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参佛圣境—道义禅师
2015/5/21   热度:143
唐朝道义禅师,是江东地方的人,受业于衢州龙兴寺,长相清秀神志清朗根骨秀逸,有着动人光采。
开元二十四年,他和杭州的僧人普守一道参访五台山,并在清凉寺挂单,两个人一起访游圣迹。
道义自己心中怨叹生在末法时代,众圣早已隐藏潜伏,祇有这五台山,圣灵之迹还未泯灭。何况众生尘劳烦恼重重,永与圣真隔绝,这幺一加思惟,心中忽然生出了悲怆的情绪,就对着虚空顶礼,日夜不息忘了疲惫,一心正念,物我两忘,探寻了几个月,志行更加的坚固。
两个人共同来到了南台山的西北岭畔,见到一个年纪很大的和尚,一脸严竣的表情,须发都白了,骑着一头白象沿着山岭远远而来。
二人避开了路中央低头作礼,那大象疾驰而过像风一样,一转眼间就跑了过去,再一抬头,已不见了象的踪影,不知跑到那儿去了,正想追寻下去,寒风乍起,由于「高处不胜寒」,只有回到清凉寺歇一晚再作打算。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了山岭上想要寻访圣迹,果然见到那乘象的老和尚拄着拐杖而来,对他们说道:
「你们走快一点,还可以赶得上午斋!」
道义作礼说道:「您要到什幺地方去呢?」
老和尚说:「太原韦尹家斋僧供养,你们不要走远,待一会儿来邀你们去的。」
道义作礼而起,还来不及瞻仰老和尚的慈颜,老和尚又不见了。
两个人来到了斋僧的地方,果然一切都如老和尚所说。
道义觉得非常惊奇就对同伴说:
「这件事不要轻易泄露出去啊!」
同伴僧人以为山境有许多奇怪变异的事,也不以为意,没有多久两人慢步走出了斋堂,在林中经行,同伴僧人在前面走,道义心中念着老和尚的教诲,慢慢的前行,期待能再见到老和尚。
这个时候忽然见到一个童子,穿著黄衫麻鞋,从东边的林子走了出来,到了道义面前合掌说道:
「我名叫觉一,奉和尚之命,请衢州的道义阿阇黎去吃茶。」
道义正想招呼同伴僧,没有见着,祇好自己跟着童子前行,往东北方向蹍转走了百余步,忽然见到一座金桥,他也跟着登上了桥,抬头看去,看到一所大寺,三门堂殿以及僧房墙壁,都作金色,其中还有三层跃然欲飞的高楼阁,金色的光泽闪耀着,让人眩神夺目,再看地是绿色琉璃所成,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六情迷乱、神志若失。于是他立刻站住身形,至诚称念:「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住心正念,神思才慢慢定了下来。于是再随着童子,进入东厢第一院,便看见乘象的老和尚坐在金绳床上说:
「阿阇黎!你来了吗?」
道义整肃威仪,顶礼完毕,在那里长跪着不起,老和尚命童子把他扶了起来,设一个小座位要他坐着,道义就问讯说:
「和尚赴斋,一路上路途是不是很崎岖难行呢?发心布施的施主有没有诚意?要去的路途相当的远,为何您老还能回来得如此迅速?」
「你问得好,道路并不难行,善信施主也具有诚意,至于道路本无所谓远近,回来也没有什幺迅速可言。」
道义又问:「请问和尚常常说什幺法来教示人们的呢?」
老和尚回答:
「春树弥陀佛,秋花观世音。」
道义再问:「这里是娑婆世界,或是西方净土?」
老和尚用白拂尘向床击了一下道:
「阇黎你可悟得?」
「体会不到。」
「你体会不得的是娑婆呢?还是净土呢?」
由于老和尚反问,道义便说:
「弟子刚来游山,只见到平凡的山地草树,可是现在见到这儿处处金玉楼台,所以不能决定这里究是净土还是秽土?到底是圣境还是凡界了!」
老和尚说:「你难道没听人说过,龙蛇混杂,凡圣同居这句话幺?你要是能把心存分别的见解去掉了,还有什幺圣境凡境的呢?」
说完,命童子端来药茶给道义喝,入口后觉得香美清奇,实在不是世间的味道可比的。道义喝了茶以后顿时觉得诸根轻明,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喝完茶,老和尚命童子引领他参观整个寺院禅堂,一共有十二个院落,还有一间大禅堂,那里面有很多圣众,有的在谈论佛法要义,有的默默静坐着,看起来都威仪万千,不知到底有几百几千位圣众。
参访完后,道义心里想着:同伴和我一起来,他却没有看到这样不可思议圣众聚集的法会,于是步出寺门想看看同伴僧是否还在,招呼他一同来参访,走出寺门没几步,一回头,刚才所见的一切庄严境界竟然一下子消失不见了,道义顿时悲号扑地,五脏欲裂,同伴僧来到问他何以这样悲伤?他就将所见文殊大士的圣迹一一相告,同伴僧只有自叹无缘一见。后来两人一起回到各自原来修行的地方,后人就在这显现圣迹的地方建了一所美仑美奂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功夫不到家的时候,一定要守着一个老师!古人讲师承,世出世间法都要师承,都要有老师指导;没有老师指路,就是盲修瞎练。老师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要如何辨别哪些是善知识?这一点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他老人家入灭之前,教我们“四依法”,这个四依法就是辨别善知识的标准。四依法第一句,“依法不依人”,非常重要!经教是法,讲经说法的法师或居士,他的思想见解、行持、言论与经教相应不相应?如果他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与经教所讲的相应,这个人是善知识,这个人是真正佛弟子。如果他讲经说法一百句话里头,九十九句话都跟经教相应,只有一句不相应,跟佛相违背,这个人是魔,不是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