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沙寺”墓与佛教的传入


2014/9/8    热度:163   

  唐“长沙寺”墓与佛教的传入

  20世纪80年代末,宁化城关发现一座唐代古墓。该墓地处宁化城关西南部的金鸡山南侧、宁化县第六中学校园内。古墓为砖砌土坑墓,发现时墓体已残。墓底距地表2.8米,墓坑长3.45米,南面余有0.49米。墓用青砖交错砌成。砖分两种:一为长方形砖,或长29.5厘米、高9.5厘米,或长31.5厘米、高8厘米、宽15.5厘米;一为楔形砖,长30厘米,宽端厚7厘米、狭端厚5厘米,宽14.5厘米。墓室券顶、墓砖花纹计十四种,除莲花纹、钱纹外,尚有变形钱纹,或以钱纹为中心,两旁饰有宝塔形、树叶形等。有几何图案画像画像砖六块,画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另有两块为对合圆形莲花图案,砖上所印"唯大唐总章元年八月"和另一砖上所印"戊辰造、己已葬"相对应。还有一砖横头印有"长沙寺"字样。

  "总章"为唐高宗李治年号,总章元年为公元668年。该墓即为总章元年(668年)戊辰造砖,次年(669年)己已建墓。据(清)李世熊撰《宁化县志》载:"长沙寺",即"金山寺"(后已毁),又名南禅寺,位于城关东南金山之下。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海门人盛以进,由举人任宁化县令,因才识明敏,锄奸禁暴,雷厉风行,尤善弭盗,在任五年,夜无吠犬,吏畏民怀,后升任临清知州,宁化民众将南禅寺改为德政祠,奉祀盛以进。后奉文废祠,改名金山寺,寺中附祀盛以进塑像。崇祯二年(1629年)僧锄地得甓,镌"长沙寺"三字,始知金山寺原名南禅寺,最初名为"长沙寺"。赖道寄诗曰"长沙何代驻金禅,断碣犹存没野烟。秋日寒雕摩影寺,夕阳归鸟送僧船。出云石乞森如岛,倒壑松声韵似泉。闻说上方同姓字,大江孤涌一峰悬"。

  从唐代"长沙寺"墓出土文物可以说明:一、佛教早在宁化建县之前的隋末唐初就已传入宁化各地。据史料载:宁化招得里(现安远乡)灵峰隘的灵峰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其后又在招得里硝坊村(现安远乡肖坊村)建有西竹寺,当地民谣说:"先有灵峰(寺)、西竹(寺),后有宁化招得。"唐代"长沙寺"墓出土的墓砖上所印"总章元年"字样,可以进一步说明早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以前佛教就已传入宁化城关,随后建有长沙寺。二、客家先民巫罗俊于隋唐时期在黄连峒"筑堡卫众",组织群众开辟疆土,随着北方难民的入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相对繁荣,达到了"宜可授田定税"程度,为黄连建镇打下了基础。三、为日后在宁化进一步发现、发掘、鉴定古墓提供了实物印证。(余保云/编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佛这个法门,着重的是修定。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这是讲真实、稳当、踏实的功夫,我们不好高骛远,只求内心的平静。心静到极处,智慧就开了。念佛的功夫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功夫成片”,功夫打成一片了。你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是佛号有力量,把你的妄念伏住,不叫它起来,成了一片,到这种境界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