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2014/9/8   热度:777
南山寺建筑与像概述
贵 和
南山寺位于台怀镇南2公里处,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落之山位于台怀镇的南面,称为南山。雄伟高峻,佳木葱笼。南山上建寺,故称南山寺。
南山寺创建于元贞一年(1295),元成宗赐额大万圣佑国寺。真觉国师、弘教大师曾住锡于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清乾隆年间有奎衷和尚重建,后有仁山和尚续建。清光绪三年(1877)至九年(1883),由普济和尚主持重修,称“极乐寺”。民国年间,由东北善人姜福忱继续修建,将原来的极乐寺、善德堂和佑国寺联为一体,统称南山寺。这次扩建举世罕见,动工历时二十三年仍未竣工,故有“南山寺院工程大,二十三年未建成”的诗句(叶剑英《游五台山诗》)。
南山寺坐东向西。依山建造,居高临下。佑国寺、善德堂、极乐寺三组建筑,十八处院落,七层大殿,因山就势,错落有致。砖砌石雕大照壁、108级台阶、三门三楼石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一层比一层高,非到高处不能观其全貌。南山寺大雄宝殿内的佛像和罗汉、佑国寺内浩繁的汉白玉浮雕。雕塑细腻.生动传神。彩塑属五台山最佳作品之一,浮雕为五台山近代石雕艺术的宝库。整个寺院的砖雕、木刻,技艺精湛。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壁画,彩绘精美,令朝山者目不暇接。
照壁
未入山门,一座巍然矗立的大照壁非常引人注目。这个照壁面宽三间。长18米,高8米,厚1.6米。当心间高大凸起。次间偏低。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座,砖磨壁身,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玉雕刻题字三块。中间一块题字是:“当初以来,混元一气。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变化,大道虚空。万赖圣人,性中觉灵。迷悟解决,善德无穷。悬机高钓,老主无生。”落款愚居士。左边一块题字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边的一块题字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壁身背后中央镶嵌砖雕题字:“大方光明。”照壁顶部是砖磨斗拱,单檐五脊,青色通板瓦盖顶。
一百零八级台阶
照壁对面是砖砌拱形门,门的额上前后均嵌一块砖制牌匾。正面为:“化日光天”,背面为“万象维新。”
跨入拱门,抬头仰望是一百零八级石阶。坡度很大,陡峻挺拔,仿佛似一架天梯,从人间通往九霄。石阶由青石砌成,平展宽阔,洁净无垢。石阶分三组砌就,每组三十六级。
汉白玉牌坊
一百零八级石阶上面,傲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牌坊。牌坊面宽13米,厚1.6米,高8米,下磺三个门洞,上方形成三个楼檐,中高旁低,每个楼檐又分三层,层层内缩。中间楼檐由六块整石组成,两旁楼檐由四块整石组成。椽、飞、瓦、脊俱全。牌楼的正背面、由内向外,皆雕有题词与对联。正面对联是:“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万圣今朝清真地,五岳光中自在天。”背面对联是:“善真无德,完成礼乐修大道;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道德灵圆居仙境.心泼性祝乐天明”。横题是“上天有应,善德良心,清凉五台山地生;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平。”“生死因果修先定,善恶同须今日好;后天不老落成真。他贤我愚未来明。”“万缘之分以德为名,未必成加;事应虚心劳动苦尽,非理判清。”“信天由命”、“月色天空”、“大理方明”、“不灵有神”等。上面还刻有此牌楼的完工时间,即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西历一千九百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钟楼
钟楼,亦为门楼,面宽11.6米,进深9米,外观二层,实为一层。下层为石券门洞。门洞正面,嵌有“大法无生”的石刻,洞门口饰以汉白玉浮雕,刻着“二龙戏珠”、“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等。两旁嵌有石刻对联,联日:“元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额上嵌两块石匾,一块刻着“三摩地”,一块刻着“光玄天”。门洞背面的门洞两旁又砌有两个小石洞,内筑二十六级石阶,通往二层楼上。后门洞装饰与正面一样。只是对联、石匾的内容不同。后面的对联是:“明仁德,达地天,高明、化悬空界;大法船,回月宫,慈大灵圆光中成。”石匾上的题字是:“善性同缘”、“灵山地”。上层为木构建筑,二檐歇山顶,四出廊,围以汉白玉栏杆。整个钟楼,下层墩厚,上层美观,为建筑珍品。登斯楼也,远眺近看,彩云缭绕,霞光万道,山峦叠障,溪水潺潺,佳木森森.芳草茵茵,万千气象尽收眼底,令人开阔胸襟,消除烦恼,增添智慧。
极乐寺
穿过钟楼,向右拐,就来到极乐寺。极乐寺计有院落十余处,其中大雄宝殿院、祖堂院内的殿堂集中,塑像最多。
极乐寺大门对面是一座砖砌照壁,壁身中央装着一块用汉白玉制做的竖匾,上刻“佛国善地”四个大字。大门内额悬一块木匾,上刻“敕建极乐寺”。蓝底金字,巨龙走边,显得华丽庄严。
千佛殿院:进了极乐寺大门,是一处四合院,正南建千佛殿,五开间,16.2米,进深6.8米,单檐硬山顶。前檐下嵌一块石匾,刻着“为善修德”,为阎锡山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题。殿内有新雕的释迦牟尼佛1000尊,高30厘米。正东是十方堂,上房下洞。洞有三间,洞门额上嵌一石匾,刻“十方堂”三字。门旁有石刻对联,联日:“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上有五问木构房屋,为僧舍。院中心立着一个高3米的新铸铁香炉。正西有房五间,其中一间为通道,是去天王殿院的必经之路。
天王殿院:正南有天王殿,殿两旁建掖门和钟、鼓二楼。钟、鼓楼由砖砌而成,小巧玲珑。天王殿前立有石狮一对,木旗杆一对,大清光绪九年(1883)立的印公碑一通。这通碑虽立于大清光绪九年,但碑文是元至元五年(1339)写的。其内容是记叙弘教大师的生平事迹。这块石碑是研究南山寺历史、弘教大师生平的重要资料。
天王殿面宽3间,12.3米,进深12.6米,单檐硬山顶,前后出廊。前廊门额悬挂木匾一块,上书“性空门”三个大字,蓝底金字,十分醒目。空门是三解脱门之一。空门与无相门、无作门。合称三门。三门俗称“山门”,是修道的门径。
天王殿内,正面是悬塑,塑的是弥勒佛龙华树下说法的场面。佛教传说,弥勒佛是从佛受记且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与过去的燃灯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并称“竖三世佛”。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讲,弥勒出生在印度南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后为佛门弟子,先于佛入灭,上生到弥勒净上——兜率天,经56亿7千万年以后,弥勒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佛,广传佛法。弥勒佛背后塑的韦驮菩萨,两壁塑的四大天王、哼哈二将,合称六天王。
大雄宝殿院: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院。该院是南山寺的主院,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游人喜欢的游览观光景点。
院内中心有一砖石构建的舍利塔,高10.5米,澡瓶式塔。这座塔是该寺僧人曹魁祖的墓塔。大雄宝殿位于正东,面宽3间,20.2米,进深13.5米,单檐硬山顶。檐下六色彩绘,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殿前檐下,悬木匾一块,上题“大雄宝殿”,柱上挂木刻对联:“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这副对联是台湾的一位居士赠送的。
大雄宝殿内,垂吊着锦缎横幅和条条宝幡。佛坛上塑着庄严高大的释迦牟尼佛。他披着袈裟,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肩,两眼微睁,慈悲善良,端庄肃穆。背后着华丽的背光,显得威德远震。释迦牟尼佛的前侧,站着头陀第一的迦叶和多闻第一的阿难,他俩凝神注目,虔诚恭谨。再前为石雕文殊骑狮像。佛坛前的供桌上,宝鼎焚香,佛灯常明,还有供佛的水果、点心、糖块、鲜花。其他桌上放着钟、磬、铛、鼓、木鱼等佛教法器。供案前,地面宽敞,摆着蒲垫和华丽的莲花垫。在释迦牟尼两侧,左有石雕送子观音像,高1.4米,观音菩萨慈爱地把一个赤身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抱小孩,一手拉着小孩的手,显示出观音菩萨富有母爱的神情。右侧为木雕十八臂普贤菩萨,他脚蹬莲花,亭亭玉立,好似展臂欲飞。两只栩栩如生的小象紧紧地跟在普贤的身旁。普贤菩萨面带笑容,体态秀丽,肢体圆润,婉丽动人。这尊像为木雕精品。殿两壁筑佛台,置佛龛,装玻璃,里边供着18罗汉。这组罗汉均为泥塑,塑得生动传神,无一雷同。从姿态上看,有坐,有躺;有前倾,有后仰;有悄悄说话,有侧耳细听;有泰然自若,有疾恶如仇;有敞胸露怀,有正襟危坐;从年龄上看,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神彩奕奕,有的咧咀獠牙.有的体态丰腰,有的骨瘦如柴,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睡罗汉,最引入注目,他头枕膝盖,睡姿优美动人。站在他的面前,似乎还能听见鼾声。显然,他太劳累了。这组罗汉中,有摩耶夫人和弥勒尊者,与其他寺庙的十八罗汉有点不同。另外,还塑着达摩祖师,显然,这座寺院曾是禅宗丛林。总之,这组罗汉雕塑艺术高超,连行家看了都赞口不绝,称为五台山第一名塑。除十八罗汉塑像外,两壁还彩绘壁画,上部为佛传故事,即释迦牟尼一生的传记,画面从摩耶夫人宫中梦祥受胎,在蓝毗尼园诞生开始,把太子沐浴、九龙灌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人间唯我独尊,太子习武.出游四门,见老伤心,见死伤心,见病伤心,太子武艺高强,乘马射箭,背射九重铁鼓,太子力大无比。可举象隔城投掷,后寻觅解脱苦难之径,出家苦行修道。六年徒劳无功,又见牧女献乳,尼连禅河沐浴,在毕钵树下成佛,随即说法布教,渡化众生,直到最后涅檠、入殓、火化,舍利入塔等过程全部绘制在墙上,供佛弟子们瞻仰。下部彩绘的是《西游记》故事,描绘了唐僧取经的全过程。殿内悬挂大清慈禧皇太后赐予普济和尚的一块御匾。匾为横匾,横1.73米.高O.82米,上刻“真如自在”,上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中刻“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字为O.4米见方,气势雄健,笔力老成,为书法艺术珍品。
慈禧皇太后这样器重普济和尚,而普济和尚是怎样的一位和尚呢?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系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父名李韶。清同治年问从戎,屡著战功,钦命蓝翎守备。同治十二年(1873),回籍养亲,父母辞世,遂无志功名,光绪元年(1875)至五台山,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自进寺后,专心修持,昼理事务,夜不卧眠,少言语,如愚如痴,不看经典,问之皆明。光绪七年(1881)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回寺发心重修殿院。十余年间,化及直鲁晋豫、东北京津,“补旧增新,广筑舍宇”,“制斋田五七租庄”,立下院一十八处,度子孙百十僧人,化善士千万余众,功德昭著,名声显赫。加之其曾为清朝官吏,因而同清廷过从甚密,于光绪十八年(1892)清慈禧皇太后诏见普济时,御书“真如自在”,赠予普济。“真如”,义为事物的真实情况,或者说真实性质。“自在”,义为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真如自在”是说普济修持得道,了悟诸法,烦恼消除,得到了解脱。
西楼位于大雄宝殿的对面,下洞上房,面宽23.8米,进深13米。下有窑洞五间,为客堂,内有三孔小洞,中间洞内供横三世佛,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和药师佛。上有房五间,为五个殿堂。从南往北,依次为普贤殿、地藏王殿、千手观音殿、玉皇殿、送子奶奶殿。在普贤殿内,正面佛坛上供着普贤菩萨。他头戴五佛冠,身着通肩大衣,手持梵箧,作说法状,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身后有华丽的火焰背光。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省的峨嵋山。普贤菩萨主管一切诸佛理德、定德、行德。普贤为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与专司智慧的左胁侍文殊菩萨以及释迦牟尼佛并称“华严三圣”,其塑像多骑白象。在地藏王殿内,地藏王菩萨头戴五佛冠,身着通肩大衣,手作弥陀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右为道明和尚和闵公长老。闵公是九华山的山主,道明是闵公的儿子。闵公捐助九华山,为地藏王修佛寺、辟道场。闵公山主及其儿子道明先后出家,成为地藏王菩萨的胁士。两壁塑着主管地狱的十殿闰王,即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千手观音殿内,正面塑着千手观音菩萨。观音实有四十二臂,当胸双手合十,两边各有20只手,共40只手,四十只手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而成千手观音。梁架上塑善财童子、龙女,他俩是观音菩萨的胁士。两壁及后墙塑着两层小佛像,上层塑佛32尊,下层塑佛80尊。小乘佛教认为佛生来不同凡俗,容貌奇特神异,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即“三十二相”,有八十种微细隐密的特征,即“八十种好”。在绘画、雕塑等可视形象上的佛像,均必须遵守特定的仪规,即“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该殿塑的小佛,就是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雕塑的。虽然它雕塑工艺一般,但它是按照特定仪轨塑的。其意义很大。而佛的“三十二相”是:足下安平立相、足下二轮相、长指相、足跟广平相、手足指缦网相、
手足柔软相、足趺高满相、伊泥延膊相、正立手过膝相、阴藏相、身广长等相、身毛上靡相、一孔一毛生相、身金色相、丈光相、皮肤细滑相、七处隆满相(双手、双足、双肩与脖颈七处)、两腋下隆满相,身如狮子相、大直身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狮子颊相、咽中津液得上昧相、大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头顶肉髻相、眉间白毫相。“八十种好”是: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骨节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问充密;手足圆满,柔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狮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肢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好,圆满清净;身肢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肃,自在无畏;身肢坚固,稠密相属;身肢安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明离垢;身有圆光,随处照耀;腹形方正,柔软不现;脐深右旋,圆妙光泽;脐厚妙好,不凹不凸;肌肤匀净,鲜明离垢;手掌充满,柔软方平;手纹深长,明直润泽;唇色红润,上下相称;面门圆满,妙好端严;舌长广相,弥覆难量;发声威震,如雷普闻;音韵美妙,和畅清远;鼻高修直,鼻孔不现;诸齿方整,坚密鲜白;诸牙明洁,渐闪锋利;目广清净,洞彻分明,眼相修长,如青莲花;眼睫上下,齐整稠密;双眉修长,黑泽细软;双眉绮靡,绀琉璃色;双眉高朗,犹如半月;耳轮阔大,成轮埵形;两耳相好,绮丽齐平;容仪端丽,见者无厌;额广圆满,平正殊特;身体殊胜,上下匀称;头发齐整,不乱不杂;头发坚固,永无断落;头发光滑,尘垢不染;身体坚实,逾那罗延(即金刚);身体庄严,长大端直;诸窍清净,尘垢不染;身力充美,无与伦比;身相严好,众所乐观;面形修广,净如满月;颜貌舒泰,光显含笑;面颜光泽,远离尘垢;身肢严净,恒无垢秽;诸毛孔中,常出妙香;面门常出,微妙之香;头相妙好,周圆平等;身毛纤柔,绀青光泽;法音圆辩,随机普应;顶相高妙,无能见者;手足指网,分明严整;行不履地.离地四指,而地现印纹;神力自持,不待他卫;威德远震,善类悦闻,魔外摄伏;音声和雅,悦可众心;观机浅深,随类说法;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次第说法,各随机缘;等观有情,冤亲平等;所为先观后作,各赴机宜;相好具足,瞻视无尽;顶骨坚实,穷劫不坏;颜容奇妙,常似少年;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胸有卍字)。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坐像,他头戴平天冠,身着龙袍.手持玉笏,完全是古代帝王打扮。两旁塑着16尊文神武将,使玉帝显得十分威严。送子奶奶殿内塑着送子观音,两壁塑送子侍者,他的腰际有一口袋,装着幼儿,专为求子妇女服务。
南楼位于大雄宝殿的左边。南楼有二层,下洞上房,各五间,洞为僧舍.房为毗卢殿。毗卢殿内,塑毗卢遮那佛,为佛的“法身”。左右塑大梵天王、帝释天尊。两壁塑像三层,上层塑十大明王,中层塑三十二乐园,下层塑二十四诸天。十大明王是伏魔明王、马头明王、甘露明王、欲帝明王、蓝杖明王、大刀明王、不动明王、顶髻转明轮王、金刚地明王、忿怒明王。二十四诸天是: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闫摩罗王、鬼子母神、紧罗那王、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
祖堂院:位于大雄宝殿院的上边,院长28米,宽7。8米。院内主要建筑有罗汉殿、接引佛殿、光中天楼、衣钵法塔、三光楼、六角亭。罗汉殿,面宽5间,15.4米,进深7.3米,单檐硬山顶,前出廊。前檐柱间的木制券口缕空雕刻“二龙戏珠”,精细华丽。门额上悬横匾一块,上刻“大光明藏”四个大字。殿内原无佛像,1997年改为五百罗汉殿。殿内墙上,新砌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的汉白玉石板500块,上刻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的来历说法不一,《法华经·五百罗汉授记品》中,有佛为五百罗汉授记之事。西晋竺法护所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载,佛灭度次年.迦叶尊者与五百罗汉最初结集三藏。《舍利佛问经》云,弗沙密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五百罗汉名号的最早记录有两件:一件是北宋元符元年(1098)的《供养释迦牟尼如来住世十八尊者五百大阿罗汉圣号碑》刻;一件是南宋绍兴四年(1134)所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近代佛寺所塑五百罗汉,多依之列名。五百罗汉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降龙伏虎,有跏趺端坐,有横眉怒目,有笑容可掬,喜怒哀乐,情态迥然不同。衣摺条文,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接引佛殿为五问,面宽17米,进深6米,单檐硬山顶,前出廊。内塑阿弥陀佛立像,高约3米。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并称为横三世佛。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净土宗教徒认为阿弥陀佛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故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衣钵法塔位于接引殿的前面,砖石结构,底座两层,石砌四角,边长3.9米,上为圆形塔身,塔高7米。塔前立有小石碑,刻有“衣钵法塔”四字。碑文记载了普济禅师功德,立于1913年,是研究普济和尚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光中天楼位于衣钵法塔的东北角,上房下洞,各五间,门额镶嵌石刻横匾,上书“光中天”,为姜福忱题。门两旁亦镶嵌石刻对联,联日:“月象光悬清风露;白云飞升乐地天”。内无佛像。祖堂院内的六角亭、三光楼皆因地势而建,既美观、又实用。
朝阳洞:该洞位于大雄宝殿的西南角,洞坐北朝南,建在陡壁悬崖上。因地形关系,太阳从出山到落山整日照射于内,所以朝阳洞里有冬天冻不死的花草,形成五台山的一大奇景——冬天里的春天。朝阳洞有四间,院仅有一米宽。洞门额嵌石匾一块,上书“愚迷天真”,门两旁嵌石刻对联,联日:“南山极乐朝阳洞;北台空华光明天。”朝阳洞很辟静,是僧人静坐修持的好场所。
五观堂院:该院位于大雄宝殿的南面,内有五观堂、六角亭、砖塔、永近门等建筑。五观堂为八间,是僧人用餐的斋堂。门两旁的对联是:“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六角亭不大,内设石桌、石鼓,供人饮茶、观赏。小砖塔不知何年建造,顶部已毁。永近门是南山极乐寺的后大门,汽车运送东西,能开到永近门口。永近门为石族门楼,面宽5米,高7米,门额装石匾,上书“永近门”,为姜福忱书。出永近门迎面有一座照壁,壁身中央嵌石刻题字“万事如意”。
善德堂
从南山脚下沿着浓荫铺盖、碧草如茵的坡道往上爬,又有一行大石阶出现在你的面前。至石阶前,仰望善德堂,犹在千寻之上。这组石阶有80级,坡度很大,攀登起来非常吃力。
善德堂坐南朝北,布局呈长条形,纵线排列三处院落,而且一院比一院高,前院内有钟、鼓二楼,构造轻巧,檐角翘起,有凌空欲飞之势。此处,有“南天门”之称,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场所。中院和后院南北有殿有过厅,东西有房,配以楼、阁、亭、台、花坛、石桌、石鼓,环境极为幽雅,犹如人间仙境,高山别墅。
佑国寺
佑国寺是南山寺最上面的一座寺院。三进院落,三层佛殿,层层高起。本寺浮雕多达1482幅。步入寺内,仿佛置身于石雕的海洋。这些民国中期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由于造型生动,雕刻细腻,技艺精湛,被誉为“现代石雕艺术宝库”。
进寺前,首先登上望峰台,这是一座由汉白玉砌成的平台,平台左右两侧有石阶相通。站在上面,可凭栏远眺,松涛阵阵入耳,夕照满目光明,远望中西南北四台,如在眼前。平台围墙和竖立于平台边沿、石阶两侧的石栏杆上,都刻满浮雕,共有琴棋书画、桃李梅竹、喜鹊登梅、奔马逐日、龙飞走兽、仙鹤芙蓉、孔雀牡丹等316幅,桃李鲜露欲滴,梅枝横斜疏密,劲竹节节向上.奔马竖鬃扬尾,仙鹤亭亭玉立,芙蓉暗香浮动,孔雀巧展羽屏,牡丹朵朵富贵,一只欲扑的猛虎,虎视眈眈,全身用力,虎爪入地三分,雕得极为逼真。平台围墙雕有八洞神仙,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他们是:飞剑斩虎、点金济众的汉钟离;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的张果老;令牡丹冬开数色,并每朵有诗一联的韩湘子;蓬首垢面、坦腹跛足的铁拐李;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的吕洞宾;散财济贫、入山修道的曹国舅;身空破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捋大拍板子、行乞闹市、乘醉而歌的蓝采和;行动如飞、日往深山中采果奉母的何仙姑。
第一层殿内供一尊汉白玉石雕弥勒佛像,佛像两边设有立体沙盘模型。右边为五台山全貌,左边为台怀镇的模型。南北两壁有一幅五代敦煌壁画,图中记录了当时五台山的山河地形、池沼、景物和历史建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殿的左右山门和房屋上的石雕有317幅,附于殿壁、马头、迎风、压面之上。内容有三国故事、天女散花、苏武牧羊、青龙播雨、风凰展翅、鹿登梅山、摇扇文官、执鞭武将、桃树榴枝等。三国故事幅面较多,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猛张飞横槊丹阳桥;还有“空城计”中,手摇鹅毛羽扇、神机妙算、逍遥自在,坐在城楼上的诸葛亮;楼下司马懿率众兵欲退又进,满腹狐疑,维妙维肖地再现了这段著名的历史故事。
“天女散花”是浮雕中的优秀作品。在刚劲优美的松树下面,天女体态袅娜、翩翩起舞。脸庞甜润,修眉妙目,云髻高挽,衣带飘逸,情深意浓,纤纤玉手拿着精美花篮。篮口吐出各种各样的鲜花,似花云花雨一样。
“苏武牧羊”细腻地雕出了苏武手执旌节于冰天雪地中牧羊的形象,显示出苏武身在匈奴心在汉、苦忍十几年、留胡节不辱的精神。
“青龙播雨”,云翻卷,龙神游,颇有气势。“鹿登梅山”,简洁明快;“摇扇文官”文质杉杉,风度翩翩;“执鞭武将”气势汹汹,威风凛凛。
第二层殿是大雄宝殿,里边塑有释迦牟尼佛,院内南北配房为展厅,南有五台山百影展,北有名人书画展。本院共计451幅石雕,内容多为历史故事。
“挂角观卷”,取材于《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的故事。李密自小家贫,无钱上学,常常把书卷挂在牛角上,在放牧途中观看。浮雕准确地选择了李密凝神细读的情景,非常感人。
“负荆读书”,描写了西汉时朱买臣勤奋学习的故事。朱买臣也是个无钱上学,一边背柴,一边读书的历史人物。还有一些描绘唐僧西天取经的浮雕,行动活泼。“福禄寿三星”,喜气洋洋,吉祥如意。福星居中,富态端庄;禄星在左,矜持自重;寿星在右,鹤发童颜。
第三层殿是毗卢佛大殿,内有毗卢佛像。佛像左右两侧置慈禧太后赠给本寺住持普济和尚的半幅銮架,共计13对26件。这13对銮驾是:九龙棒、龙头拐杖、肃静牌、青龙偃月刀、龙凤扇、杖、金瓜、朝天凳、佛手、卧瓜、开山月斧、方天画戟、神笔等。
这个院浮雕共计345幅,内容有三国故事、神话传说等。
三顾茅庐取材于三国故事中刘备请诸葛亮的故事,准确地刻画出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性格特征。“火烧战船”,生动地再现了赤壁鏊战的情景。“嫦娥奔月”取材于《淮南子》,富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嫦娥飞向月宫的体态十分美丽。“高山流水”出自《列子》,讲俞伯牙以钟子期为知音。“吹箫引凤”讲的是萧史弄玉,一对神仙夫妇皆善吹萧,分别乘龙风而去。“孟安择邻”取材于《列女传·母仪》.讲孟子母亲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教养环境而三迁其居。
此外还有“猴王登天”、“鹿鹤同春”、“二龙戏珠”、“喜鹊登枝”、“瓶中出花”等浮雕。
佑国寺浮雕不仅题材广泛,而且技艺娴熟。树具其形、花展其容、鸟得其姿、兽演其态、人表其情。造形生动.构图巧妙,刀法细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浮雕,虽是民国中期的作品,但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想学净土法门,必须对这法门必须培养兴趣,兴趣从哪里培养?理解,真正理解就有兴趣了。所以,没有兴趣,提不起佛号,都是对它缺乏理解,对它认识不清。真的认识清了,像古来那些祖师大德,人家是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不疲不厌,他那十万声怎么念的?兴趣念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