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志》佛教
2014/9/8   热度:2108
《长乐市志》佛教 第一节 传 播 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衣冠士族入闽”,佛教渐始传入长乐。南北朝时期,由于梁武帝萧衍大力提倡佛教,长乐仅梁一代,就建有灵芝寺、灵源寺、灵隐寺、竹林寺、县山寺、皇恩寺、法涧寺、龙泉寺、方山寺、光岩寺、兴国寺、长者寺。龙泉寺则为八闽大丛林之一,肇建于梁承圣三年(554),唐长乐沙径(沙京)人百丈大师怀海曾落发此寺,倡导“农禅并重”宗风,创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警训。 唐五代时期,长乐佛教大兴,龙象辈出,慧灯不断。据宋《三山志》、明《八闽通志》、清《福建通志》与民国《长乐县志》记载,长乐唐代建有文殊寺、天王寺、灵峰寺、崇圣寺、岐山寺、国德寺、广明寺、乾巫寺、宝林寺等46座,五代时期建有西禅寺、净林院、光岩寺、新安院、秀峰院、幽林院、广顺院、瑞峰院等26座,并涌现出天王寺的不空三藏、文殊寺的伏虎禅师、灵峰寺的如卓法师、竹林寺的法照法师等一批高僧。天王寺规模宏大,最兴旺时期僧众千余人。宋代民族英雄李纲曾在寺旁留下珍贵题刻,历代名人吟题甚多。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赐“文殊寺”匾额一面。长乐女子陈金凤则嫁与王审知儿子王延钧为皇后,进一步促进长乐佛教的兴盛。 宋代长乐大力兴修水利,发展水陆交通,经济得到新的发展,人口明显增加,促进寺院建设,建有圆觉寺、文京寺、资寿寺、金山寺、真元寺、德成岩禅寺、碧泉寺、晦翁岩禅寺、屏山寺、云顶寺、古灵寺、灵洞寺、朝元寺、营前大士殿、东渡大士殿等46座。其中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的圆觉寺,朱熹曾来此造访礼佛,题写“大雄宝殿”匾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的文京寺,是当时高僧名士谈经讲学之处。宋代大学士郑丙开创的屏山寺,极具儒雅之风。 元代,长乐的佛教活动渐趋衰落,唐五代时期兴建的寺院26座均破废。整个元代,只建1座佛塔寺。 明代,长乐佛教开始复兴,建有灵泉寺、文水寺、水月寺、普陀寺、初有庵、西兴寺、梅峰寺、宝贤寺、潮应寺、荣菊庵、青山寺、龙兴寺、锦鲤寺、狮岩寺、青云寺、凤翔堂、中境灵谷寺、鳌峰岩禅寺等28座。郑和七次下西洋,在长乐太平港候风,他既崇佛又尊道,尤其是郑和船队中的船员水手绝大部分是长乐人,从而促进佛教的发展。 云门寺历代失修,破损不堪。郑和于永乐十年(1412),予以重建,有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处等15处胜景。郑和船队人员驻扎城关,于永乐十一年同寺僧一起重修南山寺。永乐十三年三月十一日,郑和发心印造《大藏尊经》,奉施喜舍南山三峰塔寺流通供奉。 清代,佛教活动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初到同治年间建有法雨寺、潭谷寺、云龙寺、银峰寺、梅花观音堂、广聚堂、般若堂、仙竹寺、太华寺、广义堂、致一堂、凤井庵、唐兴寺、弥陀寺、善仁堂、准堤堂、广积堂等45座寺院、庵堂。银峰寺系住山比丘结茅养母之处,他锄月耕耘,为人称颂。由家庭堂发展而成的唐兴寺,由原来的道观玄帝庙改为佛道双修、神佛共奉,建于道光年间的胪峰寺,都具有地方特色。 民国期间,社会经济不振,农村破产,尤其八年抗战期间,长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寺院被毁,僧侣星散逃难,寺院无人管理,破败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政策得到贯彻,民间信仰得到尊重。但在“大跃进”时期,多数寺院庵堂被改作他用,有的僧侣还俗,佛事活动停顿。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建筑物和文物都受到严重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被破坏的古老寺院开始逐步恢复。1994年,全市寺院庵堂62座(恢复或重建54座,新建8座),僧众90人,尼姑60人,居士4500人。 第二节 主要寺院 龙泉寺 八闽大丛林龙泉寺位于长乐沙京之莲花山麓,据碑记:寺肇自南北朝梁承圣三年(554),原名西山寺。唐百丈禅师落发于此,道成,建法堂、立石柱,传说有二龙戏寺井中,唐懿宗时赐名龙泉禅寺。初创时,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堂等,香火极盛。五代后晋天福,普明禅师扩拓寺基。宋淳化间潘宗(博士)与族人建蟠龙池、戏龙亭,寺院兴旺逾前。元朝至明初,寺院荒芜,及明天顺,沦为兵舍。明万历四年(1576)老僧叶宝丰与叶运丞(明海)又倡修寺院。清顺治二年(1645),首创日本黄檗宗的隐元禅师来寺住持,寺又重光。后遭兵燹,寺遭毁圮。乾隆间先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僧众二三百人,并修《龙泉寺志》。有寺田600亩,寺山百亩。民国,寺复式微。抗日战争时期,长乐两度沦陷,僧散寺虚。光复后,乃延海济法师继主,因战事频仍,生灵涂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一度沦为畜牧场。后来雪峰崇圣寺瑞淼师见祖庭荒废,率徒来寺兴复,不久瑞淼师入寂,广禅继志戮力,历经20年,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兴修堂宇,渐复旧观。在西山寺旧址建大悲殿,新塑观音像,高3.2米,扩建放生池,使西山旧址与新寺连成一片,雄伟壮观。 千年古刹,虽屡经兴废,尚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列县级文物保护。如大殿的16根大石柱,每根高6米,重约4.5吨,系百丈祖师遗物,石柱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龙井至今犹存,露松桥和金盆顶山通道是百丈禅师留下的遗迹。大殿后面,还有“出米佛”一尊。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日流出食米,足够住众食用,因有人希图多出,凿大其脐,自是不再出米。还就西山寺旧址改建山门,续建玉佛殿、法堂、钟鼓楼、禅堂和百丈纪念堂等,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 1994年,由释广禅住持,长乐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华清兼监院,和尚36人,居士600人。 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航城镇洋屿村鹤山上。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云门寺禅宗是中国佛教南宗五大禅宗之一,高僧大慧宗杲禅师在鹤岗上筑室修持,为纠集云门法系,故把禅寺定名为“云门寺”。禅寺规模宏伟,僧众颇多,著称左江第一。宋乾道间(1165~1173)孝宗题“石门”。宋宰相郑昭先的父亲曾在鹤岗山腰地开辟园林、建亭榭,宋嘉定间(1208~1224)扩建寺宇。 明永乐间(1403~1423)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驻泊太平港时,常登云门山观览,并捐俸修葺云门寺、重塑佛像。后经清咸丰元年(1815)重修。尚存清代青铜钟一口。 1978年,雪峰瑞淼禅师之女弟子广学、广妙、广证、广端等20人来云门寺复修。建筑物尚保留明代建筑艺术风格,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昌阁、客堂、亭阁等建筑物,寺院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前有院庭,左右有钟鼓楼,寺宇雄伟壮观。 云门寺风景秀丽,有普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岩、仙掌岩、五色泉、石琴屿、双鱼屿、楞家室、吸江亭、临江台15处胜景。 兴国寺 航城镇泮野村般若寺,南北朝陈太建五年(573)始建,后圮。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寺院,赐额“兴国寺”。立石碑载有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寺僧在象界建造水井饮用,井环是花岗石琢制,保存完好。井环周边刻字“太平兴国院僧在象垒造甲寅岁记”,里人林加用等舍田地供寺香火(见重建兴国寺碑刻)。兴国寺和营前的文殊寺、玉田的乾巫寺是同宗的。兴国寺代出高僧,著名的有肉身坐化于乾巫寺的春松法师,就是出家于兴国寺。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士殿、藏经楼、文昌阁等建筑物,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景点有平地尖峰和泮野水两头涨。明代,闽侯县尚干乡名宦林大茂曾在此读书;清代学者陈应驹曾在此开堂授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德芳法师为住持。1994年由泮野人陈凤英住持,信徒200多人。 天王寺 天王寺位于市区西北,金鸡山与东坑里之间,首石山南坡,《长乐县志》载:始建于唐大中七年(853),里人林舒舍宅为寺。 宋宰相李纲曾到天王寺谒拜、游览。天王寺溪旁巨岩上有李纲题刻“荔枝冈”,列县级文物保护。 元代几十年没有修葺,寺院颓坏,僧众稀少。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阮山寺并入天王寺。成化年间(1470~1480),唐大中十四年(896)建的新成寺也并入天王寺。僧众增多,佛事活动活跃,对外很有影响。隆庆四年(1570)重建经堂、小轩二堂。明崇祯十三年(1640)募义伯王廷、清顺治六年(1649)僧道机法师住寺亦共同修建天王寺。顺治十四年兴建大殿,十六年重建法堂(从出土石槽刻字中分析),时龙泉寺遭兵燹,部分僧侣遁至天王寺。乾隆二十四年(1759)邑绅柯琼重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邑人陈声琚、郑向奎倡修,天王寺最兴旺时期有僧众千人,寺庙方圆近百亩。 道光二十八年至民国38年(1848~1949)少有复修,寺庙颓倾,逐座倒塌,佛像无不面目全非,又经“文化大革命”,寺庙几乎圮废,僧众离走。 1993年冬,释复彻率僧众20多人筹资30多万元重建天王寺,得到岐后村乐寿园理事会通力合作,筹资130多万元,修建完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阁、地藏殿、静法念佛堂、钟鼓楼、伽兰殿、西扳阁、长生祠、斋堂等设施,占地面积40多亩,逐步形成园林式寺院。 同年筹集15万元用于医疗卫生及慈善事业,开设门诊所对外开放,对鳏寡孤独困难户给予救济、免费治疗。 景点有烟萝亭、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辱观音、阿么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兹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其中多为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仰的观音形象,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杨柳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等。1986年经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天王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由释本法(复彻)师住持,教职人员10人,教徒人员350人,工作人员10人。 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营前镇东屿村大象山麓。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书“文殊寺”匾额。元代兵祸寺毁,仅存宋政和四年(1114)石槽。后有僧筑茅舍于此修行。清初(1644)福建布政司李学兰重新修建。从此大兴土木。康熙间(1622~1722)禅寺建筑规模雄伟,寺院面貌更新。大殿前悬挂康熙五十四年铸造的铁钟“太平钟”,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销毁。清太子太师陈宝琛祖父陈若霖官居刑部尚书,少年时在文殊寺攻书砺志。“大雄宝殿”为陈宝琛书写。寺后廊竖立康熙五十三年石碑,载有文殊寺的历史,民国17年(1928)重修。“文化大革命”时期,佛像捣毁。“文化大革命”后,东屿、黄石两村群众集资修建。 寺前有海会塔,山麓有伏虎禅师坛,寺天井中有一古井,井水终年不涸,清澈甘冽。殿前埕宽敞。 抗日战争时期,文殊寺有寺僧5人,住持为广隆禅师。中共地下党员刘润世、陈亨源组织长乐抗日游击队在大象山一带活动,驻扎在文殊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负责人林元熙、苏林参等组织游击队活动,常驻在文殊寺里有四五十人。广隆禅师和弟子慈山经常资助,为游击队送情报。有一次被人告密,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文殊寺,游击队早已转移,但广隆、慈山遭受国民党兵绑吊毒打。1994年,由慈山禅师住持,僧众8人。 竹田岩西兴寺 西兴寺在古槐镇竹田村天马山麓。明万历(1573~1620)创建。清康熙间(1662~1772)修。寺西有乾隆间(1736~1808)建的文昌阁。“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佛像损坏。80年代初,村民集资修建恢复原貌,新塑佛像。现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文昌宫、西归祠、钟鼓楼、仰山亭、圆通宝殿等建筑物。 西兴寺与叠翠岩相连,路径盘通,寺后有莲花峰、沙鱼岩、通融洞、罗汉台、寒水池、一线天、佛靴、仙桃、象鼻等胜景10余处,观音亭放眼,劲松翠竹绕寺,叠翠岩天然美景,海天田畴尽收眼底,游客纷至沓来。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由释悟东住持,僧3人,信士200人。 长乐寺院分布简表 表37-1 南北朝时期
名 称 始建年代 坐 落 附 注 灵芝寺 南齐永泰元年(498) 已废 灵源寺 梁大通二年(528) 七都 已废 灵隐寺 梁大通二年(528) 逍遥里九都(青桥岭顶) 已废 县山寺 梁大冈五年(539) 县治后山(今后垅山) 已废 竹林寺 梁太清元年(547) 敦素里十二都(今高楼) 尚存 皇恩寺 梁太清元年(547) 方乐里二十三都(今金峰) 尚存 龙泉寺 梁承圣三年(554) 十都(今沙京) 尚存 法涧寺 梁太清元年(547) 十二都 已废 方山寺 陈天喜元年(560) 光俗里 已废 光严寺 陈太建元年(569) 十三都(今鹤上) 1998年重建 兴国寺 陈太建五年(573) 十都 已废 长者寺 陈太建间(558~559) 大宏里(岭南村) 1989年修,尚存
唐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国德寺 |
唐景龙三年(709) |
光俗里(今筹东) |
1988年移迁重建 |
光泽寺(院) |
唐天宝二年(743) |
崇贤里十三都 |
已废 |
建林寺 |
唐永太元年(765) |
廉风里十一都(今青山) |
1998年重修 |
文殊寺 |
唐大中元年(847) |
高祥里(今东屿村) |
尚存 |
泗明寺 |
唐大中六年(852) |
永胜里十三都(鹤上) |
已废 |
天王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宾贤里县(今西关岐后) |
尚存 |
灵光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十都(福湖村) |
已废 |
灵峰寺 |
唐大中七年(853) |
十九都(江田村) |
已废 |
福圣院 |
唐大中十二年(852) |
钦仁里 |
已废 |
龙泉院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十一都 |
已废 |
五云寺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新成寺 |
唐大中十三年(859) |
崇化里十八都 |
已废 |
福兴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崇邱里二都 |
尚存 |
碁山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新开里二十四都 |
尚存 |
北崇信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大宏里(今溪上村) |
1994年重建 |
灵泉寺 |
唐咸通二年(861) |
光俗里(今长限) |
尚存 |
观音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宾贤里(今东关) |
尚存 |
南观音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灵洞寺 |
唐咸通四年(863) |
至德里(今洞头) |
尚存 |
金沙尼寺(院) |
唐咸通四年(863) |
建兴里十一都 |
已废 |
双峰院 |
唐咸通五年(864) |
方安里鳌峰之阳 |
已废 |
清凉院 |
唐咸通五年(864) |
光俗里(霞洲村) |
尚存 |
当阳寺 |
唐咸通六年(865)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清凉寺 |
唐咸通五年(864) |
至德里 |
已废 |
开化寺 |
唐咸通七年(866) |
绍惠里 |
已废 |
大悲寺 |
唐咸通七年(866) |
绍惠里 |
已废 |
南崇信寺 |
唐咸通八年(867) |
崇邱里二都 |
已废 |
禅林尼寺 |
唐咸通八年(867) |
仁义里十三都 |
已废 |
灵鹫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灵光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海滨里十八都 |
已废 |
灵山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改建 |
北灵山寺 |
唐咸通九年(868)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龙宫寺 |
唐乾符三年(876) |
絃歌里十五都 |
已废 |
灵握寺 |
唐广明元年(880) |
崇平里四都 |
已废 |
南椟林寺 |
唐中初元年(881)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阮山寺 |
唐中和二年(882)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广明寺 |
唐光启二年(886) |
至德里(今马头) |
尚存 |
光启院 |
唐光启二年(886) |
至德里 |
已废 |
祥云寺 |
唐光化二年(889) |
方炎里五都 |
已废 |
兴国院 |
唐火顺二年(891) |
十一都 |
已废 |
南阳院 |
唐景福元年(892)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岩泉报恩寺 |
唐天复二年(902)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1997年重建 |
南福兴院 |
唐天祐二年(905) |
灵石里(八都) |
已废 |
福安院 |
唐天祐二年(892) |
廉风里(十一都) |
已废 |
灵瑞寺 |
唐天祐二年(905) |
方安里二十三都 |
已废 |
白龙院 |
唐时置(618~907) |
十三都(鹤上后山) |
已废 |
乾巫寺 |
唐时置(618~907) |
钦仁里(玉田) |
尚存 |
五代十国时期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西峰寺 |
梁开平二年(908) |
昆由里竹田村 |
已废 |
东林院 |
梁开平二年(908) |
光俗里 |
已废 |
西禅寺 |
梁开平二年(908) |
高详里山田 |
尚存 |
净林寺院 |
后梁乾化二年(912) |
崇邱里(三都) |
已废 |
新安寺 |
后唐冈光元年(924) |
信德里(三都) |
已废 |
香岩院 |
天成元年(926) |
江左里 |
已废 |
观音院 |
天成二年(927) |
至德里 |
已废 |
福安院 |
天成四年(929) |
廉风里(青山下)十一都 |
已废 |
秀峰院 |
长兴二年(931) |
嵩平里(四都) |
已废 |
资福院 |
后唐清泰二年(935)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小门院 |
后唐天福二年(937) |
崇邱里 |
已废 |
妻林尼院 |
后唐晋天福二年(937) |
招贤里(十三都) |
已废 |
南崇福寺 |
后晋天福二年(937)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幽林院 |
后晋天福二年(937) |
崇邱里(二都) |
已废 |
宝藏院 |
后晋天福三年(938)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东巷寺 |
后晋天福四年(939)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释迦院 |
后晋天福四年(939) |
钦仁里 |
已废 |
甘泉院 |
后晋天福九年(944) |
宾贤里县治东 |
已废 |
北崇信寺 |
后晋天复十年(945)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西崇福寺 |
后汉乾祐元年(948) |
崇邱里 |
已废 |
沙峰院 |
后汉乾祐二年(949) |
方安里二十三都 |
已废 |
广顺院 |
后周广顺元年(951) |
絃歌里十四都 |
已废 |
瑞峰院 |
后周广顺二年(952)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银峰寺 |
五代(907~960) |
高详里下洋 |
尚存 |
三峰院 |
后乾祐元年(948) |
县治东隅(一作崇邱里) |
已废 |
大泽寺 |
五代(907~960) |
十都 |
已废 |
宋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地藏寺 |
建隆元年(960) |
永胜里十三都 |
已废 |
鸿庆寺 |
建隆元年(960) |
崇仁里十七都 |
尚存 |
屏山寺 |
宋初(960~976年) |
江左里(猴屿) |
尚存 |
龙兴寺 |
初宋(960~976) |
廉风里十一都(屿头村) |
已废 |
瀛洲寺 |
乾德二年(964) |
光俗里(今营前) |
已废 |
宝林院 |
乾德二年(964) |
钦仁里(大溪山) |
尚存 |
南山塔院 |
开宝元年(968) |
县治西南 |
已废 |
普照院 |
开宝元年(968) |
县治西南 |
已废 |
灵源院 |
开宝二年(969)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永寿尼院 |
开宝三年(970) |
昆由里六都 |
已废 |
灵山塔院 |
开宝三年(970) |
崇邱里(三都) |
已废 |
应瑞院 |
开宝八年(975) |
绍惠里 |
已废 |
极乐院 |
太平兴国元年(976) |
同荣里八都 |
已废 |
资寿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逍遥里九都北山 |
尚存 |
泗洲院 |
太平兴国元年(976)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华藏院 |
开宝九年(976) |
崇仁里(十七都) |
已废 |
南甘泉院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灵石里(八都) |
已废 |
北观音院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絃歌里(十四都) |
已废 |
宝林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太平兴国寺 |
太平兴国二年(977) |
光俗里(今泮野) |
尚存 |
东庵院 |
太平兴国四年(979)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乾元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泉元里五都 |
已废 |
保福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泉元里五都 |
尚存 |
广济院 |
太平兴国七年(982) |
钦仁里 |
已废 |
灵台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千零里(二十都) |
已废 |
越峰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敦化里二十一都 |
已废 |
资圣院 |
太平兴国八年(983) |
宾贤里(今下橹后山) |
已废 |
龟石泗州寺 |
太平兴国九年(984) |
清平里十都 |
已废 |
报恩院 |
太平兴国九年(984) |
和风里十七都 |
已废 |
中峰院 |
瑞拱初年(988) |
嵩平里四都 |
已废 |
报先院 |
瑞拱二年(989) |
同荣里七都 |
已废 |
延祥寺 |
淳化二年(991) |
二都前澳 |
已废 |
大溪新置寺 |
淳化二年(991) |
十九都良田里 |
已废 |
福顶院 |
庆历八年(1048) |
至德里 |
已废 |
真元寺 |
至和元年(1054) |
十六里都兰田村 |
尚存 |
清福院 |
熙宁七年(1074) |
江左里 |
已废 |
三峰塔寺 |
崇宁间(1102~1106) |
县治南山 |
已废 |
龙岗寺 |
乾道元年(1165) |
廉风里十一都(福利村) |
尚存 |
云门寺 |
嘉定间(1208~1224) |
江左里洋屿云门山 |
尚存 |
龙角峰寺 |
嘉定间(1208~1224) |
十四都 |
尚存 |
保福院 |
嘉定间(1221~1223) |
江左里 |
已废 |
云顶寺 |
宋(960~1279) |
高详里(黄石) |
已废 |
崇福寺 |
宋(960~1279) |
二都 |
已废 |
南崇福寺 |
宋(960~1279) |
三都 |
已废 |
文殊尼寺 |
太平兴国六年(975) |
重兴里十一都 |
已废 |
圆觉寺 |
建隆元年(960) |
至德里(岭头村) |
尚存 |
江山寺 |
宋元丰间(1078~1085) |
二都阳厦 |
改建为敬老院 |
圆觉寺 |
宋(960~1264) |
二都龙门后沃 |
已废 |
元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调元寺 |
皇庆二年(1313) |
二十三都(东吴) |
尚存 |
海云寺 |
正顺间(1330~1322) |
七都(同荣里) |
尚存 |
双涧寺 |
至正二十年(1360) |
五都(东林村) |
尚存 |
重云寺 |
至正二十年(1360) |
江左里 |
已废 |
西石岩寺 |
至正二十一年(1361) |
二十一都(金峰首占) |
尚存 |
宝溪寺 |
天历元年(1328) |
十三都 |
尚存 |
仁麟寺 |
至正间(1341~1368) |
十七都(鹏陈村) |
由宫改寺,尚存 |
松溪寺 |
至正二十五年(1365) |
三都 |
由堂改寺,尚存 |
佛塔寺 |
泰定二年(1325) |
方安里二十三都(今文岭) |
尚存 |
明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石泉寺 |
庆武元年(1368) |
江左里院裡山 |
已废 |
华光寺 |
永至间(1403~1424) |
十九都江田灵峰山 |
尚存 |
文水寺 |
永至间(1403~1409) |
高详里下洋村 |
1994重建 |
水月寺 |
弘治元年(1488) |
嵩平里(四都今马厝) |
尚存 |
南山寺 |
弘治间(1485~1505) |
县治西隅南山 |
已废 |
洪回寺 |
明中叶(1476~1505) |
四都(今蕉岭) |
尚存 |
微峰寺 |
熹清(1522~1566)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普陀寺 |
熹清(1522~1566) |
江左里浮岐村 |
尚存 |
梅峰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县治节阳(今东关岭口) |
尚存 |
兴龙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兴龙寺 |
万历间(1573~1620) |
二十都垅下蕉石岩前 |
已废 |
宝贤寺 |
万历间(1573~1620) |
大宏里(今文石村) |
已废 |
珠墩寺 |
天启元年(1621) |
敦素里十二都(今古槐) |
尚存 |
龙首寺 |
天启元年(1621) |
钦仁里(今玉田上元村) |
尚存 |
水涧灵塔寺 |
天启间(1621~1627) |
县治西阳中境铺 |
尚存 |
西兴寺 |
天启初(1621~1627) |
六都(今竹田村) |
尚存 |
新峰寺 |
天启初(1621~1627) |
六都 |
已废 |
云谷寺 |
天启间(1621~1627) |
六都 |
已废 |
潮应寺 |
天启间(1621~1627) |
二十都松下村 |
尚存 |
鳌峰岩禅寺 |
崇祯十年(1637) |
大宏里(今潭头泽里) |
尚存 |
永丰寺 |
崇祯十二年(1639) |
县治首石山 |
已废 |
龙峰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北马王山 |
尚存 |
灵泉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后六平山 |
已废 |
界泉寺 |
崇祯间(1628~1644) |
县治后六平山 |
后改北涧寺,重建 |
鳌顶寺 |
明末(1628~1644) |
县南鳌头山之麓 |
尚存 |
狮岩寺 |
明(1368~1644) |
海滨里十八都壶井 |
尚存 |
青云寺 |
明(1368~1644) |
二十一都(金峰三星) |
尚存 |
锦鲤寺 |
明(1368~1644) |
大宏里(今边兰村) |
尚存 |
清 代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潭谷寺 |
顺治元年(1644) |
大宏里(文石村) |
|
法雨寺 |
清初(1644~1654) |
县治马王山之麓(今十洋村) |
1998年建 |
寿万寺 |
康熙间(1662~1671) |
十七都 |
已废 |
古灵山寺 |
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 |
二十一都 |
即古灵山堂,尚存 |
云龙寺 |
康熙三十八年(1699) |
十四都(今云路) |
尚存 |
胜田寺 |
康熙四十五年(1780) |
大宏里 |
尚存 |
普光寺 |
康熙间(1644~1653) |
七都感恩村 |
尚存 |
鼎山寺 |
康熙间(1644~1653) |
十八都(今壶井) |
尚存 |
相岩寺 |
康熙间(1662~1722) |
方安里(二刘) |
尚存 |
龙山寺 |
康熙间(1662~1722) |
大宏里(今文石) |
尚存 |
普光禅寺 |
乾隆二十五年(1760) |
十五都锦桥西头 |
尚存 |
常峰寺 |
乾隆五十六年(1760)重建 |
二十都太常山 |
尚存 |
青云寺 |
嘉庆间(1796~1820) |
光俗里长安村 |
尚存 |
凤窟寺 |
嘉庆间二十年(1813) |
县治东关道头溪 |
尚存 |
福兴寺 |
道光间(1821~1850) |
四都坑田村 |
尚存 |
太华禅寺 |
道光二十四年(1844) |
光俗里湖里村 |
尚存 |
岐峰寺 |
咸丰二年(1852) |
十都沙京村 |
尚存 |
将军岩寺 |
咸丰四年(1854)修 |
大宏里岱西村 |
尚存 |
龙津寺 |
同治六年(1862) |
十七都施厝村 |
已废 |
下礼寺 |
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 |
十五都(今漳港) |
尚存 |
胪峰禅寺 |
清(1644~1911) |
方平里(金峰上张) |
尚存 |
吴道寺 |
民国14年(1925)重修 |
大洋里 |
已废 |
昆山寺 |
民国32年修 |
十二都(今昆石村) |
尚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名 称 |
始建年代 |
坐 落 |
附 注 |
峨嵋寺 |
1994年 |
吴航镇东关村 |
|
龙源寺 |
1988年 |
航城镇龙门村 |
|
金山寺 |
1992年 |
航城镇洋野村 |
|
登云寺 |
1989年 |
航城镇石龙村 |
|
仙竹寺 |
1993年 |
营前镇长限村 |
|
蒲竺寺 |
1989年 |
猴屿乡浮岐村 |
|
普陀寺 |
1987年 |
猴屿乡浮岐村 |
|
福寿寺 |
1990年 |
吴航镇十洋村 |
|
表37-2 待考年代寺院表
名 称 |
位 置 |
浮屠寺 |
县治六平山石门上 |
莲花峰寺 |
十一都福州里 |
国兴寺 |
十一都湖南后山 |
福宁寺 |
十一都 |
朝天寺 |
十二都 |
普明寺 |
十七都(感恩村) |
北观音寺 |
十四都(洞湖村) |
西来寺 |
十六都 |
华文寺 |
十六都 |
鹿山寺 |
二十都(山前) |
斗湖寺 |
二十四都 |
双峰寺 |
方安里鳌峰之阳 |
龙珠寺 |
方安里(今阜山村) |
碧泉寺 |
江左里高安 |
龙首禅寺 |
至德里(洞头) |
禅顶寺 |
至德里 |
青龙寺 |
赤屿 |
报恩院 |
钦仁里 |
福兴院 |
钦仁里 |
应圣院 |
钦仁里 |
隆庆院 |
钦仁里 |
观音院 |
钦仁里 |
福星寺 |
社八 |
青云寺 |
三都苏山 |
申屠寺 |
三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但别人的善恶不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做的善恶也要把它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放在心上就是染污、分别、起心动念,那是六道轮回的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