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文物遗产
2014/9/8   热度:1094
东山县文物遗产收录 磁窑村古窑址: 磁窑瓷窑址 [东山县杏陈镇 宋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量瓷片暴露于表层。有8座龙窑基址,每座长约30米,宽2米,并排依山势延伸。采集有罐、壶、钵、碗、盘、茶具、酒具等,白胎,浅绿釉,纹饰有釉下刻划纹。 西山岩山坪院: 位于东山西埔西城山上。据《东山县志·名迹》载:“西山岩”“最高峰西城山”“宋代,岩上建一寺,始称兴教寺,宋刺史吴省元曾在此读书,后被元兵焚毁。明代又重建一堂,初名初来寺,后改山坪院。”1940年,寺院被拆毁,现残存有宋代石雕、明清石雕及清代《重修山坪院》、《紫云楼碑记》的碑刻等。1988年重修该院时,赵朴初曾题写“大雄宝殿”等字。院的附近有一西城遗址,明代建,原城墙长1000米、宽2·5米、高2米,现残存有城基及部份城墙。 八尺门城堡: 位于东山后林村八尺门渡口西南面山坡上。八尺门是历代的军事要地,是东山岛通大陆的咽喉。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立“陈坪渡把截所”时,曾在此筑烟墩炮台以防倭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到东山抗倭,派兵在此把守渡口,这里曾名“戚伯渡”。明末郑成功驻守铜山期间,派兵以三合土筑成此城堡屯戌,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修,清中叶废,现存二处残墙。 南溟书院: 位于东山铜陵狮山东侧(又名古嵝山)。明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建,祀朱熹。清康熙三年(1644年)迁界时被毁,康熙三十年(1691年)漳浦知县陈汝咸等人再扩建。1925年改为电报局,1936年改为戒烟所,1938年又改为司法处。1968年被毁,现存有多处石刻。 郑成功营房: 位于东山铜陵的龙潭山上,为一大石洞,洞高2米左右,洞内面积30多平方米。明末清初郑成功曾以铜山为军事据点,在此招兵、驻兵、筹饷、训练水师、造船等,留下不少遗址。龙潭石洞是营房遗址之一。 大帽山贝丘遗址: 大帽山遗址 [东山县陈城镇 新石器时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480平方米,海拔65米,有厚0.3米的贝壳堆积层。采集有石锛、石斧、素面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和红褐色绳纹泥质陶片、20多种贝壳及鹿、羊、猪、鱼等动物遗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釜、壶等。遗址贝壳碳14测定距今4030±100年前。 坑北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东山县西埔坑北村,海拔高度为64米。 1957年3月,在修建水库时发现该遗址。1960年5月,福建省第二期考古技术训练班在东山举粉时组织学员实地发掘,在厚约10厘米的灰黄色表土下,从红褐色的土层中发掘采集出石锛7件、石刀和石环各1件、陶罐和陶豆6件、陶环2件、陶纺轮6件、陶拍6件、碎陶片745件。陶器均是夹砂粗陶,陶质粗糙而疏松。颜色有红、灰、黑和橙黄。纹饰有粗和细绳纹、鱼纹、回纹、方格纹和曲纹。 据专家鉴定,该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东赤港(赤山古城址): 东赤港战场遗址 [东山县康美镇东沈村南2公里 明代] 明崇祯六年(1633),荷兰入侵者被福建巡抚邹维琏率兵击败,从铜钵村撤至东赤港。东沈村、康美村等地民众在此与荷夷激占两昼夜,打败荷夷。 走马溪: 走马溪战场遗址 [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海边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在此全歼葡萄牙入侵者及汉奸海匪李尖兴部众239人。该海域出水古炮、外国钱币等文物。 金石巡检司城址: 位于东山西埔官路尾村后山。《八闽通志·地理》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此城,城周长一百一十五丈、宽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知府芦壁重修。隆庆六年(1572年)知府罗青云又重修。现存城基、墙石、砖头和古井。 美山祠堂(世美堂): 又名世美堂,在东山康美美山村。明代建,后有修葺,面积383.75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堂前有278平方米的大埕。 黄道周读书处: 黄道周读书处遗址 [东山县铜陵镇东南侧塔屿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两块巨石对立,形成石室,进深9米,宽3.8米,高7米,称“云山石室”。出口处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立的牌坊,横额南面刻“黄石斋先生读书处”、北面刻“高山仰止”,坊柱刻对联“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朔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另有巨石状如雄鹰,称“鹰石洞”,洞深9.8米,宽3.1米,高3.5米。洞口刻“石斋”二字。因之黄道周有“石斋先生”之称。 石斋故里: 又称黄道周故居。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黄道周诞生于漳浦铜山所深井村,即今东山铜陵关帝庙右侧的公园街深井村。石斋故里即黄道周的祖居。黄道周自幼居此,直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方离此而到漳浦县城。黄道周故居建于明代,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外置门墙,门墙与正屋间有小庭院和两厢。原门额嵌“苏峰拱秀”匾。大厅悬挂黄道周画像。故居背后一巨石上,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刻楷书大字“明黄石斋先生故里”。 文峰塔: 在东山铜陵东门外海上一小岛——塔屿之上。此岛因有文峰塔而名。塔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八角实心造石塔,高32米,座围18米,塔上镌有“文峰塔”三字,嵌有四块浮雕,葫芦状塔刹。此塔已成为一重要航标,也是东山胜景之一,称“东屿文峰”。塔周还有黄道周读书处“云山石室”、鹰石洞“石斋”、钓鱼翁石、水龟石、鲤鱼石、狮石、镜台、空壳山、菜广洞等人文的、天然的景点。 南正院: 在东山樟塘后马鞍村。始建于宋末,曾被焚毁,明代重修,1940年又被焚毁一部分,1950年以来,由华侨、台胞多次捐资修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现有正殿、座华寺、九华山寺及后楼厢等数座。周围有和尚石、仙脚迹、石龟、石蛇等景点。 八角古井: 八角井 [东山县铜陵镇东门关帝庙前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铜山城时开凿。井圆形,直径2米,深9米。井栏八角形,高0.30米。 节义牌坊: 节义牌坊 [东山县康美镇钱岗村前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立。坊石构,二柱、一间。由两根高3米、0.3见方的石柱和两条长3.5米的石梁构成。上方石匾两面分别刻“皇恩”、“圣旨”,顶置石葫芦。牌坊后有“漳郡志”等摩崖石刻,记述孙信、孙价兄弟夫妇忠贞节义的事迹。 康美土堡: 康美城堡 [东山县康美镇康美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郑成功部将万礼建。城堡占地面积11016平方米。城墙三合土夯筑,高6.3米,厚约1米,每距离5米左右有一石砌炮眼。有东、南、北三城门。东门已毁。南城楼高4.2米,门额刻“南标铜表”。北城楼高4.4米,门额刻“北勒石碣”。据考证可能是明代天地会的“木杨城”。 纶章垂耀坊(科弟开先坊): 在东山铜陵顶街。铜山第一个进士唐文灿建。《东山县志》载:“传唐文灿开铜山有科第之先,故立坊以自表”。唐文灿,字若素,号鉴江,明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坊南北向,石仿木结构,高6·7米、宽6·8米,三间四柱。正匾两面分镌“纶章垂耀”、“科第开先”。 万军井: 万军井 [东山县铜陵镇大澳湾畔海沟边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澳湾是明末郑成功训练水师,修造船只的地方。井石砌,深2.1米,井内是“丁”字形槽沟,槽宽1.5米,井围长0.8米、宽0.6米。 城安古城古塔: 在东山康美城安村。系明代所建抗倭城。现存城墙长168米、高5米、厚1·2米、还存东南二城门,门宽1·4米。 东安善堂: 东安善堂 [东山县铜陵镇码头街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北极殿,俗称大庙头。明成化四年(1468)始建,原为“玄天上帝庙”。 1932年在此成立慈善机构,施赈贫民、济医药、施棺木、恤孤寡、收敛无主尸骸。堂占地面积432.5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大殿、前殿、走廊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庙门右侧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石碑,高1.9米,宽0.66米,厚0.17米。碑文内容为诏安县正堂告示商渔船出资为海难安葬之费。 净山院(铜钵妈祖庙): 也称铜钵庙。在东山康美铜钵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历经修葺。庙总面积3511·6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挂“淑女元勋”匾额,悬山顶。祀唐陈元光之女陈怀玉(被尊为柔懿夫人,当地又称作“妈祖”)。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的铜体人,带走庙里妈祖神像,村里人再雕一尊以奉。后凯旋回乡者复归妈祖于庙内,故净山院有“大妈”、“二妈”二神像。 岐下祠堂(陈氏家庙)、洪淡巡检司城: 在东山陈城岐下村,为陈姓祠堂。宋末,开漳圣王的后裔、岐下陈氏第四世祖浙江按察使陈谦德建,历经重修。祠面积528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梭形金柱,挂“追远堂”匾。门额匾书“陈氏家庙”四字。祠内有“世系虽出岐山派;源流实自固园宗”,“追溯唐朝圣王奉旨开漳江披荆斩棘兴勋比山河并寿;远稽宋季我祖被元来洪淡怀清履结气节与日月争光”等对联。祠堂前有大广场和水池。 松柏门庵(靖海寺): 又名靖海寺,在东山前楼长山尾,位于称“庵仔渡”的古渡口。始建于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铜山、诏安、云霄18乡群众捐资重修,重修碑今尚存。庵朝西偏北,面积210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方石柱,悬山顶。 铜陵天后宫: 铜陵天后宫[东山县铜陵镇打铁街 明代 东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大宫。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祀海神妈祖。宫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大殿、前殿、两廊、厢房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有四根石柱雕龙凤。院子中间有石拱桥。 梧龙庙、摩崖石刻: 在东山西埔梧龙村。建于明,历经重修。祀称作“灵佑圣侯”的唐陈元光部将李伯瑶。庙坐北朝南,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悬山顶,棱形石柱,配厢房七间,当地称此形式为“七包三”。庙前有面积460平方米的庙埕。 漳潮巡检司衙(原国民党党部): 位于东山铜陵顶街。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从诏安分水关迁置此处。平屋,总面积723·7平方米,前侧室深6·4米,中为大院,宽22米、深16·8米,后为大厅,宽22·2米,深9·4米。1920年改作节孝祠。现为铜陵码头小学校舍。 风动石: 风动石摩崖石刻 [东山县铜陵镇关帝庙东侧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岵嵝山东麓海边有“风动石”,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有摩崖石刻。永历戊子秋广平路振飞题楷书“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石座右侧刻“东壁星晖”,字高0.74米,宽0.52米,落款“霞山居士书”。座下边有明万历辛亥(1611)仲冬宗孟浩事题风动石律诗并赞,共128字,字径约0.12米。 虎崆滴玉: 虎崆滴玉摩崖石刻 [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深15米,宽5米的石洞内,刻有清光绪年间(1875-1908)诏邑翰林林壬题隶书“灵液”,字径0.3米。 献机纪念碑: 献机纪念碑 [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 1941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东山县迷信甚盛,县政府召开“破除迷信节约献机”会,募款15万元,捐献飞机一架,命名“东山号”,支持抗战。 1941年7月,为此事建纪念碑。碑花岗石砌筑,高7米,方形,尖顶。碑身正面刻“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还有陈培锟、萨君预、胡琏等人题词。 谷文昌石像、墓、碑字、观林楼: 谷文昌陵园 [东山县陈城镇赤山林场 1991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谷文昌任东山县委书记时,领导全县人民造林绿化,战胜风沙,使东山变成“东海绿洲”。1991年5月,福建省委号召学习他的精神,并建陵园。1999年扩建成谷文昌公园。 陵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由谷文昌塑像、墓、碑、观林楼(内设谷文昌展室)组成。谷文昌像背面刻“绿色丰碑”。 羊角山: 位于东山岛北部樟塘村后面,又名解山。《东山县志》记载:羊角山“在樟塘村,雄秀岿然,松石苍郁,峰顶石屏屹立,旁巨石共本双歧,状类魁头羊角,故名。”山上有石船、石鼓、魁占鳌头、研啸台、风动石诸胜。西有青云洞,洞背有三鲤石。此外,还有青蛙石,羊尾石。明黄石斋先生评此山为吾漳之最。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无尽时空中的一切万事万物,佛教中称为“法”。能够觉了宇宙一切万事万法的智慧和方法,就是佛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