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有寺,寺中有洞——游那罗延窟,辟支兰若寺


2014/9/8    热度:183   

  洞中有寺,寺中有洞——游那罗延窟,辟支兰若寺

  何少英

  乳白晨雾轻纱似地披在支提山上,她宛如神女般托起一轮红日,轻纱轻轻退去,露出一只蹲伏着的雄狮,勇猛威武,静静地凝望着远方,这便是支提山狮子峰,“狮口”含着“那罗寺”,“狮尾”隐着辟支寺。

  那罗延窟寺

  汽车行驶至虎贝乡桥头村狮子峰山脚下,这里山势险峻,一条石阶曲曲折折,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我们兴致勃勃拾阶而上,路旁那挺拔的翠竹,高大的乔木,齐腰高的灌木林簇拥着小路,使人犹如漫步在一条曲折而上的“长廊”里,向“长廊”外望去,流云轻雾,群峰竟秀,陡峭悬崖,沟深谷幽,全都披裹着一层深深得厚实的默绿,几株古木,峻秀挺拔,高耸入云,点缀般在陡峭的山坡上突兀伸出,一条清亮跳动的小溪似白练、披挂在这沉寂的山间,点亮默绿色山野,更显生机勃勃。好一副山水丹青,令人如痴如醉。

  走近那罗寺,一条山溪蜿蜒而下,陡峭处欢跳奔腾,溅起片片水花,平坦处则静如少女,水清见底,无一丝杂质,可以看见纹彩斑澜的水石铺满河底。四周古木参天,阳光从密密的树叶里渗出,透过波纹,折射水石,绚烂辉煌。

  溪边便是一巨大天然石窟,一座由巨石形成的百丈悬崖下,如人工凿取一般,凹进几十米深光滑平整,天然成就,气象雄伟,好似微微张开的“狮口”,此为那罗寺石窟,梁克家<三山志>也曾记载,“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丈,上方若凿,下平如镜,群峰插汉,北涧崩流,别一乾坤,非复人世”。

  走进那罗寺,磬音梵语,檀香袅袅,寺院前方种了许多奇花异木,密密簇簇,争相吐艳,姹紫嫣红,石窟里构筑了两层单檐歇山顶木架结构,为双层穿斗式梁架,偌大的建筑物放在洞穴中,前后左右仍很宽容,屋顶上竟无瓦片,只钉些木条,以石为顶为壁,陈旧的木板显得古朴优雅,寺内有一尊“送子观音”精巧细致,栩栩如生,传说她很“灵验”,闽东各县妇女有到此祈佛求子“掏石蛋”的习俗,香火一直很旺盛。当求子的人生下男孩长到十六岁,就得备上供佛的礼品,连同以前掏回的石蛋送还该寺,进行答谢。

  走到石窟上方崖顶,极目远眺,便可见桥头水库,湖光山色,波澜壮阔,几个小岛屿珍珠般镶嵌在碧波荡漾之中,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居于如此迷人佳境之中,堪称神仙洞府。

  辟支兰若寺

  穿过泛着丝丝缕缕潮气的树林,沿着一条小河往上走,尽头处是一泓清泉,四周陡壁,山穷水复疑无路,彷徨间,朝头上的飞瀑望去,旁边有岩石垒成的山门亭,我正暗想“谁家亭子碧山中”,接着又是一道“一线天”,再沿着石阶层攀登而上,登上高地,便是绿得氤氲的草场。草场四周陡直的嶙峋峭壁形成一种天然屏障,围着这山间草场,仿佛一个浑然天成,气象雄伟的大广场,以山岩为壁,以天为穹宇。“广场”前方是有名的“珍珠帘”,在百丈岩的山顶上,流水涔涔,水珠凌空而降,左旋右转,阳光下,散射出五彩缤纷的华光,像天上的珠玉倾盘散落。百米宽的袈裟岩,又是哪位得道高僧将袈裟遗落?后面是“锦鲤朝天”“孤猿叫月”,惟妙惟肖。高处是一天冠说法台,相传“千圣天冠”曾演说于此,面对縻下的芸芸众僧传经布道,想见当年是何等之壮观,辟支寺鼎盛之时僧人曾达五百人之众,物换星移,几百年过去,它已烟消云散,堙没草莽之间,虽如今只留下遗址,却不难看出当年的盛况,百丈岩上仍留着从前的摩崖石刻“辟支寺”,几经千年风雨依然清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千年古刹的风霜。

  穿过一座空荡荡的古老寺院,走到后院陡然间迎面而来是一堵悬崖峭壁,绝壁之上可见一石洞,离地三、四米高,此为罗汉洞,相传“千圣天冠”曾游栖于此处,洞中还藏有一石佛,雕刻精美。而如今却是尘埃落积,青草摇曳,已被人遗忘多时,曾经的繁华不再。我们站在洞外无法攀爬而上,只能望洋兴叹。这寂寞的岩洞穴却透露出一种现代人喜爱的回归自然,年岁久远的悠悠古韵,给人别样的沧桑之感。

  来源:闽东日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在一生当中,所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所以人真正觉悟了,受再大的冤屈,心里也若无其事,而且很欢喜、很感恩。这个怨结束了,以后就没有了。真正有道心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结怨。别人对你怎么不好,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都忍受,一次伤害,真正用功的,就是一次的提升。圣人、佛菩萨为什么教我们对任何人都要笑脸迎人?因为你能怨亲平等,一律笑脸迎人,以清净、真诚、平等、慈悲之心待人接物,你才能成无上道,才能把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的怨结化解。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