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寺韩国最精美的寺庙
2014/9/8   热度:368
佛国寺韩国最精美的寺庙 周学鹰 公元前一千余年,朝鲜半岛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一世纪前后被封建制所更替。313年,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封建制国家形成,各据一方。其间,三国文化已然先进,各编历史。与此同时,佛教经中国大陆传入半岛,并再传东瀛。 688年至892年,新罗王朝首次统一半岛大部地区。其后,朝鲜半岛又分崩离析,直至高丽王朝再次一统全国,时为918年至1392年。此后,李朝取代高丽,建都于汉阳(即汉城,现首尔),国号朝鲜,延续五百余年,直至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王朝覆灭。 庆州是新罗王朝结束朝鲜半岛三国鼎立状念、统一后定的都城。其时国势安,经济繁荣,佛教文化渐趋鼎盛。因之,庆州是韩国保存古代文物最丰富的城市,整座城市如同一座博物馆。其文物和遗迹大致可分为古代墓葬及其出土文物,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产,城廓、宫殿旧址以及其他遗迹等。 佛教文化遗产主要位于庆州的佛教圣地吐含山一带,如佛国寺、石窟庵、芬皇寺、柏栗寺等。佛国寺、石窟庵均荣列世界文化遗产,而前者更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 吐含山,位十庆州市东南13公里,被称为韩同五岳之——东岳,海拔745米。其西南约2公里坐落着著名的“华严佛国寺”,即佛国寺。 几前,有关佛国寺的最早文献,见于崔敛远(857年~?)《孤云集》卷三所收的《华严佛国寺绣释迦如来像幡赞并序》。该文创作于886年5月稍晚,开首两句赞曰:“东海东山有佳寺,华严佛国为名字”。可见,佛国寺在当时颇为知名。 佛国寺始建于新罗第23代王——法兴王(514年~540年在位)十五年,即528年(一说新罗法兴王二十二年,535年),时称华严佛国寺、法流寺。至751年,景德王(742年~765年在位)时同相金大城(700年~774年)最建,直至23年后的774年惠恭王(765年~780年在位)方才完恭,这是历史上佛国寺第一次重建。 经高丽(918年~1392年)至李朝(1392年~1910年),历代以降佛国寺多次改建,声名口播。1593年,即李朝宜祖(1567年~1608年在位)时,因壬辰倭乱(日本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佛国寺内所有木构建筑悉数被毁(此时距第一次重建历时819年),唯石构建筑或石质建筑基座幸存。如:东西对峙的三层密檐行塔和多宝塔的基座,紫霞门、安养门前的高台,以及拾级而上的桥梁式石砌台阶等,大都是第一次重建时的遗物。 1604年(李朝宣祖37年)左右,又一次重建佛国寺,至1805年李朝纯祖(1790年~1834年)前后经大小40余次局部修缮。可叹惜者,随岁月流逝、人世无常,又有许多建筑遭到破坏,甚或被偷盗。 1969年,佛国寺成立复原委员会。在深入研究原有遗址的基础上,依据李朝建筑风格,于1973年复原了无说殿、观音殿、毗卢殿、经楼、回廊等。与此同时,对留存的李氏朝鲜后期建筑,如大雄殿、极乐殿、泛影楼、紫霞门等一并进行了修缮。寺院现存规模仅及原有十分之一许。 有关佛国寺的兴建缘起,或云为“金大城孝亲之举”,并以相关占籍记载为凭。例如,一然在(《三国遗事》卷九(《大城孝二世父母》条,引述(《古乡传》所云。有学者认为,此“大城”就是《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卷九所载之金大正(745年~750年任侍中)。 传说金大城登吐含山打猎,捕杀一熊,熊变恶鬼,在其梦中大加斥责并要求建寺超度。惊醒后,金大城“乃为熊创长寿寺于其捕地,因而情有所感,悲愿增笃,乃为现生二亲创佛国寺;为前世爷娘创石佛寺。请神琳、表训二圣师各住焉。茂张像设,且酬鞠养之劳,以一身孝二世父母,古亦罕闻。善施之验,可不信乎。其佛国寺云梯石塔、雕镂石木之功,东都诸刹未有加也。《古乡传》所载如上”。因之,佛国寺、石窟庵的兴建似乎是金人城杀熊感化孝亲之善举。 实际上,有学者深入研究后认为,佛国寺、石窟庵的兴建,实为安难护国,“欲使魔山平毒嶂,终令苦海无惊浪”,以防止宿敌倭国入侵的罔家战略举措。 佛国寺山门位于远离寺院的山道上,经过长长的香道、莲池、三孔拱桥方引向天王门,才进入佛国寺前院,高大的台基赫然在日。香道为进入佛国圣地的景观走廊,使朝拜者心境转换,烘托寺院氛围,确实达到“庄严法界”“慈云普护”的效果,形成了“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的意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佛国寺的院落布局极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而格对、空间形态。现存寺院主要由东、西两院落组成,各以两段式石桥与廊庑连通。这不仅为顺应山势的需要,也应是佛教净土宗莲花接引桥的象征。东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紫霞门、大雄殿、无说殿,体型变化丰富。尤其是大雄殿前双塔对峙的格局,乃我国隋唐时期寺院常见的平面布局形式(敦熄壁画佛寺院除四周回廊外,院内还有一至二条东西向横廊,使院落呈日字形或日字形)。 佛国寺双塔对峙的布局是典型的佛寺平而形式之一,如韩国感恩寺、浮石寺。在日本,亦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此种平面布局寺院,如日本药师寺、东大寺等,多为木塔,可借此探究佛教自我国东传之部分线索。实际上,佛国寺这种平面格局应与同时期或之前中国佛寺建筑布局有着深刻的关系,东晋建康长干寺内,已有东西塔对峙的甲面布局形式。日前,我国现存双塔对峙布局寺院较多,较早者有河南内黄县唐天宝二年(743年)所建的复兴庵双石塔,大历六年(771年)所建的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其他如苏州岁汉院双塔、昆明人德寺双塔、山西临猗妙道寺双塔、辽宁锦州北宁市崇兴寺双塔、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宁夏拜寺口双塔以及太原永祚寺双塔等,所用材料多为砖、石,或砖石混合。双塔在寺院中的位置或前或侧,平面形式多样。 大雄殿后为无说殿,殿后山势陡峭,顺势面上,分别是毗卢殿、观音殿(我国唐代流行观音崇拜)院落,均采用廊庑四周环绕的布局形式。 佛国寺西院落中,安养门、极乐殿组成中轴线。极乐殿位于两院落的中心,周围廊庑环绕。 总之,佛国寺东西院落并联、院落众多之平面布局,应是统一新罗时期佛教寺院平面布局特色。此时,佛寺院落多少不一、大小自如、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廊院式布局方式在我国隋唐寺院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古籍记载不胜枚举。 我国隋唐时期规模较人的寺院往往还采用多进多路的格局,且一寺之中多分若干院,如净土院、观音院、罗汉院、经院、塔院、菩提院、毗卢院等,多者达十余、数上余院,院落之间全部飞廊环绕,变化多端,这些应与佛国寺原状较 为切合,反映出佛教东传之部分线索,值得深究。 佛国寺的历史建筑遗产保存价值最火的均为花岗岩建筑或石质建筑遗迹,其比例舒展、形象瑰丽,建筑造型、结构技术、构造方法等均独具匠心,足以代表当时建筑技艺之精髓,堪称韩国石造艺术宝库之一。佛国寺内石作建筑,可分两类:一是石质基座、桥梁,二是石塔。 步入佛国寺山门,越三孔石桥为天王门,四大天王肃立两侧,迎面就是建筑在高高石质基座上的佛国寺建筑群。 现存并排的两座双层石基座高耸,两边分别架设两座石桥。东边是青龙桥、白云桥,西边为莲华桥、七宝桥。采用方形望柱、圆形寻杖,梁柱间填以杂色块石,它们与基座南侧遗留的石质幡竿颊(俗称夹竿石)一样,均形体高大,形制古拙。桥下早先曾建有象征寺院与尘世分隔的九品莲池,后遭毁坏。 可以想见,古代参谒者在穿越连接山门,天王门长长的香道后,再越升藉由莲池、二层石桥组成的时空场,从外部的俗世走进佛国净土,心中必油然而生出世之想。 由东边青龙桥、白云桥拾级而上可达紫霞门。门东侧为泛影楼,基座敦实、翼角如飞。紫霞门内大雄殿单檐歇山顶,大雄殿两侧双石塔对峙:东塔三层,名多宝塔,双层基座,高10.4米。塔为梁柱结构,仿木质卧棂栏杆,单勾栏,寻杖交角造,上部仰莲、托盘、受花、相轮(天)、宝珠等。此塔为新罗石造建筑代表作,被列入韩国第20号国宝。 西塔正方形,分三层,名释迦塔,高8.2米。单层基座,三层叠涩出檐,上部塔刹造型别致,自下而上为基座、受花、相轮(天)、又一层受花、水烟、宝珠等。虽然是较常见的新罗石塔。但造型典型,比例优美,被列为韩国21号国宝。其基座地面莲花瓣修长、饱满,为典型唐代莲瓣式样,与我国同期古建筑柱础、瓦当、铺地砖、望柱等莲瓣造型,极其类似。识者论曰:上述两座塔是新罗时期宝塔中之精美者。 西边莲华桥、七宝桥,其上是安养门。门内极乐殿,单檐歇山顶,叠瓦脊,出檐较人,相对形体较小而用瓦较火,形制古拙,这是朝鲜半岛传统建筑遗产之普遍特色。极乐殿前是造型优美的石灯笼,极乐殿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均为铸造于新罗统一时代的珍贵文物。 佛国寺是韩国庆州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气势恢弘、磅礴。其新罗时期的石质建筑及其遗迹和众多珍贵的佛教国宝名闻遐迩,被赞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韩国政府定其为第一号历史遗迹。 1995年,作为表现出人类独特创造性才能的经典杰作,述说、见证人类历史上一个或数个重要阶段的建筑样式,作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体,佛国寺被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为其历史文物价值作了最佳诠释。 出自: 《中国文化遗产 》 2007年6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希望自己相貌美好,你的心善,你的心好,相貌自然就美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你的心地清净,不胡思乱想,自然就健康长寿,一定是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