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一号石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
2014/9/8   热度:362
石钟山一号石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 □ 董增旭 承载着丰富多彩和厚重历史的石钟山石窟造像,具有独特意义和吸引人们关注的魅力潜能。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具有黄皮肤般温暖的石雕生命艺术。大理西北石钟山石窟里记录着一千多年前神秘在历史上消失的托钵的王朝——南诏帝王曾经的辉煌与灿烂的历史。 第一号窟所记录的是南诏历史上最开明最有历史远见的君主异牟寻(公元779年—808年在位)召开议政会的政治场面。异牟寻继位以后,恢复了和唐朝断决40余年的友好关系,把内地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引进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异牟寻在位时已把南诏国治理成“人知礼乐,本唐风化”。该窟正中身着圆领宽袖长袍、头戴莲花金刚宝顶“头囊” 面目慈祥端庄、有谋略治国君主之相的就是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旧唐书·南传》称异牟寻“颇知书,有才智,善抚众。”窟门左右两侧对坐的是清平官郑回和杜光庭。石窟以现实主义的雕刻手法给我们再现了以谋略治国的异牟寻议政图。异牟寻在位的时候是南诏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南诏归唐是我国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号石窟左外侧戴幞头高冠、袖手端坐、显得老沉而有谋略的就是异牟寻的老师、南诏清平官郑回。据《旧唐书南诏传》记载:“郑回本相州人,原为崔州西泸县令,后为南诏掳,久为蛮师。”郑回被南诏俘获以后,阁罗凤发现他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阁罗凤就把他任命为包括其子孙凤伽异、异牟寻、寻梦凑等在内的南诏王子孙们的导师。在南诏逐渐倾向唐朝过程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资治通鉴》232卷记载:“及至异牟寻为王,以回(郑回)为清平官。清平官者,蛮相也。异牟寻派遣长子寻阁劝和清平官尹辅酋等17人随袁滋入长安谢思。向唐德宗进贡了一大批贵重的贡品。伟大诗人白居易写了《蛮子朝》记录了这一盛况。其中写到“……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习俗双偎伽。清平官持赤藤,大将系金去嗟。异牟寻男寻阁劝,特敕召对延英殿……。”第一号石窟异牟寻左侧站立手持赤藤仗的那个人,应该就是陪寻阁劝一同去长安的南诏清平官尹辅酋。 通过“苍山会盟”和“贞元册封”,南诏重新归属大唐帝国。随着南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密切,促进了南诏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全面兴盛。公元808年(元和三年),异牟寻去世,唐朝为此废朝三天,以示悼念。 第一号石窟给我们再现了公元八世纪后期南诏归唐后的宫廷政治生活场面。由于南诏王及其上层统治阶级们顺应了民心、顺应了历史潮流,率领西南地区各民族归顺了唐朝,把西南地区各民族带向了进一步的文明与先进。受到了西南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所以才把他们载入史册,雕刻成像,叫他们永垂青史。是研究南诏历史珍贵的难能可贵实物资料,同时也印证了史籍所载南诏历史的真实性。 来源:大理日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说“做人难”,做人都难,那成佛就更难了。你要想成佛,要把人做好;人不能做好,成佛没希望,这是我们要觉悟的。现在人与人之间,最困难的是不能互相包容,不能互相体谅,不能互助合作,这是我们很难过的事情!大家在一起相聚这么多年,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做人难!做人难,学佛就更难了。难在哪里?我们的毛病习气太深了。毛病习气太深,我们的善心很难生出来,处处怎么样?嫉妒、障碍。“反正是我不高兴,我就要找人麻烦”,这个念头是罪过!《地藏经》上讲,“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不要说言语造作是业是罪,起心动念都是。所以说,做人不容易,这一生来到人间,时间很短暂,你要是做不好,这一死,就又到恶道去,就回到恶道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