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大宗教建筑艺术分析


2014/9/8    热度:495   

  广州三大宗教建筑艺术分析

  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陈月琼 20042603018

  摘要:通过简要描述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溯源、概况,分析宗教建筑的风格特色,再结合广州本土的建筑艺术特征,探讨广州三大宗教建筑特色。并就广州的圣心大教堂,怀圣寺及佛教四大丛林的寺庙(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进行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教堂、清真寺、寺庙

  《环境心理学》告诉人们: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宗教与建筑艺术会合的情景,产生了宗教建筑艺术,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宗教建筑艺术有其神秘的色彩,区别于一般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宗教建筑是宗教意识外化的实体,是宗教信仰的直接产物,也加强了宗教存在的意义。

  自宗教传入并逐渐在中国大地扎下根后,宗教的建筑艺术也逐渐对中国建筑样式和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便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融合。下面就广州的宗教建筑特色进行分析。

  1.基督教—教堂

  1.1基督教简介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约有21.4亿信徒,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

  1.2教堂建筑特色

  教堂是指供基督徒崇拜及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教堂建筑风格主要有歌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三种,这里着重介绍歌德式教堂建筑风格。

  歌德式建筑是12世纪至15世纪欧洲建筑艺术上的一种样式和风格。所有的歌德式主教堂都表现出象征基督教理念的建筑形制。歌德式建筑结构善于采用尖肋拱顶,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受限制,建得又大又高,像是直入云霄,其外观挺拨俏丽,与教堂处处充满向上动势的风格协调一致,使人不由得向上仰望,虔诚谦卑之情油然而生。

  在空间布局方面,歌德式大教堂绝大多数都坐东朝西,平面呈十字形,代表基督的身体,中殿是躯干,翼殿是伸直的双臂,东端的半圆形圣殿是头部。从大门到十字交叉点的长方形空间称为中殿,是信徒参加弥撒或典礼的地方,中殿两边各有一道侧廊,以一列高挑的连拱廊与中殿隔开。从十字交叉点向左右两旁延伸出南北翼殿。交叉点往前,通常设置唱诗班席,是教堂唱诗班的坐席。唱诗班席后面是半圆形的圣殿,这里置放圣坛,是神职人员主持圣礼的地方。圣殿之后还围绕着数间半圆形小礼拜堂,这里供奉不同圣像,也是信徒祈祷的地方。

  从外观上看,歌德式大教堂具有以下特色:正门设在西面,信徒从事宗教活动面向祭坛时便会朝向东方,即耶路撒冷方向。西正大门两旁一般有一对高耸对称的塔楼,大门上方有圆形的玫瑰窗,墙体的外面和扶壁上有垂直线条的装饰。西正面或南北翼殿拱门上有精心雕刻的基督教故事石雕,和教堂内部的祭坛一起构成“图解的《圣经》”,让信徒通过它们了解《圣经》故事与教义。

  1.3石室圣心大教堂

  在广州比较有名的教堂建筑是位于一德中路的圣心大教堂,属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的建筑物。1863年兴建,1888年落成,因整座建筑材料主要用花岗石砌筑而成,故又称“石室”。

  教堂的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属哥特式建筑。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两座巍峨高耸的尖顶石塔,高插云霄,寓意是向天升华,皈依上帝。双塔是空心的八角形锥体,塔上各挂一组大铜钟,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从下到上,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烘托出建筑的巍峨奇幻。后半部是大礼堂。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窿结构,大门和四周窗户镶嵌有红黄蓝绿图案的套色玻璃,显得光线柔和,气氛肃穆。

  教堂外屋顶两侧有强劲的扶壁,扶壁对整个建筑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灵巧和骨感的姿态。除了飞扶壁,斜撑的飞虹由小尖庭和小尖塔构成,屋顶的雨水可以沿飞虹流下,经由下面的兽头中流出,这样的设计,也照顾了广州地区多雨,建筑要有良好排水功能的要求。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通常的天主教堂是面向西方,在宗教中,西方代表末日,而东方代表过去,哥特式建筑是用空间结构体现出时间的意义,但是石室教堂却是南面珠江,大概是对整个城市建筑秩序的一个妥协,除此之外,室外排水的兽头,在西方是做成怪物的形状,而石室则改成了中国传统的石狮形状。

  据说因为这小小的妥协,完全哥特式风格的石室教堂在广州这个东方城市的中心才似乎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即使与一德路这个全国有名的商品集散地相连,也没有因为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强烈反差而显得不协调,反而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温暖气氛。

  2.伊斯兰教—清真寺

  2.1伊斯兰教简介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其经典为《古兰经》。

  2.2清真寺建筑风格

  伊斯兰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清真寺集全世界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结晶。它反映了穆斯林建筑师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及其独特的审美观。从建筑结构看,清真寺一般都是群体建筑,由礼拜大殿、宣礼楼塔、沐室、庭院等组成。这种构造给人以端庄、和谐的感觉。这种讲究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乃是当代建筑美学发展的一大潮流。

  清真寺一般有五个部分组成:1、宽敞的露天空地或作庭院;2、礼拜大殿;3、固定的吉卜来;4、米哈拉卜;5、曼巴尔)。此外,清真寺还有一些辅助设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如宣礼塔和沐浴室。

  透过清真寺,还可观察到伊斯兰文化的变异性。清真寺建筑初期简朴庄严,后向富丽堂皇发展,现在世界各地的清真寺都或多或少地溶入了当地民族的建筑艺术,传统的穹顶、尖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最明显的是,到了中国,便带上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2.3怀圣寺

  位于光塔路的怀圣寺,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古代这里曾是阿拉伯商人聚居的“蕃坊”。寺称怀圣,是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之意。它是我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史迹。寺内有看月楼、长廊、碑亭、经堂、光塔等建筑。

  光塔位于怀圣寺内,建于唐朝,是一座伊斯兰教塔,该塔青砖砌筑,外表洁白光滑,圆柱形,无层级,直指云霄,塔底直径7.5 米,向上逐渐收小,总高363米,在塔心柱和塔壁间,有两条砖梯级盘旋登顶,互不相交。古时,塔近珠江岸,每年五、六月间,教徒登上塔顶祈风讯,眺望阿拉伯海舶乘风而至。

  光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塔,比叙利亚的翁米亚主朝遗留下来的古塔要早80年。

  3.佛教—寺庙

  3.1佛教简介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是《佛经》。

  3.2寺庙建筑风格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但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宝塔源自印度。佛经传入以前,中国没有这类建筑。中国宝塔建筑,由印度的圆顶宝塔略加修改而成,大大增加中国山川景色的自然美。佛教式的宝塔,与中国文化结合,与道教、儒学伦理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镇妖敬神的建筑样式。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大致地说,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按中国传统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楼(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开山堂、祖师堂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职事堂、寝堂、茶堂等。“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主要是云会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3.3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3.3.1光孝寺

  座落在光孝路北端,是广州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古刹。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又称虞苑,经多次改名,南宋以后称光孝寺。

  现寺内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铁塔、六祖殿等,环境开阔幽静,菩提、榕树等古木婆娑。古朴硕壮的柱梁斗拱上承着飞檐翘角的重檐九脊殿顶,尚存南朝建筑风格。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铸佛塔。

  3.3.2华林寺

  位于下九路,原名西来庵,建于南朝,是当年印度高僧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在西关下九路附近登陆,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故名“西来初地”。

  1654年西来庵扩建,改名华林寺。寺内僧侣云集,成为当时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道光末年,建五百罗汉堂,罗汉体形逼真,姿态各异,面貌喜怒不一,其中还塑有马可波罗像。

  3.3.3六榕寺

  广州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位于六榕路,是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中外闻名的名胜古迹。六榕寺始建于南北朝,537年,刺史萧誉为迎“舍利”而建塔,梁武帝赐寺号为“宝庄严寺”。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铜像。其铜像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而性格化,垂目坐禅,神态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于绿荫丛中。

  清代,六榕塔重修,主体仍照宋代貌,但各层琉璃瓦檐则改为清代样式,塔内朱栏碧瓦,丹柱粉墙,遥望犹如冲霄花柱。若元宵、中秋之夜,民众尝悬花灯塔上,绚丽异常。因而六榕塔又称“花塔”。

  3.3.4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南华中路和同福中路之间今海幢公园内。寺处相传为南汉千秋寺所在地,历经变化。清康熙五年建成大雄宝殿,当年的大殿阔七楹(约35米),高三寻(合二丈四尺多,约7、5米)。第二年,又建成规模更加宏伟的藏经阁以及天王殿、韦驮殿、伽蓝殿等一系列殿堂及配套设施。天王殿居中,两侧分别为韦驮殿、伽蓝殿,后面砌成石台,上建藏经阁。此后还相继建成堂宇、楼阁、廊轩、馆舍、僧侣墓园等,寺后有松园、宁福庄、瘗鹿亭等。规模之大,为广州寺庙之冠。海幢八景分别为: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

  18世纪是海幢寺的鼎盛时期,寺院规模超过现址的三倍。前临珠江,后倚万松岭,寺中亭台楼阁与僧舍佛堂数十座。1806年,寺院特夷人游览区,专门接待外国游客参观,成为广州城中第一个专门为洋人开辟的游览景区。民国初开把寺园腰斩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辟为海幢公园,大雄宝殿划入公园之中。寺中仅存一口“幽魂钟”。大殿后旧有塔殿,殿中有一座高丈许的七星岩白石塔,下有方座,宽约五尺,四角飞起,颇具灵气,亦被毁弃。现寺院建筑仅存大殿和塔殿。

  4.总结

  宗教的建筑表明信仰与生活其实可以统一起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一个民族特定的心态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如教堂建筑注重表现人心中的宗教狂热,并把它具化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而寺庙建筑则受儒教实用理性的影响,重在再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安。世界大三宗教非中国本土所产生,但自传入之日起,就与中国独特文化经过岁月的摩擦融合,成为具中国特色的宗教建筑物。在广州市内的建筑也沾染上其本土的文化特质而独放异彩。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不停的改变与创造中。丰富多彩的思想观念造就了五彩斑斓的艺术形式宗教建筑。宗教与建筑是相互影响着。百家争鸣的建筑艺术创作现状就是这一事实的最好表现。

  参考文献:

  [1] 张晓校.《罗马建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2]寺观庙宇.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03

  http://www.guangzhou.gov.cn/zhuanti/2003/51huangjinzhou/6.htm

  [3] 世界宗教——百度网. http://baike.baidu.com/view/8241.htm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我们不能了生死、成道业?究其原因,没有深信因果。造恶堕恶道,受苦无边,若相信因果就不会造恶,哪怕自己有点小过错也不护短,要忏悔。想法不对,不让它相续,学佛有没有信心?这你自己可以验证。“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念头不对,马上止住,断相续心,就入道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