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六问六祖慧能


2015/5/22    热度:222   

  神会六问六祖慧能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禅师,然后又到河南洛阳受戒。唐景龙年中,神会又到了曹溪。他认真阅读佛教经典,但有六处感到困惑不解,于是他便去请教六祖慧能。神会的六问和六祖的六答是:
  
  第—问:“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学中,所谓戒,应戒何物?所谓定,应从何处修习?所谓慧,应从何处获得?”
  
  六祖答道:“定就是定其心,戒则是戒其行,慧即在自性中观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答道:“生前的恶行记忆本无,生后的善行今有。念念不忘行善,后代人天不久。你现正在听我的话,我就是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明了生灭的意义,所见就如同聋耳瞎眼。”
  
  六祖答道:“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脱离这两种见解,自然除去生灭的错误观点。”
  
  第四问:“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不了悟顿、渐的人,心里常常迷闷。”六祖答道:“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渐是不变的条件,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六祖答道:“本性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平等没有先后,定、慧双修,自心就是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最初从何处出?”
  
  六祖答道:“说就是先佛而后法,听则是先法而后佛。如果说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都从自己心里出。”
  
  神会在六祖慧能去世后,曾到洛阳弘扬六祖的顿教,确立了六祖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并著有《显宗记》盛行于世。
  
  后来,神会在山东菏泽建寺,开创菏泽宗,他因此又叫菏泽神会。神会的禅法称为“无念禅”,即他说的:“不作意即是无念”(《神会语录》第一残卷《与拓跋开府书》),又说:“法无去来,前后际断,故知无念为最上乘。”(《神会语录》,见《景德传灯录》卷28)不过,神会最重视的是知见解脱,主张定、慧同等。神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觉悟的人,根性当家;不觉悟的人,识心当家。识迷,做出来的事情就叫业,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感得六道三途的果报。如果是自性当家,善恶两边都不造,那造的是什么?佛法里面常讲净业,这好!净业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净业的果报。净业如果回向求生净土,果报就是极乐世界。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自自然然就知道,像古大德所说的,放下身心世界。这个放下,要记住:不是事上放下。如果事上放下,佛菩萨怎么会在六道三途里面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可见得他没放下,这是告诉我们,事不能放下,心里头要放下。心里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切的享受、贪嗔痴慢。换句话说,该放下的统统要放下,该提起的一定要提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