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轮法师眼中的茶与禅


2014/9/8    热度:569   

  圣轮法师眼中的茶与禅

  徐楚

  2008年2月20日,恰逢福建省茶叶学会成立50周年,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圣轮法师与笔者在福州元泰红茶屋,品台湾与福建的红茶,畅谈茶文化,其间畅谈他对茶与禅的理解。与大师的交谈,仿佛是一次借茶与禅交汇的洗礼,让我在浓郁的茶香中,感受出茶禅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将圣轮法师语言中的点点滴滴渗透进日后的饮茶岁月里。

  走进大师的农禅法门

  圣轮法师遍习禅净密各法,领略诸法妙理,开山住持了台湾佛法山寺、台中圣德禅寺等8家禅院。1989年他于台中大坑地区开建“佛法山”为本山,其后更陆续于台湾各地创设有机农场,以“开怀大地、迎接未来”的心愿,传承唐朝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法门”精神,教导弟子“以农自养,以禅入道”,于大自然中领悟佛法。15年前,大师积极投身“茶禅文化”的推广,于佛法山各农场广植有机茶,祈愿大众都能借由洁净无染的好茶,获得身心的健康,更进一步体会“茶禅一味”的妙用。

  对于农禅法门,大师道:“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以为念经、打坐才是修行的法门,殊不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其实只要是能够让人破除迷执、解脱自在的方法都是佛法。佛法山有一个特殊的宗风,叫做‘大自然有机农禅法门’。所谓的‘农’就是佛陀精进苦行的精神,而‘禅’则是朴实简单的生活体验。我们效法百丈禅师的实修精神,弘扬丛林宗风,让大众养成勤劳奉献精神,并推广有机农业,以美化大自然生态环境,引导世人共同缔造庄严、纯善、祥和之人间净土世界。”

  其实,在植物耕作的过程中,无处不显露出禅宗的要义。大师说道:播种之前,必须先改良土质、翻松农地,这就在教导修行人在正行之前。必须先“改变心地”、“变化气质”;接下来选择自己中意的植物种子来播种,这也启示我们修行必须要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佛法而“一门深入”:播种之后,浇水、施肥提示我们在修行路上,要多布施种福田、勤修六度万行;在耕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杂草丛生。除草不可或缺,就好像修行人刚入佛门坚切勇猛,可时间一久,一些原本隐藏的习性毛病、杂念妄想逐渐现形,因此修行人必须不断反省;栽植过程中,难免病虫害侵袭,修行人也是一样,当你发愿精进修持时,魔障就找上门了,此时。一定要求助于师父或明眼之士,方能解除危机。

  大自然才是清修的最好场所

  圣轮法师说:“历史上有些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为了崇尚精进实修,有的发愿终身不盖佛寺,有的发愿终身不做住持,而我发愿‘此生住农场不住道场’,这表示我已放下壮观巍峨、金碧辉煌的佛寺,转而亲近大自然的农场,而农场其实也就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的、随兴的禅宗道场。”

  大师接着道:当一个人越喜欢大自然的时候,也就是他的心越能够放得下的时候。几年前我曾出国去参访,对于高楼大厦、繁华都会根本无心欣赏,我反而喜欢到落后的乡下、淳朴的穷乡僻壤,甚至到市集、路边摊去看看众生的生活百态。我想我是在寻根。因为根就是一个“本”,树有根、菜也有根,所谓“无根道不长,无佛法不生,无法佛不成”,因此,我们修行必须找到根本的禅修之道。

  我们跟树林、茶叶、蔬果、杂草在一起,在草香、菜香、茶香、花香中,体悟人心、道心、佛心,这当中的禅机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必须亲身体验方能得其中奥妙。

  懂得修行的人,大自然野外就是一个很大的道场,圣轮法师提倡的“农禅法门”是有甚深禅意的,我们有农的朴实、禅的解脱,当下就在创造一个净土世界。我们对于一草一木都不轻忽,它们都是诸佛菩萨赐给我们的资粮,有草就有肥料,有水就有甘露,有人就有道力,我们作此观修,就是拔草成佛之道、采茶成佛之道,也是立地成佛之道。我们徜徉在山中、云中、雾中、雨中,这里就是一座法界的大宫殿,诸佛菩萨也都在此禅定养息,如此观修就会入于法喜之境,“若在佛境中,并无人我相”,则成佛又有何困难呢?

  茶禅一味品出大智慧

  中国佛教历来与茶渊源深厚,佛家种茶、制茶更有一份相得益彰的出尘之感,而唐朝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让千百年来的文人雅客、僧侣士庶乃至街井小民、普罗大众,在饮茶的同时,都会不经意地去体会在吃茶中所蕴含的禅意,影响之深远可谓深入民心。有感于茶禅是中国佛教的瑰宝,且茶高雅不俗,坚贞而不凋,翠绿常青,历经烘烤,萃出生命精华供养大众,与僧人之性相通。在生活日用中便能显出禅的真意,且饮茶裨益身心,普及大众,实在值得加以推广。于是圣轮法师毅然走向弘扬茶禅、复兴佛茶的道路,至今已经十多年。如今佛法山有机茶栽种面积为台湾第一。

  据说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并给了茶一种崇高的使命,就是由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起了人的一种文明并指导人们思考着生和死、心和色、思维与存在等根本问题。由此,一碗茶水就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的饮料了。中国的茶饮源自巴蜀,唐代之后成为国饮。这和当时的宗教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禅就是茶的翅膀。因为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顿悟的思辨方式开示,到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禅”、“人间禅”的提出,无疑是禅学的发展。基内涵是引导人们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将个人融入大众,那么。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体之一,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白的,白色既可视为完满俱足。又可视为空无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与茶叶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巅飞过的白鹭予人以高洁远俗感,蓝天中几朵白云给人以悠闲恬静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或一缕白边又令人想到是活泼又是静穆。那么在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天地宇宙之气在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人体呢?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我们才能在白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和平、安祥、圆融。水是无垠的,茶叶是单个的。关爱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禅了。

  链接:圣轮法师倡导的“以茶为师”

  以茶为师,茶不因寒孤而失节,不因采撷而气馁,不因炒制而退味,不因煎泡而难耐,一种大无畏,堪做天人师。

  注解:茶并没有因为它孤独地长在山上,就失去它的节度,也不因为采摘,而感到灰心、泄气,它依然发奋图强,不断冒出新芽,奉献生命。人生不管受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学习茶的精神,勇敢地站起来,茶不因为揉捻、炒青而失去它的芳香,经过高温滚烫、热水冲泡,释放其精华。人遇到逆境,吃一点苦,也不该退转道心,或感到不耐烦。茶的大无畏精神,就如同佛一般,是天人师的化身。

  出自: 《海峡茶道 》 2008年3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大家都是人,可是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际遇不同,贫富贵贱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满业。满业是你过去所修的福报不相同,所以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享福,有人受罪。满业不相同,那真是苦乐悬殊,完全不相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