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佛教历史起源


2014/9/8    热度:410   

  当涂县佛教历史起源

  佛教何时传入当涂县无确考。唐宋至清代,当涂县佛教盛行。鼎盛时有庙宇200多座,僧尼近千人。后来历经战乱,民国初年又废庙兴学,毁像逐僧,佛教大为衰落。清乾隆年间,佛教场所尚有36寺、21院、75庵。较为有名的庙宇有化城寺、兴国禅寺、五禅寺、万寿寺、广济寺、广福寺等。其中于三国吴赤乌年间所建的的化城寺年代最早,也最为著名,是当时康里国僧所建的三处选佛场之一(另两处为秣稜的长干寺和海盐的金粟寺)。

  抗日战争前,有县佛教协会。民国33年(1944)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当涂分会,会址在万寿寺,有会员100多人,此时尚有寺院50多所。1956年成立县佛教委员会,选出会长1人,委员9人。

  1957年,全县尚有僧尼120人,其中僧90人,尼3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城关祖庙外,庙宇全被拆毁或占用,僧尼被遣散,未散去的7名年迈僧尼下放生产队劳动,佛教活动停止。

  1982年,下放农村的僧尼收回,佛教房产一律退还,佛教活动恢复。1989年,全县有大悲庵、碧云庵、白云寺、云雾寺林等21座庙宇,僧尼50人。

  来源:当涂县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总得要觉悟,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死,所以学佛绝不忌讳“死”这个字。尤其是印祖,他老人家教人,应该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我就要死了”。为什么印祖这样教人?教人提高警觉心,教我们要认真努力修行。人生自古谁无死?夭折跟长寿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桩事情我们总要看淡,不要恐惧,对于生没有贪恋,对于死没有忧惧,这样的人有条件学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