。真正的修行人,语言应该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慈悲。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上师和道友的语言,让人听了以后,对相续有非常大的帮助和利益。所以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大家不要说诋毁别人的语言,说话也不要转弯抹角。现在有些人说来说去的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中间还是很复杂的。其实我们应该做一个真实的人,现在有些人可能已经习惯了,尤其是以前做生意的,在外面搞各种世间法,现在出了家以后,语言上还有很多习气,没必要的时候也是说一堆妄语。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不能有一点改变?没有改变的话,我在这里苦口婆心地讲了很多,你们也是花时间听了很久,但身口意依然不变,那我们互相学习也没有多大意义。大乘佛教的真正教义和宗旨,并不像有些人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尽管我自己修得不好、做得不好,但多年来不断地学习佛法,佛法中到底怎么样说的、佛法的究竟内涵如何行持,这些道理上,应该是比较明白的。

  当然,境界高一点的人,对别人的诋毁、轻辱,自己能够修安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使无法做到这一点,平时给别人的印象、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人也应该真实一点,身口意不要全部是虚伪的,言行举止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可信度。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千万不要学现在世间上的狡诈欺骗手段和行为!

  子二(不应嗔成为利养之违缘者)分三:一、嗔罪严重;二、利养无有实质;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

  丑一、嗔罪严重: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

  这是对方的观点,他们进一步找理由:“光别人不高兴也不要紧,但这样会影响我的名声地位、利养收入等,我不愿意受到这方面的障碍,因此别人侮辱我的时候,不得不生嗔恨心。”此颂有几种解释方法,这样解释也可以。

  下面对他进行回答: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表面上看,对方说得挺有道理。假如别人对你进行毁谤,很多方面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别人说他戒律不清净、见解不正、行为不如法等,恐怕名声、地位、收入上都会损减。世间人不愿意接受不好的名声,希望自己的口碑好一点,很多修行人也是同样,如果真受到了别人的诋毁,利养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自己不能接受。

  对此,作者回答说:这也不该是生嗔之因。纵然我们获得利养,但最终都要留在今世,不可能跟随到后世去。正如《前行》所言:“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眷属的君主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自己只能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此时自己的地位、财产、名声、眷属、亲友等,一切的一切全部要留在世间。”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必定都会出现,当自己离开人间时,所谓的利养,的的确确没有任何利益。

  对方认为利养受到影响不好,但作者告诉他:受到影响就受到影响,这没有什么!如果你的菩提心、戒律、正见受到影响,这是非常可惜的,而利养受到影响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学过《释迦牟尼佛广传》的人都知道,古代修行人互相诅咒的方式,就是“愿你财富圆满、受人恭敬”、“愿你升官发财、子孙满堂”等等[17]。但现在的骂人可不是这样,别人祝你发财、祝你有名声,反而认为是一种赞叹。其实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别人障碍自己获得利养,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佛陀在《教王经》中说:“国王到达死亡时,受用眷属不跟随,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世间上的任何众生,当自己离开人世时,所有的眷属受用都不可能跟随。有时候在医院也可以看到,那些有地位有名声的人,生前被成千上万的人簇拥着,但死时也跟普通人一模一样。这些佛法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应该值得考虑,否则整天都迷迷糊糊地忙着世间琐事,享受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死时到底是什么样的,亲自看看别人的状况,自己也应该有所感悟。

  尽管现世的一切对我们毫无作用,临终时什么都带不走,但为这些利养所积累的罪业,倒会完好无损地留下来,像影子一样紧随不舍。尤其是造了恶业的话,在没有受完报应之前,乃至生生世世,都会给自己带来无法估量的痛苦。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应该为了利养造作恶业。

  现在有些修行人,常用佛法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依靠种种方法赚取信众的财产,这样的话,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短暂的人生中的确没有必要。在座的道友,我希望你们以后成为真实的修行人,不要贪执名声地位,为此造下许多恶业,令自己的修证荡然无存。我讲经说法并不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但愿你们都能好好修行,不要执著世间财产和名声。

  有些人可能会想:“利养虽然无法带到来世去,但如果别人天天毁谤我,令众人对我生厌离心,每个人都不供养我,那我会不会饿死了?”下面寂天菩萨说:“你死就死吧,若能纯洁无垢地死,也比苟且偷安地活着强!”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只要活得非常清净,没有以世间八法和邪命养活,那自己当下死亡也没有怨言。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根识散于外境所带来的财富也叫邪命养活。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具体制定了不能以五种邪命来过活。这五种邪命是:

  1、诈现威仪:为了得到别人认可而获得财产名声,身体的行为装得如理如法。听说有些人为了骗取信徒的信心,本来不是出家人,却扮成出家人的样子,给别人灌顶、说神通。外表上他好像眼睛都睁不开,一直身体跏趺、闭目而坐,俨然一位真正的菩萨,但施主离开之后,他的行为马上变成另一个人……

  2、谄媚奉承:为了得到利益供养,赞不绝口地恭维施主:“你对某人是不是供养过一个很好的东西?非常随喜你的功德,一看你就知道你很有福报,世间上也难找第二个,可能你的前世是波斯匿王吧!(当时的印度,波斯匿王是所有施主中最富裕的。)”诸如此类的花言巧语,就叫做谄媚奉承。

  现在有些人为了达到一些目的,经常跟施主说:“你是波斯匿王,我是舍利子,我们俩在释迦佛时代就有殊胜的因缘……”原来一段时间,很多人宣传自己是莲花生大士的某某弟子,现在呢,佛陀弟子转世的情况比较多。(众笑)

  但令人不解的是,舍利子和目犍连等大尊者,神通神变都超越世间,按理来讲,心相续应该越修越上去,从释迦佛到现在有这么长时间,如果真是这些圣者的化身,各方面应该有所进步,然而在他们身上,这些并不是特别明显。也许是诸佛菩萨的示现吧,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越来越浊,圣者们的显现也是越来越钝。但也许是这些所谓的转世,大家需要值得观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转世都不合理,从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转世活佛,无论是修行境界还是弘法利生等方面,均超胜于平凡世间人。但是现在鱼龙混杂,中间掺杂了很多水分,大家理应谨慎取舍。

  3、旁敲侧击:依靠转弯抹角的语言,令施主慷慨解囊,将他人的财富归为己有。

  4、巧取讹索:为得到供养而巧立名目,通过不同手段获取施主的财富。现在这些人的方法比较多,施主们应当事先观察,不然供养完了再后悔,那没有必要。

  5、赠微博厚:给你一点点东西:“这是加持品,这是金刚带,这个头发是我前世的前世的头发,这个衣服是某某大德的衣服……”,通过使用这种伎俩,获得这样那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邪命。

  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以上叫做五种邪命,依靠这些不正当手段所得的财富,属于不义之财,如果随意去享用,对修行没有任何意义。

  在此,寂天论师谆谆告诫我们: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这些途径来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从世间上看,有些人为了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谦让国君的地位,后来二人都离开国家,到了周国。当时周国正在向商朝起义作战,他们很想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但周国根本没答应。后来周武王灭商以后,他们不愿意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还有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后,19年来没有投降,也不享用他们的粮食,渴了就吃一点雪,饿了就吞食树皮,甚至连皮带也吃掉。最后他返回自己国家时,举国上下对他的精神大为赞叹,当时是怎么样欢迎他的,大家应该非常清楚。

  这些人为了遵守世间道义,决心尚且如此坚定,我们若也能做到这样,很多人的修行会圆满的。所以大家现在应该立下誓言:“宁可我早点死去,也不要以邪命来过活!”这种决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假如没有这样,每天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就算你最后得到这些,也是非常肮脏的,对今生来世都有不良的后果。

  其实,苟且偷安的人活得再长,早晚有一天也会死,那时候所造之业一定会成熟果报的,假如趁未造罪之前先死去,以后也不会遭受这些死亡和堕落的痛苦。所以世间上有种说法:“恶人短命,世人无害。”为了少造罪业,恶人还是短命一点好。

  现在学佛的人群中,经常有一些真真假假,有人依靠佛法不但没让自相续获得利益,反而造了滔天恶业。尽管这只是少数人,但大家也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万万不能依靠佛法来邪命养活!

  丑二、利养无有实质:

  为谋取利养而造恶业,此举无有任何实义。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大家在学《入行论》时,不要光会讲一点公案、字面上能简单地解释,这种理解太肤浅,是不够的。你们要明白科判上到底讲了什么,这一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比如此处是讲利养,有些人认为:“没有利养是不行的,利养还是非常重要。”那我们可以告诉他:世人多希求名闻利养,但纵使依靠利养活了一百年,也像芭蕉树一样无有任何实质。

  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

  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一个人做梦享受了百年快乐,另一个人做梦只享受一瞬间的快乐,但这两人醒过来以后,梦中拥有的快乐都是一去不复返。同样的道理,有人以邪命养活过了一百年,有人活了短暂的时间,但他们临终的时候,原来享受的快乐都不会再现,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段时间,我也讲过“南柯一梦”和“黄粱美梦”的公案,梦中可以经历从年轻到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一个人在梦里当国王,享受了种种世间欲妙,而另一个人做梦的时间非常短,刚当上国王就醒来了,但这两位醒来时,有没有快乐的实质呢?绝对没有。从因明的角度讲,梦是一种错乱的意识,做梦时虽然有对外境的享受,可是一旦梦醒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完全是一种迷乱的显现,梦里的快乐也不会再回来。

  有些人可能怀疑:“梦的时间如此短,会感受这么久的安乐吗?”这种现象的确是有,除上次讲的公案外,以前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个人泡了一杯茶,在休息的时候睡着了,梦中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娶妻成家,陆陆续续生了三个孩子,后来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在痛苦万分之际,他突然醒过来了。当时,梦前泡的那杯茶,热气还没有消失。

  以前我有个邻居是猎人,他也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没有来源不知道:从前有个猎人,到一位上师那里去,上师劝他不要杀生,但是他不愿意。后来上师加持他,让他稍微休息一下。在睡梦中,他经历了整个下半生,后来死了变成中阴身,投生为一只白狼,同样也杀害了很多众生。有一次,这只狼在山顶上实在找不到东西吃,饥肠辘辘十分痛苦,就大声地哭起来,正在这时他醒了。醒来过后,他觉得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自己以前杀生无数,来世定会转生为狼。想到这里他非常害怕,于是在上师面前发愿:从此以后不再杀生。

  不管怎么样,梦做得长也好、短也好,醒来的时候,梦里的一切都不可能再现。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依靠邪命活在世间,当老板、当领导,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自己也认为好像能活百年千年,所以越富裕越想享受,但身体只有那么大,吃的只有那么多,穿的也只有那几件,为了寻求更多的刺激,就赌博、搞非法行,认为这样活着是一种快乐。然而,跟生活简朴的人比起来,邪命养活的人生前造了无数恶业,死后一定会堕入恶趣,而后者尽管今生没有多大享受,来世却不一定会堕恶趣。这些问题大家值得好好考虑,人活着若造了很多业,肯定没有希望解脱了。其实不论寿命长短,我们临终时就像梦醒来一样,什么利养亲友都带不走。人生本来虚幻,跟梦没有任何差别,这一点在《梦与醒的辩论》[18]中有详细阐述,《金刚经》中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以前“庄周梦蝶”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战国时期的庄子,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他醒来以后,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现在的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刚才的蝴蝶。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也成为哲学界的探讨热点,后来不管是人生哲理,还是哲学思想,甚至在文艺圈中,大家一直探索梦与醒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些世间人经常抱怨:“你们佛教说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影,这样的话,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其实不能这样想,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在它的文化遗产、文学宝库中,随处可见以梦来诠释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奥之义。

  梦的故事,不仅在世间中无量无边,佛教界中更是多不胜数。藏传佛教的德钦朗巴,下午的时候云游红色铜山,晚上中夜就醒过来了,这个过程非常精彩,我以前也给大家翻译过[19]。还有汉地的憨山大师,他做梦去了五台山的北台,应文殊菩萨之邀进行沐浴,还看见一个印度僧人享用脑浆[20],整个经历也是非常漫长。

  不管是佛教界也好,世间的文学界也好,梦与人生结合起来了知万法实相,这样的学问非常深奥。因此,大家应该意识到,人生犹如一场梦,千万不要在梦幻般的人生中,依靠不清净的生活来过活,这样没有任何实义。

  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再者,即便获得丰厚利养,能长时间地尽情享乐,可是在死亡时就像遭受强盗抢劫一般,丝毫也无权带到后世,最终只能是赤裸裸地空手离开人间。

  以前藏传佛教中有一个黑马喇嘛,他一辈子享用信财,没有好好地回向,死后转生为孤独地狱的众生,感受难以堪忍的痛苦。所以大家在积累财富时,应谨慎观察自相续是否清净,平时该忏悔的忏悔、该清净的清净,千万不要以邪命来生活。否则,纵然你依靠卖经书、卖佛像等手段获得很多财产,有丰厚的经济实力,这种生活也没有意义。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当断一切贪恋利养之心。”作为一个修行人,应尽量断除贪求利养之心,现在通过学习以后,尤其在有漏财产方面,大家不要特别去希求。以前华智仁波切游化藏地时,常以乞丐形象度化众生,一次尊者超度亡人后,施主供养他三匹马,他说:“我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

  当然,要达到他那样的境界,我们现在也非常困难,但即便如此,自己也不能无恶不作,将基本的因果正见抛之脑后。当今世人为了享乐不择手段,见此恶劣行径,法王如意宝曾在一首道歌中说:“现在的人对因果毫不重视,拼命地造恶业,难道地狱已经毁灭了吗?”我们每个人在短暂的人生中,修行要非常圆满,恐怕也不一定能办到,但不管怎么样,自己最好不要变成佛教败类、变成法油子,而应将所学的这些知识尽量融入实际行动中,生活清净无染地过下去,这应该是我们修行人的愿望。人生如梦,一切犹如过眼云烟,全部都会化为乌有,假如为了虚幻的生活而大造恶业,实在是不值得。

  当然,我们口里这样说、心里这样想,行为不一定能这样做。但也有些修行人知足少欲,以清净的行为、清净的心态来对待众生,这一点确实非常随喜。任何一个佛教徒,都应尽量把心放在佛法上,竭力弘扬如此殊胜的世尊教法。现在世间人的想法,很多地方与佛教背道而驰,逐渐将他们的思想转到正道上来,这是大乘佛教徒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后你们若回到城市里,遇到名利等外境时,行为务必要小心注意。当然刚开始谁都会很注意,我原来去某个地方安居,有人供养我十元钱,当时我就非常害怕,觉得自己在邪命养活,马上念一万遍观音心咒来忏悔。但现在跟那时候的心态比起来,觉得非常惭愧。那个时候,不管白天也好、晚上也好,我还是很精进的,心常专注于法义方面,现在虽然也不是离得很远,但毕竟受到外境的不良影响,修行退失了不少。现在有些刚出家的道友,别人供养他两件衣服,马上转手送人,有些上师给他一点人参,赶紧供养给其他上师,平时自己修行也非常精进。但这种精神能坚持多久不好说。不过,一天有这样的精进心,也非常值得随喜赞叹,有些人刚出家就把修行看作一种形象,这是不可取的。

  总之,在短暂的人生中,大家应该多积累善法资粮,否则在临终时,就像一个人在路上遇到强盗,身上的金银财宝全给抢光了一样,一切的一切都带不走。唯一能带走的是什么?《涅槃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大家一定要相信因果,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真正了达此理之后,行为必定有所改变。原来,有些人是不懂,有些人虽然懂了,但实际行动中做不到,不管怎么样,我内心中非常希望:自他一切学习这部论典的人,都变成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文化的传承,根就是两个字,一个孝,一个敬。孝亲敬师,『常念师恩』,他有能力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古圣先贤教诲再多,你坐在《四库全书》里面,你也得不到利益,为什么?你没有这个根。孝亲是根,尊重老师是根,没有这个根,纵然遇到好老师,你也学不到东西。这是今天讲汉学,真正的难处在此地。五千年来,古圣先贤,列祖列宗,教化后人,教化下一代,都是从孝亲尊师着手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