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比丘尼传 3 宋 普贤寺宝贤尼


2014/9/3    热度:493   

 

    白话文:比丘尼传 3 宋 普贤寺宝贤尼

  普贤寺宝贤尼

  译文

  宝贤,俗姓陈,陈郡(今河南项县)人。十六岁时,母亲去世,她于是三年不吃粮食,仅以葛芋充饥;又不穿丝绵,并按戒律规定,不坐床席。十九岁时,她离俗出家,住在建安寺中。

  在这里,她精进修习佛道,广通禅学戒律。宋文帝对她深为崇奉,优礼有加,常以衣食供养她。至宋孝武帝时,对她也深加礼遇,每月以一万钱供养她。宋明帝即位后,对她更是赏誉备至,供养尤为优厚。泰始元年(公元四六五年),赐令她为普贤寺主。

  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又勅令擢升她为都邑尼僧正,成为当时京城中最高的僧官。她视事颇有威仪,明断宛如神授,又善究物理人情,使所有枉屈的人事定能得以开释。她秉性刚正不阿,为人不折不挠。

  当初,晋升平年间的净检尼,乃中土比丘尼之祖。她初受具足戒,仅从大僧受,而未从比丘尼。后景福寺慧果、净音等,曾就此向求那跋摩讨教。求那跋摩答道:「如果国家比丘、比丘尼二众不齐备,尼僧受持具足戒也可以只从大僧受。」

  慧果等尼僧后又遇到外国铁萨罗尼等来到京都,便在元嘉十一年(公元四三四年),从僧伽跋摩在南林寺戒坛,又重受了具足戒。当然,这并不是说先前比丘尼仅从大僧处受戒不行,而是说通过重受具足戒这一仪式,可以增长持戒的善根。但到了后来,许多尚奇好异之人,对此盛相传习,随意求得重受具足戒,因而使比丘尼戒法渐渐有了亏损。

  宋后废帝永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研究《十诵律》的专家法颖律师在晋兴寺开讲《十诵律》题,那天,约有十多个尼僧,趁开讲时走下讲座想重受具足戒。鉴于这种漫然无规的情况,宝贤便建了僧局。她持令来到讲座,并鸣木宣令,告诫尼众不得随意重受戒律。倘若尼僧年岁确实未满的,她的戒师应事先聚众,行忏悔礼拜,待忏悔完毕,然后再到僧局申请重受戒。等僧局许可,并派人审核之后,方才可以受戒。倘有违拒之人,便对她加以摈斥。从此以后,随意重受戒律的矫竞之风迅速得到了制止。宝贤在任极清简,对寺院管理及研修义学二者均很擅能,又能爱护下属,清心寡欲,故而世人愈益敬崇她。她于宋成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圆寂,世寿七十七。

  原典

  宝贤,本姓陈,陈郡人也。十六丁①母忧,三年不食谷,以葛芋自资,不衣续缯②。不坐床席。十九出家,住建安寺。

  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皇帝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给钱一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以泰始元年,勅为普贤寺主。

  二年又勅为都邑僧正③。甚有威风,明断如种;善论物理,群枉④必释;秉性刚直。无所倾挠。

  初,晋兴平中⑤净检尼,是比丘尼之始也。初受具足,指⑥从大僧,景福寺惠果⑦、净音等,以谘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国土无二众,但从大僧受得具戒。」

  惠果等后遇外围铁萨罗尼等至,发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戎。非谓先受不得,谓是增长戒善⑧耳。后诸好异者,盛相传习,典制⑨稍亏。

  永徽二年,法颖⑩律师于晋兴寺,开《十诵律》⑾题。其日有十余尼,因下讲欲重受戒。贤乃建僧局⑿,斋⒀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若岁审⒁未满者,其师光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鉴捡,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后,矫竞暂⒂息。

  在任清简,才兼事义⒃,安众惠下,肃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升明元年卒。

  注释

  ①丁:遭逢。

  ②绩缯:此指华贵衣服。纩(ㄎㄨㄤ,音矿),丝绵衣。缯(ㄗㄥ,音曾),丝织物的总称。

  ③都邑僧正:僧正是六朝时的全国最高僧官,宋赞宁《僧史略》卷中:「所言僧正者何?正,政也。自正正人,克敷政令故云也。盖以比丘无法,……渐染俗风,将乖雅则,故设有德望者,以法而绳之,令归于正,故曰僧正也。」因僧正多在京都,也称都邑僧正,京邑大僧正。宝贤乃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僧正。(大正五十四.页二四二下)。

  ④群枉:《大正藏》作「屈枉」。

  ⑤晋兴平中:疑晋升平中之讹误。

  ⑥指:祇。

  ⑦惠果:应为「慧果」,本卷〈慧果尼传〉亦不作「惠」,考《高僧传》、《僧史略》均作「慧果」。本卷〈慧果尼传〉谓元嘉九年慧果从僧伽跋摩受戒,元嘉十年卒。而此传云:「惠果等后遇外国铁萨罗尼等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足戒。」疑为误记。

  ⑧戒善:持戒的善根。

  ⑨典制:佛教说明戒的要义,分别有四,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戒法,指佛陀制定不可杀、盗、YIN、妄等戒律,作为行者规范、禁戒之法。戒体,谓领受戒法后,于行者身心发得戒之体性。戒行,乃发得戒体后,护持身、口、意三业不失,持心而不散。戒相,随其持戒,成就威仪之行,则一切举止皆如法,美德光显,故称戒相。这里所说的「典制」指戒法。

  ⑩法颖:宋、齐时比丘,敦煌索氏子。出家后,初住凉州公府寺,精修律藏,于戒学深所贯通。元嘉末,往金陵新亭寺,宋孝武帝擢为都邑僧正,为京中著名律师。以元嘉四年(公元四八二年)圆寂,寿六十七。撰有《十诵戒本及羯磨文》。

  ⑾十诵律:佛逝世百年后,随着部派的分裂,律藏分为五部,萨婆多(一切有)部,称为十诵律,将六十一卷《律藏》,分十次诵出。

  ⑿僧局:管理僧尼的部门,比丘尼建僧局,此为首见。

  ⒀赍:(ㄐー,音基)持。

  ⒁審:确实。南北朝时常用术语。

  ⒂暂:迅速。《此史》卷九十〈徐之才传〉:「帝每发动,暂遣骑追之。」

  ⒃事义:事指处理具体事务,义指佛法义理。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门讲“舍一得万报”,这是真的,可是一般人不相信,这是他的善根不足。信解是善根,信了之后你要肯干,肯干是你有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