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的佛教寺院


2014/9/8    热度:783   

  正定的佛教寺院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九楼四塔八大寺,并且拥有许多国宝级的文物古迹而著称,在正定城内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处。正定在历史上是北方一个重镇,历代封建王朝都认识到正定地理位置的重要,总是派遣得力的官员来驻守正定。历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各级封建官员为了维护一方平安,都是利用宗教作为治理国家和地方的手段和工具。正是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在正定得以很大的发展。

  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过三国、魏、西晋,佛教有了长足发展。东晋时期,西域僧人佛图澄跟随后赵(公元319~35.1年)皇帝石勒,参与军政。公元348年左右,佛教传入真定。接着,佛教随着历代官方的重视更加兴盛起来。人们常说,“唐修寺,宋修塔”,正定的佛教寺院很多,修建年代大部分也在这一时期。据考证,正定先后曾经建有佛教寺院一百余座。

  正定著名的八大寺都坐落在正定城内。

  一是隆兴寺,位于城内东门里街,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唐、宋时期续建,是建筑规制严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国家4A级旅游区,正定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介绍隆兴寺的资料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天宁寺,位于城内小十字街东路北,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建寺筑塔。原有大殿等建筑,现在寺院已经无存,只留有一个寺门,凌霄塔(俗名木塔)座落于寺内。

  三是开元寺,位于大十字街向南路西(原来的寺门在“官驿角”向西路北),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建。须弥塔(俗名砖塔)就座落于寺内西侧。寺内东侧有一座唐代钟楼,在钟楼南边安放着近年在府前街出土的全国最大的赑屃和残碑(据考证是五代·后晋时期为安重荣歌功颂德所立,天福七年—942年—安重荣兵败被杀,石碑被毁)。开元寺的正殿叫“法船殿”,神台上塑有法船一条,法船上塑着三尊佛像,该殿已不存。在寺门的前边,过去有一座武则天时代建的三门楼牌坊,早年已断裂散落,残石尚存。

  四是临济寺,位于历史文化街中段路东。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建在城东南(今小临济村、大临济村即原址),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寺僧义元圆寂,建塔葬之,寺院随之迁于城内现址。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近年来修建佛殿,扩大寺院,每天香烟缭绕,钟鼓齐鸣。澄灵塔(俗名青塔)座落于寺内。

  五是广惠寺,位于历史文化街南段路东,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寺院早已无存。近年来修建了围墙,多宝塔(俗名华塔)座落于寺内。

  六是崇因寺,位于北门里街路西,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现在的恒山东路恰好从崇因寺的院中间东西穿过。现在崇因寺原址只剩下最南面的琉璃照壁的石座(在恒山东路南边,镇州街路西,崇因寺最前边),剩下最北面的藏经楼了(在恒山东路北边,镇州街路西,教师进修学校院内。这是已不多见的明代的建筑。据记载,楼内曾贮藏皇帝所赐的佛经,新旧各一藏)。崇因寺的主殿“毗卢佛殿”,于1959年迁建到了隆兴寺内。

  还有两个寺院,就是洪济寺和舍利寺。这两个寺院原来是一个,清朝后期就殿宇颓废,中间断开,所以人们俗称“前寺”、“后寺”。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建寺,并建塔葬金牛禅师舍利,初名金牛寺。寺院早已不存,解放以后舍利塔尚在。寺院在正定城的西北角,大致相当于今国税局、文化局向北,一直到城墙。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居民区了。

  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了正定境内的许多寺院,但是,除了正定城内的八个寺院,正定县境内的乡村中的许多佛教寺院只是记载了名称和方位,寺院的具体位置和规模都没有记载清楚。如下。

  镇海寺,在北关,初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

  太平寺,在城北,有两个。其一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建,其二隋开皇年间(589~600年)建;

  龙冈寺,有两个。其一在城东,隋开皇年间(589~600年)建;其二在城南,元至正年间建;

  杨庄寺,在城北,隋开皇年间(589~600年)建,据考证,正名报国寺;

  兴隆寺,在城北,隋开皇年间(589~600年)建,应是在东平乐村;

  旃檀寺,在城北,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建;

  毗卢寺,在城西,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建,该寺在上京村(原属正定县,今属石家庄市),今该寺仍存,壁画精美;

  遍法寺,在城北,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建;

  祥光寺,在城北,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建;

  广福寺,在城东南,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建;

  佛新寺,在南关,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建;

  云村寺,在城东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建;

  弥陀寺,在城南,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建,明正统年间僧人撤空重修;

  福寿寺,在城西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年)建;

  圣寿寺,在城北,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建;

  永泰寺,在城北,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建;

  禅林寺,在城东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圣佛寺,在城东南,有两个,其一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其二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建,据考证,这个圣佛寺位于后太堡村(原属正定县,今属石家庄市),有明弘治元年重修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

  显佛寺,在城东,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建;

  观音寺,在城南,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

  白雀寺,在斜角头村,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现由善男信女筹资已重建;

  朝阳寺,在城西,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

  以下还有十个寺院,皆在城外村庄,光绪元年《正定县志》没有注明在哪个村庄,也没有注明建寺年代。有三圣寺、文殊寺、护圣寺、兴国寺、僧纪寺、大会寺、同庆寺、崇宁寺、三极寺、武图寺。

  旧寺见于碑记,但是无可考证的寺院有大历寺、华严寺、严福院、崇圣报恩寺、神霄玉清万寿宫。

  明万历五年《真定县志》卷四“寺观”条下,记载与以上不一致。有些寺院没有记载,大部分与以上相同。还有一些寺院在《光绪县志》内没有记载。如下。

  大悲寺,县城西南,唐建,明朝时已不存。据《佛祖统记》记载,该寺五代·后晋时被焚,周世宗(柴荣,五代·后周皇帝,在位时间954~959年)灭佛时,毁其铜像以铸钱;

  成业寺,县城西南,宋建;

  贾村寺,县城东北,宋建;

  兴善寺,县城东,元建;

  万寿寺,有两座,俱在县城西南,元建;

  平丘寺,县城西,元建;

  南牛寺,县城东北,元建;

  石同寺,县城南,元建;

  石佛寺,县城西南,元建;

  邵同寺,县城西,元建;

  崇兴寺,县城西,元建;

  铜庆寺,县城东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古城寺,有两座,俱在县城南,记载为明洪武建,据分析,这两座寺指的是县城南东古城的棘璧寺和定林寺,据明代、清代碑文记载,棘璧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定林寺建于魏;

  南村寺,县城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秦庄寺,县城西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刘村寺,县城东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塔底寺,县城西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西双寺,县城西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

  华严寺,县城东南,元建(疑在东杜庄);

  丰隆寺,县城西北,元建(疑在丰隆疃村);

  新安寺,县城东北,元建(疑在新安村)。

  按以上明万历《真定县志》和清光绪《正定县志》的记载,正定县境内,城内有佛寺八座,城外村庄有佛寺六十三座。计七十一座。

  民国二十年(1931年),正定县对当时佛教寺院有一个统计(1992年《正定县志》载),当时还有四十五个佛教寺、庵、堂、庙,均住有和尚或者尼姑,共有僧尼119人。根据这个统计,还有一些称为“寺”的共十一座。其余的还有五座,表列如下。

  永寿寺,在木庄村;

  崇庆寺,在南曲阳村;

  观音寺,在北二十里铺(疑为今拐角铺);

  同庆寺,在巧女村;

  三吉寺,在高平村。

  以上统计,佛寺计七十六座。

  1931年的统计中,还有那些不称为“寺”的庙、庵、堂,但都是佛教徒住持,如下。

  正定城内:北门里有观音堂、有苍岩庙(均住尼姑),府墙东街(今燕赵大街聚丰饭店至梅山商城段)有三角堂,马军营街(今属西南街)有白衣庵(住尼姑),馆驿街(今属西南街)有永寿庵(住尼姑),南仓东街(今属四合街)有裴昌庙;

  城外乡村:教场庄有关帝庙,朱河村有老母庙(住尼姑),西柏棠村有关帝庙,三角村有关帝庙,上曲阳村有观音堂,周家庄有观音堂,十里铺村有观音堂(住尼姑),三教堂村有观音堂,南石家庄有观音堂,大马村有三官庙,南村有三霄庙(住尼姑),吴家营村有普兰堂(住尼姑),小西丈村有地藏庵(住尼姑),大丰屯村有观音堂,韩通村有奶奶庙(住尼姑),留村有十五堂,赵村有玄帝庙,店上村有天齐庙,南化村有圣母庙,新城铺村有关圣庙。以上庙、堂、庵计二十六座。

  按以上统计,正定有记载的属于佛教的寺、院、庵、庙共计一百零二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人常常说“心有千千结”,这个结是什么?你的忧虑、忧愁、牵挂、烦恼。我们六道凡夫确实真的是心有千千结,这结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放不下。放下什么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