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姆”面具艺术的分类
2014/9/8   热度:3694
“羌姆”面具艺术的分类 藏族面具艺术由于历史久远,文化背景多变,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形成了品类繁多的不同类型。 划分标准 “羌姆”面具艺术的种类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和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可分为: 宗教面具 原始祭祀面具、寺殿“悬挂”面具和“羌姆”神舞面具 民间艺术面具 藏戏面具、民间歌舞面具、折嘎(说唱面具)、吉达面具 按制作面具所使用的材质划分: 泥塑脱胎纸壳或布壳面具、布制面具、皮毛皮革面具、木刻木雕面具、金属雕镂面具(多用薄铜敲制)。早期还有石刻面具如宁玛派神殿,祖拉康的浅浮雕面具。噶举派寺院“拉尤寺”的圆雕骷髅泥塑面具。 按面具造型形式划分: 人物面具、动物面具和拟人化的动物面具。 按形态划分: 可分为硬塑型和软塑型两大类,也可分为平板式面具、半立体面具和立体面具三类。 “羌姆”面具艺术色彩的象征意义 藏族面具艺术的色彩及富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它运用抽象、象征、比喻等手法给色彩赋予了性格化特色。每一种面具颜色代表着一类较固定的角色。 白色:象征纯洁、高尚、温和、长寿,也表普通男性。 黄色:象征广博、神圣,代表上师、高僧。 蓝色:象征坚毅、勇敢、沉着,代表大鹏、猎人、渔夫。 红色:象征热烈、权力、正义、奋进或智勇,代表国王。浅红色代表国王身边的大臣。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胜利、功业、成就、德性、代表女性。 黑色:在藏戏中象征邪恶、罪孽、黑暗、反面人物,而在宗教“羌姆”面具中则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跳“羌姆”的时间 萨迦派一年三次,分别为藏历2月、7月和11月,而以冬季和夏季所跳“羌姆”规模最大。 噶举派每年藏历12月29日跳“羌姆”。 苯教寺庙每年藏历2月28日-29日跳“羌姆”,有的为7天,有的为9天。 格鲁派每年藏历12月28日-29日跳“羌姆”。 护法神祗面具大观 “荡金曲嘉”: 意为法王,是文殊菩萨显化的阎王形象,水牛头造型,三目圆睁,头饰五骷髅冠,二角竖立,张口龇牙卷舌、面目狰狞、蓝色身,以示忿怒。 “大威德怖畏金刚” 造型色彩基本同荡金曲嘉,他是以野牛形象为主。但以出场先后和所执法器不同以表不同教仪。 “旦正” 意为马头金刚,密号名“摩诃嘎拉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故有时也被视为菩萨。其面具造型为人面型、暗红色,眼白血红、浓眉倒立、方额连腮胡。头戴五骷髅冠,顶上有一个(或三个)绝色马头。 “贡布” 即依怙主或救主。面具造型为人面型、蓝面三目,血口大张,龇牙卷舌、忿怒相、头戴五骷髅冠,骷髅间绕以蓝色之蛇,形象严厉威猛。 “姜色” 意为大司主,面具造像为红面,人形,三目圆睁,血口大开,龇牙卷舌,獠牙外露,头戴五骷髅冠,眉、须胡及冠上骷髅均为金色。 “夏” 意为鹿,藏族风俗视鹿为吉祥,乃风俗画“六长寿”之一者。鹿的面具造象为三眼明目。“雅”意为牦牛,是藏族人崇拜敬的神灵,其面具造型,夸张、生动、富有野性灵气。 “独达”或作“多尔达” 骷髅神也称天葬台主,其面具造型为人型骷髅,白色身,头戴五骷髅冠,耳边插风翅,若无风翅则称之为“托干”,即干枯的头盖骨。嘴、眼、鼻孔涂红色。 “巴吾”“巴姆” 意为“天界勇士”。“巴吾”即男性,为黄面,“巴姆”即女性,为绿面、面具造型为人面型。 “摩诃嘎啦” 意为魔王,是金刚乘内的一名护法,面具造型特点为青面獠牙,眼嘴血红,披头散发。狰狞恐怖。 怙主婆罗门 是集智慧和力量为一身的护法神,面具造型为一睿智长者,善相,长须飘洒,三眼,目光炯炯有神,头戴大骷髅冠,面黄色。 班丹娜姆 即吉祥天女,藏传佛教密宗女护法,是作为贡布依怙主的明妃,属忿怒佛母,面具造型为红面、头戴五人头骨冠,脑后红发竖立,象片风火,三目圆脸,张口龇牙、卷舌,作忿怒相,有的口角悬吊一人头。形象极其凶恶。 “森格” 意为狮、狮面神,面为黄色,作忿怒相,属于护法类中的战神。 “却胜” 意为水龙、属护法神,其面具特征为龙的基形,有的以鱼、虾、蛙的形象为基形。 “撒门底” 是誓愿法王“荡金曲嘉”的明妃。其面具造型为绿面、头戴五人头骨冠、表通武。头骨间绕蛇,背披鹿皮,三目圆睁,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外露,两耳垂吊大金环。 “乃穹·多吉扎” 即鬼王,面具造型色彩为红色:头戴五人骨冠,五小头骨为黄色,三目圆睁,咧嘴,獠牙外露,形象凶残无比。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