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小说艺术
2014/9/8   热度:571
佛教与小说艺术 中国小说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了佛教深刻持久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小说尚未成熟。因此佛教对中国小说发展施加影响时所受阻力较小,发挥的作用也较大。 魏晋以后出于传播教义的需要,十分重视小说这种体裁。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不少都是僧人或佛教徒创作的,专门收集诸种供养三宝的灵异故事,宣传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到了唐朝,佛教思想开始全面锲入中国传统文化。宋代以后,小说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支。其中白话小说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白话小说由民间的说唱文学发展而来,而民间说唱文学的源头则应该追溯到佛教的“唱导”与“俗讲”。 唱导是佛教僧人教习经典的一种方式。从事唱导的僧人必须具备优美的声音、卓越的辩才、高超的才能,渊博的知识,善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寺院的讲经、唱导本来主要是为僧人举办的。后来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佛教思想,开始以一般世俗人为主要对象的“俗讲”。俗讲的内容虽然也是宣传佛教教义,但主讲的法师往往不拘泥于经典原文,加入很多的发挥与想像。由此吸引许多群众,并除了宗教宣传之外,逐渐带上艺术欣赏与民间娱乐的性质。其后俗讲题材进一步扩展,出现不少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主题的俗讲,使得俗讲成为当时极受人们欢迎的雅俗共赏的一种娱乐活动。 小说就是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国的小说吸收佛教中的色空观念与因果报应理论,宣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佛教的色空观念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红楼梦》描写了一个爱情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作者不但写出了这个悲剧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产生这个悲剧的全社会。可是,作者虽然能够写出这个悲剧,却不能够解释这个悲剧,最后不得不把它归诸于佛教的色空。 佛经中空前的想像力为中国的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里,《西游记》与《封神演义》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没有佛教传人中国,就不会有这两部优秀的文学巨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叫信佛?不讲别的,讲很简单的,佛教你不杀生,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偷盗,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YIN欲,做到没有?佛教你不饮酒,做到没有?不妄语,这五戒,没有做到!没做到,不信!所以,信佛是依教奉行,听了佛的教诲,能说不能行,不信!你才知道“信”这个字多难。“信”,决定有效;没有效,自己好好反省,不信!你才知道“信”字可不是容易事。《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真正达到清净,一丝毫疑惑没有,一丝毫夹杂没有,这个人是什么人?初住菩萨、法身大士,信心的标准在这里。所以信有迷信、有正信,正信是有解无行;真正做到是真信,真信才管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