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的深山名刹白云寺系列6:高僧名流


2014/9/8    热度:964   

  辉县的深山名刹白云寺系列6:高僧名流

  白云寺有据可查的住持僧或高僧主要有彻上人、允执上人、宗圆大德(洪公)大师、聂廷玉大师、寂照通悟大禅师(徽公)、佛光普照大禅师、佛心妙觉大禅师、宝峰禅师、茕绝老人天奇、孤峰老人、隐庵老人、中公和尚、归山和尚、湛仁和尚、定波和尚、鹤峰氏珍、文方上人等等。其中天奇和尚尤显盛名。

  天奇和尚是江西省南昌市人,父姓江,母徐氏。年二十礼荆门无悦能和尚剃度出家,后遇宝峰禅师,付之以袈裟拂子,任金陵名刹灵谷寺主持。晚年栖息于白云寺。天奇和尚僧道很深,并有语录行世,在当时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与开封相国寺、金陵清凉寺、灵谷寺及西藏等地的高僧有着深情厚谊。弘治十一年(1498)天奇和尚死后,各地高僧云集白云寺,参加他的葬礼。西藏三加班丹广慧净觉国师还亲自率众参与建塔。汉、藏两族僧人共同造塔,不仅反映了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说明了清初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可见出白云寺在佛教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之显赫。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在金政权灭亡后避乱河南,曾在辉县西北大山中隐居十余年。期间在白云寺时,与寂照通悟大禅师徽公、吏部尚书张公履等人结为挚友。徽公大师圆寂后,他与众僧一道为大师建造灵塔,并亲手撰写塔铭。号称“百泉居士”的明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李贽(1527~1602),公元1556年至1560年曾在辉县做教谕,期间曾游览白云寺,和他的好友赵亨、陈荩、张士允、张世乐、付坤、邓林材等人在此畅游赋诗,留下的著名诗句,至今尚存。明代另一位著名学者李濂(1488~1566),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嘉靖年间被免官后,归里著述,曾畅游太行胜景,特意来到白鹿山区,陶醉在这方佛教圣地,先后游历了驼峰寺(也称落伽寺)、元极寺(也称玄极寺)、白鹿寺、龙浴寺、宝泉寺、法住寺、显扬寺、白云寺等八大寺院,写下了《游白茅寺记》散文一篇和《落伽寺》诗一首,成为研究白云寺历史的珍贵文献。清初,白云寺名播京城,引起了乾隆皇帝的神往。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特意游览白云寺,留下了不朽诗篇。圣驾光临使白云寺赢得了千年奇遇,传为千古佳话。民国初年,袁世凯隐居辉县,在白鹿山一带霸山占林,修建山庄。期间和徐世昌等人曾频频光临白云寺、龙浴寺等名刹。

  辉县市委统战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我们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