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石刻、丽江唐吐蕃石刻


2014/9/8    热度:298   

  丽江石刻、丽江唐吐蕃石刻

  丽江石刻,唐吐蕃碑丽江石刻。1992年在丽江古城西北石鼓镇属格子,发掘出唐吐蕃碑丽江石刻,碑质为层岩石,高206厘米,宽84厘米,厚8厘米。碑上部阴刻人物、动物等纹样,人物戴高冠,穿折叠裙,胸部造型突出,强调女性特征。碑两侧阴刻吉祥图案。碑中间刻有五行藏文。丽江石刻碑下部又刻有一组人物、马、龙等纹样。造型古朴,线条简练,富有生活情趣。碑经专家考释:藏文内容为:唐代中期(约779年),吐蕃王南征占领丽江、大理地区,地方土酋臣服,吐蕃赞普王授以金字告身。丽江石刻碑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恰与西藏大昭寺属同一历史时期文物。对于研究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研究当时唐王朝、南诏、吐蕃间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二、芝山摩崖。位于丽江白沙乡岩脚村西山崖壁,系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十二日,木氏土司三十八代孙木高题书。上刻其七律诗一首,宽40厘米,高33厘米,楷书阴刻丽江石刻,呈方形排列。

  诗为:“木氏渊源越汉来,先王百代祖为魁。金江不断流千古,雪岳尊崇接上台。官拜五朝扶圣主, 世居三间守规恢。扫苔梵墨分明见,七岁能文非等才。”诗后跋为:“嘉靖十三年龙集甲午三月十二日,三十八代孙应袭木高薰沐谨题”两行。另外同一地方,又刻一首木公七律“西园北畔石溪连”。规格形式相同,但系后人敷衍所为,且父子顺序倒置,历史年代亦舛误。

  此碑作者木高,字守真。世袭土司,实授三品文职,父子联名称:阿公阿目。

  三、大功大胜克捷记碣丽江石刻。立于丽江石鼓街北金沙江岸,《丽江光绪府志》载:“在城西七十里,相传武侯(诸葛亮)“所树,俯视金江,有卓立不群之慨。”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十年(1561)正、背两面分别刊刻丽江石刻《太平歌》、《西江月》、《右调醉太平》、《醉太平》、《破虏歌》词及《大功大胜克捷记》文于上。碣分身、座两部分,汉白玉质地。腹径宽170厘米,高250厘米,厚16厘米。呈鼓状,故俗称石鼓。丽江石刻楷书阴刻,为木高撰书。

  碣有碑亭,四脊钻尖顶。丽江石刻碑内容记载的是当时丽江民族间争战事件,对研究地方史有一定价值。

  四、玉柱擎天摩崖。峙于丽江城北玉龙村西二公里的玉龙雪山侧。高约三十米,气势壮观。上竖刻“玉柱擎天”四字榜书丽江石刻,骨力雄健,气宇轩昂。字为行楷阴刻。字径约80厘米见方。系清雍正二年(1724)“改土归流”后,第一任丽江知府流官杨秘题书。杨为汉军正黄旗人,任内兴学崇文,除苛劝农,对丽江各个方面,尤对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摩崖后有“雍正甲辰春丽郡守襄平杨秘题书”跋一行。

  五、丽江木氏历代宗谱碑。现收于丽江黑龙潭象山脚下碑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立。大理石质地,高165厘米,宽72厘米,厚15厘米。碑额篆刻“木氏历代宗谱”六字丽江石刻。起首有借汉文读音录写的丽江古纳西语诗句。正中楷书一行“玉龙山皇脚阳伯那木氏壹世祖秋阳正妻弥均习鼠唐初改为昆明属篙州高宗上元中为三甸总军管”。两边分列木氏祖先自秋阳始四十一代名字(父子联名),及正室名姓、官衔、政绩等。至二十一世木得,因明朱元璋赐姓木,始有木姓为姓。碑后款识为:“木氏四十代、四十一代孙木载阳、木斐同立。”此碑丽江石刻对研究丽江地区纳西族木氏土司及地方史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有慈悲心,远离无安众生心。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关怀、没有爱护的心,这就不是慈悲心,这个不能有。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自私自利,这更要远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