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曾“取经”柏林禅寺


2014/9/8    热度:457   

  唐僧曾“取经”柏林禅寺

  神话小说《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要说起他西行前曾亲赴赵州观音院"取经"一事,就鲜为人知了。

  赵州城内有一座寺院,名曰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那时称作观音院,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我国北方建造年代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刻于明代的《赵州柏林禅寺增修大慈殿记碑》载:"赵州柏林寺,畿内名刹也。创于汉末,历晋、隋、唐间,悉为观音院;两宋间为永安院;金、元间为柏林禅院;迨我朝遂更兹名……"历史上这里就是佛教文化兴盛,经学发达,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的道场,唐玄奘西行之前曾在这里谒见道深法师学习《成实论》。

  唐玄奘,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陈祎出身于儒学世家,父陈惠,"英杰有雅操,早通经术",隋时曾任江陵县令。玄奘有三位兄长,出家前的陈祎是个孝子,"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他自幼聪敏好学,性情温柔、待人诚恳。成年后"体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陈祎的二哥陈素是洛阳净士寺的高僧,法名长捷。幼时,玄奘经常到寺里随兄长听经学法,因敏悟过人,13岁时即被大理卿郑善果破格度其为僧,取法名玄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唐朝初建,战乱频仍,乱世中的佛教寺院已非清净之地。玄奘立志学佛不忍年华虚度,与二哥长捷先奔长安,继而转赴成都,广投名师,苦研经书。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年满21岁,在慧空寺受具足戒。风华正茂的玄奘思欲出川,他方游学,"乃与商人结侣,泛舟三峡,沿江而遁"。出川后先到荆州天皇寺开坛讲《大乘法》,半年后,又由荆州北游,遍谒高僧。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访慧休法师说法,听讲《杂心》、《摄论》。武德六年(623)玄奘慕名来到赵州观音院,谒见心仪已久的道深法师,学习《成实论》。

  《成实论》是佛教论典,由印度传至中土。赵州的道深法师便是精研《成实论》造诣很深的成实学派的领袖。《隋唐佛教史稿》是这样说的:"成实学派,天下式微,唯赵州独盛。"正因为如此,玄奘才千里迢迢亲赴赵州拜谒道深法师学习《成实论》。玄奘能在成实学派天下式微的情景下,专门赴赵州研习《成实论》,无疑体现了他致力于佛学研究,博采众长、求知若渴的精神。玄奘在赵州观音院学习《成实论》时间长达十个月,学成后,离开赵州,再入长安,此时玄奘声誉日隆,已经成为佛教界学养广博之秀。玄奘并没有满足,在遨游学海,饱读经书后,已经察觉到不少经文译的不准确,名师所说也相互矛盾,而且国内佛教派别又多,互相攻击,遂产生了到天竺拜取佛经原本的念头。唐太宗贞观三年(629),28岁的玄奘告别长安,毅然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艰难征程。

  传奇式人物唐玄奘到赵州"取经",佐证了古赵州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都是因为自己有毛病才发现别人毛病,在发现别人毛病的时候,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你认为自己正确,那正是你不正确的地方,因为你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已经有相了,你已经把有相认起来。认起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起心动念了,你那个忍辱力已经在破坏。所以说,我们修行千万千万不能对别人产生一点儿想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