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小隐隐于林


2014/9/8    热度:309   

  灵谷寺,小隐隐于林

  凭山之灵气,依陵之雄势,南京钟山风景区蜚声海内外,每年吸引着500多万中外游客慕名而至。据晋代张勃《吴录》中记载,刘备派遣诸葛亮到南京。诸葛亮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孙中山也曾表示南京“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因为钟山风景区体现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所以有学者评价钟山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作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钟山不仅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更胜在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物资源。

  皇家陵园里的暮鼓晨钟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期,钟山就有70多所寺庙,但是保存至今尚具规模的只有灵谷寺一处,作为钟山的六朝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代表。

  灵谷寺前身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神僧宝志和尚在钟山西南处独龙岗建造的开善寺。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原寺塔距宫阙太近,同时选中独龙岗建明孝陵,于是将蒋山寺,宋林寺,竹园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迁于今址,并赐额“第一禅林”,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谷寺”。

  现在人们习惯上称的灵谷寺实质上是灵谷公园,由红山门、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牌坊、无量殿、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等建筑组成。作为一个每年要接待500多万中外游客的国家级风景区,钟山风景区在门票销售上采取的是捆绑制,灵谷寺景区并不单设门票。目前钟山风景区价格最低的是80元的门票,包括了代表六朝佛教文化的灵谷寺景区,代表民国文化的中山陵景区和代表明朝文化的明孝陵景区。

  2003年7月3日,在巴黎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创明清两代帝陵制度的明孝陵被大会一致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捆绑销售制度,明孝陵戴上了国际品牌的桂冠后,直接促进了钟山风景区其他景点的门票销售。宗教经济和旅游经济的交融

  其实宗教和经济的关系相当吊诡。宗教对财富的贬斥态度,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实质上,宗教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西方基督教一直有教会办实业的传统,但东方的佛教,道教以往主要依靠微薄的教产以及捐助、施舍化缘而维持宗教经济的流传。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就发源于宗教。

  虽然几乎所有宗教典籍都有贬斥财富。祟尚清贫的语句,但是,宗教的实体,它有许多神职人员需要供养。组织宗教活动和开展宗教宣传需要经费,尤其是现今的寺庙教堂等多属古代文物,修缮维护更需要经费。历史证实,各大宗教无不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宗教对经济的依靠愈加明显。旅游可能成为宗教场所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宗教团体开拓了一个巨大财源。宗教场所集中了大量人类历史文化瑰宝,宗教的戒律习俗和神秘色彩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宗教团体在人们自发的旅游活动中已看到了巨大赢利空间。

  南京旅游业打的是“文化旅游”牌,有故都寻古游,民国建筑游,郑和踪迹游等等主题旅游路线。明孝陵位列世界级文化遗产后将南京的文化游推向了世界。灵谷寺就在宗教寺庙游的路线当中。

  除了常规的香火,功德款及法物流通等,还和节庆经济有着紧密联系。南京市自1999年以来每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都会在中山陵园风景区内举办“南京国家桂花节”,因为钟山风景区内桂树品种丰富,分布面广,共有40多个品种2万余株。大面积的栽植主要集中在灵谷景区、中山陵陵寝后花园,明孝陵神道石象路两侧、音乐台回廊,但尤以灵谷景区内的桂树居多。所以去年这个集秋游,赏桂,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索性就将主会场设在了灵谷寺内。

  灵谷寺与金陵四十八景

  自乾隆以降,谈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南京的古旧书店还可寻到清代徐上添所作《金陵四十八景》图册的影印本。其中所列的“钟阜晴云”,“灵谷深松”二景就在灵谷寺。在南京素有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钟阜晴云指的就是紫金山上的云景,也是清代中叶的“灵谷八景”之一。“灵谷深松”列入金陵四十八景,则和乾隆帝有关。

  现灵谷寺东侧,民国国民主席谭延闺墓起点处有“灵谷深松”碑一座。然而,明清的灵谷深松胜景并不在此。此碑原是谭延闺墓碑,解放后被磨平,后由当时的中山陵园管理处处长高艺林大书“灵谷深松”四字于碑上。明代灵谷寺正门在今天南京体育学院西南,该地现在叫大栅门,即由“大山门”转来。自山门至寺绵延五里,有万株苍松覆路,明太祖遂命其为御路。清乾隆年间将此路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称“灵谷深松”。然后,历经战火,时至今日古松早已不见踪影,现在所见的成荫松树,多是1928年所植。

  灵谷寺的盛衰史

  清朝的吴云这样解释灵谷寺的涵义。“其名灵谷者,非佛灵之灵,非邀灵之灵,非空灵之灵,乃念生灵之灵,欲诸佛慈祐于民,如呼谷谷应”。

  灵谷寺最鼎盛时期当在明代,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1千。《江宁府志》记载“其殿庑规制仿制大内”,有山门,放生池(万工池),天王殿,金刚殿,五方殿,无量殿,毗卢殿,观音殿,钟楼,宝公塔,三绝碑等。朱元璋将其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悬于寺山,以灵谷寺为“天下丛林之首”。当时灵谷寺所统寺院有栖霞寺,佛国寺,云居寺等12座。

  顺治三年(1645),清豫亲王多铎率兵平定江南,占领南京。第二年,句容一支义师进攻南京,为清兵所败,13年后,郑成功从台湾率17万大军进攻南京,曾与清兵在钟山下激战。几次战火使灵谷寺遭到严重破坏,除无量殿和宝公塔外,其余殿宇全部被毁。

  清初,灵谷寺重新修复,多次恭迎清帝驾临,又成为金陵名刹。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第六次下江南时,谒明孝陵后游灵谷寺,亲笔为灵谷寺题写了寺额“灵谷禅林”,并作了一幅对联:“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六次都到了灵谷寺,并在灵谷寺大宝法王殿旧址建了行宫。

  咸丰年间,清军攻打太平军时,把江南大营设在灵谷寺南侧的孝陵卫,长期的战火使灵谷寺遭到空前毁坏。战后,灵谷寺仅存无量殿,其他所有建筑均被烧毁。同治六年(1867),因连续数月干旱无雨,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四次率僚属到灵谷寺八功德水处焚香祈雨,后来终于降了雨,灾情有所缓解。事后,曾国藩在无量殿东、八功德水侧建了一座神龙庙,共造山门,正殿,客厅,僧房,斋堂,厨房等25问,并置办了钟鼓桌椅等各种用具。清朝末年的灵谷寺虽然残破不堪,但遇有干旱之年,南京的地方官仍然要来祈雨。光绪十三年(1887),两江总督曾国荃派人来灵谷寺祈雨,看到宝公塔仅存遗址,于是令清兵南字营兵丁会同工匠重新修复。加之光绪十一年(1885),灵谷寺主持光莲募资重修的金刚殿,天王殿,到了清朝末年,灵谷寺内共有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宝公塔和新建的龙神庙等建筑,但其规模远不如明代灵谷寺。

  1928年,历经三年的北伐战争结束,数万将士血洒疆场。为安慰忠魂,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建造阵亡将士公墓。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经过多次研究和实地勘查,决定以灵谷寺旧址为公墓墓址。根据美国著名建筑师茂菲的设计方案,新建一座纪念馆,一座纪念塔、一座石牌坊,改建金刚殿作为公墓的正门,改建无量殿作为公墓的祭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阵亡将士公墓改为灵谷寺公园。经筹备委员会研究决定,将无量殿前大雄宝殿中的佛像全部归并到龙神庙中,龙神庙就成了今天的灵谷寺。

  现在灵谷寺规模虽然远不如前,但整体布局还是比较规范的,整个建筑群对称布局,自前往后,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山门正门横楣上“灵谷寺”三个大字为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所题。闲来不妨漫步灵谷寺,抚松观水,去寻觅六朝的梵音。

  出自: 《市场周刊 》 2010年3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不知道尊敬人、不知道赞叹人、不知道礼敬人,总觉得自己比人高,总觉得别人不如我,贡高我慢,这个念头是地狱的念头——这是三途里面地狱的念头,还不是饿鬼道、畜生道,真可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