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庄法兴寺圆觉殿彩塑研究


2014/9/8    热度:554   

  崔庄法兴寺圆觉殿彩塑研究

  彩塑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种 ,亦可称为“泥塑”。制作 材料由一定比例的黏土、纤维 稻草、纸筋、棉花、麦秸 、河沙、 水组成。塑造形象之前 ,一般需要搭构支撑骨架 ,塑造过程中 采用刮、堆、锥、削、刻、捏多种手段 ,再经阴干、打磨或上粉衣、装彩等工序制成。彩塑在中国古代多用于室内祭祀、供奉的 神、佛像的制作。如属红山文化的辽西女神头像、敦煌彩塑、 麦积山彩塑、晋祠侍女像、灵岩寺罗汉像等均为彩塑名作。 法兴寺圆觉殿十二圆觉像亦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 彩塑作品之一 ,是宋塑作品而富于“唐韵”,被有关专家誉为 “宋塑之冠”、“东方彩塑一绝”,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一、法兴寺圆觉殿及彩塑的历史沿革

  法兴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翠云山上 ,原址在翠云山 东北一公里处的慈林山坳。由于原址所处位置正是慈林山煤 矿的主要采掘区域 ,地面下陷、殿宇倾斜 ,难以修复 ,经国家文 物局批准迁址。经过历代多次修缮和增建 ,具有 1600 余年历 史的法兴寺 ,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整体搬迁 ,全部按照原址 的建制 ,用原物构件重新奠基筑垒。新址占地面积 60 亩 ,是 原址面积的6倍。这一搬迁从1984年到1993年历时十年 ,此 举挽救了这一彩塑艺术珍品、历史文化瑰宝。

  法兴寺原名慈林寺 ,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 401 ,据北宋 元丰四年 1081 正月五日《法兴寺新修佛殿记》载:“佛寺经始 于后魏之神鼎 ,易新于唐之咸亨”北宋元丰四年正月五日《法 兴寺新修佛殿记》载:“佛寺经始于后魏之神鼎 ,易新于唐之咸 亨”。该碑现立于法兴寺东配殿。后来的碑版记录均沿用此 说。如元代“至元十年岁次癸酉冬十月朔日”所立《法兴寺记》 中有“此寺肇迹于元魏神鼎元年 ,历齐、周、隋钟鱼不废”的记 载。元代有两次使用“至元”年号 ,第一次是元代开国之初 ,世 祖忽必烈延续了蒙古国“至元”年号 15 年 ,即至元十六年 1279 至至元三十一年 1294 。依此说 ,“至元十年”是在元 代建元之前 ,即蒙古国时期。第二次是在惠宗 顺帝 时 ,但此 至元年号仅延续六年 ,即公元 1335—1340。若依此说 ,“至元 十年”应是其后的“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 经查得知北魏并无“神鼎”年号 ,与北魏并存的北凉在 439年被北魏灭掉之前在401 —403年间有神鼎年号。推断后 魏应是后凉 ,即十六国之一的北凉。

  还有一种推断 ,就是后魏没有错 ,而是年号安错。与神鼎 元年同时的北魏年号是天兴四年。从历史地图查看 ,长子县 在当时的北魏境内。就是说或许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人来自 北凉 ,但不知何种原因 ,竟以讹传讹 ,直至清代 ,有关法兴寺创 始年代仍语焉不详。如清嘉庆十六年 1811 二月有碑《重修 慈林山法兴寺记》:“考其终始则创于魏盛于唐重修于宋而复 修于元之至元十岁”。

  圆觉殿是法兴寺最重要的大殿 ,位于寺的中央 ,殿的南面 是舍利塔 ,北面是毗卢殿 ,东西各有一配殿。始建于五代后晋 开运二年 945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重建。凌空飞檐之下 , 斗拱为柱头铺作 ,肥硕简练 ,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 关于这组圆觉像的塑造时间 ,目前为止未见发表什么歧 义。一般认为 ,圆觉像的塑造是在北宋政和元年 ,即公元 1111年 清嘉庆十六年二月有碑《重修慈林山法兴寺记》,载 曰:“佛殿始作于晋开运二年 ,距今一百三十余载”。

  二、十二圆觉像的题材与样式

  “圆觉”一词 ,是佛教用语 ,指的是“觉悟之道平等周满 ,毫 无缺漏。”“十二圆觉”,即十二种“觉悟之道平等周满 ,毫无缺 漏”。这里 ,用“十二圆觉菩萨”将之形象化、具体化 ,是佛教教 化众生的一种方法 ,用形象传播教理 ,也是佛教被称为“像教” 的原因之一。关于十二圆觉像的题材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十二圆觉”的含义。首先是十二位菩萨各有其名 ,以不同的 表象 ,代表12种不同的法门。 在《圆觉经》中 ,释迦牟尼“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其 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 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 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 ,与诸眷属皆入 三昧 ,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在此 ,十万大菩萨摩诃萨以 12 位 菩萨引领 ,并且 ,由这 12 位菩萨一一提问 ,释迦牟尼一一作 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圆觉”并非12个具体的人 ,而是 修行的12个不同层次《圆觉经》中是以 12 位菩萨的不同表 象 ,代表12种法门 。这12个不同的修行层次以两尊主菩萨 和十地菩萨作为象征。在法兴寺圆觉殿的“十二圆觉像”是这 后一种。在记录功德名册部分可以见到 ,某某村“请主菩萨等 觉”、某某村“说主菩萨妙觉”、某某“管”某菩萨等。暂且不辨 这里“请”、“说”、“管”的具体含义与用法 ,仅将两尊主菩萨是等觉菩萨与妙觉菩萨。十地菩萨包括:欢喜地 极喜地 、离垢 地、发光地 法光地 、焰慧地、极难胜地 难胜地 、现前地、远 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佛像鉴赏/菩萨像/八大菩萨和十二圆觉菩萨》中介绍十 二圆觉菩萨以群体的形式见之于经典 ,也以群体的形式受到 佛教徒的供奉。他们通常出现在三种场所:一种是按《圆觉 经》的内容布置的“圆觉道场”,又称“圆觉殿”。殿正中供应释 迦牟尼佛一尊或三身佛三尊 ,两旁依次供奉十二圆觉菩萨 ,如 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圆觉殿中就是这种样式。四川大足石窟宝 顶大佛南崖的第 29 号窟“圆觉道场”供奉的也是这一内容。 窟内正中为三身佛 ,各戴天冠 ,结跏趺坐。另一种是供奉于大 雄宝殿内 ,与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共同侍卫中央主佛。杭州 灵隐寺大雄宝殿内就是这种形式的供奉。再有一种是供奉于 般释迦牟尼佛的涅 像旁。北京西山十方普觉寺 俗称卧佛 木寺 周围环列的12位头戴花冠的菩萨 ,据说就是十二圆觉菩 萨 ,但这样的供奉不见经典记载。 法兴寺所供奉的十二圆觉 像 ,在布局和样式上 ,是以正中主佛台一铺七尊 ,十二圆觉像 分列两侧的方式排列布局。

  三、十二圆觉像的艺术风格

  圆觉殿内的十二圆觉彩塑像分列圆觉殿东西两侧 ,各六 尊 ,面丰体腴 ,雍容大度 ,是现存比较少见的宋代寺庙佛塑精 品。各尊圆觉均为坐姿 ,有结跏趺坐、单腿趺坐、双盘入定 ,或 是轻松自在的如意坐姿 ,还有双腿交脚下垂、双脚自然下垂等 坐姿。手的姿态有合十、有结印 ,整体配合自然 ,神完气足。 莲台基座或为四角 正方或长方 、六角、八角束腰 ,或为圆形 , 各个不同。目前 ,十二尊中较为完好的为八尊 东西各四尊 。 东面第五尊 ,虽然破损严重 ,整个表层脱落 ,手肘全无 ,而神情 犹在 ,依然姣好 ,并仍可分辨出其美丽矜持的少女容颜 ,或许 正是她使得众多专家艺术家产生“东方维纳斯”的联想。 十二圆觉像的相貌相似 ,美丽丰满 ,五官相像。但十二圆觉像神情各异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 ,有的温和慈祥、像是在 广施善法;有的似乎敬事敬业、如对至尊;有的严肃果敢、威严 而不可侵犯;有的矜持淡漠、超然物外;有的好似忠心不二;有 的若有所思;有的如有所悟……“十二圆觉”各有其名 ,等觉菩 萨、妙觉菩萨是主菩萨 ,其余亦可称为十地菩萨。 法兴寺圆觉殿彩塑 ,具有比较明显的唐代遗风 ,被称为 “宋塑第一”,确实当之无愧。但由此我们可以分析 ,几乎所有 的著名寺院都在历代有过被反复修缮和增建的经历。而如所 周知 ,每一次的修缮都是根据不同的破损程度 ,或修补或依据 残存的构件重新建造。表现在彩塑方面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 十二圆觉像 ,风格统一 ,塑造表现手法一致 ,应是宋代无名大 家冯宗本 在《慈林山法兴寺新修圣像记》中 ,在众多人姓名之 中 ,有“塑匠人冯宗本”几个字 的杰出创作。冯宗本的彩塑 ,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代彩塑的最高水平。他继承了唐代彩塑 的优良传统 ,而且在对空间体积的认识方面、对衣纹的理解与 塑造方面 ,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造诣。 有关服饰方面 ,十二圆觉像较多体现了宋代的风格。较 唐代佛教彩塑中简约统一的服饰风格 ,十二圆觉像的服饰 ,变 化多端 ,装饰有简有繁。十二圆觉像之塑造精美 ,应与环境氛围相互配合。遗憾 的是 ,在法兴寺搬迁过程中 ,壁画的损毁 ,使得塑像背后那些 营造气氛的包括头光、背光在内的壁画损失殆尽 ,使得圆觉殿 的气氛在恬淡清净中失去了一些肃穆庄严。 根据《长子县 志》,法兴寺在“宋政和元年 公元 1111 年 ,新塑前殿释迦牟 尼、阿难、迦叶、护法金刚和十二圆觉菩萨 ,妆塑一新” 。但 在艺术风格上 ,主佛台一铺七尊与十二圆觉像 ,略显差异。在 释迦牟尼的台座上 ,有着重新妆饰的痕迹。又有资料显示 ,左 右金刚在重塑的时候 ,其中左侧一尊胸腔内发现有一主干木 条 ,作为支撑该尊塑像的主要木条 ,非后人置入。主干木条上 书“重修慈林山法兴寺大殿佛像一堂”,此外还有“尊宿僧”师 徒五代共计二十七、八人的名单及画匠、塑匠人名 ,以及年号 “大明正德十四年”。这一资料由参与重塑工作的法兴寺讲解 员张宇飞提供 ,因为该木条已经被重新塑进修复的密迹金刚 体内 ,木条大小宽约 6 厘米、长约 60 厘米。从木条上的字迹 来看 ,“一堂”佛像 ,应是包括主佛台上的一铺七尊 包括释迦 牟尼、阿难、迦叶、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与两尊密迹金刚 以及 十二圆觉在内的整个圆觉殿的全部彩塑。作者:

  郭秋英 1963- ,女 ,山西省临汾市人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从事雕塑的教学与研究。

  耿剑 1957- ,女 ,河北省新集人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博士 ,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佛成佛的原理,就是《观经》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是心是佛,是心就作佛;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是心是人,是心就作人。什么是人?五戒十善是人,你在十法界里,那个心就变成人,就作人。是心是鬼,是心就作饿鬼。鬼是什么?贪心。人贪心重,我们都说他那个人鬼头鬼脑,这个心已经作鬼了,将来他到哪一道?饿鬼道去。如果这个心要有嗔恚,嫉妒嗔恚,是心是地狱,是心就作地狱。一切万法不离自心,佛给我们说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