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与虎皮井


2014/9/8    热度:443   

  卧佛寺与虎皮井

  王力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卧佛寺遗址残存碑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虎皮井

  卧佛寺依华山北坡而建,唐朝至明清时期,为襄樊一景虎皮井名气比卧佛寺名气大,有关虎皮井的神话,在全国广为流传卧佛寺现在只剩一碑座,虎皮井尚在,水已不能饮用

  □王力明文/摄

  襄阳城南有卧佛寺和虎皮井,有人说在原省邮电学校之南,也有人讲在襄樊学院附中院内,真正的卧佛寺和虎皮井在哪里呢?

  据明代天顺年间《襄阳郡志》记载:“卧佛寺,在县西南八里。”乾隆《襄阳府志》描述为:“卧佛寺:县西南五里。内有虎皮井。唐开元中,有崔生投宿寺中,遇虎变美妇人。”清同治《襄阳县志》:“卧佛寺:在城西南五里,内有虎皮井。”从明清志书中可以看出,卧佛寺与襄阳城之间的距离有出入,明代是八里,清代是五里。那么,谁对呢?我们以明代谷隐寺和岘首亭为参照物,确定明代写的是以县衙的距离为八里,清代是以襄阳城墙的距离为五里,是参照物不同所致,同时,古代所表示距离的“里”与今天的“里”相对要短些,这些里程大多为约数。1983年《襄樊市地名志》从侧面写了卧佛寺:“虎皮井位于襄阳城南华山半坡,卧佛寺遗址近旁,距襄阳城南约2.5公里。”讲明了卧佛寺正确地理位置。

  从烈士陵园出发,或翻过羊祜山,或沿羊祜山东侧,到三间房处,向东顺着原省邮电学校南墙外行走,有段300米左右的一下一上呈“V”字形的坡。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羊肠小道边的小草仿佛告诉我们这里往日十分繁忙。上坡后我们面前展现出一片开阔的场地,这是乔家冲的尽头。废弃电线杆旁有一碑座,经风吹雨淋,显得十分苍老。拨开荆棘,现出残砖、瓦砾,向我们诉说卧佛寺往日的辉煌。

  卧佛寺依华山北坡而建,海拔约150米。唐朝至明清时期,香火旺盛,成为襄樊一景,明代何宗贤写有《卧佛寺》诗:“尘外消闲万虑微,眈诗酣泉忽忘归。不妨黄鸟识姓名,更爱青山无是非。云去禅僧闲半榻,客来惊犬出双扉。平生本有玉梯足,欲上天门借落晖。”现在,残存的遗址,南北宽22至30米,东西长50至70米,近似于长方形,我们想象当年卧佛寺规模,猜想寺或坐西朝东或坐南朝北,那佛右卧在大殿之中,头枕西而卧或头枕东而卧,或木雕或泥塑或彩绘或玉雕或石刻。《襄樊市地名志》附图标明卧佛寺为遗址,只有一青石浮雕麒麟图,镶嵌观音阁亭塔之中。

  寺向西约50米有一片层岩,层岩中一个水平线上有两个石窟,呈长方体的窟:东窟长2.6米,高0.96至1米,宽0.94至1.40米;西窟长2.6米,高1.1至1.2米,宽0.4至0.9米。人们猜想这里曾经放过卧佛,从国宝档案中我们得知卧佛一般在一个寺有一尊,不可能有两尊。但它们所建何年,干什么用,因缺史料而无法考证。

  虎皮井的名气比这寺的名气大。清代《襄阳府志》和《襄阳县志》以及《襄樊市地名志》都记录有虎皮井的来历。

  清《襄阳县志·古迹》详细描述:“虎皮井:县南卧佛寺旁,相传唐开元,有崔生应举,过寺宿焉,见一虎入寺,脱皮,则一美妇也。崔昵之,既而窥其皮在井边,遂投之井中。妇人觅皮不得,因随崔至京。授县尉,历县尹,在官六年,生子二,后复过寺,崔……告之故,妇欣然令取,皮故无恙,仍披之,成一虎,大吼,回顾二子而去,因以虎皮名井。”这神话故事,在襄阳及全国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戏剧界将虎皮井的神话故事改编为京剧,还有地方将虎皮井故事收录在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中。襄城山中的老虎还有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虎在襄城已经没有踪影了。

  沿密林间平缓的小道向西行,一会就到了三岔路,分出两条小道,向西上行或向西下行。我们顺着向西下行的小道,藤萝环绕,荆棘密布,在距卧佛寺遗址约30米,找到了虎皮井。井四周有东西距离约3.3米、南北距离约8米的场地。细细观察,这井口有凿痕,方形的井口,边长为0.6至0.7米,井深3.2米。井口小、井身大,为自然石洞又经人工雕凿而形成的竖井。1983年,襄樊地名工作者测量井深约为4米,泉水滴入井内的滴答声可闻,认为与山泉相通或常年不涸,水可饮用。但现在井水干涸,只有在大雨时节,井内石壁渗水积于井内,这水已不能饮用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就自在。什么叫随缘?随顺经典上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这叫随缘。要是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缘。攀缘造业,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要怎样学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世间法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什么态度?随缘。佛教给我们要随缘,我们听从佛的教诲,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