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三峰山禅窟寺与禅窟洞
2014/9/8   热度:496
凤阳三峰山禅窟寺与禅窟洞 三峰山又名三姐山,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部。三峰西北东南走向,远望峻秀多姿,恰似三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次第排列,故称“三姐山”;近看势极狞伟,犹如一只咆哮吼叫的雄狮,踞地昂首,又称“狮子峰”。其周围象王岭、黄牛谷、虎头、猴尖、白蟒、马鞍、观音、云母、铜鼓诸山,皆因形似而得名。在这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禅窟寺风景区内,既有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多姿多彩的石刻文化,也有博大精深的洞泉文化,古朴幽静的园林文化,具有“古、深、奇、幽、秀、野”的特色。主要景点景物包括:禅窟寺、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摩崖石刻、禅窟洞、蟠桃园、狼巷迷宫等。 禅窟寺坐落在三峰山东南麓,西南东北朝向,背倚悬崖峭壁,面临峡谷幽涧,周围山石嶙峋,岩壑秀美,泉水潺潺,洞窟幽深,林木茂密,云雾缭绕,森映寺宇,境殊清胜。据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峰山禅窟寺源流碑记》载,“其禅窟始于汉武”年间,初名桃花。历晋梁至隋代,钟离郡刺史以寺“僧方唐持律甚严,每行路有虎随之”,改寺名为虎窟。唐初,因高祖李渊父名虎,为避讳更名蝉窟寺。到宋代,苏东坡慕名游此,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为“禅窟”。此后千百年来,寺屡毁屡修。至抗日战争时,僧侣流离,以至寺荒颓圮。大殿前,两株三人合抱、十余丈高的银杏树亦被人砍伐。现在的禅窟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建的。牌楼建在韭山至禅窟寺旅游路口不远处,为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仿古建筑,飞檐流彩,富丽堂皇。正背两面皆写着“禅窟仙境’’的苏东坡书法。 进入牌楼,便置身于绿的世界。一条曲径通幽的水泥路直抵山门.途中有一景曰“三峰浮玉”。三峰浮玉,位于三峰山之北的峡谷左侧,铜鼓山下。三峰山喀斯特地形中的暗流,像竹筒水一样流经此处,因受声波振动,便出现暂时“吐珠浮玉”现象,故称“三峰浮玉”,又称“珍珠泉”。当游人来到直径6米的泉边,击掌跺脚或大声呼喊,泉水即从池清水静的山根往上翻涌,泡似串珠,浮如碧玉,且有求必应,十分有趣。 离开此泉前行,不远便到山门前广场。山门为三券三楼庑殿顶的仿古建筑,古朴典雅。门上方额题“禅窟古刹”,为苏东坡书法。两旁对联:姑峰玉泉溪光流彩一代绝景,相啉虎窟唐踪宋迹千古文章。进入山门,迎面耸立一座高大的照壁,上书写“禅窟古刹”四个大字。沿石板路而上,只见前面鹤桥旁的碧水中,用当地活石垒起的假山,三峰挺拔竞秀。假山脚下一对引吭高歌的仙鹤,雕琢得十分逼真,桥亦以鹤得名。 过了桥,进入玉泉山庄,可休息娱乐,亦可就餐品尝山珍野味。出山庄右行是设施齐备的森林浴场,入内或步行浴,或坐浴、卧浴,耳闻虫唧鸟鸣,呼吸林间高达2500个/立方厘米负离子的清新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既过“氧吧”瘾,又洗“森林浴”。从浴场出来,往上有坡道去禅窟寺前殿,也可从左边典型的欧式木屋度假村旁,登百级石蹬,到达前殿。前殿即天王殿,为三间庑殿顶建筑,门额上“禅窟寺”三大字,亦系苏东坡书法。人内正中为弥勒佛塑像,两侧联语;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弥勒背后塑有韦驮手拄宝杵立像,镇守殿宇。两侧则是最大的护法四大天王,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他们手持各异的法器,合在一起称风调雨顺,暗示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步人院内,左右为东、西厢房,后为正殿,院中有放生池、玉蟹桥、曲水流觞等景致。池的北面两侧各有一个早年被砍伐遗存的硕大的银杏树桩,由此可见禅窟寺悠久的历史。 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双飞檐、歇山顶,雄伟壮丽。殿内正中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台上,佛坛背后为观世音。殿之两侧分立十八罗汉,后面左右方一为文殊,一为普贤。 走出禅窟寺四合院,正面左下方为塔林。这里遗存的各式僧人卵塔、和尚坟墓,共有四十余处。寺院背后左上方有苏东坡题名的玉蟹泉,有唐至清代的摩崖石刻二十余处,有始建于清初的贮。岚亭,还有寺以洞盛的禅窟洞。 禅窟洞的人口,在寺后象王岭半腰。据明代方志记载:“口狭而中宽,深不可测,旧传为仙,人洞;尝有土人燃灯而人,内四通八达,行者以灰志路。有石观音像,左右壁作狮及石床、石凳、石棋子,皆似,人常凭玩者。深邃处有桥,流水潺潺可听,多石燕迎人。人不能尽窃其奥。”现此恫已开发500多米。洞口外右壁阴刻篆书“禅宗第一窟”,左壁前立有一石,上刻禅宗初祖达摩画像,洞内分有“八相成道”、“圣境探奇”、“禅宗溯源”三大景区。 从洞出口上来,已是象王岭的顶部了。据碑刻记载:此处周围原为蟠桃园,“袄桃花实繁茂,而实尤甘美。其汉武时西王母之遗种耶?”现种植的蟠桃、碧桃,亦已成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忧郁症怎么来的,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活的,又没有人教他,也没有看到一个好的榜样,怎么不患忧郁症?他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哪个人不喜欢?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孔孟教人,《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亲近善人,亲近圣贤,亲近仁人(仁义之人)。为什么?仁义道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如查不亲近圣贤,不亲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烦恼的薰习。烦恼日久天长不断地薰习,你怎么会不起烦躁?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跟贪嗔痴慢相应。烦恼引导你,你的思想见解怎么能得其正?当然是邪知邪见,忧郁从这儿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