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与琉璃塔


2014/9/8    热度:530   

  大报恩寺与琉璃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铁函被正式打开,其中所藏宝物究竟来自哪个时代让人颇费猜测。因为大报恩寺遗址上有过多座寺庙,仅地宫就有4个。本版特刊发南大历史学教授蒋赞初先生撰写的《大报恩寺与琉璃塔的历史渊源》一文,帮大家理清大报恩寺的来龙去脉(文中楷体部分为编辑所加)。

  近日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常误把长干寺和建初寺混为一谈。

  阿育王塔在东吴毁于孙琳执政时的灭佛之举。西晋灭吴后,僧人在原地重建佛寺称长干寺.东晋中期曾在此先后各造一塔,成为双塔,仍然叫阿育王塔。梁武帝重修佛塔时这里一度叫阿育王寺。而建初寺是吴赤乌十年(247),康僧会至吴都建业(南京)弘扬佛教时,孙权为之建塔立寺。其塔称建初寺塔。

  关于长干寺与建初寺的关系问题,在明代以前的记载中均是分别记述的。只是到了明初的洪武、永乐年间才将两寺混为一谈,详见明代天启七年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葛寅亮所撰的《金陵梵刹志》。由于此志流传较广,对后代的影响也较大。但据《南朝佛寺志》考证,建初寺应位于“花露岗之南”,寺前有孙吴时之“大市”故又称“大市寺”,刘宋时所建的凤凰台即在寺侧,故与长干寺无涉。

  1960年,镇江市甘露寺铁塔塔基内出土的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润州刺史李德裕所撰的“重瘞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石刻铭文”中明言:“上元县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粒,缘寺久已荒废,以长庆甲辰岁十一月甲子移至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长干旧制,造石塔,永护城镇,与此山俱”。如若长干寺与建初寺同为一寺,则断无移置之举。所以,将长干寺与建初寺混为一谈之说,随着“重瘞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石刻”的出土,也就不辨自明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外国人画笔下的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旧影

  A

  历史渊源

  C

  大报恩寺的最早渊源是阿育王塔。传说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得到了84000粒释迦牟尼真舍利,于是在天下建84000座塔,南京的阿育王塔是其中之一。这是真的吗?

  金陵大报恩寺与琉璃塔的最早渊源是三国早期的阿育王塔与两晋南朝的长干寺(梁陈时的阿育王寺),这在史籍中有明确记载。最早的正史记载,见于《南史·扶南国传》。但关于阿育王塔有荒诞之说,传为周敬王时古印度阿育王所造的八万四千座塔之一。后经清代学者孙文川、陈作霖所著《南朝佛寺志》考证,认为“是说诞不足信,或是汉末笮融所造,遗留于此”,笔者同意此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笮融为丹阳郡秣陵县(今南京)人,于汉献帝年间投奔其同郡丹阳县人徐州刺史陶谦,“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根据《后汉书·陶谦传》记载,他用三郡漕运所得大造佛塔寺院——“遂断三郡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似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及曹操击谦,徐方不安,融乃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杀(广陵太守赵)昱,放兵大掠,因以过江。”《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所载笮融事迹略同,唯加有“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所以,笮融在历史记载中虽然被记成是一个残暴成性的官吏,却是当时在徐淮至长江下游一带传播佛教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所招致的佛教信徒,很可能包括其故乡丹阳郡内的民众。

  又据《江表传》,笮融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率众过江后,屯兵于秣陵县南,与守城的将领薛礼依扬州刺史刘繇为盟主,兴平二年时曾与孙策交战,而且孙策“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返牛渚营”,说明双方未分胜负。后来,笮融虽然“南奔豫章,杀郡守朱皓,入据其城。后为扬州刺史刘繇所破,走入山中,为人所杀”(见《后汉书·陶谦传》),但他在汉献帝兴平年间或稍早时间,于其故乡秣陵建造佛塔应是十分可能的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狮子琉璃构件

  飞羊琉璃构件

  ■蒋赞初

  大报恩寺遗址地宫的发掘充满曲折,大多数南京人由此才知道大报恩寺遗址原来有过4个地宫。即最早的阿育王塔地宫、梁武帝复建寺庙(长干寺)时所建两座塔的两个地宫,以及明成祖朱棣建的大报恩寺塔的地宫。从阿育王塔、长干寺到大报恩寺,这块土地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在阿育王塔原址重建的长干寺后来被废弃。关于长干寺的废弃时间与宋代天禧寺在其旧址上重建的的问题,元代《至正金陵新志》的“天禧寺”条中,引用了宋代文人苏颂的《长干寺诗注》云:“至南唐时,废寺为营庐”。因而有些论述亦依此说。如今已有上述唐代长庆四年的石刻铭文明言“缘寺久已荒废”,则长干寺的废弃至迟可定为中唐时期。

  至于宋代的天禧寺在长干寺旧址上的重建,据宋代李之仪所撰的《天禧寺新建法堂记》云:“天禧寺者,乃长干道场葬释迦真身舍利。祥符中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至天圣中,又赐今额”。“祥符”为宋真宗的年号,“天圣”为宋仁宗的年号。由于宋仁宗赵祯在当皇子时曾受封为昇王,兼任江宁府尹,因而天禧寺于宋真宗和仁宗之际在长干寺旧址上的重建,当与宋仁宗曾受封为昇王并兼任江宁府尹密切相关。

  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天禧寺及舍利塔作为大报恩寺及琉璃塔的基础?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相当重视天禧寺,他耗费黄金二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寺塔。而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亦曾为之刻经。故明成祖为天禧寺“充广殿宇,重作浮图,比之于旧,工力万倍……”(见永乐十一年《重修报恩寺敕》),也可能带有超越建文帝,直接继承明太祖崇佛之举的意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外,在天禧寺弘扬寺宇,“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见永乐二十二年撰《御制大报恩寺碑》,即今左碑,已于早年被毁,仅存龟跌。),可以在表面上“报皇考(指明太祖)皇妣(指马皇后)罔极之恩”(见永乐十一年《重修报恩寺敕》)。

  基于以上因素,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将天禧寺改称为大报恩寺,又在永乐二十二年的《御制大报恩寺碑》中予以重申。

  东汉末年 笮融建造阿育王塔。

  东吴 阿育王塔毁于孙琳执政时的灭佛之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西晋 僧人在原地重建佛寺称长干寺。

  东晋中期 在此先后各造一塔,成为双塔,仍叫阿育王塔。

  梁武帝时 重修佛塔,这里一度叫阿育王寺。

  唐 长干寺被废弃。唐长庆年间润州刺史李德裕从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中得到二十一粒舍利,分十一粒置镇江甘露寺,其余移至建初寺。

  宋 真宗时在长干寺原址重建寺、塔。宋仁宗时改名为天禧寺。

  明 朱元璋重修天禧寺,但在永乐六年(1408年)寺塔毁于火。明成祖朱棣又在原址大规模重建寺、塔,这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大报恩寺及琉璃塔。

  大报恩寺的沿革

  来源: 南京日报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正助双修:正修是念佛。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拉杂事情,你的心不清净,这对你的伤害太大太大了,为什么?你不能往生。怎么样得清净心?放下!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过是他的,他有他的业报,佛菩萨都管不了,我们哪能管得了?这个道理你要参透,你这一生才真正能得到佛法利益。而且事情管多了,没有不堕地狱,你没有智慧,你把事情管错了。管对了是你的功德,管错了是你的罪过。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