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代的寺庙建筑,寺寺夜半皆鸣钟
2014/9/8   热度:482
大理古代的寺庙建筑,寺寺夜半皆鸣钟 地处西南边疆的大理,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旅游景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大理白族的摇篮。秀丽的山水,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在大理的各民族,他们有原始民族宗教信仰――巫教,也信仰儒、释、道三教,但无论哪一种宗教到这里都一体化了,人们只能从它的主体建筑和供奉的神祗去区分是何种宗教。大理古代寺庙建筑一般离不开两个主要的基础,即自然条件和人类群体的创造,寺庙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佛教,自唐南诏后期传入大理,在大理白族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到了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上自国王,下至一般的平民百姓,无不皈依三宝(佛、法、僧)。元朝的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说:“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古代寺庙建筑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 大理古代寺庙建筑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纪。“苍山与洱海,汉之齐鲁”,被誉为“妙香国”。大理古代的寺庙建筑也同宗教的发展一样,大体又分为初创、发展和衰微三个阶段。据立碑于公元766年的《南诏德化碑》就有“阐三教,宾四门”的记载。儒、释、道三教,就大理而言都是外来的教派,开始时它们都依托于当地的民族宗教。大理古代寺庙建筑初期佛教建筑也很简朴,有的则是结茅为棚或驻锡山洞,其大寺也不过“殿开三楹”的小平房,即没有配殿,也没有附属建筑物。 大理古代寺庙建筑后来在平面形制和艺术风格上也仿效中原,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汉化”,再加“佛化”。内地的强调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布局、以及重檐九脊顶或庑殿顶并施斗拱承托等营造法,在大理兴起,大理古代寺庙建筑实属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塔为中心,寺庙为其附属建筑物,这是“佛化”的结果。加之当时在大理传播和兴盛的佛教为密教(当地称为“阿吒力教”),信奉者出世不出家,在家内设佛堂,进行修持,还可娶妻生子。有的寺庙也不需设寮舍供养僧人。 当年大理宏大的崇圣寺和弘圣寺,庙宇虽早已荡然无存,古塔仍巍然屹立,但我们还可从古籍记载中看出其建筑格局。明吴鹏《重修崇圣寺记》中说:“寺门三塔亭亭玉柱,直上云天,此寰中之仅见者也。危楼百尺鸿钟在悬,声闻百里,鲜有其似。……凡三阁七楼九殿百厦……释迦殿九楹,为寺主殿,之后日现瑞、日昆卢、日极乐、日龙华,皆梯登而上,伟丽深窈。巍巍金像,互相辉耀。左入瑞鹤门,则有不二仙、幌天门、清都、瑶台、玄元、三清之境。旁出则有斗姆、三元、正虚之宫,般若之台。右入总持门,则有般若、华严、南泉、圆通、兜率、大士、雨花诸院。至其最高处则有月波楼、艳雪台焉。此寺之大致。”到了明、清以后,密教衰落,而禅宗兴起,僧侣进了寺院,改变了以塔为中心的格局,有的则塔庙分离,出现了单独的寺庙和风水塔。 明、清的寺庙完全是中原丛林式寺院格局,称为“伽兰七堂”大理古代寺庙建筑(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堂)。殿堂森严,职责分明,殿内供神,堂内奉僧。古代寺院沿中轴线设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厢设僧寮、祖师堂、禅堂、斋堂等,在大雄宝殿前左、右分置钟、鼓楼等。单体化的建筑也逐渐多样化,亭、阁、楼、台、水榭、云台也在寺庙中出现。明状元杨慎(升庵)在《游点苍山记》中写道:“及至叶榆(大理古称)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北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廓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大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鸣钟。”尔后,虽经历代的战火,历尽沧桑,还可看到“古塔标古城,古城俯碧水,碧水绕青山,青山抱古城”的风貌。 深山藏古寺,各村寨均还有佛寺、道观或本主庙的古建筑。感通寺、观音堂、宾川鸡足山祝圣寺、巍山县长春洞以及祥云水目寺等,皆是明、大理清典型建筑的遗存。此外还有民族地方特点的本主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宗祠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诸佛菩萨看九法界众生,是看他的性。性是法性,这相是法界相。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从性上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众生把体性忘掉,完全着相,“这是佛,那是人,那是畜生”,这着了相,着相就不见性。迷失了自性,这一迷,一切都迷!迷里面才生是非人我,才生贪嗔痴慢,真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我们迷失自性,这才堕落在虚妄之中。我执法执、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嗔痴慢,都是妄想里面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些东西。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