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文物遗产
2014/9/8   热度:1510
华安县文物遗产收录 状元桥:状元桥 [华安县马坑乡福田村南1公里 元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正五年(1349)建。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以两条长2.5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板横架山涧而成。桥板上刻“信士马始哥奉舍钞二十两为亡妣祗荔四十娘早至界”、“至正已丑年二月日造”。 草峰亭:草峰亭 [华安县华丰镇草坂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建文元年(1399)建,原名观音亭。正德年间(1506-1521)村民陈草峰兄弟重修,并更名“草峰亭”。祀观音。建筑物占地面积约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厅、小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 石旗杆:石旗杆 [华安县华丰镇福津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十九年(1893)立。杆高约7米,上细下粗,最大周长0.94米,上有虎形浮雕和铭文“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恩科乡试中举人三十八名李彩云立”。杆顶嵌大小斗,大斗四面分别刻楷书“鹏”、“程”、“万”、“里”。 玄天阁:玄天阁 [华安县仙都镇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上帝殿(玄天上帝)。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屡有修缮。阁坐南向北,面阔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双层楼阁。二层明间有造型精巧的圆藻井。台基用石板砌成,12米见方。1997年毁于火。 石龙宫:在华安良村半山村。始建于明代,宫门屡倒屡建。宫坐西朝东,面积15平方米,乃依天然山石洞构筑,以条石造三开间仿木宫门于洞口。宫祀盘古、神农,现存木雕神像系明雕原物,盘古居左,裸上体,左手举日,右手举月;神农居右,亦裸上体,稻穗围腰,右手举剑,左手举食指于胸。 追来堂:追来堂 [华安县新圩镇绵治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邹氏宗祠,明始建,历代维修,现存清代建筑。堂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天井长方形,长6米、宽4米。饰有龙凤、鲤鱼、花草木雕。大门外有抱鼓石1对。 缵德堂:缵德堂 [华安县县城大同中路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弘治九年(1495)始建,历代修缮。堂占地面积1215平方米米,坐东向西,中间为北溪李氏宗祠,外围有九厅十八房和耳门环绕。宗祠由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有四根梭形柱,鼓形柱础,上浮雕花卉。木构件多雕刻飞鸟神兽。大门前有石抱鼓1对,两厢有九龙壁浮雕。 仙亭与林氏祖祠群:仙亭 [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东南凤凰山麓 清代] 相传因神仙在此驻足而得名。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始建,历代多次维修。由上、下亭组成,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坐西向南。上亭称“桃津宫”,建筑面积44.5平方米。砖木结构,砖砌墙,木构架,檐下斗拱出跳,重檐四角翘脊,中脊两端双龙相向,中置金葫芦。宫内四支梭柱正中施螺旋式藻井,设神坛,排列三尊仙母、一尊太保元帅。墙壁上有彩绘。宫门外施横栏杆,下台阶是埕院,右侧有一圆摸门和一“仙泉”水槽。下亭称“七宝殿”,供奉“神农古帝”,建筑面积6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殿中设坛置佛。四支圆柱,木构架,悬挂“七宝殿”木匾,系清代太学士官献瑶于清乾隆癸巳年(1773)题。仙亭保存有三架精工细雕饰金的“辇轿”和数十面的剌绣“蜈蚣旗”及钟、鼓各两个。 林氏宗祠群 [华安县仙都镇中圳村西北面 明、清代] 由五个中圳村内的祖堂组成,相距数十米或百多米。 慈西庵:慈西庵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西南300米 清代] 原名朱西庵。元至正元年(1264)始建,多次维修,现存清代建筑。祀观音。庵坐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长11.8米,大半建在岩石之上。正殿有8根梭形石柱,覆盆式石础。外门石框上刻“明崇祯十三年冬劝首刘元性喜舍”。保存有明大钟1口,高10.5公分,径66公分,铭文“招城田王东山保大夫坊奉佛合芗笃诚心喜拾黄钟乙示充供奉平安者永乐九年正月”。 升平楼:升平楼 [华安县沙建镇宝山村 明代]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双圈、三层、单元式圆形土楼,通高10.5米,直径46.5米。大门向南偏东,高2.5米,宽1.8米。东、西面开“生门”和“死门”。天井直径15米。分15个单元,每单元有门和门厅,有居室梯与单元内方形天井并列。单元内设有通廊。每层有居室36间。外墙全部用条石砌筑。天井用条石纵横铺成磨盘状。 花山石刻:花山摩崖石刻 [华安县新圩镇华山村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横刻草书“豁然开朗”,明相国林钎书。横刻“黄母灵栖”(横幅),字径0.25米,理学家方进书。楷书“蕉谷”,字径0.2米。还有诗一首“入夜不知暑至,长年坐看花生,雾作山留混沌,仙来俗启文明”。 龙潭摩崖石刻:龙潭摩崖石刻 [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潭口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亦称九龙潭,现存石刻有:北岸“龙潭”楷书,高30厘米,宽25厘米,“断石渔灯”,赵鲲飞举人书,0.2米,“中流砥柱”紫绶楷书,仅0.12米见方,北岸最高处有“南无阿弥陀佛”赵怀玉进士书,0.5米见方,“九龙戏江处”赵德懋举人书行草,0.3米见方,“江风山月”楷书,横幅0.2米见方,“月到风来”楷书,0.2米见方,“潭影宜人心”草书,无落款。 草仔山石刻:草仔山摩崖石刻 [华安县马坑乡草仔山村村口小坑边 汉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发现。刻在海拔1000米的天然石面上。图形高0.54米、宽0.50米,为两条既不相交又不相联的曲线,其间有一不规则的椭园形。曲线长者1.4米,最宽处0.08米;短者0.35米,头部宽0.07米,尾宽0.025米。曲线最深处0.012米,浅处0.002米,似蛇形。 石井石刻:石井摩崖石刻 [华安县湖林乡石井村 青铜时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海拔820米、当地称为“狮仔树岭”顶部,一块长、宽各约3.5米的崖石的西南面,石刻幅高1.67米、宽1.80米。中偏下处有5个圆穴,圆穴直径0.02-0.04米,最深的0.04米,穴内壁光滑,似先凿后磨而成。圆穴右边有一个类似动物的图象,右上方有7个似“天”“王”“不”“一”字的图形和似骑动物者的图象。 涡纹石刻:位于华安华丰湖底村石门坑。石刻面积约20平方米。纹样右边是套在一起的蹄印纹,下边是11个较密集的蹄印,有的呈弧形,有的弧形下加一横,有的弧形另短凹槽将蹄分为两半。石块上方有一圆圈,右下方有形如奔跑羊形的石刻。有人认为是一幅蹄形岩画,也有人认为是涡纹石刻。由于年代已久,图象有些模糊不清,难以断代。据推测可能是史前石刻。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 [华安县华丰镇下坂村 1944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10月,国民党在此建造营房三座,并设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班本部(又名“腾云班”、“华安班”)。戴笠兼任班主任,一名美海军准将和二名蒋军少将主持。 旧址形制X。 百岁石牌坊:在华安仙都招山村。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坊东西向,石仿木结构,高4·15米、宽3·5米,单间二柱,梁枋隔成二层,上刻有“龙溪县云山百有二岁寿民汤元讠夸立”等字。汤氏本招山民女,嫁云山村,陪嫁一山,故坊立于招山陪嫁山下。 五代同堂石牌坊:又称五代同堂坊。在华安良村芹岭村。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直大夫黄廷芳立”。本村黄宣茂年一百二十,五代同堂,黄廷芳为第四代。坊向北偏东,石仿木结构,单间二柱一楼,高6·25米、宽4·23米。坊顶置葫芦、鱼尾形鸱吻和小石狮为饰。坊顶以下梁枋隔为三层。正匾刻“升平人瑞”。坊柱有夹杆石。 赵氏宗祠:在华安丰山银塘村。南宋后期,有称“太祖派”的宋太祖嫡系后裔,避兵入漳至此开基,其子孙即世代相传聚居于此。崇本堂即赵氏宗祠,明万历壬寅(1602年)赵德懋建,祠坐西南向东北,面积750平方米,由前厅、天井、两长廊和正堂组成。前厅大门挂“赵氏祖庙”额匾。正堂面阔三间、进浓三间,悬山顶。高挂“崇本堂”匾。堂内今尚藏有自宋沿袭至清的《赵氏族谱》七部,谱中既有文字记述,又有宋十八帝画像等图,还有许多名家墨迹。堂内还存有出土的赵德懋墓志铭。 日新楼:位于沙建镇庭安村。创建于“明万历癸卯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与齐云楼、升平楼三足鼎立,并称“万历三楼”,它位置最高、规模最大。平面为方形,因毁坏较为严重,已看不清原来面貌,仅存一进较为完整的平房12间。保护范围:本建筑及正面10米,其余三面为8米。 黄氏祖祠群:“黄氏宗祠”群座落在华安县良村乡良埔村东面,由五个祖堂组成。 1、恒山堂。址在良村上坪山,坐北向南,供奉良村黄氏始祖孟俊公,始建于明朝宣德(1435-1466)年间,系大五间厝式的建筑,土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二进式建筑,悬山顶,抬梁构架,建筑面积284平方,上下厅屋脊琉璃窗格局,大脊粘贴景书、花草、斑斓绚丽,两端屋檐高翘燕尾脊,及暇美头,气势轩扬,占地面积周围1136平方。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50米。 2、双毗祖。由“桂芬堂”、“霞宗堂”两座组成,皆为二进式,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风格,挑梁斗拱、雕龙饰凤,屋脊塑龙纹苍兽。始建于明永乐九年,“桂芬堂”高6.8米,阔14.6米,深22.7 米,建筑面积331.42平方米,坐西向东,占地面积994.26平方米,“霞宗堂”高6.8米,阔15.1米,深23.5 米,建筑面积354.85平方米,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064. 55平方米,“双毗祖”即是良村的中心地带,地理格局为:困牛形,两个宗祠并列而建,鳞次的村屋,人群集中的所在地,大门前有一个较大的庭埕,各立一对抱鼓青石。左前方有一个平面戏台,是黄氏村民的大形庆典活动场所。霞宗堂清雍正年间黄氏第十六世时任县令的黄林郎为诰授三品武翼慰忠惠公,授匾“燕翼大夫”尚存。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前30米,后20米,左右各2米。 3、则思堂。(地址在草埔)则思堂坐东向西,地理格局为倒地金狮形,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510年-1513年),祖祠为大五间厝式,悬山顶,抬梁构架,上厅高6.8米,下厅高为4.8米,阔17.4米,深20.2米,建筑面积368.88平方米,占地面积1106.64 平方米,大门外原有一对青色的石珠。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15米。 4、玉燕堂。又称“节孝祠”,位于良埔圩底的小溪边,现良埔村址的左前方对面,坐东向西,供祀篮贞妈,据福建省志、龙溪县志书记载,明朝义士黄宗继之母贤惠良善。在嘉靖年间“钦赐节孝”!现在屋脊雨端用燕美翘脊,顶塑青龙六条,门前立二只大石狮,结构仍是土木结构,悬山顶,抬梁构架,“节孝祠”高4.4米,阔12米,深14.8米,建筑面积177平方,占地面积354平方,面积虽然不很大,但显得高贵宏伟、气派,是古建筑之一。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10米。 5、联桂堂。(地名前厝)坐西北向东南,建造于万历32年是黄氏第七世筹建,属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宗祠,土木结构,为二进式建筑,悬山顶,抬梁构架,尚有部分彩画、楹联,上厅有“聊桂堂”横匾,天井中条石砌成,建筑面积阔13.1米,深19米,面积248.9平方米,占地面积497.8平方米。为村民春秋二次祭祀场所。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前10米,后、左、右各6米。 景 福 楼:位于华安县良村乡下田村,为生土建筑并设通廊。建于清道光24年(甲辰腊月吉立),坐东南向西北,属三层楼,四方形,悬山顶,抬梁构架,高度12米,上下厅共36间,阔29米,深30.5米,墙厚0.9米,建筑面积884.5平方米,占地面积1910平方米。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6米。 真 武 公 桥:位于华安县良村乡良埔村圩底社口,为石拱桥。始建于明朝嘉靖乙酉(1524年),侃庵黄公募众造,清雍正辛亥年(1742年)五世孙静轩公,次男祚重修,修造时有桥亭,上层供奉玄天上帝,现在仅存有桥的平面,可供人行通道,桥体是东西走向,总长度21米,阔6米,高16米。在桥东有天然石簇,五颜六色,面积约200平方米,俗称18罗汉,为真武公桥的一衬景。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15米。 邱氏祠堂(博济祠)与丹霞庙:邱氏祠堂(博济祠)创建于明崇祯八年秋,为二进式土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162.8平方米,占地面积872.85平方米,祠内6根圆石柱上的对联系明未宰相、思想家黄道周之高徒洪思的真迹所勒刻的。并有手抄年谱一册。洪思书法精妙,邑志云,“思工章草、遇其得意往往峭绝,观此贴信然”。陈铁山《记诸赠遗》亦云、“阿士——笔画精严,飘然有松独鹤之姿,和尚无云、汶石皆自以为弗及池”。本建筑保存基本完整。 丹霞庙又称东山庙,华安县志载浮山庙,丹霞庙,南山庙在归德祀关帝五月十三祭,中国史载,元泰定帝封汉将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庙建于乾隆十三年秋,土木方形构筑坐南向北,建筑面积68.8平方占地面积944平方,庙内四根圆石柱,前大小门边至墙角四根方石柱和二根石碑等都经精雕细琢石刻文字柱联,门神壁画都是历史文化遗迹。该庙现是高安村老年人活动中心,热闹非凡。 七星布图:“言皇石”和扑仔树联为一处,地点在高安德溪堀潭边,范围东从浮山脚往溪尾路边至原圣宫角,西至高安溪坎,南至红坂桥头,北至高安卫生院边洋中,房祖墓边等文物景点保护面积700平方,该图处有山有水,空气好,景观优美,思常与民众在七星布图石上谈前明旧事,后人在此石上刻“言皇石”三字为记。 保护范围:皆为本体建筑四至各3米。 养正宫与嘉美楼:丰山镇下尾村古建筑物“养正宫”系赵氏第二十三代孙赵师鼎三兄弟捐银于明未清初(约1670年)创建,本建筑属单檐歇山顶,二进三开间,雕梁画栋,建筑精巧华丽,可为现代文化传承的见证物之一;主体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前有一口长方形池塘和两棵枝繁叶茂古老的重阳树。“养正宫”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现为村民筹资50多万元重建。明未石础2件尚存。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前30米,后、左、右各6米。 “嘉美楼”创建于清朝乾隆元年,夯土砖瓦建筑,外墙厚2米,通廊式属长方形双排式(内一层,外两层)格局。总面积4706平方米(长88.3米,宽55.3米),内一个单元为公共祖堂,门前一对花岗岩雕刻的抱古石尚存(系清中期产物)。楼内一石碑勒刻文字基本完好,系清朝早期的保护土楼的界碑。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10米。 大壁头红军石洞: 四宝祖殿:四宝祖殿俗称“教主殿”,位于华安县湖林乡石井村西南部的九龙山脉,该殿创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由昔日陈、曾、颜、语四姓合建,号曰“四宝”,该殿座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殿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殿高6米,殿深10.7米,宽10米,木质结构,由24支木圆柱撑地而起,穿斗抬梁拱设,殿顶为重檐设计,嵌有六龙四凤相对,栩栩如生,仿古代宫殿造型,堪称奇造巧设。该殿供奉:“神农古帝”、“三显真仙”等六位神仙。在殿里后屏障上,会出现奇特的影像,俗称“阴兵”,为本殿一大奇观。本殿尚存民间木雕工艺精品辇轿二架,饯盒一个,刺绣工艺品蜈蚣旗14面,据考证皆为清代遗物。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四至各120米。 蒋氏宗祠: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虎形山下,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乡绅蒋士熊等筹资兴建。坐东南朝西北,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二进三开间式。上厅深12.14米,宽14.36米,高7.26米;下厅深7.61米,宽14.36米,高6.46米;天井长7米,宽4.7米;一个户厝3间。围墙高2至3米不等,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本祠堂供奉蒋氏开基祖蒋景容等祖先牌位。现存清朝民间刺绣工艺品蜈蚣旗6面、仿金饰木雕工艺品辇轿1架。保护范围:本建筑及北面、西面各2米,东面、南面各30米。 平安寺如来佛石雕:在华安华丰下村云水溪桥东。如来佛造像雕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该石佛高2·08米。佛像立身,右手垂直,左手捧珠,两眼平视,脸容慈祥。此像造型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华安仙都市后村虎形山。该纪念碑高约7米,台基边长20米。1950年5月,匪首汤松江等人策划“云山事变”,革命干部庄凤岐、杨信、李世深等人奋趣起迎战,不幸殉难。为纪念先烈士英雄业绩,于1976年兴建此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名闻利养带不走,你再多的财富,你走的时候一文都带不去,再高的地位也带不去,再亲的亲人也带不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