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拉卜楞寺主要景点


2014/9/8    热度:617   

  夏河县拉卜楞寺主要景点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自寺院建立以来,这里一直是安多藏区宗教文化的中心。寺院背靠凤岭,凤岭对面碧绿的山峰叫龙山,山上因长满松树,又叫大林棵山。站在龙山上向对面眺望,凤岭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要向龙山飞来,而龙山又像一条盘卧欲腾的蛟龙,要向凤岭跃去,龙凤两山遥相呼应。龙凤山岭之间,大夏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冲击出一个半圆形的平滩,形似右旋海螺,当地藏族同胞称这个平滩为扎西,意即“吉祥之地”,汉族群众则称这里为龙凤呈祥的“金盆养鱼”之地。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远古时代,这里是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不久,海面下降,慢慢升出了山丘、岛屿……有一天,一只很大的金翅凤凰突然从天外飞来,落到南面的一座山丘上,伸出长颈,一口气吸干了海水。不料,一条蛟龙腾空而起,与凤凰展开搏斗。在凤凰吸水拔嘴之处则出现了漩涡,冒出了水柱,而且水量越来越大,加上上游的涓涓溪流,便汇成了大夏河。后来,龙凤历经数次争斗,不分胜负而暂息干戈。从此,蛟龙变成龙山,凤凰则化为凤岭,山岭遥相对峙,似在怒目而视。

  历史沿革

  “拉卜楞”,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知布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是简称“拉章扎西奇”的变音,意为寺院最高活佛的“府邸”。元朝初年,在这里曾建造有亲王府邸。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青海蒙古和硕特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派员赴藏,敦请在拉萨哲蚌寺郭莽学院修习的夏河甘加籍高僧华秀阿旺宗哲(或汉译为俄项宗哲,即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返里建寺弘法。次年,阿旺宗哲带弟子辗转来到龙凤山下,但见这里钟灵毓秀,祥云袅绕,认为是个建寺的理想之地,便确定在这里建寺。从此,历代嘉木样活佛增修扩建,拉卜楞寺院就在这里拔地而起,逐渐发展并名列我国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院之列,是西藏之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和安多藏区的最高佛教学府。

  拉卜楞寺从1710年创建开始,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巨变,现已传到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经历代嘉木样活佛的扩建弘法,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诸寺院中享有崇高地位。一世嘉木样曾于1711年被达赖益西嘉措赐“郭莽额尔德尼诺门汗”名号,1720年被清康熙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汗”;二世嘉木样曾被西藏地方政府授予“具善明教班智达诺门汗”称号,1722年被乾隆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汗呼图克图”;三世嘉木样被道光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光绪皇帝颁赐四世嘉木样“广济禅师”印册,袁世凯封其为“广济静觉妙严禅师”;民国政府曾授五世嘉木样“辅国禅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称号。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现为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拉卜楞寺现有闻思、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时轮、喜金刚、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共有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座,镏金铜瓦歇山顶式楼4座,绿色琉璃瓦顶楼2座;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其它各活佛的府邸31院,吉哇(总管)院6所,大厨房6处,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大师别墅2处,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10000余间,总占地面积达1234亩,折合82公顷,占地为塔尔寺的两倍之多。

  拉卜楞寺在最兴盛的时期,有4000多名僧侣(藏语称“阿可”),现在仍有1500余名僧侣,加上外来进修学习人员,僧侣总数在2000人以上,从事着佛事活动、宗教研究以及各学科的学习。他们从小离开家人,拜高僧为师,吃住都在高僧的僧舍里,在高僧的指导下,通过刻苦学习和严谨答辩,晋升学位。喇嘛的最高学位是相当于博士的“格西”学位。年复一年,拉卜楞寺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名精通藏文和佛学的知识分子。

  甘肃省佛学院就座落于该寺,佛学院创立于1985年12月,隶属于甘肃省委统战部和省宗教局,是省佛教协会创办的一所培养藏传佛教职业人员的宗教院校,由嘉木样任院长,下有副院长和校务委员,内设教务处和办公室。教师采取推荐聘任和调配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宗教课教师中有活佛和格西。学制为6年,学员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按大专毕业生对待,享受同等待遇。毕业生原则上回寺院从事宗教职业。学院每年培养出一批较高层次的僧侣大学生,分赴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在弘扬佛法、爱国爱教的活动中大显身手。

  建筑结构

  登上龙山远眺,拉卜楞寺主体建筑分布在凤山下两端的白色藏式塔楼之间,错落有致。依其建筑结构,分为木石和土木两种,选用当地干燥不易起火的粘土、砖瓦、石料。一般是外石内木,“外不见木,内不见石”。墙垣多用青灰石英砂岩块叠砌而成,表面刷红色或黄色矿物颜料;墙垣上部以当地生长的小灌木“鞭麻”束扎成小把叠置而成。依其建筑形制,又分为藏式、汉式和汉藏混合式三种。根据其级别和分工不同,在建筑外面涂成黄、红、白不同颜色。嘉木样和各赛赤活佛的楼房墙涂黄色;堪布及相当于堪布地位的活佛和呼图克图的楼房墙涂红色;普通僧侣的墙涂白色。寺院经堂、佛殿和大囊欠(活佛居所)屋顶及殿前布围上均有藏传佛教标志性的法轮、阴阳鹿组合图案。拉卜楞寺建筑按其用途,可分为僧众诵经学习的经堂、佛殿、活佛的府第“囊欠”、僧舍和其他共五大类,以六大学院经堂最为著名。

  “文革”期间,该寺部分佛殿被拆除或被机关单位所占。1980年,随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拉卜楞寺对外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将拉卜楞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二十几所机关单位陆续从寺院中迁出,被毁的部分佛殿重新按原样进行了修复。现在寺院的主要建筑有:六大学院殿堂、大经堂、大金瓦寺、小金瓦寺、狮子吼佛殿、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灵塔殿、德央宫、藏经楼、贡唐宝塔、德哇仓文殊佛殿等,毗邻有红教寺和尼姑寺。这些殿宇多呈下宽上窄,略显梯形,与一般殿堂相比,别具民族风格。其建筑材料全用当地特有的土、石、茴麻和木材。墙壁的外层用木料支架立柱,雕梁画栋,周围还绘有佛教故事图案,镶以佛龛书架,十分庄严,人称其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的草原金殿。

  六大学院

  拉卜楞寺有著名的六大学院,分别研究佛学哲理,探求自然科学。教义中渗有知识,知识又通过教义解释。哲学、文学、修辞学、语言学、大小五明又都贯穿在各学院的学科中。六大学院中以闻思学院规模最大,修显宗;其他五学院较小,修密宗。显宗和密宗的区别在于:显宗讲哲理,可向任何人传布,与任何人辩论,属正常教育,最高可获博士学位(藏语称“格西”);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属技术和专科教育,最高可获密宗学士学位(藏语称“俄然巴”)。僧徒入寺学习有严格的规定条件。入寺分科时,可以先入闻思学院,再转入密宗学院,但先入密宗学院后,不得再转入闻思学院,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先显后密,显密兼修的主导思想。

  闻思学院:藏语称“铁桑浪瓦札仓”,是拉卜楞寺创建后一世嘉木样设立的第一所学院,也是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中僧人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学员一般在1000人左右,最多时达3000余人。闻思学院是研究藏传佛教显宗之地。格鲁派认为,显宗是僧人学习的根本,有“不明显宗,枉为出家僧人”之说,因之闻思学院在该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僧人都投身于该学院高僧门下求学,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原则,广闻经义,闻后思维。闻思学院主司显宗教义,通过传授、背诵、思维、辩论等形式,经过至少15年的苦读,达到学习13级,通晓五大论。其中因明部分5年5级,学习理论,要求背诵《中论》和《观庄严论》两经;般若部(智慧学)分4年4级,学习600卷《大般若经》;中论部分2年2级,学习《中观新论》、《中观旧论》;俱舍部为4年1级,学习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礼、成就佛经智慧的手段,即生死轮回和超生死轮回之道;戒律部为1级,学习戒律和行为规范,学程视修为而定。闻思学院在每年农历11月19日举行严格的升级考试,如能考取格西学位,则有希望被指派为活佛的经师或属寺的经师,去世之后有可能进入新的活佛转世轨道,终成正果。

  续部上、下学院:五大密宗学院中,续部上院和续部下院属神学院,是拉卜楞寺仅次于闻思学院的两大学府,学员一般在五六百人以上。该院因由后藏的喜饶桑盖法师传续而来,名曰“续部”。原拉萨的续部院按其所处位置高低有上下院之分。拉卜楞寺的续部上、下院则与位置高低无关。续部下院由一世嘉木样建成,续部上院由五世嘉木样建成。两院都分为初、中、高三级,学程年限不定。续部下院主要研修密宗教仪,广授法师之灌顶,教化善根弟子入密宗金刚乘门,立于解脱之道。续部上院按《密宗道次第广论》要求,受法师之灌顶口诀,依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修行密宗真谛。两院的教规严格而繁杂,僧人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赌咒发誓,才能传续。修业期间,对行为规范要求极为严格:僧人不能穿绸缎,不能饱腹,嚼食不能出声,吃饭必须持钵,外出必须持杖,走路不准仰头,睡觉只能曲伏于1米见方的垫子上等等。僧徒还需学会用彩色细砂制作坛城(或译为坛场),绘画八种佛塔、土地金刚线等技法。每年考试只有一人能获得“俄然巴”(学士)学位。

  时轮学院:由二世嘉木样建成,属密宗天文学院,不仅修持供养,而且兼习实用技术,分为三级,学习年限不定。学员平常约有200人左右。时轮学院除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九首金刚的生起与圆满之道外,主要学习研究时轮天文历算,兼司藏历,并学习声明、语言、诗词、书法、绘坛、音韵的手法和步法。“时轮”为远古苯教天文历算的“时间之轮”,后为佛教中的时空理论所代替。时轮金刚现被人格化为一种白色的神。该院的主要任务是每年测算出次年及数年间的年历。藏族的历算吸取了汉族夏历的历算方法以及印度、尼泊尔的《时轮经》之精华,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历算。其推算方法除“大阳日”外,还有“大阴日”和“宫日”,在全世界也鲜见。藏历算法以60年为一历元,另有一套系统推算预测日食的方法。

  喜金刚学院(季多札仓):由四世嘉木样建成,以古吉都金刚为主供神,主要研究密宗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司官历(现行公元纪年历法)、藏文文法、书法、音乐、舞蹈、堆绘彩砂坛城、制作施食等,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僧徒依照拉萨南佳札仓,穿紫不穿红。学院一般有学员三四百人,最拿手的是彩砂绘制坛城。佛经上讲,曼陀罗是一种有灵光宝气的花,色白而音妙,花盘硕大,谁若是遇见它,就会舒心惬意,脱出地狱之苦,升华到极乐世界。曼陀罗是梵文音译,意为“坛”、“坛城”。因此,修行密宗者都想通过绘制坛城,悟性修行,以便早日摆脱“罪孽”,层层过关,跳出人间地狱之苦,见到曼陀罗,达到极乐世界。可见,绘制坛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修行。

  金刚坛城有木制的,有金属材料的,也有绘画的,但更多的以细砂制成。首先筛选颗粒均大的细沙,洗去泥土,以不同颜料染成各色,分别装在牛角形铁筒内,筒口留有能流出细砂的小孔,然后在砂盘内以各色细砂堆绘成佛经所描述的各种金刚图案。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拉卜楞寺都要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在供奉的坛城下首,由时轮学院中精选的十余名高僧,身着法衣,手持法铃,头戴五瓣莲花帽,舞蹈诵经。

  医药学院(曼巴札仓):经二、三世嘉木样历建,建成于1874年。除佛经、医典外,主要研习医疗技术和药物学及藏医药的采集、炮制。学习分初、中、高三个阶段,一般要15年左右。初级阶段学习《总则》、《总则续经》和《后续经》;中级班要背诵《偏经》、《药王经》和《后续药王经》;考入高级班后即开始研究《四部医典》等深奥的医学理论。主修著作中,《四部医典》是一部集藏医、传统中医和印度医学三方面医疗理论和技术,而加以抉择、自成体系的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是一本记载有2000多种药物的药物学教材;《月王药诊》据说是由内地僧人叙述而成的藏医典籍。医学院的僧徒在每年2月20日至4月19日为授课学习时间;4月下旬,初、中级班僧侣外出采药3天;6月上旬,全院僧侣外出采药14天;8月,全院僧侣又外出采药3天;7月下旬开始制药;8月由全体僧侣诵经7天,祝愿各药“灵验”,已成定规。藏药中的洁白丸、九味沉香散和九味牛黄散,已被列入国家药典。目前寺内设立有藏医研究所。

  在医学院的墙壁上,以象征主义手法绘有一张张生命之树,讲解复杂的藏医学原理。树旁书写着各自象征的名称,表示人体经络、气脉、生理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形象示意图。

  大经堂

  即闻思学院经堂,原为一世嘉木样修建,当时只有80根柱子的规模,可容纳1000僧人同时诵经。1985年4月7日因意外毁于火灾,四年后大经堂重新完全修复启用。现存建筑由140根一抱粗的方柱支撑,阔15间,深11间,可容3000喇嘛同时诵经、举办佛事活动。大经堂前庭院占地近5亩,系佛事活动期间诵经交流的场院;前殿楼具有典型的汉式建筑风格,为各活佛观看本寺法舞的观礼台;正殿和后殿属地道的藏式风格。正殿是全寺僧众诵经聚会的正式场所,上首有黄绢铺裹的讲台,是嘉木样大师的法台。经堂上供奉着镀金的各种佛像,身上搭着黄、蓝、白各色哈达彩绸,像前供着酥油圣灯。顶梁上悬落而下的宝幡、华盖、唐卡,方柱上缠裹的彩缎软绢、堆绣,墙面上精美的壁画,都使得大经堂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后殿为灵塔殿,依次供奉有四世、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嘉木样舍利塔,其中一世和三世嘉木样舍利为肉身塔,其余均为骨灰塔。灵塔殿两旁摆着拉卜楞寺根本大施主河南蒙旗亲王和王妃的灵塔,另有历世大活佛的骨灰塔,殿内共有骨灰塔26座。

  佛教教义规定,活佛涅槃后,必须火化。但因一世嘉木样功德昭著,河南蒙旗亲王夫妇及僧侣“违背”了这一“规定”,集体献银1000两,为其修建了肉身灵塔。此后,历世嘉木样圆寂,寺院都按例制作舍利灵塔,塔前镶有活佛的画像或照片,供在殿内。随着寺院声望的提高和财产的增多,塔也越来越精美。五世嘉木样灵塔高达3米,用银子包裹,镶嵌2万多颗宝石,曾花去白银1。4万两,赤金260余两。

  大经堂西侧的大厨房内有一直径达3米的铁锅,可盛八十多桶水,能供3000僧侣同时就餐。据说该锅能一次煮4头大牦牛,实为世上铁锅之最。

  大金瓦寺

  位于大经堂西侧,又称弥勒佛殿,清嘉庆皇帝御赐殿名“寿禧寺”,金字红匾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而成,高悬在佛殿正中门楣上。该寺高6层,纵深各5间,四角飞檐,上覆鎏金铜狮、铜龙、铜宝瓶、铜如意、铜法轮。殿内供奉着8米高的鎏金弥勒佛大铜像。寺内珍藏着金银粉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为稀世之宝。

  小金瓦寺

  位于大金瓦寺西侧,俗称释迦牟尼佛殿,建筑形似拉萨大昭寺。佛殿高3层,第二层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辅以两根铜质龙柱;佛像头顶又供有一尊1。7米高的释迦牟尼金像。据说这尊金像是一位印度圣者在释迦牟尼在世期间,为佛祖铸造的108尊金像之一,其肖像铸造完毕之后,由释迦牟尼自己沐浴开光加持。这是唯一一尊流散在我国的由释迦佛祖自己沐浴开光的金尊,因之价值连城,为稀世之宝。

  狮子吼佛殿

  位于大经堂东南侧,是宗喀巴大师的肖像殿。清嘉庆皇帝赐予“寿安寺”匾额,从京城车载马驮,千里迢迢运来,因之弥足珍贵。佛殿内供奉有13米高的宗喀巴铜像。宗喀巴大师生前为了严肃教规,整顿教纲,弘扬教义,制定了种种措施,犹如雄狮怒吼,给趋于没落的教门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焕发青春,重新受到教徒的敬仰和崇拜。由于他对藏传佛教的重大功绩,使他对僧众拥有犹如狮子对百兽般的威严,他的形象好比雪山之巅怒吼的雄狮,所以他的佛殿被教徒们尊称为狮子吼佛殿。

  宗喀巴佛殿

  位于大经堂东北约300米处,是狮子吼佛殿的姊妹殿。该殿内,宗喀巴鎏金像位居中央,两边立着金刚手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他们一个手捧经卷,一个手持智慧剑,象征着以佛光智慧普照一切,令人间一切邪恶无力上升,使天下人等太平幸福。在佛殿的左右两侧,还供奉着鎏金文殊菩萨、救度母佛21尊,小铜佛1000尊。

  此外,为了纪念宗喀巴对藏传佛教改革的卓越功勋,僧俗们通常在各自的寺院内,选择显赫的殿堂供奉宗喀巴不同年龄时的肖像。

  藏经楼

  拉卜楞寺是全国藏经最多的寺院,不仅馆藏有经书,也收藏了藏民族的各类图书。藏经楼内藏有各种图书6万余册,分为全集、密宗、因明、医方明、声明、音韵、历史、教派、传记、工巧明、天文历算、诗词等17类,包括《丹珠尔》、《甘珠尔》及宗喀巴、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嘉木样和藏区各大寺活佛的著作全集,共达2。1万余部。有哲学类1。5万余部,传记类1900余部,声明类240余部,文法修辞类500余部,天文工艺类280余部,医药专著类490余部,密宗类660余部。

  尤其珍贵的是,寺院珍存有在印度湿热森林中生长的贝多罗树的叶子上书写的两部《贝叶经》,一部由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用金汁书写;另一部是孟加拉国高僧阿底侠大师亲诵的记录,成为佛学界的稀世之宝。此外,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宗喀巴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世嘉木样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以黄丝线在墨缎上织就的《善为经》,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甘珠尔目录》,松赞干布遗言《王窗柱诰》(或译为《柱间史》)以及许多从藏文初创和西藏佛教弘发前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也收藏其中,极为珍贵。

  尼姑寺

  亦称拉卜楞觉姆寺,位于拉卜楞寺西侧的九甲乡王府村,与拉卜楞寺以山相隔,具有80余年的历史。相传,四世嘉木样时期,在九甲乡的兰木西尔村建起过尼姑寺,后从四川省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僧人,在拉卜楞塔哇建起了尼姑寺,但当时尼姑人数很少。五世嘉木样时期(1920年),从青海来了一个叫贡曲卓玛的蒙古族尼姑,在此定居修行。后来,由河南亲王贡噶环觉施舍地皮并资助,请拉卜楞寺格西拉木慈成相地,在山腰建起了尼姑寺经堂和尼姑僧舍,至此,尼姑人数增至500余人。“文革”期间,寺院被毁,女尼遣返原籍劳动。20世纪80年代初复修寺院,尼姑寺又恢复了宗教活动。

  尼姑寺的宗教活动有:清晨5时起床,念诵“喇嘛求巴经”;下午2时习“多玛嘉则经”(施舍百供经);每月初一、初八中午念诵“娘乃求尕经”(斋戒仪轨);初十集中念诵“仁增次合”(斋戒持明律仪颂偈)等。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六日上午,集中念诵“娘乃求尕”和“守娘乃”(斋戒禁食)。每月闭斋数次,每次第一天吃过午饭后就禁食,第二天为守日,整日不食不语,第三天早晨开斋。坐禅闭观和斋戒多在冬季进行,是尼姑个人修行的主要项目。坐禅时,独处己室,门上标有谢绝访客的标记。此外,尼姑们要诵颂“泉经”,泉边也是她们修行的主要场所,每个信徒必须坐够108泉,才算功德圆满。

  红教寺

  位于尼姑寺西侧,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寺名桑钦盟吉琅,藏语意为“密乘兴盛洲”,汉语称“红教寺”。1880年5月16-23日,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在录堆乃果过香浪期间,有一夜梦中征兆与莲花生大师预言相吻合,觉得创建红教寺的时机成熟,吩咐建寺。1887年4月间,他让果穆塔尔活佛举行祈福消灾法会,召集散居在各村庄的僧侣,制定寺规,指派管理人员,发给管理人员每人一件袈裟,其他僧侣每人50块铜钱,赠给寺院莲花生大师佛像及法器等物,并委任了执法僧、经师、法台。寺院的吉哇(管家)从拉卜楞寺的香火户中选派,享有同红教僧人同样的特权。

  其时,宁玛僧人较多,但无聚会诵经场所,暂借河南蒙旗亲王华交热丹的寝宫作为经堂。1906年,四世嘉木样将“菩提法苑”赐为经堂。1946年,五世嘉木样多次为宁玛寺捐款,划拨地址,建起了经堂和净厨,委任格尔底活佛为首任法台,同时明示该寺为“俄化札仓”(密咒学院),排列拉卜楞6大札仓之后。经堂起名为桑钦盟吉琅,惠赐寺僧着新袈裟等寺规。

  拉卜楞红教寺由方丈(相当于活佛)主持。方丈系推选产生出的经学高深而有威望者,三年一换。因僧人安家立业,娶妻生子,多散居于各村,只有部分居于寺内。虽有总司仪(教育总监)一人,事实上有职无权。红教寺拜师学经也极其随便,无须奉束脩,只要供师驱使即可。年事稍长,可另投名师受戒。红教僧自幼蓄发,举行盘辫仪式后受戒,即可成为正式的红教教徒。

  该寺设三个班级,下班闻习诵读全部经卷及声韵,兼学施食制作与书写书法;中班习文法《三十颂》、《正字学》、《诗学》等;上班闻习《普贤上师言教》等密乘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道。寺院每月上旬、下旬定期举办一些法事活动。正月法会等重大节庆期间演出藏戏。

  山寺“日楚贡巴”

  拉卜楞寺四周有山寺静修院,藏语叫“日楚贡巴”,是拉卜楞寺高僧大德禅修、证情、著书立说之地。“九甲日楚”是最早修建的山间静修院,为文殊嘉木样遗体的火化处,遗址上建有宝塔;三世河南亲王的遗体也在这里火化。扎西格丕静房位于拉卜楞寺右侧的沟脑处,二世嘉木样修建修行禅房后,历世嘉木样在此修行。塔哇泽日楚位于后山峰顶,一世嘉木样称这里是胜乐宫;二世嘉木样在此搭建蒙古包居住,著成《中观论辩析》,并数次闭关修行,出现了亲眼看见胜乐本尊圣容等奇兆;贡唐仓称其为空行汇集之地;三世嘉木样在此举行过现证菩提节盛会。这里常有百余僧伽守城食戒,从不间断。

  塑像文物

  拉卜楞寺佛像数量众多、千姿百态,在全国同类寺院中首屈一指。全寺现存各种佛像近3万尊,高者达十多米,小者仅寸许。寿安寺、寿禧寺的大佛像分别为13米和8米。全寺在1。7米以上的佛像有262尊,1。7米以下的有29000余尊。这些佛像从质地而言,除金、银、铜、铝之外,还有象牙、檀木、玉石、水晶和泥塑等。大部分佛像满身遍饰金、玉、翡翠、珊瑚和玛瑙,使其装饰华贵,珠光宝气,令人心折。部分佛像是从北京、西藏、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和国家迎请而来的,如供奉在小金瓦寺的全寺院最珍贵的释迦牟尼金佛像,相传就是从印度请到西藏,后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供奉,一世嘉木样到夏河建寺时,又迎请供奉在这里。最小的佛像为高仅一寸的千佛。在度母殿内有两张三尺高的桌子,桌上各放一个镀金铜瓶,瓶口各长一棵高约2米的铜质菩提树,每树五百叶,每叶站一佛,两树共一千叶,站一千佛,故称“千佛树”,为寺内一大奇宝。下布旦佛殿更是佛像林立,各具风格。殿内上方有一世嘉木样塑像,左边为唐王李世民和侍卫的塑像,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及两妃的塑像。香案上百盏酥油灯,闪闪烁烁,使掩映在周围的酥油花或明或暗,充满神秘色彩。

  拉卜楞寺拥有大量珍奇罕见的文物。主要有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陨石、鸵鸟蛋化石、红珊瑚树、纯金藏塔、珍珠宝塔、藏文地球仪、白蛇蛋、象牙法衣、犀牛角、海马牙、玉石佛像、恐龙骨、格萨尔王宝刀,以及用一根彩线编成的九层佛楼等珍奇瑰宝。历世嘉木样活佛的照片、画像,生前用过的轿车、法衣、金帽,以及清朝帝王封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匾额等,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1848年道光皇帝颁赐三世嘉木样的“扶法禅师”印鉴;1914年袁世凯颁给四世嘉木样的“广济静觉妙严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之印”;1933年民国政府颁发给五世嘉木样的“辅国禅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册印等。寺内还保存有一具金装高僧木乃伊、一个5尺长的象牙等珍品。印经院内藏有许多珍贵的印刷经版。

  壁画唐卡

  拉卜楞寺的壁画是该寺佛教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经堂和佛殿的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除了一般的佛、菩提、天王及佛传、佛本生和六道轮回故事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建筑装饰、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唐卡是一种画在绢、布或纸上,然后用织锦或彩缎装裱而成的轴画,也有用刺绣、贴花、锦丝等各种形式制成的。唐卡是拉卜楞寺保存数量最多,最富有藏民族特色的宗教艺术珍品。内容表现佛、菩提、法王、佛传、佛本生等历史和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制作考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为广大藏族群众和收藏家所青睐。

  管理体制

  嘉木样活佛为拉卜楞寺最高住持。在他之下,分四大赛赤、八大堪布、十八囊欠、五百活佛、三千喇嘛,统辖八大教区、108属寺。管辖范围涉及到甘肃、青海、四川,乃至西藏、内蒙古、东北、山西和北京的部分寺院,实际数量不止108寺。最高管理组织为全寺宗教人员大会,设有议仓(嘉木样办公厅)。堪布系从格西中推选出的德高望重的寺院主管,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在总理堪布统管下,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一切管理事务,下设机构各司其职,维系本寺及全教区的宗教和日常生活事务。

  拉卜楞寺除嘉木样大活佛外,各个等级的活佛数量众多。根据其由来及等级高低,大致可分为:一是在西藏甘丹寺任过法台者;二是在西藏郭莽学院及有关大寺任过堪布者;三是在发展宗教,如建寺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而被达赖和嘉木样封为赛赤者;四是取得格西学位的喇嘛,在拉卜楞寺及其属寺任过法台者;五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曾任大活佛的经师者。活佛分赛赤佛位、堪布佛位、相当于堪布佛位、属侧席地位的活佛等多种,共有88个佛位。活佛因等级不同,权利有大有小,其居住、乘坐、佣人、布施等均以其地位来定。

  拉卜楞寺的僧侣有着严格的戒律。他们不得喝酒、不得抽烟、不得杀生、不得撒谎、不得结婚。跟内地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这里地处高原,气候严寒,僧侣们可以吃肉。僧侣的生活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寺院的分配;二是施主的不定期布施;三是到群众家里念经得些报酬;四是亲友的部分资助。

  贡唐宝塔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现存宝塔是在“文革”中被毁塔基上重新建造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其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历世贡唐仓为赛赤活佛,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摄政等职,在拉卜楞寺享有崇高地位。

  贡唐宝塔初建成于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着手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庆皇帝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一块。后经四、五世贡唐仓大师耗费巨资,数次修缮,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宝塔历经百年沧桑,不幸毁于“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对外开放后,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师为重振宗风,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呕心沥血,并在国家、海外华侨、信教群众的资助支持下,于1991年2月8日亲自主持净地仪轨后动工重建。历经两年半,1993年7月,于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殊胜节日,举行了永存开光仪式。此塔现对僧众和游人开放,接受国内外信徒的朝觐。

  重建的贡唐宝塔是按原规模款式在原址建造的,占地2144。16平方米。塔高五层,31。11米,呈菩提式,由塔刹、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组成。塔刹是光彩夺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为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建筑,一层四周装有铜制经轮。宝塔不仅外表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内部更是构造精巧,多宝庄严。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华贵的塔中之塔三世贡唐仓灵塔和一、二、四、五世贡唐仓镀金像,左右两侧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经殿,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四座佛殿之顶是三百多尊铜佛环列的第二世嘉木样塑像。宝塔第三层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铜像。塔座和塔瓶内壁还绘有生动细腻的百余幅壁画。

  贡唐宝塔与其他藏式塔一样,具有象征意义。按照著名高僧罗桑伦巴的解释,最下层的方形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象征“人生世间(土)”;塔座是玻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代表“趣悟阶路”;塔瓶以精铜浮雕以八大鎏金菩萨,其瓶形象征“水球”;塔刹为一“火锥”,象征“精进之火”;其上有日月星辰,名为“气托”,象征“空”;月形代表“气息或风”,日形代表“精神或灵”,表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宝塔集佛教的“四界”思想—土、水、火、空于一体,供奉历世贡唐仓肉身于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出生”的生死轮回将无穷无尽。这一精巧、直观的建筑形式,造就了更为浓郁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强烈的感染力,呈现出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够忍辱,要能够包容,要能够饶恕别人,不跟人计较。要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经上讲得很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原来的心量很:整个虚空法界在我们心里面包容着,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很小,一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不可怜!我们问题出在迷惑,我们迷失了真心,迷失了本性,把自己的心量变得很小,甚至于连自己都容纳不下! 拓大心量是修学功德。我们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想自己你的心地是污染的,想别人心地是清净的。最好能把自己忘掉,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这个念头就是无量功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