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石窟 中原与西域佛教最早的汇合


2014/9/8    热度:200   

  吐峪沟石窟 中原与西域佛教最早的汇合

  □  《中国文化遗产》 2007年第01期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西距吐鲁番约50公里,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这里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自北凉至麴氏高昌统治期间(5?6世纪),吐峪沟开始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其中的“丁谷寺”至唐西州时期(7?8世纪)成为境内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回鹘高昌时期(9?12世纪),吐峪沟中的石窟寺院仍然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曾进行了修缮;约15世纪时废弃。20世纪初,随着国外探险家的到来,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吐峪沟石窟修建在南北流向的吐峪沟东西两侧崖壁上,形成包括洞窟和窟前建筑在内的建筑群,并分沟西、沟东两部分窟群。洞窟形制多样,壁画遗存反映出多种文化对高昌石窟艺术的影响,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珍贵实例。在中西交通史、宗教史、建筑史、艺术史等学术领域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沟西:南侧窟群上下交错,底层有一中心柱窟。窟门外原有木构窟檐;另一纵券顶窟,正壁开小洞室,侧壁各开两个小洞室。山顶上有佛塔一座。北侧窟群沿崖壁连排,窟群总长100余米。以中心窟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小型纵券顶窟。洞窟采用依崖土坯砌筑的方式。窟前有长廊及土坯建筑。

  沟东:南侧窟群,部分相对集中,有一中心柱窟,内存壁画;其余洞窟散布在偏北的陡峭崖壁上。北侧窟群,依山形呈扇形分布,窟型主要为中心柱窟、纵券顶窟和穹窿顶窟三种。部分洞窟内保留了较多的壁画遗存。一些洞窟门外的崖壁上保留有木构窟檐的遗迹。窟群中部洞窟的下方有依山体构筑的窟前建筑,采用夯土与土坯砌筑的方式建筑,上下交错,与上方洞窟之间形成显明的成组关系。建筑遗迹中可见残缺的墙垣、塔基和窟室等。

  吐峪沟下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民居建筑绝大多数在百年以上。下游西边的较高台地上为霍加麻扎,祆教的墓葬、佛教的寺院、伊斯兰教的麻扎并存,表明了此地为多种宗教、多种文化的汇集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希望自己相貌美好,你的心善,你的心好,相貌自然就美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你的心地清净,不胡思乱想,自然就健康长寿,一定是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