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寺游记


2014/9/8    热度:242   

白石寺游记

□ 杨纯柱

金秋十月的一天,我们去游白石寺。

白石寺坐落于大理点苍山西坡鹤云峰下的石钟村的最顶端,寺背后就是层叠的森林和崔嵬的云峰。别看它只是一个距漾濞县城近二十公里,藏于深山腹地的山村野寺,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间,大理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就曾偕同赵雪屏等享誉一方的墨客骚人,远道专程来此寻幽访胜。李元阳还在此留下一首《游苍山背白石崖》诗曰:“点苍山势若游龙,踏破烟霞第几重。十九峰连青欲滴,深藏一朵玉芙蓉。”

我们一行六人,乘一张面包车在坑洼不平的山间公路艰难爬行了一个来小候,距寺院还有三四公里的时候,由于路况实在太糟糕,只得弃车步行。当转过一个山弯,爬上石钟梁子时,便远远望见山崖上葱郁的密林里,似乎隐映着一座白色的院落,我原以为这就是白石寺了。渐渐临近,才看清此乃是一座高20米,宽15米的银白色的石灰石岩崖。我方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李元阳游记中记述的:“远望如白莲擎出翠微中”的“白石崖”吗?在峭壁下观赏罢钟乳石,绕着崖沿攀登上崖顶,才见一座古老的寺院出现在眼前。原来由于浓荫绿树的重重遮蔽,此寺院在山下是根本无法一睹一鳞片爪的,倒很契合“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走进青木树、赤松树、青冈栗树、鸡嗉子果树和映山红,马樱花等野林山花环绕簇拥着的寺院,一种清幽秀逸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尘念尽除,心旷神怡,惬意无比。

或许是因为“山高路远”的缘故,白石寺平日的香客不多,游人更是寥寥。香火不旺,庙宇自然也就只能因陋就简。较之其它其宏阔巍峨、富丽堂皇的名刹大寺,眼前这个寺院难免显得有些简约朴素,亦难以给人庄严肃穆之感。但也平添了几分清幽静谧、温婉纯净、空灵澄澈的感觉。这里的空气、阳光、寺宇、林木,以及守庙的老斋奶,甚至殿堂上供奉的菩萨,都显得清清寂寂的,散发出一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韵味,给人一种从容安祥、恬静散淡,与世无争的悠悠情怀。更难得的是,这一“世外桃园”般的“人间秘境”,并不完全的与世隔绝,它只是将红尘中的种种繁杂喧嚣和烦恼躁动阻隔在寺外的山下罢了。

我信步来到寺院前的白崖石边,站在这个“四望空阔,心目豁然”的高览所在,凭栏远眺,山下隐隐约约的漾濞县城,蜿蜒曲折的漾濞江,以及天际烟霞空蒙的远山和脚下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无不尽收眼底,真有古人所云的“御长风,凌倒景之意”的赏心悦目,意气风发。忽然瞥见身旁苍郁虬劲的古树上,悬吊着一口大钟。我即兴拿起敲钟的铁锤,猛击数下,顿时“当、当、当”的洪亮清越的钟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山鸣谷应,余音袅袅,回荡不绝……

来源:大理日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说,祇树给孤独园建精舍的时候,佛在地面上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就笑了。弟子们问佛为什么笑?佛说:“这一窝蚂蚁经历七尊佛过世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不是说它寿命那么长,而是它死了以后,又到这窝里作小蚂蚁,生生世世作小蚂蚁。我们想想,一尊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这么长久的时间,它还没有脱离蚂蚁身。这个因就是执着,它总认为那是它的家,认为那个形象就是它的身体,坚固地执着,所以没有办法转别的身形,真是愚痴到了极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