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融合第一寺——探访莲花山圣水寺
2014/9/8   热度:1919
三教融合第一寺——探访莲花山圣水寺 ■实习生肖月本报记者侯铁文/摄 莲花山圣水寺坐落在葫芦岛城区偏北30公里、兴城市区北偏西26公里处,地处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境内莲花山的南麓。 车蜿蜒行驶在开往杨家杖子开发区的葫六线上,座座大山在眼前掠过,总是提示着记者这是连山区的境地,就在这山丛中有一座山顶酷似盛开的莲花的大山叫莲花山。莲花山脚下那座古刹就是远近闻名的圣水寺了。 莲花山圣水寺布局规整,规模较大,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构造新颖,做工精细,既有东北风格,又有南方特点,以山景衬托古建筑,人造景与自然景相照应,具有浓厚的园林风格。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大和尚崇慧在莲花山落脚,修身养性化缘建庙,取名圣水寺。此后不断扩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三教合一圣水寺 据寺中工作人员介绍,圣水寺观存五座楼阁,正面是山门楼——天元宫,东西有钟、鼓二楼对峙,院中是碧云宫,钟楼西侧有明心楼。上述建筑皆系木结构,装饰精细,雄伟华丽。寺院的东西各有一院,西院十八间为硬山式殿房,东院又分上下两院,皆为平房,这些小型建筑造型美观,款式各异,做工精细,与大型建筑相映生辉,浑然天成。 正门内迎面是山门楼——天元宫。三层建筑独具特点,方城座上是方形大殿,殿中央一根粗大立柱,支撑三楼下顶,柱基是圆形石盘,上面雕刻阴阳鱼和八卦图,彰显了浓郁的道教色彩。最壮美的第三层是十二面楼阁,檐角高翘。楼盖正中装饰着圆形宝珠顶,上圆下方的构造,切合古代道教“天圆地方”之说。 天元宫左右是歇山式钟鼓二楼,楼座有过道,两边山墙各砌一个凹下的卦象,自东而西依次是乾、坤、离、坎。钟鼓楼之间是莲花池,玉石栏板上雕刻二十四孝图。在后面还有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的西配殿。为三教之一的儒家留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钟鼓楼西侧是明心楼,共两层,为正方形大式大木架歇山式重楼。四周带围廊,斗拱七彩装饰华丽。正脊中间塑一只报晓金鸡,形象生动逼真,明心是“清净圆满,明心见性”之意,是佛教修养要到达的境界。明心楼靠山根还有一座道观,原寺院道家仙人葬于此地,后经众居士化缘修建。 莲花池后的高大建筑为主体建筑,名曰碧云宫,一共四层建筑,雄伟华丽,艺术价值很高。塑有玉皇大帝、古代三皇五帝。四个角楼有四大天王。碧云宫设计独特,将城座、塔身、楼阁集于一身。斗拱排列密集,雕刻彩绘华丽,充分发挥了民间艺术的创造性。(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后山坡是一座院落,正面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东殿药师、西殿阿弥陀佛。诸多佛像都显出庄严辉煌,铁鼎香烟缭绕、钟磬叮当作响。山下的泉水边有神奇的“龙吐圣水”景观。 在圣水寺玲珑的屋檐下,容纳了中国儒、释、道三方的代表人物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这三方代表同处一隅,给古老的寺院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圣水寺的传说 为什么叫圣水寺呢?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吃水特别困难。当时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个巫婆,她对大家说:“你们只要心诚,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送到这里,我替你们送给神仙,就一定保证你们有水吃。”人们相信了巫婆的话,就争着抢着把自家最宝贵的东西送到巫婆那儿。有那么一天夜里,这老巫婆当真做起法来,四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大家居住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水潭,潭中的水又浑又苦。这还不算,人们吃了潭中水后,男的就变得好吃懒做,女的就变得不敬老、不疼人、整天净扯老婆舌。这一带每天都是鸡争鹅斗,一时也没有安静过。单说有一家母子俩,儿子特别孝顺母亲。他不愿让母亲吃这又浑又苦的潭水,每天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给母亲取干净的山泉。有一天这小伙子对母亲说:“娘啊,自从人们吃了这巫婆开的深潭水,都变得越来越坏了,我看这准是巫婆搞的鬼,一定要为民除了这巫婆……”娘俩正说着,就听外面一阵狂笑,老巫婆出现在他们面前,恶狠狠地说:“你要杀死我?哈哈!今天看谁杀谁?”说着就弄起法来,跳出两个小鬼把小伙子绑了起来,又在他身上捆了块大石头,然后就抬起来扔到深潭里。母亲眼看着儿子被害死,就挣扎着跟巫婆拼命。这巫婆伸出手指,一下就把母亲的眼睛抠瞎了。 落到潭里的小伙子被一个大蛤蟆救了出来。这大蛤蟆在这一带修行了几千年,自从老巫婆来了以后,大蛤蟆藏在草丛中,总想找机会除掉她。这一天,它听到小伙子要杀掉老巫婆,就想前来帮助。没曾想,小伙子反被巫婆用法术捉住,扔到了潭里。大蛤蟆悄悄救出他,还告诉他说:“你翻过九十九座山,淌过九十九条河,到南海找观音老母。只有观音老母才能制住这老巫婆!”小伙子听后头也不回地往南走了。他翻过九十九座山,淌过九十九条河,终于到了南海,找到了观音老母。他向观音老母哭诉了母亲和乡亲的苦难。观音老母坐在莲花上,带他来到他的家乡,正赶上老巫婆又在用妖法害人。观音老母见了,怒气冲冲站起身来,用手一指,那莲花正好落在巫婆头上。巫婆向上一看,见观音老母和那小伙子站在面前,吓得滚进了深潭之中。观音老母又用手一指莲花山,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响,这莲花山正好把深潭严严实实压在底下,眼见越变越大,最后变成了九朵莲花山。观音老母知道这一带百姓没有水吃,就用那个圣水瓶,往莲花山下轻轻一倒,莲花山下就出现了清如明镜的一眼泉。从那以后,人们吃这泉水,又变得善良、勤劳、诚实、正直了,家家又过上了幸福平静的日子。那个小伙子领着双目失明的母亲来到泉边,他用泉水给母亲洗了洗眼睛,母亲的眼睛一下子就睁开了。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老母的恩德,就在这里修了座庙,取名圣水寺。 民族文化内涵丰富 莲花山圣水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借山景衬托建筑,使山与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建筑造型、塑像分布、美术彩绘等都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兼具北方建筑庄严雄伟的风格和南方建筑纤巧别致的特点,堪称辽西地区古代建筑的佳作。室内的壁画形态逼真、线条流畅。门前的牌匾、楹联字体雄浑有力、神采飞扬。尤其是庙堂内的佛像,无论是泥塑还是汉白玉雕塑都是那样的精美,一个个栩栩如生、眉目传情,尤其是那尊千手千眼佛更引人注目,高3.47米,重1.5吨,堪称是镇庙之宝。瞻仰之中,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圣水寺由民管、民资、民建发展起来的。据两方碑文证实,创建时住过和尚,而长时期是由居士们料理,直到解放后。因而在建造设计上没受《营造法式》、《工程则例》的限制,在造型上尽力反映当时民众的信仰。圣水寺容纳儒释道三家,门额上就刻有“三教归一”的字样。 游古刹能观察到三教在寺院留下的余韵。圣水寺原有楹联,匾额总数不下几百,其中不乏水平高超的书法作品,饱含诗情画意的联句,文学价值很高。有一联写:水绕山环人间胜境,天造地设世外桃源。四辟青山一渠绿水,千重翠柏万朵红莲。笔法精湛,文采飞扬。在西跨院有一块建寺时立的石碑,年代久远,上面的文字剥落许多,残存的文字能让我们识出个中味道:盖闻,佛者觉也……然迷者多,觉者少。所以,有佛教以觉悟,法其沉悟,法其沉溺,复乎原始,皆佛教灵性之所在也……康熙伍拾玖年岁次玖月立。文人墨客的参与,提高了莲花山寺院的文化风格和知名度。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象药房里的药,你有什么病,他就下什么药。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习气毛病,能与自己相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