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神秘 七、中国人民大学问答
2014/9/3 热度:188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神秘 七、中国人民大学问答
『2011年3月17日晚上』
(一) 问:我即将到新闻学院任教。去年有个热门新闻:北京大学的柳智宇,在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后,决定去龙泉寺出家。这件事在社会上反响较大,认为这么一个天之骄子,拒绝了美好前程去当和尚,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父母师长极不负责任。也有人觉得,当法师也可以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我想问一下,您做了二十多年的出家人,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对您而言有什么样的感受?
答:北大才子到龙泉寺出家,好像这没有什么吧。释迦牟尼佛当年是王子出家,中国历史上也有顺治皇帝出家,跟他们的情况相比,一个聪明的学生出家,就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了。出家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学佛到了一定境界时,重新寻找人生的路,这种现象很正常。
当然,有人觉得他的选择是一种错误,这也很常见。包括我当年出家时,许多同学都认为,全校最不成功的就是我,不少人还为我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结果20年过后,我们全班再聚会时,他们那些当在家人的,每个都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而我则过得自在快乐、少欲知足,不少人又开始羡慕我。
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看,人们觉得出家难以接受,但从佛教的角度而言,这是很正常的选择。就像阿底峡尊者,是孟加拉国的王子,历史上说该国有十万村户,人民非常非常多,但他因为前世善根的引发,最终舍弃了王位,选择出家之路。
在我们佛学院,也经常有很多大学生、老师来出家。不过,每个人在出家之前,我都要求他们先好好观察,否则,出了家再反悔就不好了。
问:您今天讲了很多因果问题,但对凡夫俗子而言,我们无法看到前世后世,也无法看到天堂地狱,怎么知道它真实存在呢?如何来建立真正的因果信仰?
答:建立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仅仅是天堂地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黑洞等天文学的甚深领域,也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但肉眼看不到的宇宙奥秘,可以天文学家的发现和理论作为根据。那么同样,佛教所讲的那些真理,完全是以佛的教证为依据,因为我们的肉眼所见非常有限。
以前霍金博士曾来北京作过演讲,但由于他的理论太玄奥,很多清华、北大的学子都没听懂,甚至有人提前退场。在他的发现中,宇宙不单单是原来的三维空间,而且还存在着多维空间,维数可扩展至十一维。这就说明,还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神秘领域存在。
包括爱迪生、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也都承认有天堂和地狱。这一点,从他们的传记中就看得出来。
所以,诚如佛教因明的《释量论》中所说,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并不代表一定没有。尤其是有些比较甚深的领域,即使眼睛看不到,也可以通过推理得出它的存在。
(二) 问:我是财政金融学院大一的学生。佛教讲究“看破”,当年释迦牟尼佛出家时有三十多岁,许多事情都经历过,所以才看破了。而像您,是非常年轻就出家了。请问,做出这种选择,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释迦牟尼佛在显现上,确实是在王宫先享受生活,出游时看见老、病、死的景象,之后生起出离心,出家并证悟成佛。
当然,这是显宗共同乘的说法,而大乘的不共说法和密乘中,并不是这样讲的——释迦牟尼佛本来在因地时,就于千百万劫中,无数次出过家并修持过,最后一世只是在众生面前示现而已。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小乘的有部宗、经部宗,大乘的唯识宗、中观宗和密乘,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这方面的介绍,我最近在翻译一部藏传佛教的历史,开端就讲了佛陀出家、成就的整个经历。等翻译圆满之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参阅。
至于我个人的出家,是当时对辩证思想很有兴趣,对心理学、真理方面也很希求,觉得如果只是上班下班、娶妻生子,等五六十岁时回顾一生,人生也就仅此而已,不一定很美好。而选择出家的话,生活虽然平平淡淡,但自己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也没有生活的压力。
刚开始我出家时,心态就是这么简单。而到了后来,懂得佛教的一些道理后,才知道出家不能只想自己快乐,而应该对众生做饶益,对弘扬佛法要承担责任。
(三) 问:我是人民大学的一个访问学者,对宗教比较感兴趣,以前读过这方面的书。我想问一下,您对佛教是仅处于理论上的思辨、哲学观念的研究,还是像传统那样需要修心?
答:问得好!佛教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了解,更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真正去修心。假如你修心达到了一定境界,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会出现超越言思的一些境界,绝对会的。
我自身在这么多年来,不但喜欢看书学习,而且特别希求修证。不管是菩提心、出离心,还是无我的智慧,都有过系统修行的经历。自己虽然修得不太好,但这方面确实花过一些时间。否则,光是理论上讲得滔滔不绝,却一点修证都没有的话,那只是花言巧语,完全是一种“泡沫”。因此,实际修证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作为法师要这样,作为听众也要如此。《华严经》中讲了 ,就像在河边的人,因怕溺水而最终渴死一样,我们听闻佛法若不去修持,对自己则没有任何利益。
(四) 问:我读过一些佛经,只是从语言文字层面接触了佛教。请问,应该怎样去实修呢?
答:修行分为观察修、安住修。观察修是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所听到的教理,慢慢去思维、去串习。比如说,你明白一切万法无常之后,就可将它贯穿于现实生活中。安住修,则是在寂静的环境中,断除一切分别念,然后去观修它的法义。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工作繁忙,分秒必争,哪有时间来念佛?所以大家如果要真修,一定要做定课,定课就是早晚课。早晚课怎么定?采取十念法,这个时间很短。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个所花时间不长。早晨起来,洗了脸,漱了口,家里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做你的早课。晚上在睡觉之前,洗完脸之后,在佛像面前做晚课。这个时间很短,大概三分钟就够了。除此之外,我们要常常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不能忘记。忆佛、念佛,这很重要。平常生活当中怎么修?咱们每天吃三餐饭,在吃饭之前合掌念阿弥陀佛,念十声,再开动吃饭,你看你三餐饭不忘记阿弥陀佛,忆佛念佛,你不忘记。上班的时候,在工作之前,我们合掌念十句佛号才开始工作。这样,一天你就能够修六、七次,而时间不到一分钟,时间短。我们一天修六、七次,如果加上早晚课的话,八、九次,时间短、次数多,非常有效果。你要真正能这样做,这一生当中往生净土是绝对成功。其他的时间,散念,想起来就念阿弥陀佛,这么做就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