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之喻
2015/5/22   热度:210
有一次,佛陀住在一个婆罗门村落外的树林中。
村落附近有一个大农场,农场的主人是一位大家都称他为耕田婆罗堕婆阇的婆罗门族人。
这天早上,耕田婆罗堕婆阇正在农场工作,指挥着工人们犁田与播种。这农场到底有多大呢?当他们工作完毕收工时,光整理犁田用的器具,就有五百具之多,由此可以想见了。
耕具收拾妥当后,耕田婆罗堕婆阇开始分派食物,给农场中的工人。这时,佛陀正好路过这个农场,要到村落里乞食,佛陀看见他们正在分派食物,就停了下来。
耕田婆罗堕婆阇看到佛陀停了下来,知道佛陀准备向他乞食,但他心中不满出家人不像他们一样付出劳力工作,所以不打算布施食物给佛陀,就讥讽佛陀说:
「出家人!我们种田人,依耕种而有食物吃,从来不必向别人乞食,你也应当自己耕种。耕种就有食物吃,不必向别人乞食。」
「婆罗门!我也耕种,依耕种而有食物吃。」
「哦?是吗?但是,我们没看见你有耕作的农具,像犁啊、锄头啊,耕牛、牛轭、牛鞭之类的,你怎么敢说自己也耕种,依耕种而有食物吃?
没有农具也能耕田?我倒要向你讨教讨教。」
这时,佛陀就说了:
「正法的信心,是我播种的种子;
所有的善法,是我耕种的良田;
精进的毅力,是我驯良的耕牛;
严谨的修持,是那甘美的雨水。
智慧是耕犁,惭愧之心是犁柄,
专注是缰绳,守护六根的正念,
就是操作这些犁田工具的高手。
戒护着自己的言行举止,控制着自己的食量;
真理是拔除杂草的利器,解除束缚的休息处;
精进是最耐负荷的牛只,带着我快稳地前进;
带我离开束缚到安全处,不再忧苦不再回头。
我就是以这样耕种,不死是这样耕种的收成;
当完成这样的耕种,所有的苦迫也就解除了。」
耕田婆罗堕婆阇一听,竟有这种不一样的耕作,而深受震撼,不由得赞叹起佛陀来,说佛陀才是最会耕田的人,也对佛陀生起了信心。于是,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想要供养佛陀。
佛陀说法,一向是为了利益听者,不是为了赢得食物供养,所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接受食物。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只能再次地赞叹佛陀说:
「瞿昙是最殊胜的导师!尊者瞿昙所说的正法,引导失败倒下的重新站起来;将隐蔽覆盖的显露出来;正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迷路者。我现在就归依世尊、正法与僧伽。但愿尊者瞿昙,接纳我从现在起终身为佛弟子。」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九八经》、《相应部第七相应第一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二六四经》。
二、这个故事,一方面破斥了一般人对修行者「不劳而获」的误解,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佛陀「应机说教」技巧的高明:以修行比喻成耕种,将信心、一切善法、精进、智慧、惭愧、专注、正念等修行要项,作巧妙的解说,而将不死的解脱,比拟为耕作的收成,让善于耕种的农人也容易理解与接受。
三、死亡,是一般人所不喜欢的,因此,故事中佛陀以「不死」为修行耕种的成果,可能对一般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实则,依缘起来说,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像是表法,我们见到佛像,不但是想到佛,还想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里头讲的是业因果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果必有因。《造像量度经》里有讲,造像应该怎么造法,是有比例、有尺寸的。佛在世的时候,多少学佛的人,就是看到佛的相好,被吸引入佛门的。至于佛像的起源,跟优填王有关。世尊出家成佛之后,到忉利天为母亲讲解《地藏经》,三个月不在人间;优填王非常想念世尊,就找一个工匠雕塑释迦牟尼佛的像供养在宫中。佛像最重要的是表法,所以要把佛的相好这个特征显示出来。让人家一看到就想到:我想得这个相好,就要好好地去修因。“修因才能证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