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余料建成妙峰山古刹摩诃庵
2014/9/8   热度:203
宫余料建成妙峰山古刹摩诃庵 据法制晚报报道:妙峰山下,一杯茶就是彼岸碑版石经,石灰土掩过劫难。 明朝大太监建起摩诃庵 明清大太监多有出资兴建寺院、道观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在生前积德行善,表明自己的慈悲心肠,又可超度、忏悔身为“六根不全”之人的罪孽。同时还可以为出宫之后寻找栖身之所和安度晚年做下准备。有的死后埋入寺中,便可让僧侣们世世代代为他烧香,延续香火。 京西海淀八里庄慈寿塔东八里庄小学,原址是摩诃庵,由明嘉靖年间太监赵政集资所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动工,次年完工。赵政曾任钦命提督五军三千营军务司设监太监,乾清宫管事司设监太监,他死后就葬于庵中。 一绝:碉楼 摩诃庵坐北朝南,占地约30亩,规模虽不大,但建筑却十分精美,据说所用砖木皆为修建故宫的余料。中轴线上有二进院落并有东跨院及西院禅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山门殿、大雄宝殿、后殿、东西配殿及配房,最后是赵政的墓地。 庵的四隅都筑有碉楼,这种布局在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为摩诃庵一绝。登上碉楼,近可观堤林塔影,远可见西山苍翠,是登高赏景的绝佳位置。 二绝:团龙藻井 进入山门,苍松古柏遮天蔽日。古朴典雅的幡杆石座与光洁的上马石分列两旁。东西为两座亭形阁楼和钟楼与鼓楼。山门殿内供奉的是哼哈二将,造型威猛,栩栩如生。穿过山门殿便是大雄宝殿,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殿前月台两侧有两座明碑,碑中记述了摩诃庵的历史变迁。大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正中供奉重达数吨的铜制弥勒佛像,袒胸露乳,笑容可掬。两旁分列木制十八罗汉像,形态逼真,雕工精湛。殿内四角附有角柱,四壁绘有讲述佛经故事的壁画,这些壁画虽历经沧桑,颜色衰褪,但人物造型却极为生动,展示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水平,是不可多得得艺术珍品。大殿顶部中心有大型团龙藻井,雕龙盘曲,龙头下探,龙口衔灯,为一般寺庵所无,可称摩诃庵二绝。 三绝:碑版石经 庵内东跨院有金刚殿,面阔3间,殿中东西两壁皆用汉白玉筑成,上面镌刻有明人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摩诃庵中的石经就属于碑版石经,即刻于碑版,镶嵌在寺院墙壁或贮藏在山洞中的石经。这些石刻共计61方,十分珍贵,是摩诃庵的第三绝。 据考证,金刚经的集篆始于五代时期,共十八体篆书。到宋朝时增加扩充到三十二体,每章一体篆书。但集篆的原本后来失散了,到明万历年间被黄梅人汪可受觅得,并与其门生将这本集篆经过临摹刻版付印。庶吉士雷城、陈万言,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房壮丽等人,又依据这一木刻版三十二体集篆金刚经为原本,书写了释文附在其后,由摩诃庵高僧将经文镶嵌于金刚殿的墙壁之内。“文化大革命”时期,这60余方珍贵的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也成为“破四旧”的对象,红卫兵曾一度闯入作为学校教室的金刚殿,要彻底砸毁石经。幸亏当时的老师们急中生智,提出砸经也会连带破坏教室,不如用石灰把嵌在墙壁内的石经掩住,既可以破“旧”,又可以保护教室。最后造反派们认同了这个提议,珍贵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摩诃庵朝山茶水站 庵西偏院,清幽恬静,禅舍精致。清代名儒文贞公、文靖公早年曾在此隐居读书。后来出仕做官后还经常到此追怀当年寒窗苦读状况,留下许多名文佳句。其后人曾出资修缮庭社,并在院壁留下石刻,记录此事。现今房舍尚存,且有碑记可读。 转过正殿便到了后院,这里是太监赵政的墓地。原设有石塔、石瓶、石香炉等供器。建国后摩诃庵作为小学的校舍,赵政墓地所在的后院充作操场,宝项、供器之类都被清除殆尽,荡然无存。 摩诃庵,宏敞净洁,内藏宝典经文,明清两代多有文人墨客到此游玩,观景赏花吟诗对咏。摩诃庵还有千余株杏树吸引游人。当年人们每到春季去妙峰山朝山,八里一歇,这里便成了香客休息的“茶水站”。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陀的教训: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救度一切众生,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佛把他自己甚深业力转变为菩提,转变为功德。我们如果没有自己,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教,献给一切众生,这就是转业力为愿力,即佛家讲的“乘愿再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