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佛教精神
2014/9/8   热度:210
陆游的佛教精神 □ 冯弘 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陆游12岁时就能作诗,直到80多岁还是“无诗三日即堪忧”。 由于陆游家族前辈笃信佛教,他从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薰陶,因此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陆游平生崇佛,对佛理多有研究,在他的诗词文章中,有不少篇章与佛教有关。他还专程赴普陀山和支提山朝圣、礼佛、写诗。即使在随军或在幕府任上的时候,他也总要到附近的寺院礼佛、写诗,甚至借宿于简陋的寺舍。陆游一生喜近禅僧、宿僧寺、吃斋饭、游历名山古刹,行动不拘礼法,被人讥为颓放,因此自号放翁。 陆游所处的年代,是北宋和南宋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兵连祸接,社会动乱,官场险恶,因此,他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 1153年,29岁的陆游赴锁厅应试,考取了第一。第二年试于礼部时,又名在前列。当时,秦桧想要自己的孙子取得第一,不料竟被陆游夺得了,心生怨恨。加之陆游又“喜论恢复”,“语触秦桧”,于是竟被黜免。被罢黜后的陆游依然致力于诗歌写作,他还与家乡几位信佛的同窗,专程赴普陀山礼佛。秦桧死后,1158年,陆游才被派往福建省宁德县任主簿县官。由于他信奉佛教,在任职的第一年,便赴天冠菩萨道场——支提山华严禅寺礼佛。 陆游在宁德做了4年的主簿县官后,被改授敕令所删定官,于1161年罢归乡里。1163年,陆游替张俊策划北伐失败,又被免去官职。7年之后,1170年,陆游才到四川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又到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后王炎被调回朝廷,幕府被解散,陆游又被调到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参议官。 后来,陆游又在江西抚州(今江西临川)、浙江严州(今浙江建德)、临安(今杭州)等地做了几任地方小官。但由于陆游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不与当时的强权者同流合污,于1189年底又被罢黜了。从此直至1210年的这段晚年生活,陆游都是在故乡度过的,他经常上寺院,与僧人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的密切关系,正如他诗句所描绘的:“共话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在故乡的精进学佛中,陆游的素食情结也更加增强了。综观陆游的食素,一是因为他的多病之躯,忌食甘美;二是由于他经常与禅僧同游,受佛教影响以疏食为美;三则是因为他退居乡里,以田园情趣自娱。在一首《素饭》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素之初的陆游,不以山珍海味为喜,在素饭中品味人生,颇具几分超然与洒脱:“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 刚刚放弃肉食近一年的陆游,还非常讲究美食家注重的色、香、味、形、器。选用洁净如玉、颗粒饱满的上好大米,以山上松枝桂木慢慢烹饪,香气四溢。将鲜嫩的茄子蒸熟后,调入精醋酱油,茄子晶莹剔透,呈银白色,十分诱人。美食之美,不可独享,邀约同道中二三人,在绿水青山之畔,一起品尝。这种出尘美境,胜却人间无数风情。吃饱喝足后,信步摩挲装着五经的方形竹器,不为无事读书之乐,更待风炉新茶之美。陆游食素,倒也食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1208年9月,陆游以83岁高龄,应宁波天童寺住持无用禅师弟子之请,为《无用禅师语录》写序。 1210年春,陆游85岁,与世长辞,临终遗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绝命诗充分表达了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佛教报四恩中的报国土恩正是一致的。他临死前,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祈求祖国领土能够统一完整,人民能够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这体现出陆游高尚的思想境界,其中佛教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修行要历事练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历事练心!哪是菩萨?你要是会用心,没有一位不是菩萨,善人是菩萨,恶人也是菩萨,个个都是菩萨,都是我的大善知识,成就我自己的清净心,成就我自己一心不乱。别人以恶意对待我,我想他是我的善知识,替我消业障;别人善意对待我,他也是我的善知识,他要我学谦和,学恭敬!所以一切善人、恶人,顺境、逆境,好事、坏事全部都是自己的善知识。在这个境缘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这才叫上善,你才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的话,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心行不善,只是西方极乐种了善根,这一生去不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